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看心定猿,由定生慧

看心定猿,由定生慧

时间:2022-07-1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虽说安禅未必须山水,但人心易动不易定,且多易攀缘,时常心随境转。而“看心欲定猿”,更是北宗禅的修行方法。成语心猿意马,指的便是心神散乱,躁动不安。而最早将“心猿”与“意马”连用的用法,便出自《维摩诘经变文》,“卓定深沉莫测量,心猿意马罢颠狂”。佛教认为有六十种心相,而其中之一便是“猿猴心”,攀缘不定,难以入定。安禅即是定,定后才能生慧。

看心定猿,由定生慧

宿清远峡山寺

唐·宋之问

香岫悬金刹,飞泉界石门。

空山唯习静,中夜寂无喧。

说法初闻鸟,看心欲定猿。

寥寥隔尘市,何疑武陵源

宋之问,初唐诗人,擅长五言律诗,其诗与沈佺期齐名,人称“沈宋”。《唐诗纪事》有载,正月末,唐中宗移驾昆明池赋诗,群臣题诗百余篇。在圣殿前结设彩楼,命上官昭容从中选出一篇诗作,为新翻御制曲。群臣在楼下聚集,不多会儿,只见没选中的诗篇,纷扬如雪地飞落下来,众大臣皆上前认领自己的诗作,揣入怀中,唯有沈佺期与宋之问的诗作一直没落下来。少顷,又有一张诗篇飘落,众人一起拾起一看,乃是沈佺期的诗。这时,只听上官昭容言曰:“二诗工力悉敌,惟沈诗落句云‘微臣凋朽质,羞观豫章材’,词气已竭。不如宋云‘不愁明月尽,自有夜珠来’犹健举也。”可见,宋之问虽是为求志事,无所不用其极,一生劣迹斑斑,为后人所不齿,但就诗气才情方面,他仍是初唐时期的一枝独秀

清远峡位于湖南武陵山区的石门,而宋之问曾先后两次被贬岭南,此地便是必经之路。首联对山水风景的描写,大有谢公遗风,字字珠玑,精练完美。岫,指山洞,陶渊明《归去来兮》云“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而香岫是指山洞前遍开有野花朵朵。金刹,指佛寺,白居易诗云“再莹新金刹,重装旧石楼”。上句一个“悬”字写出古刹地势险要,于悬崖峭壁之上,屹然伫立的庄严雄伟之感,一字道尽。下句一个“界”字写出瀑布悬空泻下的气势与灵动飘逸的姿态,不比李白“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大气,但却是另一番意韵。苍翠青茫的石门,被一条从天而降的白练一分为二,正是以动衬静,动静相应。

颔联着重渲染一幅寂静的山中夜景。空山无人,深夜无声,唯禅师于此修习静虑。静虑就是禅,禅定者得静息心虑之人之天处,故谓之静虑。虽说安禅未必须山水,但人心易动不易定,且多易攀缘,时常心随境转。由此,佛教才始终有亲近山水,远离人事的倾向。寂寥安宁的环境,也许不是必须,但却肯定会是修行的助力。

颔联写禅师入定悟佛性,那么,如何悟?法门就在颈联之中。“说法初闻鸟”,既有“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之感,更重要的是显示出处处皆禅道的意思,鸟之啼鸣亦是佛法。《阿弥陀经》载,“水鸟树林,及与诸佛所出音声,皆演妙法,与十二部经合。”而“看心欲定猿”,更是北宗禅的修行方法。成语心猿意马,指的便是心神散乱,躁动不安。而最早将“心猿”与“意马”连用的用法,便出自《维摩诘经变文》,“卓定深沉莫测量,心猿意马罢颠狂”。佛教认为有六十种心相,而其中之一便是“猿猴心”,攀缘不定,难以入定。唐代玄奘法师曾谓,“愿托虑于禅门,澄想于定心,制情猿之逸躁,系意马之奔驰。”此句之意便与此联异曲同工,时常观照自己躁动的内心,以降服心中狂暴不安的野猿。安禅即是定,定后才能生慧。

尾联用典《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忽逢桃花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又与外人间隔。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武陵源指的便是陶渊明笔下,这一无可再寻的世外桃源。古刹地势高踞,远离尘市,再加之禅师心无挂碍,于外界无牵绊,竟可与武陵源不差毫分。转念一想,纷扰俗世,日新月异,或许永远也不会再有一片遗世独立的桃花源,但每个人心中的世外桃源,却是只需一把心住正定的钥匙就能打开。这么说来,桃花源便从未消失于世。

纵观全诗,并没有涉及什么太过深奥的禅理,也没有一味地引经据典,或是使用过多的佛教术语,只是佛门外的人士,站在禅门之外谈了谈定力而已。但这未尝不是一首优秀的禅诗,作为诗,饶有情趣,字斟句酌;作为禅,以小见大,以一窥全。修行之法,在精不在多,任何修行皆能开悟,何况安禅,定力深厚,亦能照见三千大千世界,照见佛性自心。

言及坐禅,马祖道一禅师的开悟因缘便与之有关。据载,唐代开元年间,道一禅师经常在衡岳山中打坐安禅,怀让禅师知其慧根深厚,便前往点化。

怀让禅师问于道一:“大德坐禅图什么?”

道一答:“图作佛。”

怀让禅师遂拾起一块砖,在石头上使劲地磨。

道一问:“磨砖作什么?”

怀让禅师答:“磨作镜。”

道一惊异,复问:“磨砖岂得成镜邪?”

怀让禅师反问:“磨砖既不成镜,坐禅岂得作佛?”

道一追问:“如何才能成佛?”

怀让禅师答:“如牛驾车,车若不行,打车即是,打牛即是?”

道一无言以对。

怀让禅师续言:“你是在学坐禅,还是在学坐佛?若学坐禅,禅与坐卧并无关系;若学坐佛,佛本无相,亦非禅定之相。诸法性空,不应有取舍之心。想通过坐禅成佛,这实际是杀佛之举。若执着于禅定,便不可能明白实相之理。”

坐禅入定或许可以成佛,可以获得某种神通,但这些都不应是坐禅的目的。或许是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功利化的社会里,所以做任何事前都会反问自己,此事有什么意义,有什么好处,可以达到什么目的。那么,请教一个古往今来的哲学命题——生命有何意义?有谁真的想明白了,想清楚了?人活着连活着的意义都不知道,连活着的好处,活着的目的都不知道,是不是就不用活了?显然这个逻辑并不成立,许多事情不是先有意义,才去奉行。而是奉行了之后,才明白了它的意义。而禅定能否助我们开悟成佛,皆不是重点,否则便会执著于此。入定是一种定力,是一种功夫,定力深厚了,功夫做足了,一切自然现前。而开悟成佛,是智慧,是明性,但这种智慧可从定中生发,从定中悟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