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正常血细胞形态学

正常血细胞形态学

时间:2022-06-3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胞质内及核上含有粗大、大小不一、排列凌乱、紫黑色或深紫红色的嗜碱性颗粒;胞核类圆形,轮廓不清楚;核染色质较模糊。其他方面同中性晚幼粒细胞。胞质呈红色,胞质内及核上有数量不等的嗜碱性颗粒;胞核呈肾形,常因颗粒覆盖而轮廓不清楚。胞质量多,淡红色或灰红色;胞核圆形,

(一)粒细胞系统

1.原粒细胞(myeloblast) 胞体直径10~20μm,圆形或类圆形。胞质量较少,呈淡蓝色或深蓝色,半透明,绕于核周,有时在近核处胞质色较淡,颗粒无或有少许细小颗粒;胞核较大呈淡紫红色,圆形或类圆形,居中或略偏位;核染色质呈细沙粒状,均匀平坦如一层薄纱,无浓集;核仁2~5个,较小,清楚或模糊,呈淡蓝色。根据颗粒有无将原粒细胞分为I型和Ⅱ型:I型为典型的原粒细胞,在光学显微镜下胞质中无颗粒;Ⅱ型除具有原粒细胞的特点外,胞质中有少量细小颗粒,小于15个。

2.早幼粒细胞(promyelocyte) 胞体直径12~25μm,较原粒细胞大,圆形或类圆形,胞膜有时可见瘤状突起。胞质量较多,呈淡蓝、蓝或深蓝色,胞质内含粗大数量不等、大小不一、紫红色的非特异性颗粒(又称为嗜天青颗粒、嗜苯胺蓝颗粒或A颗粒),其颗粒分布不均匀,也有少许覆盖在核上;胞核大,圆形、椭圆形或微凹陷,胞核常偏一侧或位于中央;核染色质开始聚集,较原粒细胞粗;核仁可见或消失。

3.中幼粒细胞(myelocyte)

(1)中性中幼粒细胞(neutrophilic myelocyte):胞体直径10~20μm,圆形。胞质量多,呈淡红或淡蓝色,内含非常细小、大小均匀、颗粒状、淡紫红色或淡红色的中性颗粒,即特异性颗粒或S颗粒,有的细胞胞质中可出现少量非特异性颗粒,常分布于细胞边缘胞质中;胞核类圆形,一侧扁平或略凹陷,核常偏于一侧,呈紫红色,占胞体的1/2或1/2以上;核染色质聚集呈索块状;核仁消失。

(2)嗜酸性中幼粒细胞(eosinophilic myelocyte):胞体直径15~20μm,较中性中幼粒细胞略大,圆形。胞质内布满粗大、大小一致、圆形、排列紧密,橘红色嗜酸性颗粒,有时嗜酸性颗粒呈暗黄色或褐色,有的胞质中除嗜酸性颗粒外,还可见紫黑色颗粒,似嗜碱性颗粒,此种嗜酸性粒细胞称为双染性嗜酸性粒细胞,常在中幼粒细胞阶段出现,随着细胞的成熟变为典型的嗜酸性粒细胞;胞核与中性中幼粒细胞相似。

(3)嗜碱性中幼粒细胞(basophilie myelocyte):胞体直径10~15μm,较中性中幼粒细胞略小,圆形。胞质内及核上含有粗大、大小不一、排列凌乱、紫黑色或深紫红色的嗜碱性颗粒;胞核类圆形,轮廓不清楚;核染色质较模糊。

4.晚幼粒细胞(metamyelocyte)

(1)中性晚幼粒细胞(neutrophilic metamyelocyte):胞体直径10~l6μm,圆形。胞质量多,呈浅红色,充满特异性中性颗粒,不见非特异性颗粒;胞核常偏一侧,呈肾形、马蹄形、半月形,其核凹陷程度与假设核直径之比小于1/2;核染色质粗糙呈小块状,出现副染色质(即块状染色质之间的空隙);核仁消失。

(2)嗜酸性晚幼粒细胞(eosinophilic metamyelocyte):胞体直径10~16μm,圆形。胞质中充满嗜酸性颗粒,有时可见深褐色颗粒。其他方面同中性晚幼粒细胞。

(3)嗜碱性晚幼粒细胞(basophilic metamyelocyte):胞体直径l0~14μm,圆形。胞质呈红色,胞质内及核上有数量不等的嗜碱性颗粒;胞核呈肾形,常因颗粒覆盖而轮廓不清楚。

5.杆状核粒细胞(stab granulocyte)

(1)中性杆状核粒细胞(neutrophilic stab granulocyte):胞体直径10~15μm,圆形。胞质内充满特异性中性颗粒;胞核凹陷程度超过核假设直径的1/2,核弯曲呈带状,也可呈S形、U形或E形;核染色质粗糙呈块状,染色呈深紫色,副染色质明显。

(2)嗜酸性杆状核粒细胞(eosinophilic stab granulocyte):胞体直径11~16μm,圆形,胞质中充满嗜酸性颗粒;胞核与中性杆状核粒细胞相似。

(3)嗜碱性杆状核粒细胞(basophilic stab granulocyte):胞体直径10~12μm,胞质内及核上有嗜碱性颗粒;胞核呈模糊杆状。

6.分叶核粒细胞(segmented granulocyte)

(1)中性分叶核粒细胞(neutrophilic segmented granulocyte):胞体直径10~14μm,圆形。胞质丰富,呈淡红色,胞质内充满特异性中性颗粒;胞核呈分叶状,常分2~5叶,叶与叶之间有细丝相连或完全断开,有时核叠在一起,致使连接的核丝被隐蔽;核染色质呈较多小块状,染色呈深紫红色;分叶核粒细胞和杆状核粒细胞的另一种划分标准是核桥(核最窄处小于最宽处的1/3即为分叶核)。

(2)嗜酸性分叶核粒细胞(eosinophilic segmented granulocyte):胞体直径11~16μm,胞质充满嗜酸性颗粒;胞核常分为两叶。

(3)嗜碱性分叶核粒细胞(basophilic segmented granulocyte):胞体直径10~12μm。胞质呈淡紫红色,胞质内及核上有嗜碱性颗粒;胞核可分为2~4叶或分叶不明显(常融合呈堆集状)。有时嗜碱性颗粒覆盖在核上而使核结构不清楚,难以确定为哪一个阶段细胞时,可统称为成熟嗜碱性粒细胞。

(二)红细胞系统

1.原始红细胞(pronormoblast) 为幼红细胞最大型,胞体直径15~25μm,多为圆形或椭圆形,边缘常有瘤状突起。胞质少,呈深蓝色,不透明,有蜡笔画蓝感,在核周围常形成淡染区,胞质中无颗粒;胞核圆形、居中或略偏位;核染色质比原粒细胞粗,呈紫红色颗粒状;核仁1~3个、呈浅蓝色。原始粒细胞与原始红细胞的鉴别,见表4-1。

2.早幼红细胞(early normoblast) 胞体直径10~18μm,圆形或椭圆形。胞质量略增多,其染色比原红细胞略浅,呈不透明蓝色或深蓝色,无颗粒,瘤状突起及核周淡染区仍可见;胞核圆形,居中或稍偏位;核染色质较原红细胞粗,浓集呈粗颗粒状;核仁模糊或消失。

3.中幼红细胞(polychromatic normoblast) 胞体直径8~15μm,圆形。胞质量多,由于血红蛋白形成逐渐增多而嗜碱性物质逐渐减少,胞质染色呈不同程度的蓝灰色、灰红色;胞核圆形、居中,约占细胞的1/2;核染色质凝聚成块,像压碎饼干样,其副染色质明显;核仁完全消失。

4.晚幼红细胞(orthochromatic normoblast) 胞体直径7~10μm,圆形。胞质量多,淡红色或灰红色;胞核圆形,居中或偏位;核染色质固缩聚集,呈深紫红色或紫黑色团块状(称为碳核),副染色质少见或消失。

5.红细胞(erythrocyte) 胞体直径平均7μm,两面呈微凹盘状,胞质淡红色,中央部分淡染。

表4-1 原始粒细胞与原始红细胞的鉴别

(三)单核细胞系统

单核细胞系统包括原始单核细胞、幼单核细胞、单核细胞。单核细胞系统形态学特点:胞体较大,形态不规则;胞质多,呈不透明灰蓝色,胞质内含稀疏针尖样细小颗粒;胞核扭曲、折叠,核染色质疏松呈网状;核仁大而明显。

1.原单核细胞(monoblast) 胞体直径14~25μm,圆形或不规则,有时可有伪足。胞质较其他原始细胞多,呈薄薄的淡蓝色或灰蓝色,不透明,颗粒无或有少许细小颗粒;核圆形或不规则形,可有凹陷、折叠、扭曲;核染色质纤细、疏松呈网状,呈淡紫红色;核仁1~3个大而清楚。原始单核细胞分为I型和Ⅱ型,I型为典型原单核细胞,胞质中无颗粒;Ⅱ型除具有原单核细胞的特点外,胞质中可见稀疏针尖样细小颗粒。

2.幼单核细胞(premonocyte) 胞体直径15~25μm,圆形或不规则形,有时可有伪足。胞质增多,呈灰蓝色,不透明,含数量不等细小紫红色的嗜天青颗粒;胞核常不规则,呈扭曲、折叠状,或有切迹;核染色质开始聚集较原单核细胞粗;核仁消失。

3.单核细胞(monocyte) 胞体直径12~20μm,圆形或不规则。胞质量多,呈灰蓝色或灰粉色,胞质内见数量不等、细小灰尘样紫红色颗粒;胞核不规则,常呈肾形、大肠状、马蹄形、S形、分叶形、笔架形等;核染色质呈粗网状。单核细胞和中性中幼粒细胞的鉴别,见表4-2。

表4-2 单核细胞和中性中幼粒细胞的鉴别

(四)淋巴细胞系统

1.原淋巴细胞(1ymphoblast) 胞体直径10~18μm,圆形或类圆形。胞质少,呈淡蓝色,透明,无颗粒,近核处常有一透明区;胞核圆形或类圆形,位于中央或稍偏位,呈淡紫红色;核染色质细致、致密、排列均匀,比原粒细胞粗,呈颗粒状;核仁1~2个、清楚,染色呈淡蓝色。原始粒细胞、原始淋巴细胞,原始单核细胞的鉴别,见表4-3。

表4-3 原始粒细胞、原始淋巴细胞,原始单核细胞的鉴别

2.幼淋巴细胞(prelymphocyte) 胞体直径10~16μm,圆形或类圆形。胞质少,呈淡蓝色,透明,偶有少许深染的紫红色嗜天青颗粒;胞核圆形或类圆形,有时有凹陷或切迹;核染色质较原淋巴细胞(规范名称:淋巴母细胞)粗,呈紫红色;核仁消失。

3.淋巴细胞(1ymphocyte)

(1)大淋巴细胞:胞体直径12~15μm,圆形或类圆形。胞质较多,呈清澈的淡蓝色,常有少许嗜天青颗粒;胞核圆形或椭圆形,常偏一侧;核染色质紧密,浓染呈深紫红色;有时隐约可见假核仁(核染色质形成浅区,似核仁)。

(2)淋巴细胞:胞体直径6~9μm,圆形、类圆形或蝌蚪形等。胞质极少(颇似裸核),呈淡蓝色或蓝色,有时胞质内可见少许嗜天青颗粒;胞核类圆形或有小切迹;核染色质紧密呈块状,染色呈深紫红色;无核仁。

(五)浆细胞系统

浆细胞系统形态特点:胞质量多、深蓝色或火焰状、泡沫感、有核旁淡染区;核为圆形、偏位等。

1.原浆细胞(plasmablast) 胞体直径15~25μm,圆形或椭圆形。胞质量多,呈深蓝色,不透明,近核处较淡,无颗粒,可有空泡;胞核圆形或卵圆形,偏位或居中;核染色质疏松呈粗颗粒网状,染色呈紫红色;核仁1~3个。

2.幼浆细胞(proplasmacyte) 胞体直径12~16μm,常呈椭圆形。胞质丰富,呈深蓝色,不透明,近核旁半月形淡染区有时可有空泡,偶有少许嗜天青颗粒;胞核圆形或类圆形,常偏位;核染色质较原浆细胞粗,呈深紫红色;核仁消失。

3.浆细胞(plasmacyte) 胞体大小不一,直径8~15μm,常呈椭圆形。胞质丰富,呈深蓝色或紫蓝色,不透明,有泡沫感,有时胞质呈红色火焰状(分泌黏蛋白所致),核周有明显的淡染区,偶见少许嗜天青颗粒;胞核圆形、较小,明显偏位,有时可见双核;核染色质聚集呈块状,有的呈车轮状排列。

(六)巨核细胞系统

1.原巨核细胞(megakaryoblast) 胞体直径15~30μm,圆形或不规则。胞质较少,呈深蓝色,周边深染,无颗粒,常可见指状胞质突起,细胞周边常有少许血小板附着;胞核大,圆形或不规则形,常见凹陷、折叠;核染色质粗(比其他原始细胞粗)、排列紧密不均匀,染色呈紫红色;核仁可见2~3个,常模糊不清晰。

2.幼巨核细胞(promegakaryocyte) 胞体直径30~50μm,常呈不规则形。胞质较丰富,常有伪足状突起,呈浅蓝色,近核处出现少许细小的淡紫红色颗粒,该区域不超过整个胞质的1/3;胞核不规则,呈肾形或分叶状,有时呈双核甚至多核;核染色质粗颗粒状或小块状;核仁模糊或消失。

3.颗粒型巨核细胞(granular megakaryocyte) 胞体直径40~70μm,有时可达100μm以上,常不规则,胞膜完整。胞质极丰富,充满大量细小淡紫红色颗粒,早期细胞的边缘呈狭窄的嗜碱性透明区,形成外质,而内质充满颗粒,在血膜厚的部位,颗粒非常密集,使核质很难辨认;胞核巨大、不规则,核分叶后常重叠;核染色质呈粗块状或条状;无核仁。

4.产板型巨核细胞(thrombocytogenic megakaryocyte) 胞体直径40~70μm,有时可达100μm。胞质极丰富,呈淡红色,颗粒可聚集呈簇(称为雏形血小板),胞膜不完整,多呈伪足状或毛边状,其外侧常有释放出来的血小板;胞核巨大,不规则,核分叶后常重叠;核染色质呈条状或块状。

5.裸核型巨核细胞(naked megakaryocyte) 胞质无或有少许胞质;胞核同产血小板型巨核细胞,裸核型巨核细胞有时是由于涂片制作时,将胞质推散所致。此核最终被巨噬细胞吞噬。

6.血小板(platelet) 胞体直径2~4μm,呈星形、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胞质呈淡蓝色或淡红色,中心部位有细小紫红色颗粒;无胞核,有时血小板中央的颗粒非常密集而类似细胞核,如巨大血小板则易误认为是有核细胞。由于血小板具有聚集性,故骨髓涂片上的血小板成堆出现。

(七)其他细胞

1.组织嗜碱细胞(tissue basophilic cell) 又称为肥大细胞(mast cell)。胞体直径15~30μm,呈圆形、椭圆形、蝌蚪形、梭形或多角形等。胞质较丰富,充满粗大、排列紧密、大小一致的深紫蓝色的嗜碱性颗粒,胞质边缘不规则,常可见突出的颗粒,染色时颗粒有时可被溶解而出现空泡;胞核较小,呈圆形或椭圆形,常被颗粒遮盖;核染色质粗糙模糊。有的组织嗜碱细胞染成一黑色块状物,易被认为异物而忽略。

2.内皮细胞(endothelial cell) 胞体直径25~30μm,形态极不规则,多呈长尾形、梭形。胞质较少,分布于细胞的一端或两端,呈淡蓝色或淡红色,可有细小的紫红色颗粒;胞核呈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核染色质呈网状;多无核仁。该细胞在正常骨髓及血片中偶见,往往在第一滴血涂片中可见。

3.纤维细胞(fibrocyte) 为骨髓中最大的细胞之一。此种细胞非常黏稠,涂片时常被拉成一长条状。其胞体大,常不规则,多为长尾形或条索形;胞质极丰富,常分布于细胞两端,呈淡蓝色,边界模糊,胞质内含纤维网状物、淡红色颗粒及少许嗜天青颗粒;胞核圆形或椭圆形,有一至数个大小形态相同的胞核;核染色质细致或粗网状;核仁l~2个。成熟的纤维细胞无核仁。

4.成骨细胞(osteoblast) 胞体较大,直径20~40μm,常为长椭圆形或不规则形,成簇分布,有时单个存在,胞体边缘清楚或呈模糊的云雾状。胞质丰富,呈深蓝色或淡蓝色,可见少量嗜天青颗粒;胞核椭圆形或圆形,偏于细胞一侧;核染色质呈粗网状;核仁1~3个,较清晰。成骨细胞又称为造骨细胞。

5.破骨细胞(osteoclast) 其胞体巨大,直径60~100μm,形态不规则,边缘不整齐。胞质丰富,呈淡蓝色或淡红色,胞质中有大量的大小不一紫红色颗粒;胞核数较多,3~100个,圆形或椭圆形,彼此孤立,无核丝相连,随意排列;核染色质呈粗网状;有1~2个较清晰的蓝色核仁。

6.脂肪细胞(fatty cell) 是组织细胞摄取脂肪滴形成的。其胞体直径30~50μm,圆形或椭圆形,边缘不整齐。胞质呈淡紫红色充满大量脂肪空泡。开始为小脂肪空泡,以后逐渐变大,最后融合成大脂肪空泡,中间有网状细丝,在核旁呈多色性;胞核较小,形状不规则,常被挤在一边,呈扁平形;核染色质致密呈网状;无核仁。

7.组织细胞(histiocyte) 是一组形态多样的骨髓固定细胞,胞体大小不一,边缘不规则,呈撕纸状(常与黏性很大的间质黏在一起,故抽出时常遭破坏)。胞质较丰富,呈淡蓝色或淡红色,有少许嗜天青颗粒,有时含有吞噬的色素颗粒、脂肪滴、血细胞、细菌等;胞核圆形或椭圆形;核染色质呈粗网状;常有核仁1~2个,呈蓝色。

8.退化细胞或称破碎细胞

(1)涂抹细胞:其大小不一,一般只有一个退化的核而无胞质,胞核肿胀,核结构模糊不清,呈淡紫红色,有时可见核仁。由于推片时核易被拉成扫帚状,形如竹篮,故又称为篮细胞。淋巴细胞白血病时,这样的细胞多见。

(2)Ferrata细胞:晚期早幼粒或早期中幼粒细胞在推片时人为地被推散所致的退化细胞。其胞体大,边缘不整齐,细胞扁平。胞质呈淡蓝色,含有数量不等嗜天青颗粒,呈推散状分布;胞核较大、卵圆形偏于一侧;核染色质粗网状,染色较淡;可见核仁1~3个。有人将破坏的嗜酸性粒细胞称之为嗜酸性Ferrata细胞。

骨髓细胞分类计数时,退化细胞不包括在计数之内,如数量过多,可在描述中说明。

正常血细胞形态见彩图1和彩图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