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赦小过,举贤才

赦小过,举贤才

时间:2022-07-1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但小过不是视而不见,而是间接提醒却并不深究。“赦小过”的主要作用就是在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意思是,“赦小过,举贤才”是为政的主要方面之一,由于知识缺乏而犯的过失,自然会受到宽恕,只是要加以教育训导,使之知过就改。不仅要赦免一个人的小过,而且要帮助教育他改正,这才是真正爱护人才的做法。

在识人、用人的过程中,全面地考察人才还有一层意思,就是要懂得赦人小过。俗话说“瑕不掩瑜”,不能因为一次小小的过错就全面地否定人才。这也是“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的具体体现。

“赦小过”就是宽容别人的小过失,以换取人心,体现胸襟,实施感恩。但小过不是视而不见,而是间接提醒却并不深究。部属犯了错,既要让其知道你能明察,又让他感激你不计较的恩德,不失为治病救人之举。

“赦小过”的主要作用就是在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当然,这也包括那些曾经犯过错误但愿意改正的人。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如果你事事求全责备,就好像眼睛里容不下一粒沙子那样,紧抓住别人的缺点和错误不放,谁还愿意为你卖命呢?因此,做领导的一定要原谅部下的小过失。

管仲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治国贤才,他本是齐桓公的对手公子纠的老师。但齐桓公不计前嫌仍然重用管仲,终于把齐国治理得强盛起来。齐桓公十分注重有才干的人,他深知一个人才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

一个领导者如果真心求贤,就必须有诚意,礼贤下士,以宽广的胸怀接纳人才,不应过多地考虑他以前做过什么。

刘备三请诸葛亮出山相助就足以让一些现代的领导者效法。诸葛亮胸怀伟略,卧居隆中,声名远播。刘备和曹操几乎同时听说了诸葛亮的大名。据野史记载,曹操比刘备更早一步来请诸葛亮,但最后却是刘备得偿所愿,而曹操却失之交臂,其原因就是:刘备能够礼贤下士,三顾茅庐,而曹操却只派出莽将以势相逼,以祸相胁。

曹操幕下谋士如云,猛将如雨,但最终也没有在其有生之年一统天下;刘备将寡兵微,地少人稀,却能维持局面几十年而不倒,其主要原因就在于:曹操心胸狭窄,生性多疑,不能公平地任用人才,他手下几乎都是曹氏家族和夏侯氏家族的人;而刘备却一直能平等地对待和恰当地使用荆襄、巴蜀两大集团中的精英分子。

诸葛亮像

清末名臣曾国藩颇具容人之量,很会用人所长。其幕府之中,人才济济,文武兼备。当时,李鸿章是一个好吃懒做之徒,几乎所有的人都对他深恶痛绝,必欲驱之而后快。但唯有曾国藩独具慧眼,使李鸿章充分发挥了他的才能。李鸿章眼光敏锐,见地深刻,看问题常能一针见血。曾国藩起用他后,一方面时加责骂,挫其傲气;一方面则法外开恩,还往往主动去和他讨论战略、战术。曾国藩的一番苦心,终于造就了一个近代史上的大人物。

还有左宗棠,他是“大清王朝”的“中兴三杰”之一。左宗棠虽然很有才华,但他为人非常傲慢,曾经因此而得罪了很多人。曾国藩爱才心切,执意栽培他,总是给他最大的发展空间,使他有机会从浙江、福建一直打到新疆、甘肃,最终成为一代名臣。

清世宗说:“赦小过,举贤才,为政之体当如是也。”又说:“知识短浅之过,朕自然宽恕,加之教训,但必须知过必改,……”意思是,“赦小过,举贤才”是为政的主要方面之一,由于知识缺乏而犯的过失,自然会受到宽恕,只是要加以教育训导,使之知过就改。也就是说,对于犯小过的人,“宜教而勿逐”。不仅要赦免一个人的小过,而且要帮助教育他改正,这才是真正爱护人才的做法。

在使用人才时,要识大体、看主流。苛求小过,而忽视优点,有时无异于打击人的积极性,而“赦小过”,实质上也是一种激励方式,是对一个人社会价值的最根本的肯定和认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