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大观园山子野布局探明

大观园山子野布局探明

时间:2022-07-1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部《红楼梦》,其主要人物是贾宝玉和他的姐妹们,他们的生活场所是在大观园中,所以看了《红楼梦》以后,很多人都想知道,这个大观园是什么样子的。大观园到底是怎么样的,最早的说法便是明义《题红楼梦》诗的小序中的那句话了:“所谓大观园者,即今隋园故址。”实际上应先把大观园的布局画出来,再看看像哪个地方的哪个园林。有的认为大观园是个皇家园林,故中心应有个大湖,有认为是个皇家应制园林,园中有一条南北中央大道。

一部《红楼梦》,其主要人物是贾宝玉和他的姐妹们,他们的生活场所是在大观园中,所以看了《红楼梦》以后,很多人都想知道,这个大观园是什么样子的。大观园到底是怎么样的,最早的说法便是明义《题红楼梦》诗的小序中的那句话了:“所谓大观园者,即今隋园故址。”这是南京隋园说的由来。因作者曹雪芹是江宁织造府人,便有人说大观园的原型为江宁织造署西花园。也有人认为它的原型是苏州拙政园、北京自怡园、北京恭王府花园。实际上应先把大观园的布局画出来,再看看像哪个地方的哪个园林。我们的红学家见多识广,他们见过不少园林,便按他们见到的园林来画大观园。有的认为大观园是个皇家园林,故中心应有个大湖,有认为是个皇家应制园林,园中有一条南北中央大道。在冯其庸、李希凡先生编的《红楼梦大辞典》(增订本)中,收录了三张大观园图,相互差别很大,于是我想自己画画看。我想元春二次出园都是坐轿的,在行宫前是应有一条南北的抬轿子的大道。按此思想开始画图,先按贾政和宝玉题匾的路线画,当到洞口处,贾政他们无路可走了,当然更不可能向北抬轿子了,所以无法画下去了。后来又画了多个方案,画了几天,纸用了一叠,矛盾重重,搞得我快没有信心了。后来我想先按书上说的画,什么抬轿子宫前南北大道啦,行宫应在北部中央,大门应与行宫同一轴线等等,心中不能先有这些框框,先按贾政带宝玉大观园题匾的路线画,果然发现行宫不在园子北部中央,是在北边偏东沁芳闸桥处,而南面大门也不在中间,是在荣禧堂正北。如南大门在园正中,则东角门是在原会芳园的地界了,薛宝钗走东角门,进的是宁府了,到不了住在荣府东北某处的她妈的住处。先把可以定的先定下来。贾珍在怡红院的后门处说沁芳溪是“从那闸起流至那洞口,从东北山坳里引到那村庄里,又开一道岔口,引到西南上,共总流到这里,仍旧合在一处,从那墙下出去”。大闸桥在东北部,怡红院在大观园西南角,梨香院原在荣府住房区东北角,现划入大观园后,应在大观园南部偏东一点,一条从东北角到西南角中间分两支流后又汇合的沁芳溪,先在纸上三点一溪串联定位定下来。在此基础上按贾政、宝玉为大观园题匾的路线,安排潇香馆、梨香院、秋爽斋、稻香村、大观楼、含芳阁、缀锦阁、蘅芜苑、蓼汀花溆。惜春的蓼风轩顾名思义应在蓼汀花溆处,迎春的缀锦楼应为行宫东面飞楼缀锦阁,让朱栏板桥跨在沁芳溪向西往南的支流上,似乎很妥当,但其结果怡红院却画在东南部了,与贾珍说怡红院在西南部相矛盾。看看红学家们画的图,怡红院也在东南部,这个问题真困扰人,不知怎么回事。此时我坚持三点定位一溪串联不动摇,在此基础上考虑是怎么回事。反复研读题匾路线,看看问题出在什么地方,突然一个想法冒了出来,他们过了沁芳闸桥没有?再细看细思题匾路线和刘姥姥误入怡红院路线,说“至一大桥前”,根本没有说过“过桥不过桥”的话,这才恍然大悟,曹雪芹“作者之笔,狡猾之甚”,再次“模糊”“瞒蔽”了红学家的“巨眼”,大家都以为他们过了桥,就这样就把怡红院误搬到东南角去了。不过桥,到怡红院,怡红院就在西南角了,与贾珍说的相一致。再看刘姥姥怎样误进怡红院时,刘姥姥走的是一条石子路到怡红院的,再一次恍然大悟,这条石子路不就是为抬轿子专修的道吗?到怡红院,过一座桥,就可到大门。在这条石子路的东南侧,便是大主山余脉的山坡,贾政见到的清舍茅堂、石垣、花牖、佛寺、丹房、长廊曲洞、方厦圆亭等景点,就在山坡上或山脚下。用其他各回上的有关情况核对上面的安排,发现作者在一稿多改五次增删中有所变化,那个蓼汀花溆地方后来有个新名字,叫花溆紫菱洲,并让迎春住在紫菱洲,而惜春住到了与藕香榭旁的暖香坞了,那个蓼风轩名字不见了。下面再解决藕香榭、暖香坞、芦雪庵和栊翠庵应在什么地方。贾母带刘姥姥在大观园玩时,乘船到蘅芜院,再到缀锦阁饮酒,在缀锦阁听文官等在藕香榭的水亭子上演曲,所以藕香榭在缀锦阁边沁芳溪中。从其他章节知此藕香榭水亭子是有一竹桥与岸上相连。所以用竹桥相连,因岸边是一大片芦苇地。缀锦阁是大观楼的东面飞楼,所以藕香榭水亭子只可能是在缀锦阁东边的河中。贾母说在缀锦阁听藕香榭上演曲,“听得近”,“借着水音更好听”,所以缀锦阁与藕香榭之间不可能隔了一片芦苇地,竹桥应是把藕香榭与河的东岸相连。在白雪红梅时贾母从芦雪庵到暖香坞去看惜春大观园图画得如何了,芦雪庵出来经过藕香榭后到暖香坞西街门,说明暖香坞、芦雪庵和藕香榭都在河东岸,而藕香榭且偏东一些。宝玉从怡红院到芦雪庵,中间经过栊翠庵,后来知聚会写诗是下午,故返回去,在沁芳亭桥遇到探春,说明宝玉从怡红院到芦雪庵,不是出怡红院走一条石子道过大闸桥由北往南走,而是走沁芳亭桥由南向北走,可见栊翠庵在芦雪庵的南面,则藕香榭在芦雪庵的北面,暖香坞在藕香榭的东北。宝玉不走大闸桥过江,应在栊翠庵南面有座桥让宝玉过河。贾母出缀锦阁后,带刘姥姥去了栊翠庵,后来贾母自己到稻香村去休息,是坐竹椅还是乘船走的没有讲,这是作者狡猾之笔的狡猾之处。因贾母原弃舟之处为蘅芜院处的云步石梯,船不在缀锦阁,可能此处也无适当的靠岸处,而栊翠庵又不在水边,是在山上,估计应是坐竹椅的,也应是走这座桥过河的。坐轿或乘船到栊翠庵和稻香村,总的都是由北向南走,贾母要回去休息了,而鸳鸯把刘姥姥带到石牌坊处,则是由此桥走回去。此桥在栊翠庵南,萝港蓼溆之北,这里应是贾珍说的是沁芳溪的分岔处,像武汉的汉口、汉阳、武昌三个地区,至少要有两座桥才能连起来。但现在只有一座朱栏板桥,怎么回事呢?怎么解决这个交通问题呢?再反复阅读贾政、宝玉题匾路线,发现在蓼溆萝港那里,贾珍带大家翻了一次山,原来这次翻山不是只翻了一次山,实际上在港洞上过了河,这个港洞也是一座桥。以前所有画大观园的红学家都没有注意到这个问题,画出的图当然有问题了!那这个石洞是跨在沁芳溪向西往南的支流上还是在向南往西的支流上?如石洞在向西往南的支流上,元春的行宫则在沁芳溪源头主河之东侧,贾母只能在西面斜楼含芳阁上听河中藕香榭上的音乐了,所以这个石洞是跨在向南往西支流上,贾政他们翻山过东支沁芳溪后向北走,过沁芳溪源头主河上的朱栏板桥又到了河西。谁能想得到,曹雪芹狡猾之笔,在书中藏了这么多鬼计,作弄我们读者

原来我把潇湘馆画在沁芳桥东北,后来发现黛玉“立于花阴之下,远远的却向怡红院内望着,只见李宫裁、迎春、探春、惜春并各项人都向怡红院内去过之后,一起一起的散尽了”。甚至有一天晚上,她也能“见宝钗进宝玉的院内去了”,可见潇湘馆离怡红院很近,两者是一江之隔吧!因此怡红院应在沁芳溪向西往南的支流的西边,在两支汇合后的沁芳溪下游干流西北,这样黛玉就可以清楚地观察怡红院前动静,看看宝姐姐和史湘云妹妹是否经常去怡红院了。黛玉到宝玉处,先过沁芳亭桥,再过沁芳溪总干流上的桥,便可进怡红院了。出怡红院,到沁芳亭桥,书中提到的有两座桥,一座是蜂腰桥,一座是翠烟桥,袭人要小红到潇湘馆去借喷壶,走的桥是这个翠烟桥,以后没有再提起过翠烟桥。两座桥在同一地方,可能是原先作者给该桥取名翠烟桥,后在删改过程中改称为蜂腰桥,但有一处遗漏了,没有改成蜂腰桥。沁芳溪从东北而来,分成两支,后又合成一溪。两支流的回路像蜂的腹部,两支流的汇合处便是蜂的腰部了,所以这蜂腰桥的名字也告诉我们,它就是坐落在两支流汇合后主流上。现在在沁芳亭桥北,要安排多个景点,潇湘馆、梨香院、滴翠亭、柳叶渚、柳堤,王熙凤站在山坡上向滴翠亭中的小红招手的那个山坡。宝钗是到潇香馆去时扑蝶的,所以那个滴翠亭应在沁芳亭桥堍,那个柳叶渚便是那个滴翠亭所在的池子了。莺儿和蕊官从蘅芜苑去潇湘馆去要蔷薇硝,先到了柳叶渚,顺着柳堤走,可见柳叶渚在潇湘馆东。黛玉在沁芳闸桥处葬花后回潇香馆,走到梨香院墙角,听到院内唱牡丹亭艳曲,可见梨香院在柳叶渚东,黛玉是在梨香院西北墙角听到院内唱曲。莺儿、蕊官和黛玉走的路是由梨香院西北墙角向西走过柳叶渚北堤转向南至潇湘馆。所以这样走,因潇湘馆和柳叶渚北面有山。潇湘馆北面有山,作者通过“后院墙下忽开一隙,得泉一派,开沟仅尺许,灌入墙内,绕阶缘屋至前院,盘旋竹下而出”这段话间接告诉读者的。王熙凤站在柳叶渚北的山坡上向小红招手。

中秋节赏月登山的凸碧山庄,贾母说想当年在此赏月有三四十人,真热闹,可见此山和赏月的凸碧山庄和拜月的嘉荫堂是早已有之。贾母进大观园后马上到了嘉荫堂,可见离大门不远,所以这个嘉应堂、凸碧山庄应是会芳园中的景点,建大观园时,同梨香院一起,划进了大观园。读者读了黛玉、湘云、妙玉三人“右中秋夜大观园即景联句三十五韵”后,会提出一个问题,妙玉是如何由栊翠庵跑到凹晶溪馆的,看一下图便知,她是沿河东岸向南一路走来的,一路很幽静,碰不到什么人。当然也可走翻山盘道,过沁芳亭桥过来,但要被迎春、李纨、探春、黛玉的丫环们看到了。宝姐姐每天去看望母亲走的是这条路,她不怕林黛玉看到她,当然走这条道路,走一条热闹一些也安全一些的路。如她心中确有金玉良缘的鬼心计,她去母亲处可走栊翠庵向南河东小道,到怡红院去可走刘姥姥走的石子道,或走沿西行往南的沁芳溪支流沿岸小道,进怡红院后院,都可避开林黛玉、紫鹃、雪雁的视角。要知道林黛玉的鹦鹉非常聪明的,每天都挂在花阴下。

再说大观园有多大,南北三里半。东西宽多少呢,从荣府西街大墙起,到宁府原会芳园东子墙止。荣府主院的正房为五间房子,西耳房三间,东耳房三间。荣府西院、东院,正房五间,所以荣府东西是二十一间房。宁府的西边是会芳园,算它比荣府的东、西院宽一点,六至九间房子宽吧,所以大观园的东西宽度是三十间房,加荣宁府间的界巷宽度和府中的二三条南北通道,就算大人家的房子大,路又宽,统统加起来,也只有一里到一里半吧,所以大观园是南北相当长的一个园子,并且西北角是少一块的,那里是周瑞等住的居民区。红学家画的园子,是方方正正的,或长宽比是黄金分割的,全园布满了建筑,都不合山子野设计的大观园实际情况。不过这个园子也够大的了,那么一些建筑远布不满呢,那园中是否还有许多空地?许多红学家都以为大观园建在一块平地上,没有注意贾政、宝玉题匾时,一路上一会儿青山斜阻呀,一会儿绕过山坡啦,又不得不走山上盘道,“大主山所分之脉皆穿墙而过”蘅芜院,出怡红院后门“大山阻路”,潇湘馆后院有泉水“灌进墙内”,说明后院外边有大山。我起先以为宝黛共读西厢、黛玉葬花的“沁芳闸桥边桃花底下”是一片平地,后来发现宝玉在花冢处是“转过山坡,只听山坡那边”的林黛玉在哭《葬花吟》,宝玉听后“恸倒山坡之上”,原来此处也是山。所以,画大观园图,各种建筑和河流水塘道路画好后,凡是空的地方都应画上山。那为什么大观园不能再大一些呢?向东扩展到宁府东界墙不是很好吗?要知往东便是大主山了,划进大观园也没有用处。

现在来按图重温各次活动的路线,验证画的图是否正确。贾政、宝玉等进大门,进山口,穿翠幛上的“曲径通幽”,过沁芳亭桥,进潇湘馆,出来后边走边同贾珍议事,因此擦过了梨香院和秋爽斋,遇青山斜阻,绕过山到稻香村,出村转过山坡,进了荼蔴架、木香棚、牡丹亭、芍药圃、蔷薇院、芭蕉坞,当时贾政只注意到西边的花木园子,没有看东边河沿上的建筑。后宝玉为此处题为“蓼汀花溆”,可见惜春住的“蓼风轩”在此处河沿上。此处后来被称为花溆萝港,又称紫菱洲蓼溆。来到了一个山洞口,水声潺湲,泻出石洞。贾政等不能进洞往前走,便由贾珍带路走山上盘道,下山后已到了江东,再走朱栏板桥回河西,沿河向北便到了蘅芜怡红院。出蘅芜怡红院走几步便是元春行宫了。过大观楼后,见到大闸桥,为桥题名沁芳闸。有没有上桥过河,没有说,用“于是一路行来”六字隐过,“作者之笔,狡猾之甚”。实际上没有过桥,而沿着一条石子路一直到了怡红院,出怡红院后门,转到怡红院前的蜂腰桥,过桥到了南界墙处,出园门回荣府。再说元春省亲的路线,元春省亲大队从贾府西街门开始列队仪仗,元春大轿由荣府西街由北向南而来,转弯到荣府正门,进大门穿仪门后向东走,进入贾赦住的院落的前花园,到原荣宁界巷处,在此新造了一处叫“体仁沐德”的房舍,元春下舆更衣。很多红学家把仪门和体仁沐德画在大观园中,这是不对的。书上写得很清楚,元春是入荣府后进园之前在体仁沐德更衣的,所以体仁沐德是在府内,不是在园内。元春更衣后再上轿走原荣宁界巷向北,此时荣宁界巷东西两边围墙都已拆去,东面是会芳园,西面原荣府一边,“所有下人一带群房尽已拆去”,并装饰一新。向北到大观园南墙折向西至园子南大门,进门后向西至蜂腰桥堍附近,元春下舆登舟,经“有凤来仪”等,在石港那里看到“蓼汀花溆”匾灯,可见是穿过石洞后弃舟上舆的,这弃舟之处似乎是蘅芜苑处的“云步石梯”,上舆后“便见琳宫绰约,桂殿魏峨和石牌坊上‘天仙宝镜’四字。如在石牌坊处上岸,就不必再上舆了,上岸后就见石牌坊,穿过牌坊直接进宫了。可能在石牌坊处没有适宜泊舟上岸之处。元春在蜂腰桥堍下轿登舟后,轿子过蜂腰桥走石子路到元春弃舟登岸处等候,而元春乘轿出园,当然走此石子路,这条石子路是为抬轿子专修的。后来元春再次入园,由宝玉引路,他当然先把元春带到他说的第一行幸处“有凤来仪”,再到“红香绿玉”、“杏帘在望”、“蘅芷清芬”,看来仍是坐船的,先乘船到“有凤来仪”,再上舟过河到“红香绿玉”,再到“杏帘在望”和“蘅芷清芬”。下面讲贾母带刘姥姥游大观园,大家先到沁芳亭,进了潇湘馆,出潇香馆在柳叶渚池沿乘船到秋爽斋探春处,而凤姐由潇香馆走到秋爽斋,由图上可看到,的确是抄近路。贾母出潇香馆,听说有船可乘,便说“他们既预备下船,咱们就坐”。“一面说着,便向紫菱洲蓼溆一带走来。未至池前”,碰到凤姐。很显然,“向紫菱洲蓼溆一带走来”这句话是错的,应改成向柳叶渚走来,这样才与“未至池前”相呼应,上船后才是“向紫菱洲蓼溆一带走来”,既然是到探春那里去,船到荇叶渚靠岸。到探春处早餐后出来,在荇叶渚乘船经花溆萝港,到云步石梯靠岸,进蘅芜苑,坐了一回方出来,步行至缀锦阁,说明前面探测元春是在云步石梯弃舟上舆是正确的。在缀锦阁行酒令,听藕香榭内文官等人演曲,吃过茶后,贾母带了刘姥姥至栊翠庵来,则是往南走了。贾母离栊翠庵后因身上乏倦,坐轿去稻香村歇息,是继续向回荣府的路走,很合理。而刘姥姥被鸳鸯带到“省亲别墅”牌坊,让她好好看一看,也有道理。姥姥到东北方向处如厕,后来迷路顺着石子路走到了怡红院后院。最后看王夫人、王熙凤、王善宝家三王抄检大观园的路线,先抄了怡红院,再到了潇湘馆,接着到秋爽斋,这次序完全是对的。下面说李纨“与惜春是紧邻,又与探春相近,故顺路先到这两处”,显然与惜春住在最远处的暖香坞不符合。这是由五次增删过程中没有完全搞好引起的。原说惜春住在蓼风轩,的确与李纨的稻香村是紧邻,而迎春住缀锦楼,即缀锦阁,的确是最远的,最后被查抄了。七十六回黛玉和湘云去凹晶溪馆,“二人便同下了山坡。只一转弯,就是池沿,沿上一带竹栏相接,直通着那边藕香榭的路径”。这段话其实是在告诉读者,后来至凹晶溪馆与黛玉和湘云一起联诗的妙玉就是走这条路来的。

上面所画的图都能完全契合各次园内活动路线,说明此图是正确的。在画此图时,没有看过后四十回中有没有大观园布局的文字,画好后突发奇想,如后四十回中有这方面的文字,是否能对上所画的图?令人惊奇的是在八十一回中,也有一次园内活动路线的叙述,居然与此图完全契合。八十一回“四美钓游鱼”,袭人建议宝玉到园里逛逛,宝玉“往外走了。一时,走到沁芳亭,但见萧疏景象,人去房空。又来至蘅芜苑,更是香草依然,门窗掩闭。转过藕香榭来,远远的只见几个人,在蓼溆一带栏干上靠着,有几个小丫头蹲在地下找东西”。在我们现在所画的图上跟踪宝玉的行跡,从怡红院到沁芳亭,一路向北走到蘅芜院,经过多个姐妹住处,人去房空,当然是对的。下面那句话奇了,从我们的图上可以看到,从蘅芜苑到藕香榭,的确不是直接向前走可到达的,必须要转过来才能到,而在藕香榭的确能“远远的”看见“蓼溆一带”的河边。可见,此图的准确性无可怀疑。

山子野为什么把大观园设计成这样子,因为这地方原只在沿西街有一条狭长的地可搞些建筑,而西北角一块已有人居住,用这一点地方,怎能搞个园林呢?大家知道,出梨香院西南角门,原来有一条路通到王夫人住处,薛姨妈经常走此路到王夫人处聊天。出梨香院东院门,可以通街,实际就是从荣宁界巷往南走到荣宁大街。可见梨香院正南不但没有山,也是没有河的,所以现在的那条梨香院南面的沁芳溪支流是山子野设计开挖的。原来山子野看到一条山沟中有二三个池塘,有几个地块可利用,于是找了一个地方,穿山凿洞,从沁芳溪引了一股水过来,搞活了这个山沟,也搞活了整个地盘。而东北角的沁芳闸桥,不是山子野设计新造的,是原有的,其功能单纯是调节水量,操作人员可上桥,但不适宜一般人员通行,所以整部《红楼梦》,没有见过有人走过这座桥。因为沁芳闸桥不具人员通行功能,所以在河上造一座折带朱栏板桥是必要的。现在看看这个大观园,与许多园林都不像,但又很眼熟,我曾游过两个浙西小山谷,就是这个样子,山野之景,所以作者给设计者起个名叫山子野。世上若有一个人,一定要搞清山子野是谁,他就是作者曹雪芹。硬要给大观园找原型的话,这个原型便是曹雪芹十年辛苦著书黄叶村的那个香山山谷了。

大观园山子野布局图

1.大门;2.西角门;3.东角门;4.聚锦门;5.后门;6.曲径通幽;7.翻山盘道;8.石子道;9.沁芳亭桥;10.折带朱栏板桥;11.沁芳闸;12.蜂腰桥(烟翠桥);13.大主山;14.大主山一分脉;15.大主山二分脉;16.沁芳溪上游;17.沁芳溪下游;18.沁芳溪向西往南支流;19.沁芳溪向南往西支流;20.云步石梯;21.石洞;22.萝港、蓼溆;23.紫菱洲;24.荷花池;25.荇叶渚;26.冷月寒塘;27.柳叶渚(滴翠亭、柳堤);28.翠幛;29.怡红院;30.潇湘馆;31.花阴;32.梨香院;33.秋爽斋;34.稻香村;35.荼蔴架、木香棚、牡丹亭、芍药圃(内有红香圃)、蔷薇院、芭蕉坞;36.蓼风轩;37.蘅芜苑;38.石牌坊;39.大观楼;40.含芳阁;41.缀锦阁(缀锦楼);42.暖香坞;43.藕香榭;44.芦雪庵;45.栊翠庵;46.嘉荫堂;47.凸碧山庄;48.凹晶溪馆;49.清堂茅舍;50.堆石垣;51.编花牖;52.佛寺;53.丹房;54.长廊;55.曲洞;56.方厦;57.圆亭;58.宝玉痴呆处;59.宝钗扑蝶处;60.湘云眠芍处;61.黛玉葬花处;62.宝琴艳雪处;63.后街居民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