首页 百科知识 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课题与成果

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课题与成果

时间:2022-08-2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2006年度上海高校承担了7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占全国(40项)的17.5%。在历届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比中,上海高校得奖率在60%以上,充分显示了上海高校社会科学研究的强大实力。教育部组织的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选活动,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一共进行了4次。

第二节 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课题与成果

一、高校承担人文社会科学的课题及经费概况

在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九五”规划立项课题中,上海高校承担中长期课题53项,年度课题37项,分别占总课题数的60.9%与57.8%。

2002年,上海高校从各种渠道获得的人文社科研究总经费1.44亿元,比2000年增长127.8%;其中,上海高校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67项,占上海地区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87%。

2004年,上海高校从各种渠道获得的人文社科研究总经费2.12亿元,比2003年增长28.5%。

2005年,上海的30所(全日制)涉及社科研究的高校中,有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7个,上海市重点学科20个。2005年上海高校从各种渠道获得的人文社科研究总经费2.71亿元,比2004年增长27.83%,其中政府投入1.45亿元,企业委托经费7 350万元。开展各类研究课题8 188项,其中基础研究3 840项,占46.9%;应用理论研究2 013项,占24.6%;应用研究2 335项,占28.5%(见表8-1)。

表8-1 2002—2006年上海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人员及经费统计表

img33

1999—2004年,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和上海师范大学共计17个研究中心或研究院(所)被教育部确定为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其中,复旦大学有8个,华东师范大学有6个,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各1个。这些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所涉及的学科包括中国文学、历史学、哲学、经济学、新闻与传播学、国际问题研究、综合、教育学、语言学、管理学等学科(见表8-2)。

表8-2 教育部确定的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2004年,上海高校获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共有73项;在教育部第五批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04年重大项目立项课题(共48项)中,上海高校获得6项;在教育部2004年度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共40项)中,上海高校获得7项。

2006年度上海高校承担了7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占全国(40项)的17.5%。当年开展各类研究课题9 963项,其中基础研究4 406项,占44.22%;应用理论研究2 608项,占26.18%;应用研究2 949项,占29.6%。

2006年,上海高校从各种渠道获得的人文社科研究总经费3.39亿元,比2005年增长25.09%,其中政府投入2亿元,企业委托经费8 770万元。人文社科总经费过1 000万元的高校有12所(见表8-3)。

表8-3 2006年人文社科经费过千万元的上海高校

img35

二、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的重大成果及重要奖项

(一)获上海市奖项情况

1996年12月,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成果评奖,上海高校获奖128项,占总奖项的60.3%。其中,著作特等奖2项,论文特等奖1项;著作一等奖3项,论文一等奖11项;著作二等奖14项,论文二等奖25项;著作三等奖32项,论文三等奖40项。

在历届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比中,上海高校得奖率在60%以上,充分显示了上海高校社会科学研究的强大实力。1999年揭晓的首届国家社科基金优秀成果奖评比中,上海高校获得7项奖。

2002年,上海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出版著作1 943部,其中专著872部,教材791部,工具书和参考书280部,发表论文11 239篇。获奖284项,其中省部级奖280项。如上海高校有169项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占上海市当年获奖总数的77.8%,其中,华东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哲学史”获得唯一的1项特等奖;高校获专著和论文一等奖8项,占上海市一等奖的72.7%;获上海市第四届邓小平理论研究和宣传优秀成果奖19项,占全市的59.2%。2002年,上海高校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工作者共开展各类研究课题4 611项,应用成果(含决策咨询报告)递交数489项,许多相应的政策研究和决策咨询项目成为政府决策的重要依据。

2005年,上海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出版著作2 475部,其中专著884部,教材1 390部,工具书和参考书201部。发表论文14 614篇,其中在国外学术刊物上发表371篇。

2006年,上海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出版著作2 262部,其中专著913部,教材1 255部,工具书和参考书94部。发表论文17 015篇,其中在国外学术刊物上发表455篇。2006年第四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中,上海高校共有38项成果获奖,其中一等奖4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26项,占全国获奖总数426项的8.9%。

高校人文社科研究项目为政府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并产生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首届“上海市决策咨询研究奖”获奖的复旦大学发展研究院的《上海迈向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战略与对策研究》,受到市领导的肯定。上海大学社会学系邓伟志教授牵头上海“十五”社会发展规划,提供上海社会发展的基本思路和对策咨询研究,为市政府有关部门所采纳。上海外贸学院王新奎教授领衔承担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世界贸易组织与发展中国家》,及时提出了当前我国经济理论界关于世界贸易组织方面的一些重大理论问题的鲜明观点,为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前或加入后的政府决策起到重要的咨询作用。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学专家陈吉余教授的《上海浦东国际机场选址问题研究》,为上海市政府所重视,机场选址修改原设计方案,东移700米后即少征农田7 488亩,节省投资3.6亿元。上海师范大学苏智良教授承担的《侵华日军慰安妇制度研究》,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该研究获2000年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论文一等奖。

上海高校在2005年第五届上海市决策咨询研究成果奖评选中,共获决策咨询研究政策建议奖27项,占获奖数的45%。其中,华东师范大学汤建中主持的“苏州河市区河段沿岸文化景观的保护与开发”,上海交通大学高汝熹主持的“上海城市灾害综合管理模式研究”,同济大学李永盛主持的“上海崇明越江隧道工程风险分析研究”获一等奖,为政府和行政部门决策与判断提供了事实依据和实施方案。

(二)获得国家级奖项情况

教育部组织的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选活动,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一共进行了4次。第四届评选的优秀成果时间跨度为2001年1月1日—2004年12月31日,是对全国范围内长达5年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成果进行集中检阅,经组织专家评审,共产生获奖成果426项:其中,一等奖26项、二等奖106项、三等奖294项。本次评选中,上海共有10所高校获奖:复旦大学16项、华东师范大学9项、上海财经大学4项、上海交通大学2项、上海大学2项,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音乐学院、上海戏剧学院、华东政法学院各1项。从获奖的学科领域来看,38项获奖成果分别涉及语言学、艺术学、历史学、教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宗教学、中国文学、外国文学、新闻学与传播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综合研究/交叉学科14个学科领域。成果比较突出为教育学、艺术学、外国文学。

4项一等奖的成果,分别代表了语言学、艺术学、历史学、教育学研究的前沿水平。复旦大学裘锡圭的著作《中国出土文献十讲》,致力于用出土古文献及其他古文字资料和传世古文献相互比勘印证,并指出既不能轻率疑古,又要很好地继承包括古书辩伪在内的有关学术成果,只有这样才能做好中国古典学和第二次重建工作。复旦大学葛剑雄主编的《中国人口史》是一部全面描述二千年间中国人口发展规律及其特点的学术专著,全书共六卷,300万字,出版以来在学术界,包括在西方学术界引起强烈反响,标志着这一研究已达到学科领域的最前沿。华东师范大学叶澜的论文《中国教育学发展世纪问题的审视》,是对20世纪教育学在中国发展历史的回顾与审视,提出了:提升教育学科的独立学术品格和力量,教育学界要为此作出持续和艰苦的学术努力,教育学在新世纪发展的方向不应再是以西方为本作前提的“中国化”,而是要创建“中国教育学”等基本学术观点。而本届优秀成果艺术学唯一的1个一等奖,是上海戏剧学院金长烈的著作《舞台灯光》。这是我国舞台灯光专业有史以来第一部系统专著,本书广泛论述了舞台灯光艺术创造中的各个知识层面和整合环节,是一本集历史性与实用性、艺术性与技术性、知识性和探索性、理论性和可操作性相互融合的著作,在学科与行业引起广泛、强烈的反响。

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是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最高奖项,体现了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发展的方向和水平,也是繁荣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途径。上海高校在此次优秀成果奖评奖中的优异表现,再次显示了上海高校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方面的深厚功力。

上海高校在理论创新的同时,积极参与为社会服务,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努力为政府发挥思想库和智囊团的作用。如:复旦大学的美国研究中心、华东师范大学的俄罗斯研究中心、上海外国语大学的中东研究中心等,长期坚持为中央及地方决策撰写研究咨询报告,为国家外交政策的确立与调整提供了重要的决策依据。复旦大学“政治学”学科的“乡村社会发展中的国家作用”课题,通过对国家与乡村关系的研究,力求揭示出国家在农村未来改革与发展中的作用以及乡村管理体制改革的长远方向。复旦大学林尚立教授的研究成果《当代中国政治形态研究》,获得教育部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2003年9月,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专门请林尚立教授就政治文明进行专题讲解。

2006年,上海高校人文社科研究中获省部级以上奖励333项,其中部级奖项105项,省级奖228项。在第三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中,获奖36项。获上海市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87项,占全市总数(231项,除40项内部探讨优秀成果奖)的80.95%。获上海市第六届邓小平理论研究和宣传优秀成果奖33项,占全市总数(49项)的67.35%(见表8-4)。

表8-4 “十五”期间上海高校(社科类)科研成果及获奖情况

img36

到2006年,上海30所(全日制)涉及人文社科研究的高校,共有人文社会科学活动人员16 107人,其中教授2 115人,副教授4 219人;有研究发展人员7 151人,折合全时人数2 900人年。有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7个,上海市重点学科20个(见表8-5)。

表8-5 “十五”期间上海高校(社科类)科研情况

img3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