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善于“比较”,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

善于“比较”,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2-08-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比较是思维很重要的过程。要使孩子养成善于比较事物的习惯,具备较强的辨别事物的能力,必须经过专门的比较训练。因此,比较能力的发展将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说明他还没有形成比较的概念。4~5岁的幼儿逐渐能够找出物体的相应部分,并进行比较。比较能力是在头脑里确定事物间差异点和共同点的能力。孩子倾向于比较物体的不同之处。在比较图片上的两个男孩时,100%的6岁孩子只能说出他们的不同。

善于“比较”,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

无论是成人,还是孩子,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都要借助于比较。比较是思维很重要的过程。越善于比较,认识事物、掌握知识的能力就越强。要使孩子养成善于比较事物的习惯,具备较强的辨别事物的能力,必须经过专门的比较训练。

比较与思维能力二三事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比较是一切理解和一切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认识世界上的一切东西的。”可见培养孩子初步比较能力是多么的重要。培养比较能力的意义主要有以下几点:

(1)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概念与概念之间、判断与判断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与区别,需要通过比较加深认识。因此,比较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常用的方法。

(2)比较能力有助于学生形成概念、区分易混淆概念、认识数量关系等。

(3)比较在思维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以及判断、推理都离不开比较。因此,比较能力的发展将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儿童比较能力观察

儿童起先不善于寻找物体的相应部分。他们常常按照物体的颜色来进行比较。比如,要求儿童比较一幅图上的两个孩子。他们会说:“小围裙是绿色的,喷水壶也是绿色的。”可以说,他们还不会比较。问一个男孩子:“你大,还是她(站在旁边的女孩)大?”回答:“我也大,她也大。”说明他还没有形成比较的概念。4~5岁的幼儿逐渐能够找出物体的相应部分,并进行比较。

但是他们只能找到两三个相应部分。例如,他们对图上两个孩子作比较时指出,“这个孩子戴了帽子,那个孩子没有戴帽子”,“这个孩子手里拿着皮球,那个孩子手里没有拿皮球”等等。说完这些后,他们就会去看物体不相应的部分,孤立地说出每个部分的名称或属性。

专家方案

●下面是一些专项的比较训练:

(1)比较大小。例如当孩子玩了皮球、足球乒乓球之后,可让他从中比较出大小,最大、最小,哪个大些、哪个小些。可供比较大小的东西到处都有,如各种大小的碗、盘、瓜、果、树叶……随时随处可以进行比较。

(2)比较上下。先让孩子在三维空间比较上下,如桌上桌下,各层楼房,各层书架或玩具架,床上床下,飞机与汽车,飞鸟与兔子,桌子与台灯等等;然后在两堆的平面上比较上下,例如让孩子观察一幅画,并指出画上物体的上下位置。

(3)比较高矮。先让孩子比较同类事物的高矮,如两幢楼房、两棵树、两个人等;然后比较不同事物的高矮,如椅子和桌子、草和树、人和房子等。

(4)比较轻重。先让孩子比较大小不同的同类物品的轻重,如大球与小球,大书与小书,大杯子与小杯子等;然后让孩子比较大小相同的不同类物品,如海绵和木块,玻璃杯和瓷杯,塑料碗与瓷碗,铁与铝等。

(5)比较粗细。先让孩子比较两个或两个以上物体的粗细,如两棵树、两支笔、三根管子等;然后比较同一物体的粗细,如树干与树枝,胳膊的上下,腿的上下,眉毛的两端等。

(6)比较长短。先让孩子比较同类实物的长短,如长裤和短裤,长袖衫和短袖衫,长铅笔与短铅笔,长蜡烛与短蜡烛等;然后比较不同事物的长短,如猩猩和鹿比脖子,老鼠和松鼠比尾巴,仙鹤和鸭子比腿等等;再让孩子在图上比较长短。

(7)比较薄厚。各种书本、布料、纸张、被褥等都可让孩子进行薄厚比较。

知识导读

思维的发展要经历从具体到抽象的质变。为促使这一质变早日实现,一条重要的途径就是引导孩子理解所观察事物的实质以及事物之间的关联。虽然随着孩子知识经验的增多,也能注意并且能理解一些事物或现象之间的联系和关系,如下雨——地湿,冬天——寒冷,夏天——炎热,猫吃老鼠等,但一般都是无目的的,偶然认识到的。因而,若想使孩子具有超出一般水平的思维能力,只靠孩子那种盲目、偶然地去认识事物的联系,把握事物的实质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使孩子从小养成高度注意万事万物的关系或联系和追根问底的心理品质与学习习惯。

能力培养TIPS:引导孩子学会比较

比较能力是在头脑里确定事物间差异点和共同点的能力。人们认识事物是从区分事物开始的,要区分事物首先要进行比较,比较是分类、抽象、概括和归纳的基础。在引导孩子学习比较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先学会找物体的不同处,后学会找物体的相同处,最后学会找物体的相似处。孩子倾向于比较物体的不同之处。在李普金娜的实验中,让孩子比较物体(如图片上)的形象。在比较两个大小和亮度不同的匙子——铅制的匙和钢制的匙时,90%的5岁孩子只能说出它们的不同。如,“一个大,一个小”或“一个发亮,一个不发亮”,而不能说出它们的相似处。在比较图片上的两个男孩时,100%的6岁孩子只能说出他们的不同。如,“一个手里拿着皮球,一个手里拿着水壶。”比较其他物体时,情况也相似,例如,比较两个杯子时说:“一个是玻璃的,一个是铁的。”

在上述实验中,经过启发教育后,孩子能够找出物体的相同之处。但首先仍然是找到颜色的相同。如,“这个孩子有蓝色的短裤,这个有蓝色的皮球”,“那个有红色的帽子,那个有红色的衬衫”等等。稍后,才学会从物体的属性或部分进行比较。“这个孩子有手,那个孩子也有手”。

找出物体的相似之处,既要找出物体的共同处,又要找出其不同,需要较复杂的分析和综合。这必须在成人教育下才能学会,一般的说,加入第三种物体,有助于确定两种物体之间的相似点。例如,当孩子不会找出两个匙子的相似处时,加上一把尺子,让孩子比较三个物体中“哪两样东西相像?”这时,孩子既要分析三个物体的不同处,又可从尺子与两个匙子的明显不同方面看到两个匙子之间的相似处。于是逐渐学会了比较两个匙子。此外,如果要求孩子从一堆物体中找出“吃饭用的东西”,而这堆东西中只有两个匙子可以用于吃饭,那么,孩子就能通过自己进行的活动,学会比较两个匙子的相似之处。

通过比较训练,要逐步提高孩子的比较能力。起初能比较出自然事物之间的明显不同或相同,最后要求孩子能比较出表面相同或相似的自然事物之间的不同点(例如区分蝙蝠和鸟、蜘蛛和昆虫),表面不同的自然事物之间的相同点(例如比较各种果实之间的共同点)。也就是要做到:对于在表面上极为相似的自然事物,看出它们之间在本质上的差异点;对于在表面上差异极大的自然事物,看出它们之间在本质上的共同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