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精明玲珑的刘墉

精明玲珑的刘墉

时间:2022-02-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刘墉不仅是政治家,更是著名的书法家和帖学之集大成者,为清代四大书家之一。当时担任江宁知府的刘墉获悉后,陷入进退两难的窘境。终于,聪明的刘墉想出一个方法,他在大牢里点了一支蜡烛,并在仅有的一点烛光下,开始在昏暗的牢房里审理此案。万般无奈,员外郎准备将情况如实上书皇帝,称其生母养母互争封号。

刘墉(1719—1804),清代书画家、政治家。乾隆十六年(1751年)进士,清代重臣刘统勋之子,官至内阁大学士,为官清廉,有乃父刘统勋之风。刘墉做过湖南巡抚、都察院左都御史、工部尚书、吏部尚书,体仁阁大学士。刘墉不仅是政治家,更是著名的书法家和帖学之集大成者,为清代四大书家之一。他的传世书法作品以行书为多。嘉庆九年,刘墉卒于京。相传刘墉驼背,所以他在民间有个外号叫作“刘罗锅”。

清代书法家刘墉用笔刚柔相济,得大书法家钟繇、颜真卿的精髓,又揉合了自己的风格,独创一体,很为时人所重,但有一次却被另一位书法家翁方纲讥笑道:“你哪一笔是古人的?”翁方纲只知道刻意求古,把古人的书法仿个十足。刘墉反问他说:“你哪一笔是自己的?”问得翁方纲哑口无言,窘迫不已。

据说,乾隆皇帝下江南之时,有一天微服出游,莫名其妙地惹上一宗命案,还被捉进江宁大牢。当时担任江宁知府的刘墉获悉后,陷入进退两难的窘境。他想审也不是,想放也不行,万一处理不当,还会招来诛灭九族的下场。

终于,聪明的刘墉想出一个方法,他在大牢里点了一支蜡烛,并在仅有的一点烛光下,开始在昏暗的牢房里审理此案。

牢房里黑漆漆的一片,使得每个人的视线都模糊不清,没有人能看清楚犯人的面容,这个方法不仅保住乾隆的天子颜面,也尽到了自己的职责。

最后,他不仅将真凶找出来,更获得乾隆皇帝的赏识。因为“看不清楚”,让乾隆有了台阶下。与此同时,两个人也都获得一个“心照不宣”的胜利。

因为某员外郎有功,嘉庆皇帝颁布诏书封该人的母亲为“诰命太夫人”。可是嘉庆皇帝并不知道该员外郎有两个母亲,一个生母和一个养母。结果,两个母亲都认为自己应该得到这个封号,争得不可开交。万般无奈,员外郎准备将情况如实上书皇帝,称其生母养母互争封号。他的奏章先到了刘墉手里,刘墉为其出主意,只将奏章改动了一个字,将“互争”改为“互让”,结果嘉庆皇帝很是高兴,将员外郎的两个母亲都封为了“诰命太夫人”。

在乾隆皇帝的一再冷落下,晚年的刘墉像是变了一个人,做人的棱角看不到了,做事的勤谨也看不到了,此期间的刘墉更多表现出的是滑稽和圆滑世故。清人笔记记载,一次在军机处吃饭,有同僚提起唐宋时宰相吃堂餐的故事,刘墉马上接口说:“但使下民无殿粪,何妨宰相有堂餐?”一时满座皆为之喷饭。

◆经典幽默

编辑世家

一天,有位朋友到赵树理家做客,正巧见他把米面饼往吊在房梁上的篮子里装,一不小心,篮子里掉出个饼子砸在他头上,他当即念了两句顺口溜:“小篮子,晃悠悠,硬邦邦的饼子打我头。”朋友忍着笑,夸赞盛干粮的篮子编得好。赵树理得意地说:“你们只知道我编过报纸、刊物,却不知我也是筐呀、篓呀的‘编辑’。我家祖祖辈辈都会编,可算是‘编辑世家’了。”朋友被逗得哈哈大笑起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