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科技人员总量与结构分析

科技人员总量与结构分析

时间:2022-08-2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根据抽样调查结果,至2009年底,辽宁科技人员总量为1 367 864人,其中男性科技人员为820 918人,女性科技人员为546 946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就是人力资源,而人力资源不仅在于其量,更在于其质,辽宁的科技人员总量和人才当量的对比可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这一质与量的关系,显示出辽宁科技人员的整体素质需进一步提高。各年龄段科技人员分别为259 210,501 733,441 683,165 238人。

一、科技人员总量与结构分析

(一)科技人员总量分析

科技人员是科学技术进步的关键因素,也是发展科学技术的根本力量,是发展经济、提高社会生产力、推动社会前进的重要动力。根据抽样调查结果,至2009年底,辽宁科技人员总量为1 367 864人,其中男性科技人员为820 918人,女性科技人员为546 946人。科技人员人才密度为321.39人/万人,从业人员科技人员的人才密度为600.69人/万人。按人才当量衡量,全省科技人才当量为1 209 058人,科技人员的人才当量低于人才总量。虽然对于人才当量这一指标存在一定的争议,但该指标在反映人才总体数量规模的同时,也能对科技人员的教育程度给予一定的差别计量,毕竟接受专业的教育、培训是提高专业素质的主要方式,因此该指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人才的“质”,即不同受教育程度人才价值量的差异进行度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就是人力资源,而人力资源不仅在于其量,更在于其质,辽宁的科技人员总量和人才当量的对比可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这一质与量的关系,显示出辽宁科技人员的整体素质需进一步提高。

1.按地区(市)科技人员数

在全省的科技人员中,各市科技人员平均人数为97 704.57人,但各市科技人员规模差别较大,只有沈阳、大连和鞍山高出全省平均人数,其余各市远低于平均水平。

按科技人员总数排序依次为:沈阳、大连、鞍山、锦州、抚顺、丹东铁岭、朝阳、盘锦、辽阳、本溪、营口、葫芦岛和阜新,科技人员总数分别为313 990,289 747,114 704,79 528,77 571,71 603,58 782,56 064,54 880,54 081,51 195,51 171,47 985,46 563人;按科技人员人才密度排序依次为:大连、沈阳、盘锦、抚顺、本溪、鞍山、丹东、辽阳、锦州、阜新、营口、铁岭、葫芦岛和朝阳,科技人员人才密度分别为495.46,438.23,422.15,348.48,329.23,325.86,295.15,294.72,256.38,242.14,217.75,192.04,169.98,163.64人/万人;按从业人员的科技人员人才密度排序依次为:沈阳、大连、本溪、抚顺、鞍山、辽阳、丹东、盘锦、锦州、铁岭、阜新、营口、葫芦岛和朝阳,从业人员的科技人员人才密度分别为964.64,755.93,689.96,660.74,632.33,618.78,605.78,510.04,475.08,437.04,423.3,375.15,350.51,311.81人/万人。沈阳、大连地区不论在科技人员总量、还是在人才密度中都处于全省最高水平,而葫芦岛、朝阳和阜新地区或是总量偏低、或是人才密度偏低,这一方面说明地区经济发展和科技人力资源的相辅相成关系,科技人力资源雄厚必然促进地区经济发展,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又会进一步吸引人才的集聚;另一方面也说明辽宁科技人员的地区分布不均衡,中小城市的人力资源的数量、质量都有待提高。

2.按专业(理、工、农、医)科技人员数

全省的科技人员中,理学科技人员为584 215人,占全部科技人员的42.71%;工学科技人员为564 928人,占41.3%;农学科技人员为137 333人,占10.04%;医学科技人员为81 388人,占5.95%。理、工科科技人员总计1 149 143人,占全省科技人员总数的84.01%,这显然受到辽宁作为全国主要的重化工基地的产业结构的影响。农业科技人员总量虽然不低,但与第一产业就业人数相比,人才密度为196.89人/万人,远远低于全省从业人员科技人员的人才密度,说明辽宁第一产业就业人员素质低于其他产业,这必然会制约辽宁农业发展,特别是现代农业的发展。

3.按行业科技人员数

2009年,全省的1 367 864科研人员中,58.82%的人员集中在制造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3个行业中,分别为309 623,277 931,217 039人,这个分布特征符合辽宁作为以重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特点。教育和卫生这2个行业专业技术要求高,自然会集中较多的科研人员。

有29.85%的科技人员分布在建筑业,农、林、牧、渔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探业,采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5个行业,分别有153 947,89 154,68 170,59 046,37 977人。这5个行业中的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探业和采矿、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也是要求有较高专业技术要求的部门,应该是科技人员集中的部门,虽然总人数不多,但与从业人员相比,科技人员的密度较高。

其余的科技人员则分散在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批发和零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金融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住宿和餐饮业,分别有29 019,23 534,17 181,13 609,13 085,11 493,6 220,2 518,2 071,1 731人。这些行业均为服务业,其中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也应该对从业人员有一定技术要求,但实际上所集中的科技人员并不多;而金融业以提供金融中介服务作为其生产活动过程,它的从业人员应以财会、金融、经济管理等相关人员作为主要的专业技术要求;其余部门或是从业人员较少或是生产活动不需较高的科学技术,因此也就无法集中科技人员。

4.按年龄科技人员数

根据调查方案,将科技人员按年龄分为4组:29岁以下、30~39岁、40~49岁和50岁及以上。各年龄段科技人员分别为259 210,501 733,441 683,165 238人。科技人员平均年龄为38.75岁,平均工作年限为16.57年。

5.科技人员流动总量

2009年全省引进人才总计17 557人,占全部科技人员的1.28%。引进人才较多的地区为沈阳、大连、抚顺和营口,分别是5 362,3 976,1 132,1 235人。归国人员为752人,其中一般的归国科技人员都选择大连作为创业发展的地区,可见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气候环境是吸引人才的重要一环(表1)。

表1 辽宁省地区科技人员流动

img5

续表

从引进人才的行业情况看,制造业引进人才规模最大,吸收了8 203人,为当年引进人才的半壁江山,由此也可反映出辽宁制造业的发展对科技人员的需求。其他行业如科研、教育行业,因为该行业对参与人员的专业技术的特殊要求也要不断吸引人才,保证人才流动。全年753人的归国科技人员首选行业为制造业,吸引了200人归国人才,教育部门吸引了344人,科研技术服务等部门吸引了87人,其余零散分布于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房地产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业(表2)。

表2 辽宁省行业科技人员流动情况

img7

(二)科技人员结构分析

科技队伍的建设,不仅要有科技人员的数量和质量,而且必须要有科技人员的合理结构。科技人员结构,是指构成科技人员的诸因素及其相互关系,包括专业结构、层次结构、年龄结构、职能结构、行为关系结构、信息结构、劳资结构等方面。对科技人员按不同标志做统计分组,即可反映科技人员各种构成类型,包括专业结构、智能结构、级别结构、知识结构、职能结构、年龄结构等,以便于从各个侧面反映一定范围内科技人员的组合状况,可作为分析和调整科技人员组合状况以达到合理配置的依据。

1.年龄结构

科技人员的年龄结构是指科技队伍的年龄构成状况。保持适当的年龄比例关系,形成梯形结构,是使科技队伍既能充满生气和富有创造力,又能发挥总体功能的重要条件。辽宁科技人员的年龄结构是指全省科技人员的年龄构成和各种年龄的科研人员的比例构成。本项目将所有科技人员按年龄分为29岁以下、30~39岁、40~49岁和50岁及以上。调查结果显示,4个年龄段人员结构为18.95%,36.68%,32.29%和12.08%。50%以上的人员处于30~5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8.75岁。有学者经过长期考察提出,科学发明最佳年龄段为30~45岁,峰值为37岁。这是由于这个年龄段的科技人员不论是知识、经验,还是精力和能力等均处于最佳的时期,是创造高峰的时期。

科技人员的年龄构成关系到科技人员的研究能力和科学研究梯队的合理布局。合理的年龄结构应呈塔形分布。因为青年科技人员只有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内涵和专业修养,才能逐渐成为科研活动的骨干力量,在这个过程中自然会出现一定的淘汰率,为了保证新老科技人员能有效地进行新老交替,必须使科研人员队伍形成合理的年龄梯次结构。全省及绝大多数地区的年龄结构集中在30~49岁,以中青年为主,30岁以下的青年科技人员数量不足。从各市看,盘锦符合塔形的年龄构成特征,科技人员的平均年龄也是最低的,为32.70岁;再观察19个行业可以看出,只有采矿业30岁以下的科技人员占全部科技人员的45.36%,其他行业的科技人员以30~49岁为主体。不论各地区(盘锦除外)还是各行业,科技人员平均年龄都处于35~40岁之间,正是处于科技创新的最佳年龄段。

2.性别结构

女性科技人员在全省科技人员的比例近40%,还未占“半边天”。从各城市看,最高比例出现在鞍山,达到46.68%;最低比例出现在盘锦,仅占总体的27.87%;其余各市基本在40%上下变动。全省女性科技人员的20.1%人员分布在沈阳,40%的人员集中沈阳、大连和鞍山,这也说明经济社会相对发达地区吸收了较多的女性科技人员。除此之外,丹东、锦州的女性科技人员占全省的比例近10%,这些地区成为女性科技人员工作地点的第2选择,而比例最低的为盘锦。这个性别结构更多地取决于各市的产业特点与结构。

全省19个行业中,女性科技人员占该地区科技人员比例超过全省平均水平的行业有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特别是运输、仓储和邮政,教育,卫生这3个行业,女性科技人员占了一半以上,而其他行业的科技人员以男性为主,特别突出的是采矿业,82.79%的科技人员是男性,全省女性科技人员的38.84%集中在教育部门,从中可以看出男女科技人员的职业选择特点。

在同性别的从业人员中,全省女性科技人员占了21.18%的比例,男性占了14.61%的比例,全省总体说来女性从业人员的科技素质高于男性,但各行业并不趋同。如采矿,电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制造,租赁和商务服务,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探等行业由于从业人员中男性比例偏大,相对地使得女性从业人员中科技人员的比例上升。

3.民族结构

2009年,全省少数民族科技人员占科技人员的比例为8.34%,在各地区科技人员中少数民族的比例较高的地区是鞍山、抚顺、本溪、丹东、锦州等地区。

全省少数民族科技人员地区分布特点之一:在沈阳、大连、鞍山、抚顺、本溪、丹东、锦州地区,每个地区的少数民族科技人员约占全省科技人员的10%。分布特点之二:营口、阜新、辽阳、盘锦、铁岭、朝阳、葫芦岛几个地区的少数民族科技人员分布较少,比例在5%以下,最低的是盘锦市,仅占全部少数民族的0.52%。

全省少数民族科技人员行业分布特点比较突出,全部少数民族的科技人员的41.5%分布在教育部门,14.09%分布在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这2个行业是少数民族科技人员较为集中的行业。各行业科技人员中,少数民族比例偏高的行业是采矿业。

4.资历(工作年限)结构

科技人员队伍的主力军是工作年限在20年左右的中青年科技人员,各个资历层的科技人员数量按照工作年限呈两端小、中间大的趋势,这和年龄结构相适应。这个年龄和资历的科技人员具有年富力强、有一定的科研经验,但为了保证科学研究的顺利进行和可持续性,需要更多吸纳青年科技人员。

5.行业与地区结构

决定一个产业或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有人力资源、自然资源、资本构成和技术,而随着产业经济的知识化、信息化,发展经济不仅要有一定数量规模的人力资本,更要有高质量的人力资本,因此,科技人员逐步取代普通劳动力,成为产业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和最重要动力,科技人才的数量和质量便成为了制约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的主要变量。从辽宁各行业的科技人员分布来看,接近60%的人员集中于教育、制造业和建筑业。而从各地区的分布来看,科技人员比例较高的地区是沈阳、大连和鞍山。由此可以进一步分析辽宁科技人员结构与地区经济、产业发展的协调度、偏离度,以此研究科技人员的分布特点。

根据“赛尔奎因—钱纳里结构变动模式”的基本思想,分别计算了全省各市和各行业的科技人员结构偏离度。

该指标同样可以说明地区、行业的发展状况与科技人员的协同程度。如果二者是完全协调的,则它们的比值应该是1,根据公式计算的偏离度就为0。若偏离系数变化趋向于0,说明2个指标的协调性得到改善,是相互促进的。反之,偏离度系数偏离开0越远,即正值越大、负值越小,说明2个指标间的协调程度越差,即两者的结构不能互相匹配、不能满足相互的需要(表3、表4)。

表3 辽宁省各行业科技人员结构及其偏离度

img8

表4 辽宁省各市科技人员结构及其偏离度

img9

续表

img10

总体来说,各行业科技人员结构偏离度低于地区科技人员结构偏离度。多数行业的科技人员比例低于各行业产出比例,其中,农、林、牧、渔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以及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科技人员的构成低于该行业的生产贡献,建筑业和其他服务业相反。

6.专业结构

科技人员的专业结构是指科技队伍成员的专业构成情况,诸如不同专业人才的比例、关系、配套状况等。按本课题的调查方案设计,可对全省科技人员按照理、工、医、农专业进行统计分组,可以看到各类专业人员分别占全省科技人员的42.71%,41.30%,10.04%和5.95%(表5)。

表5 辽宁省地区科技人员的专业结构

img11

续表

img12

从各专业科技人员的分布看,理科科技人员主要集中在沈阳、大连和丹东3市,3市合计达到45.28%。工科科技人员主要集中在沈阳、大连,2市合计共占全省工科人数的41.81%,而一半以上的医学科技人员分布在沈阳、鞍山、丹东和锦州,结合全省各地区的农业科技人员各市分布较为均匀,仅锦州略高,占全省同类人员的12.67%(表6)。

表6 辽宁省各专业科技人员地区分布

img13

从行业分布看,制造业、建筑业和教育3个行业集中了全省一半以上的科技人员;相反,住宿和餐饮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和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3个行业的科技人员分布非常低。就行业特点看,餐饮住宿和居民服务相关行业的生产过程对技术需求偏低,相应地科技人员分布少也是意料之中的。然而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生产过程的科技水平的要求并不低,却难以集中更多科技人员。

各专业中的理、工、医人员分布基本合理,理、工主要集中在制造业、教育和建筑业,卫生技术人员76.07%集中在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而农业科技人员接近1/4的人员分布于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业。

辽宁现代化农业产业的发展要求迫切需要农业科技人才,与需求相比,农业科技人员尚且不足。2009年末全省有农业科技人员67 034人,占农业从业人员的5.49%,占人口的0.16%。而发达国家是0.3%~0.4%,从人员总量上看,农业科技人员难以满足农业产业发展的长期需求。虽然农业科技人员总量不足,仍然有大量的人员留在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部门,脱离了直接农业生产活动,这种状况急需我们反思长期以来的用人政策和产业发展政策。

7.按研究性质分组

基础研究是其他研究与开发的基础工作,基础研究是当代国家兴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基础,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支柱,一个国家要在科学技术获得长远发展的能力,决不能放弃基础研究,这已经成为国家科学技术政策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

全省科技研究人员从事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的比例分别为45.82%,41.32%和12.86%。

科学史已经证明,基础研究一旦取得重大突破,就会推动整个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的突飞猛进。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辽宁要成为科技强省都要培养雄厚的基础研究科技人员。国外各发达国家重视基础研究的地位和作用采取多种措施促进基础研究,把加强基础研究作为政府科技政策的要点。随着国内研究者和科研管理部门对基础研究的认识提高,以基础研究带动、提升基础研究水平和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可见重视基础研究,在人力、资金、政策给予倾斜已经成为共识。辽宁也同样非常重视基础研究,从科技人员的分布来看,全省从事基础研究的科技人员占45.82%,应用研究占41.32%,试验发展占12.86%,从事基础研究的科技人员的比例略大。基础研究也获得高水平的研究成果。比较2007年国外主要检索工具收录我国科技论文的地区分布可以看到,由SCI,EI和ISTP收录的研究论文中,辽宁达到10 318篇,在全国各地区中排第6位,仅次于北京、上海、江苏、湖北和浙江,但和北京、上海的论文总篇数的差距较大(表7)。专利作为应用研究特别是试验发展的研究成果,比较辽宁省的专利申请受理数和专利申请授权数可以发现,辽宁的国内专利申请受理数和国内3种专利申请受理数在全国排第10位,而其国内专利申请授权数和国内3种专利申请授权数在全国排第9位,显然,辽宁的应用研究、试验发展成果落后于基础研究成果,相信会随着基础研究的发展逐步得到提升。一个有意义的现象是,无论是国内专利申请,还是国内3种专利申请,辽宁均是申请授权书排名比受理数排名提前一位,这也旁证了辽宁的专利背后具有较为厚重的基础研究背景,自然也说明了辽宁在重视基础研究的同时,也应当注重研究成果的应用(表7)。

表7 国外主要检索工具收录我国部分省份科技论文

img14

从各市情况看,从事基础研究的科技人员比例高于其他类型的地区有:沈阳、鞍山、抚顺、本溪、营口、阜新、辽阳、盘锦、铁岭、朝阳。而大连、丹东、锦州、葫芦岛的应用研究科技人员比例最高,朝阳试验发展科技人员的比例最高(表8)。

表8 辽宁省各市科技人员按研究性质分组

img15

8.层次结构

科技人员的层次结构又称能级结构,主要指一个科技人员群体内成员智力水平级数构成情况。不同智力水平级数的科技人员的比例、职权责利、培养发展趋势以及效果如何等,是衡量层次结构是否合理的指标。层次结构一般可以分为学历层次结构和职称层次结构2种。学历层次和职称层次可以互相转化。

(1)学历结构

从学历结构看,全省科技人员中低学历的大专人数比例达到47.7%,大学本科人员占全部的43.52%,高层次的研究生仅占8.79%,接近一半的科技人员学历层次偏低,缺乏更为专业化、系统性的培训。从各市看,大连、鞍山、本溪的本科层次科技人员比例最高,大连、鞍山2市尤为突出。其他格式普遍存在学历分布从大专、本科到硕士、博士递减的态势,但递减的程度存在区别,例如铁岭大专学历的科技人员比例为72.10%,本科学历的人员仅占24.61%;朝阳、阜新、丹东研究生学历的科技人员比例低于2%,高层次科技人员分布极不均衡,这些地区科技人员学历层次需进一步提高(表9)。

进一步计算各市的科技人员的人才当量也清楚表明了这一特点,各市中只有鞍山的科技人员人才当量略高于实际科技人员数,其他城市都出现相反的现象,其中阜新、铁岭、朝阳与葫芦岛出现1万人以上的差距,也进一步证明了上述结论。

表9 辽宁省各市科技人员学历结构

img16

(2)职称结构

职称结构指不同知识和能力级别的科技人员的比例构成,职能结构是指科技群体内成员从事不同性质工作的构成情况,反映了科技人员的能级结构和能级结构效益的发挥状况,职能结构也需要有合适的比例和适当的关系,它必须满足成员间从事工作的相互配套、明确分工、效率发挥充分等因素的需要。一般认为科技人员的能级结构应以高能级少、中能级居中、初能级居多的塔形结构为最佳。或者表述为正三角形的人才能级结构是合理的,各人起不同的能量作用,相互协同配合,各尽其才,各得其所。观察辽宁科技人员的职称结构可以发现,全省及大多数城市难以达到正三角形的结构,初能级初级科技人员达不到应有的规模,高级职称人数比例也相应地提高,这种职称结构的不合理会造成人才积压浪费,降低科技人员的工作效率(表10)。

表10 辽宁省各市科技人员职称结构

img17

续表

img18

对于科研机构内科技人员的级别结构,有人总结国内外经验,提出高、中、初级科技人员比例约为1∶3.5∶5.5;科技人员与技术辅助人员的比例约为1∶1~1∶2。按此标准衡量,多数行业科技人员的职称结构都未达到适宜比例。合理的科技人员结构,有利于各种类型的科技人员发挥各自特长,相互协作,提高科研工作的群体效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