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张仲景的高尚医德

张仲景的高尚医德

时间:2022-07-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仲景过世后,随着时间的流逝,他的医学地位才逐渐被人们所公认。仲景的高明医术已出现于脍炙人口的小说中,可见其拥有非常高的医学地位的。张仲景之所以被称为医圣,除了其学术著作千载流传外,其崇高的品德也是广为人们津津乐道的。后世医家在认真悟读《伤寒论》时,往往能从句读处感出仲景那份高尚的医德与崇高的品质。对于那些唯名利是务的医生,仲景是持批判态度的。粥是张仲景在《伤寒论》中最常用到的食疗补品。

仲景在他生活的年代并没有华佗那样的名气,甚至是他的著作《伤寒论》,也没有完好地保存起来,只是后来因王叔和的细心整理,才使得《伤寒论》公诸世人。仲景过世后,随着时间的流逝,他的医学地位才逐渐被人们所公认。

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在《三国演义》张松反难杨修中写道,问曰:“蜀中人物何如?”松曰:“文有相如之赋,武有伏波之才,医有仲景之能,卜有君平之隐,九流三教,出乎其类,拔乎其萃者,不可胜记,岂能尽数也。”仲景的高明医术已出现于脍炙人口的小说中,可见其拥有非常高的医学地位的。

张仲景之所以被称为医圣,除了其学术著作千载流传外,其崇高的品德也是广为人们津津乐道的。医乃仁术,性命相托,仲景救苦治病的悲心,使得他皓首穷经,在精研中医经典著作,总结先前医家的基础上,写出了不朽巨著—《伤寒论》。后世医家在认真悟读《伤寒论》时,往往能从句读处感出仲景那份高尚的医德与崇高的品质。

(一)坐堂医怀慈悲心

仲景是否做过长沙太守虽有争议,但有关其为官的轶事还是深受百姓传诵的。据说,仲景在繁重的公务劳作之余,仍手不释卷,不忘百姓身体疾苦。在每月的初一、十五,他将公堂改为“诊室”,坐在高堂之上为百姓诊疗疾病,而且他体谅民间疾苦,凡看诊者,分文不取。“坐堂医”的名称便是由此而来。

对于那些唯名利是务的医生,仲景是持批判态度的。这些医生并不是精究方术,研习医药,而是争相竞逐荣华,企踵权豪。即使看病,也是三言两语“打发”走患者,他们诊脉按寸脉而不及尺脉,查手部寸口脉却忽视足部趺阳脉,草率行医,使仲景又恨又痛!因为这些医生舍本求末,对医道之理管窥蠡测。看着这些庸医贻误生命,仲景更是悲愤交加,激发了他见病之源、尽愈诸病的责任感。

仲景对患者的诊治,可谓丝丝入扣,体贴备至,他往往都是亲自制作方药,守在患者旁边,看患者服药后的反应,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例如对于肠道津枯以致大便难的患者,仲景并没有贸然用承气汤之类攻下,而是将蜂蜜放入锅中,微火熬开,再捞出来冷却,搓成长块状,纳入患者肛门内,用手扶住蜂蜜一端。由于蜂蜜对肠道的润滑,患者很快就会产生便意,但是还要用手托住,待患者欲解大便时,方可取出。

仲景照顾患者就像照顾自己的儿女一样无微不至。一个医生没有慈悲的情怀和崇高的使命感,是很难达到同样的境界。也正是由于仲景经常陪伴在患者左右,才使得他的临床经验更加丰富。他将患者服用每个方剂后的表现翔实地记录在《伤寒论》中,如太阳中风患者服桂枝汤后应出汗,如果不出汗,就继续服,并且还要喝热稀粥来辅助药力。这些看似平实无华的记载,却是一个临床医生最需要的病情信息。

(二)医嘱细致显仁心

对于中风表虚证的患者,其临床表现为畏寒,周身汗出,怕风,发低热,鼻子气塞不通,恶心。这是因为寒邪袭表,阳气不固,机体阴液外泄,所以才会出现怕风,怕冷,汗出。这时就应该用桂枝汤解肌祛风,调和营卫。处方为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生姜三两、炙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仲景的细心之处就在于,看病开药后,他会注意观察患者服药后的反应。桂枝汤是通过发汗的方式使得邪气外出。患者服了桂枝汤后发汗,病情就会好转。结果,有些患者服用桂枝汤后可以痊愈,但是身体很虚,且容易再次受风寒,而有些患者则并没有发汗。仲景觉得很奇怪,经过反复的观察,他认为这些患者平素体虚多病,脾胃功能很弱,即使方药对证,仍不能使他们药后发汗。于是,仲景嘱咐所有患者在服用桂枝汤后,都应服食一碗热稀粥,用来辅助桂枝汤发汗。再者,热粥是恢复脾胃功能最好的营养品,进食热粥可以健护脾胃,使得气血生化有源。

粥是张仲景在《伤寒论》中最常用到的食疗补品。如在寒实结胸证的三物白散中,因为患者水寒痰饮互结在胸中,造成了胸部硬满疼痛,用桔梗、巴豆、贝母三味药,通过泻下的方式驱逐寒邪。其中巴豆性热,且为峻利之药,患者服药后会容易出现下利不止,导致正气损伤。这时,仲景就会吩咐家属熬好稀粥,待放冷后,嘱咐患者喝下。热性的巴豆遇到冷粥后会使腹泻停止;反之,服药后患者没有下利,那就要服用热粥以辅助性热的巴豆,使患者出现泄泻,在养胃护胃的同时,助以驱逐寒邪。还有,攻逐胁下水饮的十枣汤,也是药力峻猛。仲景嘱咐患者先煮十枚大枣,药后服稀粥调理,同样有顾护正气之意。

患者服用桂枝汤、又喝了热稀粥后,仲景还嘱咐患者要盖被调理,一来可以辅助药物发汗,二来也可以防止患者发汗后再受风寒。偏偏有些患者,即使服下桂枝汤,喝了粥,又盖了被,但是仍不发汗,是不是药不对症?仲景经过缜密思考,发现是因为病重药轻,所以没有发汗。这就需要患者再次服用桂枝汤,半天之内可以间断多次服用。如果患者仍然没有发汗,那就服一日再加一夜,然后再观察情况,直到患者发汗,病就好了。这么细致地观察,绝非一般医生所能比拟,张仲景不但是一名称职的医生,更是一名好护士。他一再向患者强调,服药后发汗不能太过猛烈,只需微微地出一些汗,令全身稍稍有些汗意,皮肤湿润就好,因为发汗太过反而会耗伤体内津液,那么病不但不会好,相反还会加重病情。看似简简单单的“感冒病”,在治疗上就需这么的谨慎,可见张仲景的医者父母心。当患者的症状好转后,他仍然对患者的起居生活有所提醒,那就是因为病邪刚退,身体还很虚弱,脾胃功能尚未完全恢复,所以饮食上就要特别注意,禁食生冷、黏滑食品,以及大蒜、小蒜、韭菜、胡荽、芸苔等刺激胃肠的食物。

仲景对患者的叮嘱,像一位慈祥的母亲对远去孩子的叮嘱,又像母亲对病榻上子女的呵护。仲景照顾患者无微不至,给后世医者树立了良好的榜样。一部《伤寒论》除了记载着传世的医术外,还有令人传颂的医道。它好比一部无句读的“大医精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