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整合中创想作画,实施有效教学

整合中创想作画,实施有效教学

时间:2022-08-2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在美术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整合课中,落实有效教学有很大的优势。在实施有效教学时,还可以通过一些方式来检验教学是否真的有效。

整合中创想作画,实施有效教学

陈博宇

在学校课题组的实践带领下,两年间,我在美术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探索实践课中针对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结合书画版的新版教材,进行了这方面的探求。这种在教学民主、师生互动中培养并提高学生的艺术学习兴趣,在整合中推进素质教育的落实,让身为教师的我们认识到“整合”教学在提高与完善人的素质方面所具有独特的作用,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多元智能,让孩子们在整合中充分地发挥主动性,创想作画,同时还能帮助教师实施课堂的有效教学。

一、关于整合课中教师如何指导学生创想作画

《火火的向日葵》一课是在结合上海新版美术教材二年级第一学期《向日葵》一课的基础上创编而成的。该课学习内容通过欣赏、感知几种不同类型的向日葵图片,即自然界中的向日葵,画家笔下的向日葵和带有装饰性的向日葵等,初步知道向日葵葵花的形、色及人们赋予它的寓意,认识暖色色相,了解向日葵的组成结构,体验红、橙、黄等暖色的情感,从而掌握用暖色调的配色方法表现火火的向日葵。《蜻蜓》是上海新版美术教材二年级第一学期第四单元对称世界中的教材。这课学习内容主要通过欣赏、感知自然界中的蜻蜓图片,了解蜻蜓的身体结构和生活习性,从而学会用对称剪纸的方法来制作一只蜻蜓,再运用拟人化的绘画手法来添画完成一只小蜻蜓。教师希望学生在通过欣赏蜻蜓图片,了解蜻蜓知识,制作对称蜻蜓,添画拟人蜻蜓这几个学习过程后,慢慢地对蜻蜓产生兴趣,进而产生热爱大自然,保护自然环境的情感。以上两课的学习都是让学生在欣赏感知美的环境下,继而让学生表现创造美。信息技术与美术课的整合,适时地发挥相关的作用,为学生的欣赏提供了平台,信息量大而直观,便于教师和学生之间互动。

1.在丰富的资源整合中欣赏美,培养审美能力

在《蜻蜓》(见图1)一课中,教师就是利用摄影师捕捉到的自然界中有关蜻蜓的姿态各异的镜头,配合媒体讲解蜻蜓的相关知识,让学生去欣赏感知自然界中的美,以此推动教学,达到欣赏感知美的教学目的(见图1)。

img37

图1

而在《向日葵》一课中,教师在课前制作了学生可自由选择欣赏的大量的向日葵图片资料库,分为多个部分,有自然界中的向日葵图片、艺术家笔下的向日葵图片和生活中的带有装饰性的向日葵图片等,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美(见图2)。

img38

图2

2.在自主的创作实践中想象美,培养实践能力

在欣赏感知美后,就是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在实践中想象创造美了。

在《向日葵》一课的教学实践中,针对二年级学生的信息素养,我设计了一个要求学生运用感知到的向日葵的色彩在计算机上进行填色游戏的环节(见图3);而在之后的想象绘画练习中又要求学生选择运用跳跃起伏的线条(见图4),用红、橙、黄火火的色彩作画。在《蜻蜓》一课中,则是先用对折剪纸的方法剪出一只小蜻蜓的造型,再通过让学生比较两只不同造型的蜻蜓(见图5),用自己给蜻蜓取名字的方法,激发学生用拟人化的手法来创作绘画属于自己的蜻蜓画。

img39

图3

图4

img41

图5

通过这几个教学环节的创设,不仅学生的学习兴趣被调动起来,重要的是,学生在自主创作的实践中感悟美、想象美,继而创作美,不仅掌握了绘画的方法技能,又得到了艺术的熏陶。学生的每一幅作品都充满了创意,充满了想象,充满了活力,每一幅画也都充分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见图61、图62)。

img42

图61

img43

图62

二、关于在整合课中教师如何实施有效教学

教学的有效性体现在多个方面,从备课中教学环节的设计到教师能否清晰地授课,从学生作业完成率的反馈,到教学评价的多种方式方法等,都关系到教学有效性的发挥。在美术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整合课中,落实有效教学有很大的优势。课上情境的创设、信息库的建立、师生的互动都可以直接作用于学生,令课堂变得“有活力、有生机”。

1.巧妙的情境创设

利用情境教学的理念,是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展开丰富的想象、联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达到教学的目标。

img44

图7

在《蜻蜓》一课中,教师在导入课题时,以谜语展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向日葵》一课则是请学生浏览教师课前就制作好的有关向日葵的演示文稿(见图7)。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中尽量为学生设置相关布景,创设特定的环境,充分发挥学生各种感官功能,全身心地投入和体验,提高参与意识,培养创造能力,拓宽想象的空间,从而达到让学生主动学习的目的。信息技术的运用,巧妙地为学生创设了情境,能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环节,省时有效。

2.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一节课虽然只有短短的35分钟,但教学活动的多样化设计,也能帮助课堂变得有活力,学生学习起来也分外带劲儿。以《蜻蜓》一课为例,原本的教学设计是让学生用对称的方法画蜻蜓,但固有的绘画教学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动手能力的提高都不够,在设计教学方式时,我结合媒体的直观演示讲解,把原有的绘画教学进行分解,用“看看、想想、画画、剪剪、贴贴、玩玩”几种不同的活动方式组合的形式进行授课,得到了较好的效果。学生先对折彩纸,画出半只蜻蜓的造型;再剪出蜻蜓的外形,画出蜻蜓的轮廓;最后进行蜻蜓五官、服饰的添画,用拟人的方法画出自己的蜻蜓。在第二课时中,请学生结合想象,为自己的蜻蜓添加背景,完成一张完整的绘画作品。信息技术与美术的整合,帮助我在短短的35分钟时间里,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看、想、画、剪、贴、玩”用媒体贯穿一体,其中还有教师与学生间的互动,一节课教学方式多变而显得异常有趣。

3.作业完成率的反馈

在实施有效教学时,还可以通过一些方式来检验教学是否真的有效。美术学科看来,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课堂作业完成率的反馈。学科的特殊性决定,针对短期作业而言,美术作业要求是当堂完成的。教师的教学再精彩,学生的作品不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或是仅班级中一部分学生完成,都说明教学中还存在瑕疵。在美术与信息技术整合课的实践中,我发现《向日葵》和《蜻蜓》这两节课教学内容尽管都很多,要求学生达到的教学目标也不少,但学生作业完成率的反馈都相当高(见下表),可见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充分激发。

img45

当然,作业完成率也受很多因素的影响。要落实有效教学,除了可以依靠学科与信息技术整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外,教师在设计教学环节和内容时也需要考虑是否和学生日常的生活相联系,知识点的难易程度是否符合教学等多方面的因素。很多问题都需要教师做一个“有心人”,做问题的研究者,及时对教学进行反思才能真正落实“有效”二字,把课堂时间合理、充分、有效地利用起来,让学生智慧飞扬,创想无穷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