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新蕾幼教集团“生态化美术园本课程”建设

新蕾幼教集团“生态化美术园本课程”建设

时间:2022-08-2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下面先简单介绍新蕾对生态化美术园本课程的认知、研究假设与开发的原则,然后分别叙述各园以“生态化”为主题所展开的主要的生态化美术课程建设成果。这是就整个集团而言,即集团所属各幼儿园都以“生态化”为基本主题,因地制宜,在物质、社会和精神等多个层面创设美术教育的多种形式、多种载体、多种手段、多种内涵。

第二节 新蕾幼教集团“生态化美术园本课程”建设

新蕾集团成立以后,根据各园所在的地理位置、周边及园区环境特点、教师的特长、幼儿家庭的诉求、幼儿年龄发展的特征以及教育学、心理学、脑科学社会学、材料学、艺术学等学科的科学原理,提出了研创生态化园本课程的总目标,第一步是着力在美术教育方面进行探讨。下面先简单介绍新蕾对生态化美术园本课程的认知、研究假设与开发的原则,然后分别叙述各园以“生态化”为主题所展开的主要的生态化美术课程建设成果。

一、基本概念认知

(一)园本课程开发

园本课程是指以幼儿园为基地,即以园长、教师、课程专家、幼儿及家长和社区人士共同参与制订、实施和评价的幼儿园课程计划。它强调幼儿园拥有课程决策权这个基本前提,其自主课程开发所产生的结果——符合幼儿园实际和幼儿需要的课程。园本课程开发,则是指幼儿园教师通过挖掘、利用园内外的课程资源形成幼儿园的课程计划并不断改进的整个过程。具体讲,园本课程开发就是根据幼儿园的实际条件,参照周边的社区环境,积极鼓励教师开发利用身边的课程资源设置园本课程的动态过程。它实质上是一个以幼儿园为基地进行的,由教师、幼儿、家长、社区代表等多方人士共同参与的开放性、民主性和多元性的幼儿园课程决策过程。(16)

(二)生态化园本课程

根据广义生态环境概念的分类标准,生态环境是由物质生态、社会生态和精神生态所构成的系统。于是,生态化园本课程也相应地从物质载体和表现形式、人际氛围和社会关联,以及精神品格和文化内涵三个方面着手,在课程的内容、活动形式、活动材料的投放、教学与辅导方法、学习方式、教学成果展示方式等方面体现系统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的特点。

生态化园本课程是非学科化的隐性课程,主要通过幼儿与环境的互动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促进动作技能的发展,激发兴趣、情感和创造性,内化社会文化的价值观念。生态化园本课程也是动态式的活动课程,主要随着儿童的自主活动而展开,不受固定时间、地点的限制,课程的内容、形式等等也相应地随之在保证目标实现的前提下发生变化,形成多种教育变式。生态化的园本课程同时也是多元式的:(1)目标多元,在多个层面上起到促进幼儿多方面发展的作用;(2)教育元素多元,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物质、社会和精神资源促进幼儿的发展。

生态化园本课程开发的特点和关注的焦点主要有:(1)利用本地易取的材料,利用廉价、方便的自然事物,特别是工农业与日常生活中的废旧物资(当然有污染、辐射和病原体等材料除外)进行简单的加工和改进,以实现生态环境之物质性的合理循环和可持续发展。(2)创建一个人与自然和谐互动的教学与学习的环境,而不是把教学过程与自然环境和生活实践过程相隔离。(3)以点带面,关注整合,以一种形式为切入口,自然渗透多种教育领域。(4)注重从物质材料中发掘其内在的精神意涵。

二、生态化美术园本课程研究的主要目标

根据相关的美术学和艺术教育理论、儿童身心发展理论、教学原理等理论成果,以及国内外和新蕾集团数年来的教育积累,他们对将要开发的以“生态化”为主题的园本课程实现的主要目标确定为四点:

1.促使儿童能更加真实地认识生活环境的性质、标识与特征,形成正确和科学的世界观与人生观。

2.促进幼儿的思维从感知动作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顺利过渡,发展优良的思维质量。

3.促进幼儿身体运动能力的发展,如从大肌肉的粗率运动到小肌肉群的精细动作能力的发展等。

4.引导幼儿热爱自己所生活的环境,热爱家乡,并激发其学习兴趣,彰显其认识美、鉴赏美、创造美和维护美的潜在能力。

三、生态化美术园本课程开发的基本原则

1.适合性与发展性原则。以社会与时代发展的要求和幼儿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为依据,选择适合幼儿身心发展水平与学习能力的课程内容与活动,积极引导和促进幼儿在认知、情意、技能、人格与社会性各方面健康和谐地发展。

2.生活性与易取性原则。充分利用园内活动环境和园外特定的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和文化理念,选择与幼儿生活紧密联系的教育内容,帮助幼儿积累生活经验并运用已有经验去解释与理解周围生活中的事物与现象,实现幼儿对于外界客观事物的“内化”和将所形成的知识经验、价值观念作为进一步认识生活环境的“外化”之间的双向互动。因此,生活性也意味着美术教学辅助材料的易取性,即可以从现实生活中随处获得。

3.组织性与活动性原则。立足于幼儿身心发展的基点,依据幼儿天性,以最大限度激发幼儿自主性和创造性为主旨,精心但不着痕迹地组织各种活动,让幼儿在活动中、工作中生动活泼、充满好奇与兴趣地学习,主动地建构经验,使幼儿在游戏中获得发展,即在“做”中学习、在“玩”中学习、在“乐”中学习。

4.综合性与渗透性原则。科学合理地组织各方面的教育内容,使之综合化并渗透于幼儿一日生活的各项活动中,充分发挥各种教育手段的交互作用,注重各领域之间的横向联合与相互渗透,促进幼儿综合素质的提高。

5.实践性与创新性原则。以生活材料的创意美术作为课程特色,将来自幼儿周围生活的自然材料作为研究的切入点,开展幼儿生态式教育实践研究,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多种活动,挖掘生活材料的可再利用的价值,拓宽幼儿视野,促进创新能力的发展。

6.主题性与多元性原则。这是就整个集团而言,即集团所属各幼儿园都以“生态化”为基本主题,因地制宜,在物质、社会和精神等多个层面创设美术教育的多种形式、多种载体、多种手段、多种内涵。

四、新蕾各园生态化美术园本课程开发例略

近年来,新蕾集团各幼儿园在生态化美术园本课程的开发方面产生了多个成果,如新蕾幼儿园(中心园)的“剪纸艺术”“泥塑艺术”“日记画”、太平洋园的“绘本艺创”、京华园的“拓展性磁画”、吉利园的“纸浆艺创”、四季园的“水粉画”,以及春晓友飞园的“生活化美术”等,都是非常具有特色的,深入、具体、可操作。这里仅以新蕾中心园的“日记画”课程、太平洋园的“绘本艺创”课程、吉利园的“纸浆艺创”课程和春晓友飞园的“生活化美术”课程为例,新蕾集团所开发的其余的课程以及北仑区别的幼儿园的具有生态特色的课程见附录。

例一:新蕾中心园的“日记画”课程

日记画,简单地说就是用绘画语言来记日记,也就是幼儿把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用画笔来记录。用画笔来记录从自然观察所得,这种方法最早来源于美国著名的艺术家、教育家和环境保护学者克莱尔·莱斯利(Clare W.Leslie),她长期从事自然观察,数十年如一日,总结了一套给自然写日记的方法,她称之为“笔记大自然”(Keeping a Nature Journal),即用绘画和配画的文字为大自然作记录,不但让人感到大自然的美丽,也体验到大自然的温暖,莱斯利的方法指引我们走出都市的围城,用人类善的眼光去观察大自然的一草一木、一鸟一石,记录大自然的千变万化的瞬间。(17)

新蕾的“日记画”课程主要是在新蕾幼儿园的徐冰老师多年来的实践研究基础上开发的,她对该课程有一个颇为艺术性的命名,叫“寻找破冰点,探索心灵故事”,这表明了研究者的理念——日记画课程意在建构幼儿的精神生态。

一、“阴凝坚冰”——缘由

近几年来,我们比较关注儿童绘画教育,各青少年宫和美术培训基地等扑面而来,家长们也纷纷把孩子送到了各种线条、水粉、国画等培训班中,很多幼儿园为了迎合家长的口味,加强了技能训练,所以,孩子们的美术创作成果累累。有一些优秀的幼儿美术作品被展览在上海世博会的大厅中,一幅幅精美的画面、流畅的笔触、和谐的色彩得到了好多大人们的赞赏。“我们中国的小孩画得真好,你看看,外国小孩的画,画的是什么呀?涂鸦……”看了上海世博会的中外幼儿美术展览后,不知您有什么感觉?不过,这让我质疑,让我深思:这是我们中国孩子心灵的画吗?我仿佛看到的是画背后的中国娃们一遍遍重复绘画练习的艰辛、拘束、限制、呆板,同时也体验到了外国儿童的那种自由、奔放、洒脱、美妙的童心。我不是崇洋媚外,但两种截然不同的表现手法与不同的绘画内容,给我这个幼教工作者一个深深的触动。

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现状

镜头一:示范的详尽

老师们正在给孩子们做绘画前示范讲解。“孩子们先用勾线笔打好轮廓,我们先画小鸡的脑袋,圆圆的,再画小鸡的身体,两个圆靠在一起,接着画上小鸡的嘴巴和小脚,最后给小鸡穿上黄衣服……”

镜头二:功利的参赛

孩子们参加绘画比赛前,老师们进行辅导:“你就临摹这张吧,先用铅笔勾轮廓,然后涂色,老师指导完一个幼儿又走向另一个幼儿……这个主题物画得太小了,重新画一张……这里再加点植物让画面饱满一点,颜色不要涂到外面哦……”

镜头三:家教的误区

孩子的画贴在教室门外,放学回家时,家长们纷纷带着孩子欣赏评价,“宝贝,你画的是什么呀?你看这个小朋友画得很像……企鹅生活的地方怎么会是红的呢?企鹅喜欢冰天雪地,下次画背景要画蓝色调……”

反思:

一、传统的绘画教学关注“模仿”

1.示范的详尽→思维的呆滞

传统的美术教育将出示范例和示范讲解作为缺一不可的教学手段,教师们担心没有示范孩子们不会画,所以经常煞费苦心地商讨简化图像和步骤,让幼儿感知绘画形象并接受模仿。殊不知使用这个十分有效的学习方法后,孩子的作品画面出现雷同,幼儿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想象力受到很大程度的限制,这种“示范详尽”虽然效果显著,但对幼儿来说却很不适宜。

2.功利的参赛→画中的傀儡

各种冠以全国名目的书画比赛层出不穷,这类比赛获奖率高,吸引了大部分家长和教师。为了让孩子获奖,老师们给幼儿寻找合适的主题、设计新颖的创意、提供优美的范本,供幼儿临摹。幼儿独特的、宝贵的原创性被成人一步步干扰着,最后成了画中的傀儡。

3.家教的误区→个性的抹杀

美术越来越受到家长的关注,不过,家长们由于缺乏正确的教育观,在评价指导时,会出现很大的误区。家长们常以成人的眼光“像不像”“美不美”去评价绘画技能;以物品的“原色”去引导绘画色彩,以作品的“干净、整洁”去衡量绘画效果。这样的家园互动,必使美术教育雪上加霜,妨碍孩子们的个性发展。

二、国外的美术教学关注“灵性”

从上海世博会的中外幼儿美术展览中,可以看到同样年龄儿童的作品,我国的孩子笔法成熟,主题鲜明,有一股小“成人画”的味道;而外国孩子的作品笔法稚嫩,抽象写意,感觉到一股“清新、自然”的韵味。由此可见,国外的美术教育更关注孩子的自主表达、灵性创作。

“一片冰心”——思考

虽然中外文化不同,教育理念也必然会有一些出入。但是,我们真的应该静下来思考,什么样的教育更适合幼儿?我们美术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什么?幼儿绘画教育应该教给孩子什么?该怎么走?也许没人能给出一个标准的答案,但可以肯定的是幼儿美术是要面对孩子的,也是要对孩子负责任的,幼儿绘画教学出现的问题也是整个幼教要面对的问题。

毕加索说过:“每个儿童都是艺术家。”绘画蕴涵着孩子的心智、孩子的情结、孩子的思维方式。那么,我们孩子的画中有这些吗?历历在目的还是那一条条地平线、天空中一个太阳,永不变的定式……

我觉得绘画是一种游戏,也是用来进行交流、表达认识、抒发情感的一种工具。因此,幼儿绘画是每个幼儿心理的真实流露,它应该是有“灵性”的,幼儿绘画它应该记录着每个幼儿成长过程中的点点滴滴——对春天第一朵花开的欣喜、对夏天第一支冰淇淋的期待、对秋天第一片落叶的感伤、对冬天第一片雪花的……就像日记一样记录下他们成长的轨迹。

“迎刃冰解”——攻略

瑞吉欧的理论中曾说过,“孩子有一百种语言”,那么绘画就是孩子们的第二种语言,当儿童不能用语言或用文字记录自己的生活经历时,绘画就成了最好的朋友。他们运用图式把看到的、体验到的事物创造性地加以描绘说明,他们选用一种种独特的绘画形式表达自己的心情故事。著名的美术教育家杨景芝也曾说过:“儿童不需要教他怎么画,而是要引导他们学会怎样自己画。”

“儿童日记画”——就成了我们的“破冰点”。“儿童日记画”不是模仿的,也不是技能传授来的,他们通过自己独特的表现形式抒发情感,记录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这充分体现了儿童原创绘画的特点,我们借助“儿童日记画”来更新我们的观念、解读儿童、探索学法、促进幼儿个性健康地成长。

一、日记画——走近儿童、更新观念

我们给孩子们准备一本“儿童日记本”,用若干张A4纸订装成册,建议孩子们随时记录自己的“心灵故事”。

案例1:

img11

图4-2 托班幼儿园日记选摘1

这是我们托班孩子的一组日记画作品。我们不难发现,这些日记画是孩子们的第一表现阶段,笔法稚拙无规则。不过,从四幅绘画作品的比较中可以发现,图4-2的幼儿在日记画中出现了一个问题:图4-2中有不同的图案,短小无规则的线条(z、括号形、短线等),还有运笔有力且有形的太阳、气球……显然这幅画并不是孩子独立完成的。原来是家长看宝宝绘画遇到了困难,就在一旁引导示范:“宝宝,可以画太阳,气球……你想想还可以画什么?”但是,宝宝在家长的直接示范指导下,孩子更茫然了,最后,只留下了太阳、气球及刚开始的几笔涂鸦。

分析:以前听过一个关于“0”的测试,幼儿园小朋友会把“0”想象成不同的事物,但大学生只把它当成数字0。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一个现象?有很大的因素就是在成长的过程中,受到了很多的干扰、束缚,创造力、想象力等都受到了限制。就像图中的一样,在托班孩子刚开始涂鸦时,心急的父母希望看到合乎成人观念的构图,进行的引导写实示范,严重干扰妨碍了儿童自己的经验,自己的成长轨迹。

美国的美术教育家罗恩菲德曾说过,2~4岁是孩子的涂鸦阶段,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有独特的绘画特点(见表4-1)。(18)

表4-1 涂鸦阶段——2~4岁

img12

对照表4-1,不难看出,图4-2的幼儿处于涂鸦的第一阶段——随意涂鸦,这阶段的孩子应多鼓励,不要强加引导去画一些“真实”的东西,来满足成人的成就感,这种超越了儿童发展阶段的教学方法,会严重地伤害孩子未来的心智成长,因此,我们在每个小孩的涂鸦阶段,应尽量避免大人过多地干预,使孩子慢慢从涂鸦进行转变。

图4-2的第二幅图表明孩子进入了纵横线交错、带有圈的涂鸦阶段,孩子开始反复他的动作,这个孩子发现了以视觉来控制动作,会有意识地上下或左右画线,他把可以控制的线条与不能控制的线条混在一起。他从控制的感觉中得到信心,并体会了肌肉的运动。能控制肌肉动作是儿童一项很重要的经验。所以,我们应该在这阶段中排除一切的干扰,让幼儿自主、大胆、愉悦地涂鸦,为下一阶段做准备。

在第三幅图中,孩子画了很多的圈,命名为“小鱼”。第四幅图的幼儿先画了一个螺旋线,然后画了很多小直线。画完后想了想将其命名为“一只小蜗牛在吃草”。这两位孩子又进入了新的阶段,开始了圆的涂鸦及命名涂鸦期。他们从单纯的肌肉运动转变对图画的想象思考,对于这一阶段的孩子,老师们可以用童话故事启迪,来鼓励引导幼儿进行更深入的思考。

感悟:每个年龄段都有各自的发展特点,有各自的成长轨迹,我们不能迎合成人的观念,压制儿童的心灵,要教育好孩子必须了解幼儿的成长特点,不能拔苗助长,应顺其自然,排除干扰,让孩子走好第一步。

二、日记画——读懂儿童、了解内需

孩子们经过一段时间自由地涂鸦日记后,慢慢地,我们就会发现幼儿把圆圈涂鸦变为头、房子、烟雾等物体的表示,而纵横线的涂鸦象征着四肢、铁轨等内容,孩子们的日记画中逐步出现了首次的表现及创造性尝试。也就是说,一种不同的绘画方式开始了——那就是有意义地创造形体。在这种新发现的关系中,幼儿经常追寻新的观念,建立他个人的表现方式。所以,每一幅日记画都是原创,在不同的幼儿日记画中让我们有机会走进幼儿的世界,品读幼儿的生活及了解他们的需求。

1.日记画的内容来源于幼儿的生活经验。

案例2:

img13

图4-3 小班幼儿日记画

读图1:搬家

孩子表述:“搬迁队来了,这里要造铁路,可怜的小蜗牛只能搬家了。”

教师解读:虽然这位孩子只是小班年龄段的幼儿,但从这幅日记画中让我们了解到孩子的生活经历很丰富,肯定经历了搬迁或搬家等事情,所以,在他的日记画中就创造性地表现了这方面的内容。这幅日记画为教师走进幼儿、了解幼儿的生活提供了很好的依据。

img14

图4-4 大班幼儿彩笔画

读图2:保护绿化队

孩子表述:“北仑有好多烟囱,污染环境,我们绿化护卫队运来了‘绿色种子炸弹’把烟囱炸毁,接着绿色种子会长成美丽的大树,北仑的空气又会清新起来。”

教师解读:日记画的内容经常是来源于幼儿生活经验的,这幅作品孩子们通过以自己特殊想象的行为来建立绿化队,发射种子炸弹,保护北仑的环境。从这幅画中可以深刻地体验到孩子对北仑钢铁厂烟囱污染环境的不满。同时,从另一个侧面也反映出幼儿园的环保教育、家庭的环保意识、社会的环保宣传已经慢慢地植入孩子的心里。

2.日记画的内容反映了幼儿的心理成长。

img15

图4-5 中班幼儿日记画

读图3:吵架

孩子表述:“爸爸妈妈吵架了,我很难过。”

教师解读:画面中的妈妈正发着火,一脸的生气。旁边的小孩无奈而痛苦,这幅日记画毫无保留地展现了孩子内心世界的恐惧与害怕。有了日记画就可以帮助老师及时地了解孩子们的心理状态,进行适时适宜地辅导。

3.日记画的内容透露着幼儿的绘画水平。

img16

图4-6 大班幼儿日记画

读图4:看电影(大班)

孩子表述:“我在电影院里看电影,电影里有辆车把栏杆撞坏了,掉进了海里。”

教师解读:孩子的这幅看电影作品,出现了很多看电影的人,幼儿想表现的是坐在位子上的侧面人,不过,从画面中可以看出由于幼儿的侧面人画法技能比较薄弱,大部分在表现形式上仍存在正面的效果,所以,幼儿的日记画的内容及表现形式透露着幼儿的绘画水平,教师可以从中发现幼儿的需要,进行技能上的引导突破。

4.日记画的内容隐含着幼儿的表达能力。

图4-7 大班幼儿日记画

读图5:玩耍。

孩子表述:“我和贝贝在玩。”

教师解读:这是一幅大班的幼儿日记画作品,内容构图上都比较有特色,不过,我们发现孩子的语言描述实在太过于“贫乏”,大班孩子应能运用形容词、动词等进行完整表述,说明该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弱,要加强语言能力的培养与指导。

5.日记画的内容张扬着幼儿丰富的创造力。

img18

图4-8 大班幼儿日记画

读图6:我怕打雷。

孩子表述:“晚上,我最怕打雷了,听到了打雷声,我就躲进了被窝里。”

教师解读:不仅仅是这幅图,从孩子们每一幅的日记画中都可以看出幼儿巧妙的构图、有趣的内容和独特的表现形式。我们为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而自叹不如。

感悟:日记画可以解读孩子的内心世界、兴趣爱好、个性品质及有趣的生活体验,从中也能发现问题,了解孩子的需求,从而探索有效突破策略,让孩子们走好每一步。

三、日记画——帮助幼儿、提升梳理

儿童日记画是孩子自己的“脑电图”。品读儿童日记画,走近心灵的故事,就能让我们猜测出孩子的性格特点,那些线条的造型显示着孩子的个性、情绪、气质;那些独特的构图显示着孩子们的绘画创作水平;那些与众不同的内容显示着孩子们的内心需求及兴趣爱好……有了这样的第一手资料,我们就能更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1.扩大经验的范围,促积累

画面的丰富与否,与孩子的生活经验息息相关,生活经验是孩子绘画的源泉。我们通过各类主题活动来拓展扩大孩子的经验范围。如:孩子的日记画中经常会出现的是妈妈爸爸等身边亲密的人。教师则可根据孩子的特点进行《我爱身边的人》主题系列活动。以观察积累为基础,引导孩子有目的地去观察妈妈的外貌、穿着打扮、兴趣爱好等,为绘画作经验准备;以情感激发为手段,通过爱家人的活动丰富幼儿的情感,为绘画爱的题材、符号作铺垫;以动态认知为策略,绘画人物比较有难度的,通过制作“活动人偶”,摆弄人偶的不同动作来突破不同人物的动态,提高绘画技能;以心智成长为目标,幼儿绘画体现着幼儿心智成长的过程,我们通过多方位培养,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

2.加强心理的疏导,促完善

我们从每个孩子的画中,可以发现有的孩子画面饱满,色彩鲜明,表现出自信张扬的个性,但有的孩子画面中物体小、结构紧密、色彩灰暗,表现出胆小、拘谨,缺乏想象力;有的孩子内心挣扎、痛苦,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针对发现的问题,我们可以加强与幼儿、家长的沟通,有针对性地培养,“活血化瘀”,健全幼儿的身心。

3.提高语言的表达,促成长

儿童日记画所表现的图像并不单单是绘画技能,更主要的是他们对生活的感受和认知。所以,每次日记画后最好附上孩子的“心灵故事”进行点缀。不过,仔细分析上面孩子们描述的“心灵故事”,就会发现很多孩子的语言表达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不通顺、好词好句积累少。为了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教师可创设宽松的语言环境,鼓励幼儿多讲多听,多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积累语言经验,并可设计安排离园或饭后等时间段邀请孩子们大胆地讲述自己的“心灵故事”,相信在日积月累下,孩子们的语言能力能有很大提高。

感悟:我们提倡让孩子自主,激发孩子绘画的“灵性”,并不是疏忽放弃教师的指导作用,而是我们应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探索新途径新方法。

儿童日记画就是把画笔还给孩子,让孩子用自己的心智、情绪、思维方式去记录成长的点点滴滴。只有当孩子用心灵去绘画,幼儿美术才是他们自主地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活动。

img19

图4-9 幼儿美术画组图

冰雪融化了,春天还会远吗?

日记画终究会化冰成柔软的水,流淌在孩子的心田……

例二:生活·创造·美丽:春晓镇友飞幼儿园生活化绘画园本课程

我们春晓镇在北仑区是一个偏僻的小乡镇,三面环山,一面临海。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使我们有丰富的乡土资源,山上的、海里的、田野的,为幼儿的艺术创作提供了天然的素材,为孩子们展示美、创造美提供了物质保障,为生活化绘画课程提供了物质基础。但是本园是北仑区内相对偏僻的幼儿园,师资队伍整体素质相对薄弱。春晓镇没有青少年宫等各类美术培训班,这抑制了农村孩子深入学习美术的机会,孩子在美术起点上与城镇孩子无法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因此,我们必须跳出“纯美术”“专业体系”的小圈子,进入美术文化的大环境,充分利用本土资源和本园优势,开发适合本园特色、适合本园幼儿的园本课程,以促进幼儿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激发教师的科研积极性,促进专业成长;倡导绿色文明,促进家园合作交流;提升办园品质,促进特色园所发展,实现北仑区教育局对幼儿园的“一园一品”要求。

幼儿生活化绘画:是由3~6岁幼儿运用多种绘画手段(19)在不同生活材料上(如贝壳、瓦罐、竹木等)表现周围的生活世界的一种绘画形式。

幼儿生活化绘画课程:教育者根据3~6岁幼儿的年龄特点,以促进幼儿审美能力的发展为目的,有计划地开展生活化绘画教学活动。生活化绘画课程的特征是:(1)面向全体幼儿的普及型美术教育活动。为幼儿开设的生活化绘画活动,取材方便、绘画简单、效果独特,是一种低本低廉、幼儿喜欢且易掌握的美术活动形式,适合集体和小组教学,适合不同年龄和发展状况的幼儿开展。因此,它是一种面向全体幼儿的普及型美术教育活动。(2)丰富了幼儿的美术活动内容,拓展了幼儿绘画活动的形式。幼儿生活化绘画是幼儿美术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但目前幼儿园涉及的内容并不多,幼儿生活化绘画课程的形成,丰富了幼儿美术教育的内容,为全面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开辟了一条新的有效途径。(3)激发幼儿参与美术活动的兴趣。幼儿生活化绘画活动形式多样、材料丰富、操作简单、效果独特,是一种非常有趣的绘画活动。(4)增强幼儿的环保意识。生活化绘画活动选用的创作材料是农村山区海岛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和日常生活中的废弃物品材料。在收集材料的过程中,幼儿懂得将家中用完的生活用品盒、饮料瓶,吃剩的薯片罐等拿到幼儿园的“废品回收站”中,幼儿环保意识在无形中逐渐增强。

课程目标:(1)通过幼儿感受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引导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大胆地表现和创作,提高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兴趣和能力。(2)结合显性的、幼儿可以接受的地方资源,通过欣赏、绘画等美术教育方式,培养其爱大自然、爱家乡的情感,激发幼儿环保意识,促进幼儿身心主动和谐发展。(3)帮助教师提高美术素养,提高教师筛选资源、选择教材、设计方案和指导教学的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根据幼儿心理发展的年龄特点及本园的实际情况,把幼儿划分为小中大三个层次,分别提出了相应的目标要求,从认知、行为和情感三个方面来制定教育目标体系。

表4-2 幼儿园教学目标一览

img20

续表

img21

生活化绘画课程的组织实施

一、实施原则

(一)因地制宜原则

春晓是一个美丽的海边小镇,这里不仅有丰富的农作物资源,如橘子、土豆、丝瓜、花生、玉米等,还是盛产海鲜的胜地,如各种各样的螺、贝壳、蛤蜊等,另外还有沙子、砖、瓦片、竹子等也是农村常见的。因此,只要做好前期工作,收集材料,就能更好地指导幼儿进行创作,引导他们体验绘画的乐趣。我们遵从“生活化”的特征,与儿童生活相一致,体现因地制宜的特征。

(二)开放性原则

在课题实施的过程中,每位教师在材料的挖掘、课程的组织上都有自己的想法和创意,允许有不同意见存在,允许大胆想象和不断尝试,不局限于单一的课程安排和设计。在生活化绘画探讨过程中,教师们介绍自己设计的活动,无论从选择材料、作画形式还是创作手段、展示方法等,只要适合该年龄段的幼儿,符合本班实际,都可以开展。遵循开放性原则,有助于课程实施的多样化。

(三)整合性原则

整合性原则是指教师选择的生活化绘画教育内容应使这一领域的不同方面内容、其他不同领域的内容之间产生有机的联系。一方面,生活化绘画通过一个有主题的活动加以适当整合。例如,在《我们的粮食》主题下,先让幼儿认识各种可食用的粮食,面粉、小麦、水稻……再利用“面粉”,引导幼儿进行生活化绘画《彩色面团》。另一方面,生活化绘画与语言、社会等领域的活动相互整合。每一个活动,总会有幼儿创作的时间,有了自己的作品,教师需要对幼儿作品有一个评价的过程,在评价过程中,幼儿通过介绍自己的作品、介绍制作过程、评价同伴作品,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前期准备

在一个教学活动中,活动准备是实现活动目标的必要条件。开展生活化绘画课程,我们也需要有一个充足的前期准备,以此来完善课程内容。

(一)教师经验准备

在成立生活化绘画小组之后,为了给组内教师丰富关于课程的资源,我们利用假期学习了相关领域的知识,为生活化绘画的开展打下基础。在之后的研讨中,也重点对于“教师如何丰富经验”进行了探讨。2008年1月,生活化绘画小组的教师全园开课,通过展示,借助组外教师对活动的评价与建议,提高教师上课的能力,积累教学经验。

(二)教学环境准备

2008年暑期,幼儿园专设了一个“创意室”,作为生活化绘画活动的教学场地,另外,为了丰富幼儿园整体环境,凸显“生活化”,我们在假期里组织教师更新幼儿园环境。水管、酒瓶、花盆、木块……教师们大胆创意,在这些物体上用各种形式作画,幼儿园的整体环境焕然一新。创意室内更有浓浓的艺术味,为今后开展生活化绘画活动提供了适宜的环境。

三、组织实施

生活化绘画教学重在关注绘画艺术与本土资源的有机结合,让绘画艺术真正回归幼儿生活,它引导幼儿运用多种绘画手段在不同材料上表现周围的生活世界,使他们在绘画中获得想象力、创造力等能力的发展,它是一种更适合幼儿、更贴近幼儿生活的绘画模式。

从农村海岛幼儿园生活化绘画课程的具体实践入手,以农村、海岛为资源地,寻找凸显具有农村海岛特色的生活化绘画教学形式。

(一)有效的集体活动组织

生活化绘画作为我园的特色课程,有一个具体的课程安排与实施的过程,为此,我们成立了生活化绘画小组,小组内的每一位成员为各班的生活化绘画专职教师。我们通过每两周一次的研讨,制定每月课程。

初期采用系列作品创作形式,即作画材料相同,创作形式各异。纸盒系列、衣服系列、石头系列等,这些材料易收集,对于初期的课题组来说,也较容易开展。此类作品主要以水粉玩色、线描为主。

img22

图4-10 幼儿生活化绘画作品展:罐瓶系列和衣服系列

一些废旧材料不容易上色,如蛋糕盒、塑料瓶罐等,我们专为此开展了黑白系列画;对于表面比较粗糙的材料,我们选用水粉颜料,让孩子们在上面涂鸦。总之,每一件废品到孩子们的手中都变成了宝贝。

集体活动的组织,使孩子们在一次又一次的尝试中,大胆想象,自由创作,感受了生活化绘画与其他课程的不同之处,体验了用各种材料、各种方式创作的乐趣。经过这一阶段的探索与实践,生活化绘画小组成员对课题有了初步的了解,课程研讨时保证人人有课研,人人有话说。幼儿园为此举办了“第一届生活化绘画展览”,展出的作品以系列为板块,极大地宣传了我园的特色课程。

img23

图4-11 幼儿生活化绘画作品展:纸袋系列

(二)丰富的主题式渗透

浙江省《幼儿园课程指导》(第2版)对小、中、大班幼儿课程有了更明确的指导分析,通过主题活动,开展生活化绘画,使幼儿加深对主题实施的过程。

如在小班“亲亲小动物”的主题下,幼儿认识了各种动物,并了解了动物的一些习性。由于我们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这里拥有“山之南,海之北”的美名,是各类海鲜的出产地,活蹦乱跳的鱼儿在附近的菜场便可买到。为了不花费太多成本,又能为幼儿提供一次“活”的生活化绘画,我们利用幼儿园吃鱼的某一天,开展了本次活动。

img24

图4-12 幼儿生活化绘画作品展:“鱼”画和“石子上的我们”

在中班“我们去游玩”的主题下,开展了一系列与外界接触的活动,通过逛菜场,幼儿充分体验了买菜的过程,我们利用幼儿亲自买回的萝卜、番薯等一些有果皮的、形状较饱满的蔬菜进行生活化绘画,幼儿对于自己亲手获得的东西具有更高的兴趣尝试创作。

大班“动物王国”,孩子们在动物的世界里,在与动物的亲密接触中,获得了有关动物的更多知识。我们通过家园共育的方式,请家长为孩子们准备一些有硬壳类的海鲜,如螃蟹壳、虾壳等。

img25

图4-13 幼儿生活化绘画作品展:蟹壳和土豆

三、灵活的季节性结合(一物多画)

幼儿园地处农村,三面环山,一面临海,四季变化明显,这里以盛产林、果、茶等经济作物著名,万亩海水产养殖基地成为绿色经济的主角。当地独特的资源优势,为生活化绘画提供了丰富的原料。

进入秋季,具有地方特色的橘子挂满枝头,我们通过组织家委会,让孩子们亲身体验去橘园采摘橘子的过程,并挑选一些为生活化绘画所用。

离幼儿园不远处,有一块山坡,山坡上长满了毛毛草,我们外出采摘来之后,组织孩子为毛毛草染色,五颜六色的毛毛草为我们的创意室增添了些许美感。

img26

图4-14 幼儿生活化绘画活动及其作品

蔬果上市季节,我们还选用各种瓜果如西瓜、萝卜等作为材料,在各班开展形式多样的生活化绘画。根据对不同年龄段孩子生活化绘画的教学目标,在小班,我们以玩色为主,例如,将萝卜切片,雕刻出各种花的形状,让孩子进行拓印。

秋冬季交替的时候,山上很多树由于天气变化落了叶,我们把当地人砍下的一些树收集在幼儿园,以备必要时所用。新年即将来临之时,为了布置节日环境,体现节日气氛,我们主张让孩子做环境的主人。例如,制作元旦快乐树,将之前收集来的树木染上各种颜色后,孩子们将一些手工作品挂在七彩树上,体验创作的乐趣。

图4-15 幼儿园里的小树也是我们的画板

四、多样的区域活动开展

材料作为美术教育的重要工具,是幼儿学习、创造的中介与桥梁,是幼儿绘画活动的物质和灵魂,自然物的特征和内涵,往往会赋予幼儿的绘画作品意想不到的表现效果,并且运用特殊的材料会使幼儿产生更浓烈的创作兴趣。作为山区海岛随手可得的瓶瓶罐罐、砖头瓦片、花花草草、海鲜贝壳、树皮竹筒、石头泥巴等,孩子们既熟悉又新奇,它们贴近孩子的生活,易于唤起孩子的创作热情与创作欲望。于是缤纷的乡土材料都成了孩子的画布。为了更好地保障生活化绘画的材料来源,我们在幼儿园设置了一个“物品回收站”,一方面,借助家园合作的渠道,为生活化绘画提供源源不断的素材库;另一方面,保存幼儿园组织各类活动后留下的废品,提倡教师善于收集。

有了充分的材料,我们将生活化绘画融入区域活动,在区域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导孩子进行创作,也更有助于个别指导,对于一些孩子已熟悉的材料,就让孩子自己动手动脑进行创作,就这样,我园生活化绘画的作品不断丰富,孩子们的创作能力逐步提高,不同年龄段的孩子也在亲身参与中感受了别样的创作乐趣。例如:小班水粉创意《可爱的雪娃娃》《瓦片上的小花》,中班线条画《蛋壳机器人》、蜡笔画《竹筒机器人》,大班线条画《盒子房屋》、水粉画《五彩石》等。

2008学年第二学期友飞幼儿园“生活化绘画展”活动

一、活动目标:

生活化绘画作为我园的园本课程,从本学期初正式在每个班级开展。在前期的实践与尝试阶段,我们开展了适合于各年龄段幼儿的绘画活动,在这一过程中,我们积累了一些经验,也积累了孩子的很多作品。在“六一”节来临之际,将教师与孩子的作品展示出来,一方面,让家长们看到了在他们的配合之下我们所取得的成果;另一方面,也给了教师及孩子展示的机会,加大我园在特色上的宣传力度。

二、具体安排:

1.展示内容

(1)教师版:友飞幼儿园的每一位教师亲手准备一份关于“生活化绘画”的作品,绘画材料不限,要求以“画”的形式,内容健康向上;并将教师的酒瓶画展出。

(2)幼儿版:瓶子系列、盒子系列、乡村特色、黑白画系列

2.各班幼儿“生活化绘画”材料

小班:手掌印(写上名字)、染色作品(花生、沙子)、美丽的蝴蝶(10只)、报纸衣服、卷芯纸、鸡蛋(6个)

中班:手掌印(写上名字)、竹筒(20个)、蛋糕盒(8个)、纸袋(25只)、一次性盘子(20只)、鞋垫(20个)、酱油壶上线条画(4个)、贝壳、编织袋上的画(5幅)、贝壳、螺壳若干

大班:手掌印(写上名字)、石头(水粉画大大小小30块)、花盆底座(线描画10个)、瓦片和砖头(20份)、衣服(5件)、鞋盒里的线条画(15份)、瓶子(线描和色彩各15个)

3.时间:2009年5月26日

4.地点:三山卫生院门口大树下

幼儿园第一届生活化绘画展小结

为了让孩子从小做个保护环境的好孩子,春晓友飞幼儿园在本学期初正式开展了属于幼儿园自己的园本特色课程——“生活化绘画”。一学期以来,在家长的配合和老师们的精心指导下,孩子们把原本的生活废旧品变成了一幅幅精美作品。6月12日上午,在春晓镇的一片绿荫下,该园举办了“春晓友飞幼儿园第一届生活化绘画展”。

画展上,除了孩子的作品还有老师们的作品,也有孩子现场作画,吸引了不少过路的行人。孩子们通过手中的画笔,采用大胆的色调搭配和缤纷的色彩表达了心灵的美丽世界和丰富的想象力,尽情抒发了对生活的热爱、对艺术的追求之情,一批“小荷”初露尖尖角。大家对这场特殊的画展有着浓厚的兴趣,无不称赞这美丽的点缀。

img28

图4-16 丰富多彩的作品

本次展览,为孩子们创作的作品提供了展示的平台,让他们体验到成就感,从而更加热爱绘画;宣传了我园的特色课程——生活化绘画,凸显“画笔缤纷,勾勒纯真童年”之办园特色;通过本次宣传,增进了家长对我园教育教学工作的了解,有效促进家园合作,并通过孩子们的宣传,鼓励更多的人加入到环保的行列中来。

img29

图4-17 幼儿生活化绘画作品展览

2009学年第二学期友飞幼儿园“家园同乐——家庭生活化绘画比赛”活动

一、活动目标

“生活化绘画”作为我园的特色课程,已开展一年多了,在这一年时间里,我们收集并保存了孩子的很多生活化绘画作品,如竹筒画、石头画、螃蟹画、木板画、贝壳画等,展示在幼儿园的楼道、楼梯口、班级自然角等处,突显了农村海岛幼儿园的特色之美。通过生活中各种不同的材料,运用各种作画方式来创作,这就是生活化绘画。结合我园5月份开展的“废宝博览月”这一主题,我园特举办“家园同乐——家庭生活化绘画比赛”,把生活化绘画从幼儿园推广到家里。通过本次比赛,一方面让孩子和家长知道生活中的废物(或闲置物)可以再次利用进行作画,萌发孩子的环保意识和节约行为;另一方面提高了孩子的作画兴趣,发展他们的想象能力和绘画能力。有了这一互动,也可大大增进亲子间的亲密关系。

二、具体安排

(一)作品的内容及要求

1.作品大小不限,材料不限,只要能充分体现“在废旧材料上作画”的原则即可。

2.作画形式不限,可以是水粉、蜡笔、水墨、线条、水粉画等。

3.作品主题不限,内容健康、积极向上。

(二)评委要求及评分标准

1.本次活动评委将从友飞幼儿园各班选取一名家长或家委会成员,进行公平、公正的打分评比。

2.评分标准

作品创意的新颖程度、废旧材料的利用率、创作效果(画面设计、色彩处理、绘画技巧、想象能力)、整体感觉。

(三)奖项设置

根据各班上交作品情况,评出奖项。暂定一等奖3名、二等奖8名、三等奖20名、优胜奖30名。

三、友飞幼儿园“家园同乐——家庭生活化绘画比赛”小结

2009年5月下旬,友飞幼儿园举办了庆“六一”家庭生活化绘画比赛,经过前期的精心准备,各班家长纷纷动手参与,截至月底,各班上交的参赛作品均在10件以上,并于5月底结束了评比。活动负责人将各班作品陈列在多功能厅,在了解评比要求之后,家长评委们开始选出符合本次活动要求的作品,在评比过程中,评委们从作品的材料利用、绘画技能、整体效果等方面进行评定。最后,在大家的一致认同下,按要求挑选出若干件作品评定相应的奖项。家长评委觉得,有些作品落选,有些作品获奖,其实在评定的过程中,很多作品不分上下,家长们都用了心,最重要的是家长和孩子一起经历了一个“变废为宝”的生活化绘画过程,体验了创作的乐趣,对本次参加活动的家庭幼儿园都应给予鼓励。

生活化绘画作为友飞幼儿园的特色课程,经过一年多的实践,现已有了一定的成果,这一课程也逐渐延伸到家庭,让更多的家庭了解生活化绘画的真正含义和给孩子们带来的乐趣。本次活动是在庆“六一”主题系列下开展的活动之一,为了使孩子们过一个快乐的“六一”儿童节,友飞幼儿园还将有系列活动推出。

img30

图4-18 幼儿生活化绘画作品展活动及作品

四、友飞幼儿园生活化绘画课程评价

生活化绘画源于生活,用于生活,高于生活,它注重幼儿的审美情趣培养。强调让幼儿学会生活,热爱生活,珍惜拥有一切美好的事物,认识自己的能力,愉快地进行创造,表现、体现自身价值。生活化绘画关注幼儿从收集—创作—体验的过程及其在这一过程中幼儿所获得的多元化发展,用单纯的“好”“不错”等是难以进行评价的,教师还要关注幼儿的情感、态度等多方面的表现。为了对生活化绘画的实施过程和实际成效作出全面而科学的评价,我们将评价体系归纳为以下四方面:幼儿自主评价、师幼互动评价、教师综合评价、成果展示。

1.幼儿自主评价:自主性评价可以让幼儿在评价的环节中,自主地发表对自己、同伴作品的看法。自主性评价对幼儿的审美感知、审美情感、审美想象与创造力的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并能帮助教师获取有关幼儿对活动的兴趣、使用材料技能、合作能力、创造力表现、对材料的需求等多方面的信息。在生活化绘画《橘子变变变》中,幼儿将自己的作品展示在同伴面前的时候,教师请部分幼儿先介绍了自己的作品,并请同伴来评价。有个孩子说:“我做的是机器人,我先把橘子放在饮料瓶上固定,用棉签做了他的手,我还画上了他的眼睛、嘴巴,但是时间来不及,机器人头上的东西还没有做好。”从这一案例中可以看出这名幼儿对自己的制作过程进行了客观的评价,他在很努力地完成这幅作品。

2.师幼互动评价:生活化绘画是教师与幼儿之间互动的过程,不是由教师按照自己的意图来操纵的活动,它有一定的模式,但无固定的模式,因此不能忽略幼儿的存在。在师幼积极的交互活动下,知道老师对他们的期望和关注,幼儿能够客观地看待自己。这样的互动不仅有利于幼儿社会化的进程,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也更能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更能保护他们学习艺术的兴趣。

3.教师综合评价:教育评价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了解教育的适应性、有效性,调整和改进工作,促进每一个幼儿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手段。这里说到的评价,主要包含两方面:一是对教师的评价,如教师在活动中对幼儿的指导,包括材料评价、空间结构评价、时间适宜性评价、指导方式的数量与质量的评价等。二是对幼儿的评价,如幼儿在收集—创作—体验这一过程中的多种行为表现,对他们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想象力与创造力、情感和认知等予以评价,突出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在生活化绘画活动中,教学与评价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通过教师的综合评价,教师可以较全面、客观地了解幼儿创造性游戏的现实水平,同时也能了解教师行为与幼儿活动之间的内在关系及变化,这些对于教师组织与指导幼儿今后的活动是极有价值的,因此教师综合评价实质是一个自我反思的过程,借助这一过程教师可不断端正与完善自身操控课程的能力。

4.成果展示评价:生活化绘画作品的展示形式与途径,我们总结了几点如下。

(1)园内展示

★班级展示台:自然角的某一处(如某班级今天开展生活化绘画活动,在活动结束后,作品呈现在自然角,待下午家长来接孩子时,三三两两的幼儿向家长开心地介绍自己的作品,家长因此也很满意,鼓励和表扬自己的孩子);

★幼儿园创意室:用生活化绘画作品来布置创意室,包括墙面、桌面、摆放台等;

★幼儿园角落文化:利用楼梯角落、走廊角落等摆放较精致的生活化绘画作品,利用角落文化凸显本园特色;

专用木箱:幼儿园请木匠制作了很多木箱,教师们将木箱进行装饰后,用来摆放生活化绘画的作品,展示在大厅内(这些展示的方法,不仅让孩子为之自豪,也让外来参观的家长和同行们为之赞叹)。

(2)园外展示

至今为止,本园已举办了两届“生活化绘画作品展”和一次“家园同乐比赛”,将孩子的、教师的、家园合作的生活化绘画作品搬出校园,走进社区,展示给群众。在让更多的人了解友飞幼儿园的特色,品评作品的同时,给了幼儿和家长一个积极的肯定。

(3)媒体宣传

2010年4月22日,宁波电视台田野栏目来到友飞幼儿园,为凸显田园特色的生活化绘画课题做专访、录制节目;北仑区教育局办公室也专程来到友飞幼儿园录制“生活化绘画”主题节目,作为北仑教育宣传篇中的部分内容。

五、生活化绘画课程的开发体会

生活化绘画课程的开发研究是基于春晓海岛的实际,体现《纲要》精神的教育行动,其内容、形式贴近幼儿生活,符合幼儿审美经验,自始至终融合“绿色低碳”理念,为幼儿搭建起了感受美、表现美的舞台,呈现出了一场饕餮视觉盛宴。“绿色、经济、艺术”的生活化绘画课程是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课程。“生活无处不在,环保主题永恒,创意美丽无限,艺术园所常存”提炼了我园实施生活化绘画课程开发研究的宗旨,形成了极富海岛特色的园本课程。

1.生活化绘画是实施幼儿“美感教育”的课程。教师的生活化绘画范例,家长的生活化绘画成品,幼儿同伴间的生活化绘画作品为幼儿创造了视觉美宴。青藤枝蔓、楼道墙面、创意美工室、活动区、自然角,生活化绘画课程浸润下的园所各角落无不透射着美的信息,等待着幼儿去感受,幼儿也正是在美的熏陶与潜移默化下,催生出表现美的欲望。可以说,生活化绘画培养了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能力,激发了幼儿向往美好事物,创造绚丽生活的美好情感,它是落实“美感教育”的园本课程。

2.生活化绘画是实施幼儿“创新教育”的课程。生活化绘画作为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新”理所当然成为课程实施的灵魂之一。首先,课程的开发实施是教师创造性教学的过程,是不断创新的过程,没有范本可照,完全依赖于教师们的自主创新。其次,这一创新更体现在了幼儿身上,我们在使幼儿了解生活材料性能,掌握生活绘画技能的同时,积极引导鼓励幼儿大胆创新,包括大胆选材,大胆运用多种绘画形式、绘画手段进行作画,肯定幼儿独特的富有创新的生活化绘画作品,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

3.生活化绘画是实施幼儿“生活教育”的课程。生活化绘画是源于生活、基于生活又回归生活、畅想未来的可持续发展课程。“生活化”,顾名思义,“生活”是其核心。正是取材于生活、源于生活的绘画内容、形式,才贴近幼儿的经验,符合幼儿的审美理念、发展水平,才能激发幼儿无限创意的情趣。生活无处不在,教育畅想未来,生活化绘画课程的实施体现了“生活即教育”的理念。

4.生活化绘画是实施幼儿“绿色教育”的课程。生活化绘画课程的实施使“绿色”理念之花开遍了园所各个角落,进驻到了孩子与家长的心田。件件幼儿生活化绘画作品的诞生,亲子合作画的出炉,不仅潜移默化地渗透了环保教育,燃烧起了亲子绿色环保激情,更是将此辐射影响到了农村社区,无形中成为宣传绿色低碳生活的公益广告。环保从我做起,环保从小培养,环保人人为之努力,生活化绘画不仅是构建绿色低碳理念的支架,更是实施绿色教育的行之有效的载体。

六、友飞幼儿园生活化绘画课程开发的未来展望

1.作画材料生活化向作画形式生活化迁移。目前,本园的生活化绘画只定位于作画材料的生活化,收集了大量乡土、海岛资源,日常生活中可供绘画的废旧物。相对来说,这是狭义的、低层次的生活化绘画。随着课程开发研究的深入,我们必将跳出材料生活化的狭隘圈子,迁移到形式生活化挖掘平台,融进生活化绘画大文化氛围中。

2.生活化绘画场所由园内向大自然延伸。生活化绘画教学课堂由室内转向室外,由园内转战园外,开创无痕绘画形式,让幼儿真正在生活中描绘生活中的绘画,这是我们今后孜孜不倦的研究追求。广阔的农村田野、清新的海岛山野是幼儿创造美的天然画板,丰收的农村必将孕育出丰硕的富有生活气息的艺术成果。

其实,在北仑学前教育领域,近年来开发生态化园本课程已形成了一场不大不小的“运动”,因此不仅是新蕾集团,其他各集团、各园也纷纷围绕“生态教育”这个主题,开展了各种形式的课程开发活动,如前面已经提到的梅山幼儿园的“南瓜乐园”课程,还有新蕾京华名苑幼儿园的“拓展性磁画”课程,以及新蕾中心园的“泥塑艺术”课程(附录1)、新蕾四季幼儿园的“依托社区平台的水粉画”课程(附录2)、白峰幼儿园的“以石为基,凸显农村园特色”生态化课程(附录3)、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幼儿园的“幼儿野趣活动”课程(附录4)、长来幼儿园的“棋文化特色”课程(附录5)、北仑区中心幼儿园的“民间文化”课程(附录6)、九峰幼儿园的“民间游戏”课程(附录7),以及北仑区中心幼儿园的“幽幽书香”课程、新蕾中心园的“剪纸艺术”课程、郭巨幼儿园的“乡土化游戏”课程、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幼儿园的“体育特色”和“开心农场”课程、柴桥幼儿园的“区域活动、模拟社会”课程等。总之,学前教育课程生态化是北仑范式的一个最为显著的特征。

【注释】

(1)OECD.Understanding the Brain:The Birth of a Learning Science:New Insightson Learning through Cognitive and Brain Science,2007:76.

(2)范国睿:《教育生态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3—4页。

(3)艾德加·莫兰:《社会学思考》,阎素伟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330页。

(4)艾德加·莫兰:《社会学思考》,阎素伟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327页。

(5)柳夕浪:《教师研究的意蕴》,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61页。

(6)刘雪飞:《生态课程观探析》,《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

(7)朱家雄:《教育生态学》,钟启泉、李其龙:《教育科学新进展》,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第49页。

(8)转引自彭蝶飞:《幼儿园生态环境教育探析》,《学前教育研究》2007年第7—8期。

(9)Fritjof Capra.The Turning Point:Science,Society,and the Rising Culture.New York:Simon and Schuster,1982.

(10)DollW.E.A Post-modern Perspective on Curriculum.New York:Teachers College Press,1993.

(11)王牧华、勒玉乐:《生态主义课程思潮引论》,《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4期。

(12)See OECD.21st Century Learning Environments,2006:9-51.

(13)参见http://js.jm.e21.cn/gov/ShowArticle.asp?ArticleID=3499。

(14)孙丰银、巩贤花:《我县农村幼儿园课程生态化实施策略研究走向全省》,http://www.huantai.gov.cn/ht/people/201011390939.html。

(15)据北仑教科网上的资料显示,“生态北仑”这个概念早于2004年3月的植树节活动中就已提出来了。2004年3月10日至12日,北仑教育局10位同志来到柴桥街道河头村,参加了北仑区委宣传口的干部职工义务植树活动。三山学校积极响应春晓镇政府举行的“绿色三山,绿色生活”主题活动,3月10日,学校组织了八年级的学生来到三山民丰村附近山岭,参加此次活动。3月11日,宁波联合实验中学300余名初三毕业生亲手在学校“毕业纪念林”里种植了宁波市市树——香樟、有“活化石”之称的银杏等7棵纪念树。3月12日,开发区幼儿园的中、大班幼儿在幼儿园内的空地上也亲自种下了小树苗,为他们生活和学习的环境又增添了一丝绿意。

(16)康丹:《幼儿园园本课程开发的困境与出路》,《文教资料》2010年第21期。

(17)参见莱斯利、罗斯:《笔记大自然》,麦子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18)[美]罗恩菲德著:《创造与心智的成长》,王德高译,湖南美术出版社1993年版,第96页。

(19)特别包括幼儿的身体部分也是一种天然的绘画手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