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张仲景生平简介

张仲景生平简介

时间:2022-03-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王氏、皇甫二人与仲景先后同时代人,难以认为有误。故仲景其人其书,不可否定。这说明孙氏不仅是一个大医家,且是一位精通史实的学者,他认定并引用仲景序文,是以“张仲景曰”予以引用的,说明伤寒原《序》确属仲景之作。清代陆九芝在其《世补斋医书》中也写了一个《补后汉张仲景传》,也对仲景生平作了介绍。

伤寒论》作者张机(公元150—219年),字仲景,河南南阳人,东汉末年人。他学医于同郡张伯祖,尽得其传,工于临床,精于典籍,其识用之精深过其师。汉灵帝时官至长沙太守。他鉴于当时伤寒病流行猖獗,病死者甚多,其宗族自“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写成《伤寒杂病论》一十六卷,以济世活人。然而,仲景在当时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民间医生,范蔚宗的《后汉书》和陈寿《三国志》都没有仲景传。而与之同时代的华佗(公元145—208年。说明:此年代有争议,因《后汉书·华佗传》记有华佗“年且百岁,而犹有壮容,时人以为仙”,据此,华佗应不止活64岁),名气大得多,有传。正因为《后汉书》与《三国志》上无仲景传,以及《长沙志》上无仲景官至太守之记载,曾经一度有人质疑历史上是否有仲景其人?《伤寒杂病论》是否为仲景所著?也有人认为可能是王叔和伪作托名。为了否定仲景著《伤寒论》,他们首先否定《伤寒论》仲景原《序》,说原《序》是“六朝人假托”,而“当予删去”云云。持此种观点的学者,以日本人中西维忠为代表,一时倡和者颇不乏人。但另一个日本学者,伤寒家山田正珍撰著论文,予以驳斥(见《伤寒论集成》),以致此风未成气候。近年来,国内外又有拾前人余唾者,老调重弹。然而,事实毕竟是事实,否定不了的。略举数端,以资证明。

第一,晋·太医令王叔和与张仲景先后同时代(张,公元150—219年;王,公元201—280年),而著《针灸甲乙经》的皇甫谧(公元215—282年)则与王叔和同时代,皇甫氏在《针灸甲乙经·序》中云:“近代太医令王叔和撰次仲景选论甚精,指事施用”。《序》中提到“仲景”之名者,凡五处之多,还叙述了仲景的一些诊病轶事。王氏、皇甫二人与仲景先后同时代人,难以认为有误。故仲景其人其书,不可否定。

第二,仲景《伤寒杂病论·序》共603字,其中359字被引用于孙思邈《千金要方》的“序”和卷第一之中,认定伤寒原《序》是仲景所作。并指出:“江南诸师秘仲景要方不传”。孙思邈活了120多岁,经历了北周五帝(孝闵帝、明帝、武帝、宣帝、静帝),隋朝二帝(隋文帝、隋炀帝),唐代三帝(唐高祖、唐太宗、高宗)共10个帝王统治时期。史学家魏征等修撰齐、梁、陈、北周和隋代史,屡屡请教于他。这说明孙氏不仅是一个大医家,且是一位精通史实的学者,他认定并引用仲景序文,是以“张仲景曰”予以引用的,说明伤寒原《序》确属仲景之作。

第三,后世医史学家,明·李濂,字川父,在所著《医史》10卷中,写了一个《张机补传》,传中写明华佗读到《伤寒杂病论》,说:“此真活人书也”。清代陆九芝在其《世补斋医书》中也写了一个《补后汉张仲景传》,也对仲景生平作了介绍。这些史家提供的事实也是难以否定的。

第四,南阳医圣祠仲景墓碑,明书“汉长沙太守医圣张仲景墓”,下书晋成帝年号,即东晋时的碑文,与仲景卒年不远。有人考证,仲景为长沙太守,可能是在建宁年间,比孙坚为长沙太守还早,因党锢事起,旋即致仕。1981年1月7日《人民日报》报道,作了“张仲景官居长沙太守肯定无疑”的结论,是正确的。

根据以上事实,仲景其人其书其序的伪托之说,显然是无稽之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