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刘墉的情与艺

刘墉的情与艺

时间:2022-07-1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刘墉,1949年生于台北。刘墉是一位深受读者喜爱的旅美华裔作家,画家。刘墉那年17岁,曾因病休学的他依然年少轻狂。同时刘墉作为两岸最畅销华语作家,出版了80多部图书,销量高达上千万册,其中《超越自我》《我不是教你诈》等书和一些励志散文、人生哲语更是影响了海峡两岸的无数读者。刘墉非常高兴能够参与慈善事业,称自己和孩子们有很深的缘。在刘墉看来,不是扬名立万,是负责、健康、有丰富的心灵。

文/马吉庆 图/刘墉

刘墉在花园里写生

刘墉,1949年生于台北。毕业于台湾师范大学美术系,先后在美国圣若望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获得硕士、博士学位,曾任美国丹维尔美术馆驻馆艺术家、圣若望大学专任驻校艺术家、圣文森学院副教授,现为水云文化事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及专业作家、画家。著述颇丰,涉及文艺理论、画册、有声读物、诗、散文、小说、译作等门类。如《中国绘画的符号》《寻找一个有苦难的天堂》《抓住心灵的震颤》《超越自我》《我不是教你诈》等。

刘墉的大画都是铺在地上画成的

刘墉,生于台北,籍贯北京,现居纽约。

刘墉是一位深受读者喜爱的旅美华裔作家,画家。他思想活跃,视野开阔,精力旺盛,所著散文、随笔类作品极多。如今盛名在身的他,丝毫不避讳当年读书的糗事:“我总是画漫画,还曾经因为画光溜溜搂抱的男生女生,被老师狠狠打了两下手心,至今仍痛。”初中三年级时,他还将自己所绘的《木伦斩斩魔记》投稿给《正声儿童月刊》——不幸的是遇上了“葛乐礼”大台风,与杂志一起被水淹了。现在看看他小时的画作,很是有趣。

实际上,刘墉的成长之路并非坦途:9岁父亲去世,13岁家产被一场大火烧光。在高中那年暑假,去台北丽水街的“丽水精舍”拜胡念祖先生为师,开始学水墨画。学画一年后因肺病休学近一年,病愈后再回师门习画,大概因为很得意,特别请胡老师题字。胡念祖写道:“刘墉贤隶习画两周年,已略知笔墨之妙……”刘墉那时很不以为然,心想:他怎能说我“略知”?我应该已经“熟知”了!刘墉那年17岁,曾因病休学的他依然年少轻狂。

怀着良好的心态,刘墉最终考上了台湾师大美术系。毕业后他成为全球有影响力的华人画家之一,他在大学时的作品屡屡获奖,并且他的绘画作品,总能免审查参加展览,备获殊荣。同时刘墉作为两岸最畅销华语作家,出版了80多部图书,销量高达上千万册,其中《超越自我》《我不是教你诈》等书和一些励志散文、人生哲语更是影响了海峡两岸的无数读者。

而对刘墉来说,父母的影响,或者说更多的是母亲的影响,一直持续到今天。因父亲早逝的缘故,母亲对刘墉的影响颇大,刘墉也更爱其母。到刘墉中年,在他生重病被医院抬走的时候,小脚老太太依旧坚强地在家门口安慰他:“家里有娘在!”而刘墉也有一颗赤字之心,在母亲63岁的时候,还为她画下了一张温暖的熟睡中的速写。

刘墉曾经资助过很多的贫困孩童。刘墉非常高兴能够参与慈善事业,称自己和孩子们有很深的缘。后来这些受他帮助的人对他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之时,他又会赶紧声明:“请不要赞美我,要不然我会受不了的。”

在刘墉心里,家就像一个圆,太太、儿女是他的圆心。

刘墉在巴厘岛写生

曾担任圣若望大学助理副校长的毕薇薇,是位十分漂亮、娴雅、聪慧的女性。刘墉第一次见到她,正是她大一的时候。当时学校推选4位同学去电台录音,他觉得这个女往来。

刘墉《阿勃勒写生》(1986年)

他们谈恋爱时,很是闹了场家庭革命。因为太太一心想出国,当时的刘墉却是个“美术系的穷学生”,在当时的台湾,人们总认为艺术家是会饿肚子的。有一次,为了讨好自己未来的岳父岳母,刘墉送了“春夏秋冬”四张画给太太家。后来他在自己的文中说道:“那都是我的佳作,而且全裱装好呈上。所幸,后来岳父岳母来美国与我同住,四张画又归了我。”大三那年,刘墉出人意料地抢演了一幕婚礼进行曲。那天刘墉一早来到班上,找了两个带图章的同学当见证人,又在法院门口请人给他俩拍了张照,就算公证结婚。没有婚纱,也没有像样的婚礼。看着他们的结婚证书,老岳父气得围着沙发直转,刘墉居然还直劝岳父:“你不要激动嘛! ”

女儿刘倚帆12岁的时候,开始爱发大小姐脾气,尤其会欺侮爸爸。这时刘墉为她写了本书,并画了张插图做封面。画中的小女孩夹着小熊玩偶,装作看书的样子,谁也不睬。书包挂在树枝上,里面居然有随身听、手机和耳机,树干上刻着一颗心和两行字:I love 小帆。

1976年夏天,刘墉搬了新家,这是刘墉用畅销书《萤窗小语》的版税和卖画的收入买下的平生第一栋房子。按说他应该志得意满,可此时他却有了出国进修之意。他觉得自己能力不够了,好像百货公司不断出货久了,没东西了,理当再充实,而台湾的虚名和掌声让他静不下来。这种想法自然流露到他当时的作品中。《剪烛西窗话巴山》中,刘墉透过李商隐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的诗句,写自己出世的想法。为了离台前给自己的文学及绘画作个“注脚”,他在1977年出版了第一本散文诗画集《萤窗随笔》中,就用给女儿的这张画作了封面。张大千当时看了稿子,十分欣赏,援笔为他题了书名。这张画早已被日本收藏家买去,但1978年,被人民美术出版社刊入《台湾美术作品选》。当时两岸尚未交流,刘墉亦不知他们由何处翻拍。

到美国的第一年,虽然四处漂泊,但是一连串展览下来,刘墉带去的两个大大的箱子愈提愈轻,因为作品一张张被收藏。一年后,刘墉在纽约皇后区圣若望大学旁边,以卖画的收入,买了连栋式住宅中的一栋。交屋之后已没余钱置家具,只好去买旧货。当时有个床垫,才睡不久,里面就钻出一根铁丝,他庆幸地说:“和妻睡在上面两年多,居然没被扎伤过。”

那栋房,刘墉至今还留着,或许因里面满是他在异国宝贵的记忆吧。刘墉用画笔为房子留了像,那是一个冬日积雪未融的黄昏,群鸟嘈杂,却有一种宁静的感觉。

在刘墉后来出版的图书中,有些是倾全家之力完成的,儿子女儿、先生太太一起劳作,这让我们感受到一个家庭真实的温情与默契。对于爱情、亲情和事业,刘墉始终达观地遵循自然之道,人生在他那里,不是成功的手段,而是一次真诚的旅行。成功是什么?在刘墉看来,不是扬名立万,是负责、健康、有丰富的心灵。他很率性,喜欢做一件事就去做,不喜欢不会勉强自己,就算失败也无所谓,就像他选择绘画一样:“我并不想达到什么高度,只愿 ‘不负我心,不负我生’。 ”

四岁时的刘墉

小姐小姐别生气(2001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