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学校底发展

学校底发展

时间:2022-03-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学校之成立虽由社会的需要所趋使,但最初享受学校教育权利者只是特殊阶级,而不普及一切平民。所以现在学校教育仍不免有阶级的性质。迨后交通日繁,社会生活渐有定型,于是有固定型范之学校;及印刷术发明,文字传播便利,学校底组织,课程等等均有机械的形式,而学校教育亦普及各地,学校数量自随之而增。此为学校发展之大概情形。汉以后学校制度虽迭有变更,但国家不放弃学校教育,私人可经营教育事业则同。

十 学校底发展

学校之成立虽由社会的需要所趋使,但最初享受学校教育权利者只是特殊阶级,而不普及一切平民。自国家经营教育后,一切人民始有进学校受教育之权利,但大半只限于初等学校;中等教育在欧美教育者虽然亦曾倡言普及,但实际上还没有那国办到。所以现在学校教育仍不免有阶级的性质。当学校初成立时,课程内容,教学方法以及组织设备均无一定型范,不过以家庭之愿望为转移而已。迨后交通日繁,社会生活渐有定型,于是有固定型范之学校;及印刷术发明,文字传播便利,学校底组织,课程等等均有机械的形式,而学校教育亦普及各地,学校数量自随之而增。此为学校发展之大概情形。

中国立国最古,教育发展亦最早,即就文字记载之可考者,虞时养国老于上庠,养庶老于下庠,已有国家设立之学校。夏养国老于东序,养庶老于西序,商养国老于右学,养庶老于左学,皆承虞制而易其名。周时政教昌明,除中央之上庠、东序、瞽宗、成均、辟雍外,地方并有塾、庠、序各种学校。汉以后学校制度虽迭有变更,但国家不放弃学校教育,私人可经营教育事业则同。明清科举制盛,表面上似国家只有考试取士之责,但各学官与公立书院之设立仍为国家事业。甲午战后,中国改设世界通行之新式学校,光绪二十八九年间并曾由国家制定法律规定学校章程,各级学校之办法与课程均须遵守一定规章进行,而设立学校之地方与数目亦由国家规定,实为中国学校史上之大变动。自光绪二十九年以后,学校与学生数年有增加,据民国十二年之统计,除教会学校学生外(教会大学生在内),有学生六百六十一万九千七百九十二人,学校十七万八千九百八十一所,教育费五千九百四十二万四千五百六十七元。兹录两表如下:

第一表[2]

学校,学生及各校学生平均数

img1

第二表[3]

学生,经费及各级学校每生所费平均数

img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