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手机电话礼仪十三则

手机电话礼仪十三则

时间:2022-07-0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手机在现代生活和工作中传递信息,已成为必不可少的通讯工具,随着手机的普及,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方便,但在职场中有许多手机电话礼仪需要重视。公共场所接打手机电话时,要低声对讲,只要对方听到就可以了,要注意避免干扰别人。14.主叫方给对方拨打手机电话时,要考虑他们是否有时间接听,尤其当知道对方是位事务繁忙的人时,应有对方不方便接听的心理准备。所以在拨通手机电话后,紧随着:“您好,我是……”

手机在现代生活和工作中传递信息,已成为必不可少的通讯工具,随着手机的普及,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方便,但在职场中有许多手机电话礼仪需要重视。

1.查房、操作、门诊、沟通谈话、上台发言时,应将手机关掉,起码也要调至静音或振动状态。这样既表示出对病人的尊重,又不会打断大家的思路。尤其不可以在给病人做操作时,腾出手来接电话,而应该认真细致、有始有终的完成操作后,再在合适时机及场合回电,向主叫方解释:“对不起……”在工作环境中,一定要让病人觉得,在你的心里,他是最重要的。

2.在工作场所,如果你的手机铃声不断,像是你总在很忙,注意力分散在别的地方,使大家的目光都转向你,不但显示出你缺少修养,还显示出你不尊重病人、工作没有责任心、不敬业。

3.在公共场所如乘车、乘船、剧场里、图书馆、楼梯、电梯、路口、人行道上、商场等处,大声地接打手机是有失礼仪的。公共场所接打手机电话时,要低声对讲,只要对方听到就可以了,要注意避免干扰别人。

4.手机在没有使用时,不要放在手里、桌子上或是挂在上衣口袋外,可以放在上衣的内袋里、裤子口袋里、暂放腰带上,或放在更衣柜里、手提包里。

5.在会场、剧场、图书馆等场合接打手机是极其不合适的。如果不是非得回话,或许采用静音方式发送手机短信是比较合适的。

6.当别人注视你、等待你和你讨论问题的时候,不要查看短信,那样会让对方感到被冷落,不受尊重。

7.当你与同事、朋友、病人面对面谈话时,手机不要对着正在谈话的对方,也不要正对着他们去拨打手机,避免发射时高频大电流对他们产生辐射,让对方心中不愉快。

8.手机是个人隐私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尊重他人,体现自己的涵养,不要接听他人的移动电话,不要翻看他人的手机中的任何消息,包括通信录、短信、通话记录等;一般情况下,不要借用他人的手机打电话,不得已需要借用他人手机打电话时,请不要走出机主的视线,并且尽量做到长话短说,话毕要表示感谢。

9.在短信的内容选择和编辑上,应该和通话文明一样重视。因为通过你发的短信,意味着你赞同、至少不否认短信的内容,也同时反映了你的品位和水准。所以不要编辑或转发不健康的短信,特别是一些带有讽刺伟人、名人甚至是革命烈士的短信,更不应该转发。

10.在加油站停留,尽量不要开启和拨打手机,避免电火花引发火灾。

11.在飞机起飞前和降落前,应主动关闭手机(飞行途中一般不宜开机),以免影响机组人员与地面导航指挥系统的通讯联络。

12.接打手机要尊重周围人及接话人的人性空间,一般接打电话时,应与周围人最近距离保持3~6米或更多些的距离空间。

13.不要设置怪异、搞笑或格调低下的彩铃声,虽然可能使你的彩铃声很独特,但拨打电话的对方听到后,对你所做的判断,可能影响你的形象。

14.主叫方给对方拨打手机电话时,要考虑他们是否有时间接听,尤其当知道对方是位事务繁忙的人时,应有对方不方便接听的心理准备。是否通话,还是由对方决定更好。因为如果没有事先约定,不了解对方是否方便接听,就应给对方留有方便的空间。所以在拨通手机电话后,紧随着:“您好,我是……”之后的第一句话,通常需问一下对方:“现在通话方便吗?”对方所处的环境,有时可从听筒里听到的回音中,得到判断。来鉴别对方所处的环境。如果很静,应想到对方在会议上,有时大的会场能感到一种空阔的回声,当听到噪声时,对方就很可能在室外,从开车时的隆隆声、公交车的报站声、机场的提示声、电梯上或地铁里通话信号的断续声也是可以听出来的。有了初步的鉴别,对能否顺利通话就有了准备。

思考与练习

思考题

1.你怎样理解电话形象的好坏直接着影响医院的效益和形象?

2.为什么说掌握正确的电话交往礼仪,是胜任工作必备的能力?

3.工作环境中要注意哪些电话礼仪。

场景练习

1.文明通话——自报家门4种模式,礼貌接打电话。

2. 接打电话声音怎样清晰、柔和,自然。使自己的声音亲切热诚而且谦恭有礼。

3.语气怎样亲切、自然、有节奏感。

4.吐字怎样自然、和谐。

5.语速怎样不太快、太慢。

6.音调怎样适中,不高、不尖。

7. 接打电话应对的语句怎样明晰、简短,表达的语句怎样礼貌、周到、准确。

8. 你怎样在铃声响起接听电话时,让对方受到你微笑着的声音形象的感染,在电话那头也微笑起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