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基地平台建设情况

基地平台建设情况

时间:2022-06-2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目前基地开展建设的平台大致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基于数字出版产业特点的版权保护类平台,另一类是介入数字出版产业链内部的产业平台。产业类平台是针对数字出版产业链条中的某些环节专门提供服务的平台。平台两大核心业务是“中国出版发行在线交易中心”和“中国书城”。4月19日,“中国出版发行交易云平台”项目一期工程“中国出版发行在线交易中心”正式上线。

(一)基地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一个大平台

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已实现年营收1300亿元以上,但手机游戏、网络游戏出版和互联网广告三项营收占数字出版总营收90%以上。真正从传统出版转型而来的数字出版产值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传统出版转型的过程一直在艰难的推进之中,传统出版社拥有大量的内容资源,但在数字出版面前却一直踌躇不前,表现黯然,而互联网企业虽然不断尝试,却鲜有成绩。这一现象和国外苹果、亚马逊等企业在数字出版领域的成功形成鲜明对比。为集中资源促进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解决数字出版产业中难以克服的瓶颈,政府鼓励采用基地的形式来推进产业的发展,是符合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特色的。在这个模式下,基地本身就成为一个平台,对外承接政府各种资源政策,对内加强产业链上各环节企业的沟通联系,实现资源对接、优势互补。

(二)基地建设平台的优势

基地因为本身具有平台的特征,所以更方便利用其优势来集中外界各种政策、技术、服务、资金等资源,针对基地内外的企业共性需求,通过打造一系列服务型公共平台来实现其促进区域产业发展的目的。从2008年,第一个国家数字出版基地成立至今,先成立的基地除了提供在招商、政策配套、物业服务等基础性园区服务功能,也开始探索建设类似公共服务平台等具有行业针对性和普适性的高端产业服务项目。之所以基地能够开展产业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是因为其具有以下优势。

1.政府资金支持

基地经过原新闻出版总署进行挂牌成立,实际上就承担了促进地区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一些责任。这一方向和各地方政府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目标是一致的,所以地方政府对于国家数字出版产业基地都倾力扶持。所以如果基地或基地相关企业进行服务于广大企业的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开发,较容易获得政府资金的投入或补贴。

2.与基地服务相融合

基地作为一个园区,有其特定的地理边界和服务范围。此时,通过建设公共服务平台则为基地提供了另一种超越地域的服务模式。无论平台运营方是基地运营者也好,还是基地入驻企业也好,都为基地实现更大范围的资源聚集提供了可能。平台提供的服务和基地运营者提供的基础服务相融合,能提升基地服务能力,打造更高层级的产业服务模式。

3.兼顾社会性和市场性

企业建立的平台,大多有非常重要的盈利目标。但是对于需要大量投入的出版社信息化系统建设、书籍数字化转档、版权保护等公共性产业需求,目前投入的成本和所能获得的收益不相平衡。此时,作为本身承担着政府促进产业发展要求的基地而言,可以在不单纯考虑商业效益的条件下开展平台建设。虽然这对于平台的持久发展是一个挑战,但是对于快速兼顾平台的社会性和市场性而言,是一个很好的开始。

(三)平台的类别

数字出版平台包括很多类型,如技术服务类平台、分销类平台、版权保护类平台等。 目前基地开展建设的平台大致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基于数字出版产业特点的版权保护类平台,另一类是介入数字出版产业链内部的产业平台。

1.版权保护类平台

版权保护是中国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也是数字出版企业在发展中都会遇到的共性问题。因此有些基地开始通过建设版权登记平台来实现版权保护的目的。

上海和重庆作为最早成立的两个国家数字出版产业基地,都建立起了本地区的在线登记平台。

上海张江国家数字出版产业基地成立之初就与上海市版权局一起策划建设作品版权登记保护应用平台。平台实现了从申请人提交版权登记申请、填写申请材料、提交登记作品及相关附件、查询审核进度、打印登记证书、到后台审核人员在线受理登记、审核并颁发证书的全部流程。平台解决了版权登记申请人作品登记因“费时”、“费钱”无力维权的问题;从业务办理上,解决登记审核“费劲”和管理困难的问题;最重要的是,当发生版权纠纷需要取证时,版权局能提供水印验证、特征码验证等相关版权信息,为法律部门提供评判依据,解决取证时“费神”又尴尬的问题。在成功实现在线登记服务的基础上,张江基地还不断研发新的版权服务功能,以企业版权保护需求为核心,将平台打造成为全面实现版权保护的综合性服务平台。

与上海张江国家数字出版基地类似,重庆基地也打造了版权云端服务平台,实现版权在线登记服务。与此同时,上海和重庆两地政府不约而同地对作品实行免费版权登记,以鼓励更多的企业在平台上进行登记,开展更广泛性、公益性的版权服务。

2.产业类平台

产业类平台是针对数字出版产业链条中的某些环节专门提供服务的平台。重庆基地的“中国出版发行交易云平台”,被列为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和重庆市政府的署市共建项目,是在目前所有综合性平台中比较有特色的一个。

平台由重庆市国有文化资产经营管理有限责任公司牵头,与重庆新华书店集团、重庆出版集团三方共同出资建设成立重庆云汉网络传媒有限责任公司作为实施主体,注册资金1亿元。“中国出版发行交易云平台”将面向出版发行业编印发供全产业链,是国内首个基于云计算技术的全国性电子商务云平台、第三方网络服务平台、国家级知识资源平台。平台两大核心业务是“中国出版发行在线交易中心”和“中国书城”。 2013年3月23日,中国出版发行交易云平台一期工程——“中国出版发行在线交易中心”正式验收。4月19日,“中国出版发行交易云平台”项目一期工程“中国出版发行在线交易中心”正式上线。

“中国出版发行在线交易中心”为上游出版商和下游发行商在网上实现交易,完成图书批发。出版社可以自己在自有网店、交易大厅、网上订货会三个地方同时展销自有产品,并在线完成订单整理、发货、催退、商品资料传递调剂、推荐、对账等业务操作。书店可以在平台上采集到所有产品信息,在线完成订货、收货、退货、对账、分货等业务操作。在“中国书城”,市民可在网上购买图书音像等实体出版物及数字出版物。同时,云平台还将提供出版物版权进出口交易、行业知识资源搜索等多元化服务。

从产业链上看,“中国出版发行交易云平台”立足服务于整个出版发行产业链,涵盖了从出版社到发行商(B2B)和从发行商到用户(B2C)的所有环节,比现有的当当网、京东网等平台拥有更完整的产业服务链条。从技术上打通出版和发行之间信息对称的障碍,解决了出版发行业电子商务化上的问题,为出版社实现转型提供保障。

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问题不仅仅是技术方面的问题,但“中国出版发行云平台”的建设为传统出版企业转型提供了一条可选择的途径。平台建成后如何吸引传统出版企业将成为后期平台运营的主要工作。 目前,国内大部分有影响力的数字出版产品交易平台都由民营企业运营,还鲜有国有企业运营平台市场化成功的例子。只有在平台运营上坚持市场化导向,才能在帮助产业链各方在平台上获得利益的同时,维持平台本身的良性运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