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原则及宏观布局

原则及宏观布局

时间:2022-08-2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协同创新是各个创新主体要素内实现创新互惠知识的共享、资源优化配置、行动最优同步以及高水平的系统匹配度。协同创新的有效执行关键在于协同创新平台的搭建。需要制定有利的政策与保障措施来支持和发展协同创新平台。国家重大项目安排要优先向协同创新平台倾斜。

协同创新是各个创新主体要素内实现创新互惠知识的共享、资源优化配置、行动最优同步以及高水平的系统匹配度。协同创新平台是指不同的企业、科研机构和大学通过平台网络联结起来,以合作创新为核心,围绕特定的研究目标和内容,整合企业、高校与科研机构的核心优势资源和竞争优势,获得单方无法独立达到的高效益,最大限度地提高平台的运行效率,及时把必要的组织功能联合在平台这个载体和中介中,建立起一个适应科技经济社会发展的较为紧密的合作平台,共同开展某种技术或某项产品的研究、开发和产业化。

宏观层面上,协同创新平台以创新体制机制为动力,以汇聚高层次创新人才为保障,以承接重大科研项目及其产业化为支撑,大力加强政、产、学、研、用一体化合作。协同创新平台以提高平台技术创新能力为前提,选择适当的平台发展规模,围绕市场需求,形成合作创新规划,确定适应市场和平台运行特点的运行机制,提高平台对科技及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的作用。在微观层面上,协同创新平台通过主体之间、主体与外部环境之间的人力、知识、技术、基础设施、资本、信息及政策等创新资源的互动,实现合作技术创新目标,取得一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因此,协同创新平台是在政府的引导和协调下,充分调动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科技力量,组建具有高度科技环境感知力和商业环境感知力的协同创新团队,加强协同创新团队间的合作与交流,充分整合创新资源,实现创新资源的合理配置与共享,完成研发任务,提高创新团队的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增强合作创新团队的效率,进而提高平台的运行绩效。

协同创新平台应当具有较高的运行效率,以技术创新为核心,以提高区域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最终努力方向,发展成为以市场推动和政府引导相结合的高效的公共创新平台。协同创新平台的搭建应当遵循以下几个基本原则:产学研合作创新平台建设研究.工业技术经济,2010,29(5):35—38" class="calibre11">[4]

1.开放共享互利原则

高新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每一个创新主体想要具备多种必备的创新知识和资源是不可能的。通过构建协同创新平台,可以找到优势互补的合作伙伴,通过合作,获得新知识和互补技术,并且吸收了知识,增强了创新能力,可以创造新的核心竞争力。协同创新平台可以打破各创新主体之间的壁垒,通过研发人员之间的相互接触、参与、讲授和演示,有利于各创新主体之间技术的学习与转移,也有利于平台内部以及平台与外部环境的资源交换,可以使平台不断获得信息、知识和技术等创新资源。这种与外部环境的输入、输出关系,决定了协同创新平台应遵循开放共享互惠原则。反之,协同创新平台的开放共享程度也决定了平台与内外部环境能否进行有效的物质和能量的交换。

以往各创新合作关系往往不能稳定长久,其根本原因在于没有形成实质性的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良性局面。互利并不是放弃利益,而是争取获得更大的共同利益,互利性原则是建立在政府、高校、科研机构、企业和中介等多方平等和互惠的基础上的。

2.利于技术创新原则

在协同创新平台的运行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是否有利于形成一个良好的、可促进技术创新的体系,平台的规模和结构是否有利于技术创新等问题。协同创新平台的结构特点要求平台各要素之间、要素与外部环境之间不断进行各种创新资源的交换和互动,产生彼此间的联动和亲和力,使协同创新平台实现最大意义和程度上的耦合。

3.风险共担原则

创新活动一般带有很大的不确定性,降低风险是创新各方寻求研发合作的一个重要动机。通过参与协同创新平台组织,可以通过合作者的共同努力,达到科技创新资源的互补,减少创新活动的不确定性。另外,激烈的外部环境要求新产品的研究开发要不断缩短开发时间和降低研发成本,通过参与协同创新平台,借助于合作各方的力量,实现优势互补,协同作用,从而达到缩短创新周期的目的,降低创新风险。

4.组织结构柔性弹性原则

协同创新平台的组织结构要采取分权管理、扁平型的、组织机构层次少的网络型结构,以避免信息与决策的传输路线长、环节多、速度慢、对环境反应迟钝的问题。协同创新平台采用扁平型结构有利于信息的横向交流,缩短了信息沟通的通道和时间,注重动态规模的可调性和对外界反应的灵敏性。

协同创新的有效执行关键在于协同创新平台的搭建。可以从两方面对协同创新平台进行宏观布局。

(1)面向科技重大专项(或重大工程)的组织实施,建设一批可实现科技重点突破的协同创新平台,如新药创制、核高基、海洋科学与工程等重大专项。通过重大专项和重大工程的部署实施,瞄准目标产品和工程,集成各类科技资源,坚持产学研用结合,加强各类承担主体的联合,建设支撑科技重大专项和重大工程的组织实施。

(2)面向产业技术创新,建设国家层面支撑产业技术研发及产业化的综合性创新平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特别是面向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协同创新平台,以重大的高新技术产业化带动新兴产业发展形成未来主导产业,协调相关创新组织,统筹加强科研设施建设和研发投入,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形成和崛起,力争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主导产业,带动产业结构调整。

需要制定有利的政策与保障措施来支持和发展协同创新平台。一是建立协同创新平台的中央财政投入渠道,稳定支持培育具有产业技术综合竞争实力、具有较大产业化价值的研发组织。国家重大项目安排要优先向协同创新平台倾斜。在保障政府投入的基础上,发挥多方积极性,进一步吸收社会资金参与协同创新平台的建设与发展,形成国家与地方、企业联合共建机制。探索稳定支持与项目支持相结合、中央支持与地方支持相结合、财政资金投入与企业和社会资金投入相结合的多种支持方式和渠道。调动各种资源,加强集成与衔接,避免重复建设。二是要主动加强与现有人才发展规划、计划和工程的衔接,吸引和聚集优秀的创新人才,开展广泛的国际国内交流与合作。在不危害国家安全、不泄密的前提下,吸引来自世界各国优秀人才共同参与我国科技创新,提高基础研究、高技术前沿研究领域与产业创新的国际竞争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