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学校的发展

学校的发展

时间:2022-08-2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文科中学主要是以古典人文主义教育为特征,偏重传授拉丁文和希腊文等内容,忽视自然学科。作为一种有组织、有计划的特定的教育机构,文科中学的主要功能是传递知识经验、教育儿童,其先前的其他功能已经渐渐消退。这些变化对近代学校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实科中学是一种面向贫民的学校,教学内容均和实际生活、国民经济部门直接相联系。

(三)学校的发展

在学校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伴随着生产力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学校的组织体系不断地完善。

在西方,古希腊斯巴达、雅典产生了文法学校、弦琴学校、体操学校,中世纪的教会学校、宫廷学校以及城市大学、行会学校,表12-1反映了西方在近代以前学校的发展情况。

表12-1 西方学校发展概况[6]

到了17世纪,出现了文科中学,标志着现代意义上的学校已经形成。文科中学主要是以古典人文主义教育为特征,偏重传授拉丁文和希腊文等内容,忽视自然学科。作为一种有组织、有计划的特定的教育机构,文科中学的主要功能是传递知识经验、教育儿童,其先前的其他功能已经渐渐消退。与之前的学校相比,这个时期的学校的教育组织更为严密,对学生的入学标准、学习内容、教师选择等方面都有较为严格的要求。不过,此时的学校尚未形成系统。

从18世纪初开始,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使社会发生巨大变化,人口急剧增加,大工业城市相继出现,工厂制度兴起。这些变化对近代学校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一个重要变化就是与文科中学相对的实科中学的出现。这种类型的学校是一种既具有普通教育性质,又具有职业教育性质的新型学校,它比较注重自然科学和现代语文的教学,以教授数学、物理学、力学、自然等学科为主,并辅之以绘画、制图,后来又增设建筑、商品经济、贸易、经济等学科。实科中学是一种面向贫民的学校,教学内容均和实际生活、国民经济部门直接相联系。实科中学最早在德国出现,它比英国、法国的实科中学早建一个世纪。最早的一所是虔信徒席姆勒于1708年在哈勒创办的“数学、力学、经济学实科中学”。1747年赫克在柏林市又开办了一所“经济学、数学实科中学”,之后德国各个城市都兴办了这种学校。18世纪中叶以后,在欧洲的其他国家也出现了实科中学,与普通教育平行的职业教育逐渐成为学校教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教育在类型分化的同时,各个不同层次的衔接也在逐渐加强。大体在19世纪下半叶,严格意义上的学校教育系统在西方已经基本形成。

在我国,学校的发展经历一段较长的历史阶段。表12-2反映了我国历朝历代学校发展的情况。

表12-2 我国历朝历代学校发展概况[7]

img35

续表

img36

续表

img37

总的来看,尽管我国的学校发展历经数代,形式日益多样化,层次也日趋多样化,但是,其组织程度远不如今天这样严密。例如,从我国教育史上制度最为完备的汉代的太学来看,尽管其发展规模不断扩大,从汉武帝时期学生仅有50人,到西汉成帝末年的3000人,再到东汉顺帝后的30000人,但是其教学制度非常不严格,许多学生仅仅“注册”而已,并不参加正规的学习。而且,由于学生众多,一方面在太学设立“长十丈,广三丈”的“内外讲堂”,使同时听课的学生达到几百人以上;另一方面,采取高年级学生教低年级学生的方式。太学的学生入学没有年龄限制,既有年及“弱冠”的青少年,也有白发苍苍、已届垂暮之年的老人。这些学生上课的时间不多,自行研习是主要的学习方式。太学也没有修业年限的要求,只要通过了考试,就可以毕业,并被授予一定的官职。

到了魏晋时期,官学时兴时废,太学生几乎来去无踪,许多学生来太学是出于避役的目的。清朝的府、州、县学,与科举密切相关。童生参加入学考试取得秀才资格以后,才是府、州、县学的生员,对入学年龄没有限制,在官学学习的时间也很少。

由此,可以说,在近代以前,也就是仿效西方的样式设立“学堂”之前,我国在学校的组织上始终是不完备的,“还只是学校的雏形,是一种不完备的学校形式”[8]。清末“废科举,兴学校”以后建立的学校,才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学校教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