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腹泻与便秘病人的评估

腹泻与便秘病人的评估

时间:2022-06-2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腹泻可分为急性与慢性两种,病程超过2个月者为慢性腹泻。霍乱弧菌外毒素引起的大量水样腹泻即为典型的分泌性腹泻。慢性腹泻起病缓慢、病程较长,每日排便次数多,或腹泻与便秘交替。严重腹泻还可干扰病人的休息与睡眠。便秘为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症状。④参与排便的肌肉功能正常。用力排便因加重心肌缺血,可导致冠心病病人猝死,亦可因使血压升高,致使原发性高血压病人发生脑出血。

【学习目标】

1.熟悉腹泻和便秘的概念、病因及临床表现,知道腹泻和便秘的评估要点。

2.能根据腹泻和便秘的评估要点对患者进行评估,并判断病情。

3.具备细心、耐心等良好的心理品质。

【预习案例】

案例3-9:某患儿,7岁,因“发热伴腹痛腹泻24h”前来就诊,病史中有进食不洁食物情况,排便7~8次/天,每次量不多,有脓血、黏液,伴有阵发性腹痛。经检查诊断为急性细菌性痢疾。

试分析:

1.该患者的突出症状是什么?主要病因是什么?

2.患者的主要护理诊断有哪些?

一、腹 泻

腹泻(diarrhea)是指排便次数较平时增加,粪质稀薄,或带有黏液、脓血和未消化的食物。腹泻可分为急性与慢性两种,病程超过2个月者为慢性腹泻。

(一)发生机制

正常人排便次数为每日2~3次或每2~3日1次,粪便成形色黄,每日自粪便排出的水分100~200ml。当某些原因引起胃肠分泌增加、吸收障碍、异常渗出或肠蠕动过快时,即可导致腹泻。腹泻的发生机制相当复杂,往往不是单一因素所致,有些腹泻是由多个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从病理生理角度可归纳为下列几个方面。

1.分泌性腹泻 因肠道分泌过多液体超过肠黏膜吸收能力而引起。霍乱弧菌外毒素引起的大量水样腹泻即为典型的分泌性腹泻。产毒素的大肠埃希菌感染、某些胃肠道内分泌肿瘤如促胃液素瘤、血管活性肠肽瘤等所致的腹泻也属于分泌性腹泻。

2.渗透性腹泻 因肠腔内渗透压增高,阻碍肠内水与电解质吸收而引起,如乳糖酶缺乏,因乳糖不能水解形成肠内高渗。口服盐类泻剂(硫酸镁)、甘露醇等所致的腹泻也属此类型。

3.渗出性腹泻 因肠黏膜炎症、溃疡或浸润性病变,使病变处血管通透性增高致血浆、黏液或脓血渗出而引起。见于各种肠道炎症性疾病。

4.动力性腹泻 因肠蠕动亢进,肠内食糜停留时间过短,未被充分吸收所致的腹泻。见于肠炎、胃肠功能紊乱、甲状腺功能亢进等。

5.吸收不良性腹泻 由于肠黏膜的吸收面积减少或吸收功能障碍所引起。见于小肠大部切除、吸收不良综合征等。

(二)病因

1.急性腹泻

(1)肠道疾病: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原虫、蠕虫等引起的感染性肠道疾病如细菌性痢疾、霍乱、轮状病毒胃肠炎、白色念珠菌性肠炎、溶组织阿米巴痢疾等,以及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Crohn病或溃疡性结肠炎急性发作、消化不良等非感染性肠道疾病。

(2)急性中毒:进食毒蕈、河豚、鱼胆等食物,或砷、磷、铅、汞等化学物质中毒。

(3)全身性感染:败血症、伤寒或副伤寒、钩端螺旋体病等。

(4)其他:过敏性紫癜、变态反应性肠炎等。

2.慢性腹泻

(1)消化系统疾病:慢性萎缩性胃炎、胃大部切除后胃酸缺乏;肠结核、慢性细菌性痢疾、慢性阿米巴疾病、血吸虫病、钩虫病、Crohn病、溃疡性结肠炎、吸收不良综合征、肠易激惹综合征、肠道恶性肿瘤;慢性胰腺炎、胰腺癌肝硬化、慢性胆囊炎与胆石症等,以及神经功能性腹泻。

(2)全身性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尿毒症、放射性肠炎等。

(3)药物副作用:服用利血平、甲状腺素、洋地黄类药物、某些抗肿瘤药物和抗生素等引起的腹泻。

(三)临床表现

急性腹泻起病急,病程短,每日排便次数可达10次以上,粪便量多而稀薄。慢性腹泻起病缓慢、病程较长,每日排便次数多,或腹泻与便秘交替。由于病因与发生机制不同,粪便的量及性状等亦有所不同。分泌性腹泻多为水样便,排便量每日大于1000ml,粪便无脓血及黏液,与进食无关,多无明显腹痛。渗出性腹泻粪便量少于分泌性腹泻,可有脓血或黏液,多伴有腹痛与发热,其中由小肠疾病所致者腹痛多位于脐周,结肠疾病所致者腹痛多位于下腹部,便后常可缓解,病变累及直肠者可有里急后重。渗透性腹泻粪便常含不消化食物、泡沫及恶臭,多不伴腹痛,禁食后腹泻可在24~48小时后缓解。动力性腹泻多不伴有腹痛,粪便较稀,无脓血及黏液。吸收不良性腹泻粪便含大量脂肪及泡沫,量多而臭,不伴腹痛,禁食后可缓解。

急性严重腹泻可因短时间丢失大量水分及电解质而引起脱水、电解质紊乱及代谢性酸中毒。排便频繁可因粪便刺激肛周皮肤引起肛周皮肤糜烂、破损。严重腹泻还可干扰病人的休息与睡眠。长期慢性腹泻可致营养不良、维生素缺乏、体重下降,甚至发生营养不良性水肿。

(四)护理评估要点

1.腹泻的临床表现 包括起病的急缓,有无诱因,病程长短,腹泻次数、粪便量、性状和气味,有无使腹泻加重或缓解的因素如进食、摄入油腻食物等。

2.腹泻对病人的影响 重点为有无脱水、电解质紊乱、消瘦、肛周皮肤糜烂或破损,以及有无因腹泻使休息与睡眠受到干扰等。

3.相关的既往病史与个人史 有无与腹泻相关的疾病史、用药史、不洁饮食或精神紧张、焦虑等。

4.诊断、治疗与护理经过 包括是否已作粪便检查及其结果、已采取的措施及效果。

(五)相关护理诊断

1.腹泻 与肠道感染、炎症或胃大部分切除等有关。

2.体液不足/有体液不足的危险 与腹泻所致体液丢失过多有关。

3.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长期慢性腹泻有关。

4.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 与排便次数增多及排泄物对肛周皮肤刺激有关。

二、便 秘

便秘(constipation)是指排便次数减少,一般每周少于3次,排便困难,粪便干结。便秘为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症状。

(一)发生机制

食物在消化道内经消化、吸收后,剩余的食糜残渣由小肠进入结肠,在结肠内大部分水分与电解质被吸收后形成粪团,借结肠的集团运动送至乙状结肠和直肠。粪团从乙状结肠推送至直肠,在直肠膨胀产生机械性刺激,引起便意、排便反射和随后的一系列肌肉活动,包括直肠平滑肌收缩,肛门内、外括约肌松弛,腹肌与膈肌收缩使腹压增高,最后将粪便排出体外。

小贴士

由于排便受大脑皮质的影响,意识可加强或抑制排便。若对便意经常予以抑制,会使直肠逐渐失去对粪便刺激的正常敏感性,同时由于粪便在肠道内停留时间过长,水分重吸收过多而致粪便干硬,即引起排便困难。

正常排便需具备以下条件:①有足够引起正常肠蠕动的肠内容物,即足够的食物量、食物中含有适量的纤维素和水分。②肠道内肌肉张力正常及蠕动功能正常。③有正常的排便反射。④参与排便的肌肉功能正常。其中任何一项条件不能满足,即可发生便秘。

(二)病因

1.功能性便秘

(1)进食量少或食物中缺乏纤维素,对结肠运动的刺激减少。

(2)因生活无规律、工作时间变化、环境变化或精神紧张等致排便习惯受干扰或抑制。

(3)年老体弱或活动过少或肠痉挛致结肠运动功能障碍。

(4)腹肌及盆肌张力不足致排便动力不足,难于将粪便排出体外,如多次妊娠。

(5)结肠冗长,粪团内水分被过多吸收。

(6)应用镇静止痛药、麻醉剂、抗抑郁药、抗胆碱能药、钙通道阻滞剂、神经阻滞剂等可使肠肌松弛引起便秘。

(7)长期滥用泻药或灌肠使直肠黏膜的反应性降低,便意的阈值上升,排便反射减弱,以致产生依赖,停用后不易排便。

2.器质性便秘

(1)直肠或肛门病变致排便疼痛而惧怕排便,或引起肛门括约肌痉挛导致便秘,如肛裂、肛瘘、痔疮或肛周脓肿。

(2)结肠良性或恶性肿瘤、各种原因所致的肠梗阻、肠粘连、Crohn病等致结肠梗阻或痉挛。

(3)腹腔或盆腔内肿瘤压迫,如子宫肌瘤。

(4)全身性疾病致肠肌松弛,排便无力,如甲状腺功能低下、糖尿病、尿毒症等。此外,铅中毒引起肠肌痉挛,也可造成便秘。

(三)临床表现

排便次数减少,粪便量少,粪便干硬,并可逐渐加重。粪质干硬,难以排出,或粪便并不干硬也难以排出。

粪便长时间停留在肠道内可引起腹胀及下腹部疼痛。排便时,可有左下腹痉挛性疼痛与下坠感,常可在左下腹扪及痉挛的乙状结肠。如粪便过于坚硬,排便时可致肛门疼痛或肛裂。便秘还可造成直肠、肛门过度充血,久之易致痔疮。用力排便因加重心肌缺血,可导致冠心病病人猝死,亦可因使血压升高,致使原发性高血压病人发生脑出血。慢性便秘因肠道毒素吸收可引起头昏、食欲不振、口苦、乏力等全身症状。长期便秘可出现排便紧张和焦虑情绪,以及与此相关的滥用药物行为甚至药物依赖。

(四)护理评估要点

1.便秘的临床表现特点 起病急缓、病程、排便频度、粪便性状、量及排便费力程度,并与既往排便情况相比较。

2.便秘对病人的影响 有无肛周疼痛、肛裂、痔疮,有无头昏、食欲不振、乏力等全身症状,有无排便紧张、焦虑等负性情绪等,有无药物依赖。

3.有无与便秘相关的疾病史、用药史,有无进食量过少、食物缺乏纤维素、活动量少、精神紧张、环境改变、长期服用泻药等诱发因素。

4.诊断、治疗及护理经过 重点为是否采取促进排便措施及其效果。

(五)相关护理诊断

1.便秘 与饮食中纤维素量过少有关;与运动量过少有关;与液体摄入不足有关;与排便环境改变有关;与长期卧床有关;与精神紧张有关。

2.慢性疼痛 与粪便过于干硬及排便困难有关。

3.组织完整性受损/有组织完整性受损的危险 与便秘所致肛周组织损伤有关。

4.焦虑 与长期排便困难有关。

5.知识缺乏 缺乏有关排便机制及促进排便的知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