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环渤海地区青少年身体发育特征及年变化趋势

环渤海地区青少年身体发育特征及年变化趋势

时间:2022-08-2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研究区域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水平及长期变化是观察自然和社会环境变化的一个重要窗口,目前尚未见有环渤海地区青少年生长发育特征及变化趋势的分析研究。从城乡合并的统计量来看,2005年环渤海地区儿童青少年身高、体重、BMI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呈现身材高大粗壮的体格特征。与全国平均增长值比较,环渤海地区青少年身高、体重的增长幅度明显大于全国平均增长幅度,见表2、表3。

环渤海地区青少年身体发育特征及20年变化趋势

人类生长存在着广泛的世界差异,这种差异不仅存在于种族间,也存在于地域间。人类生长的地域差异与各地的地理、气候环境、社会经济条件等多种因素有关[1~3]。环渤海地区是以京津冀为核心、以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为两翼的环渤海经济区域,主要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东、辽宁,也就是三省两市的“3+2”经济区域,面积51.8万平方千米,人口2.3亿,占全国的17.7%。环渤海经济圈已成为继长三角、珠三角之后我国重要的经济快速发展区域,2008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7.7万亿元,约占全国总量的1/4[4]。研究区域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水平及长期变化是观察自然和社会环境变化的一个重要窗口,目前尚未见有环渤海地区青少年生长发育特征及变化趋势的分析研究。本文分析了该地区儿童青少年的身体发育特征及20年(1985~2005年)的变化趋势。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资料来自1985年和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查研究[5,6],以北京、天津、河北、山东、辽宁5省(市)两次调查的7~18岁汉族学生为研究对象,以5省(市)各年龄组的身高、体重均值和样本量作为基础研究资料。两次调查均按照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查研究的统一要求,各省(市)按社会经济条件及城乡、性别、年龄进行分层整群抽样。检测方法统一,质量控制达到要求,资料具有较好的可比性。每次调查中各省(市)分城乡、性别、年龄组的样本量基本相等,环渤海地区两次调查的样本总量分别是1985年73 245人(男36 638、女36 607),2005年38 863人(男19 411、女19 452)。

1.2 分析方法

根据5省(市)各年龄组的样本量和均值,分别计算出1985年和2005年环渤海地区7~18岁汉族青少年的身高、体重、BMI均值(1985年没有BMI资料),并与全国平均水平比较。搜集了5省(市)1996~2008年的主要经济指标(城市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4])和人口学资料,计算环渤海地区近13年的平均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分析经济发展与青少年生长长期变化的内在联系。

2 结果

2.1 环渤海地区青少年身体发育特征

从城乡合并的统计量来看,2005年环渤海地区儿童青少年身高、体重、BMI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呈现身材高大粗壮的体格特征。7~18岁身高均值比全国平均水平高2.81~4.37cm(男)、2.20~3.45cm(女),体重高2.04~5.74kg(男)、1.59~3.86kg(女),BMI高0.57~1.33kg/m2(男)、0.41~0.90kg/m2(女)。18岁青年平均比全国均值高2.90cm、5.27kg、1.08kg/m2(男),2.44cm、2.99kg、0.61kg/m2(女)。以男生为例,见图1~3。北京、天津、河北、辽宁、山东5省(市)7~18岁各年龄组身高、体重、BMI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北京平均比全国均值高3.60cm、5.38kg、1.33kg/m2(男),2.95cm、3.43kg、0.81kg/m2(女);天津平均比全国高3.43cm、5.29kg、1.37kg/m2(男),3.02cm、3.93kg、1.04kg/m2(女);河北平均比全国高1.96cm、3.09kg、0.87kg/m2(男),1.27cm、2.03kg、0.62kg/m2(女);辽宁平均比全国高3.05cm、3.08kg、0.56kg/m2(男),2.75cm、2.23kg、0.36kg/m2(女);山东平均比全国高4.15cm、5.18kg、1.10kg/m2(男),3.56cm、3.36kg、0.60kg/m2(女)。见表1。

img346

图1 2005年环渤海地区与全国男生身高均值曲线

img347

图2 2005年环渤海地区与全国男生体重均值曲线

图3 2005年环渤海地区与全国男生BMI均值曲线

表1 2005年环渤海5省(市)7~18岁少年身高、体重、BMI与全国均值比较的平均差值

img349

括号内的数字为差值范围。

2.2 生长的长期变化

1985~2005年的20年间,环渤海地区7~18岁儿童青少年身高、体重均值都有明显增长,身高增长3.91~8.88cm(男)、2.96~6.74cm(女),增长率为2.30%~6.08%(男)、1.87%~4.94%(女),7~18岁平均增长6.08cm(男)、4.56cm(女),平均增长率为4.16%(男)、3.22%(女);体重增长4.48~11.93kg(男)、1.93~7.80kg(女),增长率为11.99%~33.62%(男)、3.67%~23.85%(女),7~18岁平均增长8.41kg(男)、4.76kg(女),平均增长率为22.71%(男)、14.14%(女)。环渤海地区18岁青年的平均身高由1985年的169.99cm(男)、158.42cm(女)增长到2005年的173.90cm(男)、161.38cm(女),增幅为3.91cm(男)、2.96cm(女);平均体重由1985年的58.16kg(男)、52.52kg(女)增长到2005年的65.56kg(男)、54.45kg(女),增幅为7.40kg(男)、1.93kg(女)。男生身高、体重的增长幅度大于女生,增幅最大的年龄男生为12岁,女生为11岁,相当于青春发育突增期。与全国平均增长值比较,环渤海地区青少年身高、体重的增长幅度明显大于全国平均增长幅度,见表2、表3。北京7~18岁身高、体重平均增长5.25cm、8.54kg(男),3.95cm、4.91kg(女);天津平均增长6.10cm、9.30kg(男),4.79cm、4.21kg(女);河北平均增长5.85cm、7.67kg(男),4.08cm、4.63kg(女);辽宁平均增长6.10cm、7.47kg(男),4.59cm、4.63kg(女);山东平均增长6.94cm、8.95kg(男),5.29cm、5.42kg(女),见图4、图5。

表2 1985~2005年环渤海地区青少年身高增长值与全国平均增长值比较(cm)

img350

括号内的数字为增长率(%)。

表3 1985~2005年环渤海地区青少年体重增长值与全国平均增长值比较(kg)

img351

括号内的数字为增长率(%)。

img352

图4 1985~2005年环渤海5省(市)7~18岁少年身高平均增长值

图5 1985~2005年环渤海5省(市)7~18岁少年体重平均增长值

3 讨论

人类生长存在着明显的地域差异,这种差异既表现在国家与国家之间,也表现在同一国家的不同地域之间。Schmidt IM收集并分析了欧洲11国入伍士兵的身高后发现,不同国家士兵的身高水平差异很大,如1990年荷兰入伍士兵的平均身高为181.2cm,葡萄牙为170.3cm,“北高南低”的趋势相当明显[7]。我国地域辽阔,儿童青少年发育水平同样存在着明显的地域差别,早在1959年,叶恭绍教授就提出我国儿童身高、体重呈现北高南低的趋势,以后许多调查研究也都证实了这一点[8]。导致地域间青少年发育水平差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条件以及民族形成的历史[2,9],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图6 1996~2008年环渤海地区和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img355

图7 1996~2008年环渤海地区和全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生长的长期变化(Secular growth change)是由遗传和多环境因素共同作用产生的一个复杂的生物学现象。正所谓遗传决定生长发育的可能性,环境决定生长发育的现实性[10]。环境因素(如社会经济、营养和生活水平、医疗及卫生条件等)的改善对生长的长期变化起了重要的作用,因此,研究儿童少年生长的长期变化是观察社会环境(政治、经济、文化等)、营养、体育锻炼等诸因素对生长发育影响的一个重要窗口,长期变化作为生活状况的生物学标准(Biological standard of living condition),可以和GDP、人均收入、期望寿命、婴儿死亡率等并用来反映社会公平性[11]。图6、图7显示了1996~2008年环渤海地区和全国城乡居民年人均收入的变化,环渤海地区居民的生活水平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这可能是环渤海地区青少年发育水平及长期变化强度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原因之一。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环渤海经济圈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在今后的若干年内,该地区青少年的生长发育将继续保持其“高水平、快增长”的优势。然而,长期趋势有“双刃剑”效应,伴随长期趋势而出现群体BMI快速增长和分布曲线右移是肥胖流行的基础[12,13]。本文研究发现,环渤海地区青少年BMI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提示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该地区青少年肥胖流行的监测和防控工作。

(张迎修)

参考文献

[1] Javier R,Esther R.Comparative study of statural growth in Spanish populations.Am J Hum Biol,1995,7(5):553-564.

[2] Cavelaars AE,Kunst AE,Geurts JJ,et al.Persistent variations in average height between coun-tries and between socio-economic groups:an overview of 10European countries.Ann Hum Biol,2000,27(4):407-421.

[3] Padez C.Stature and stature distribution in Portuguese male adults 1904-1998:the role of environmental factors.Am J Hum Biol,2002,14(1):39-49.

[4] 山东统计信息网.http://www.stats-sd.gov.cn.

[5] 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研究组.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研究.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1 202-1 457.

[6] 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研究组.2005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245-260.

[7] Schmidt IM,Jorgensen MH,Michaelsen KF.Height of conscripts in Europe:is postneonatal mortality apredictor?Ann Hum Biol,1995,22(1):57-67.

[8] 叶广俊主编.现代儿童少年卫生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16-29.

[9] Duarte F,Jose M,Gaston B,et al.Socio-economic status,growth,physical activity and fitness:The Madeira growth study.Ann Hum Biol,2007,34(1):107-122.

[10] Zhang YX,Wang SR.Secular trends in growth and body proportion among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from 1985to 2005in Shandong,China.Anthropological Science,2009,117(2):69-76.

[11] Norton K,Olds T.Morphological evolution of athletes over the 20th century:causes and conse-quences.Sports Med,2001,31(11):763-783.

[12] Ji CY.Report on childhood obesity in China(4).Prevalence and trends of overweight and obesity in Chinese urban school-age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1985-2000.J Biom Enviro Sci,2007,20(1):1-10.

[13] Zhang YX,Wang SR.Distribution of body mass index and the prevalence changes of overweight and obesity among adolescents in Shandong,China from 1985to 2005.Ann Hum boil,2008,35(5):547-55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