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电烧伤的损伤机制

电烧伤的损伤机制

时间:2022-06-2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部分电流在皮肤组织内转化为热能,使皮肤凝固炭化;炭化的皮肤,电阻减小,电流进一步造成内部“烧伤”。电流致伤作用还和人体触电时功能状态有关。电烧伤可诱发机体生化反应。如电烧伤后激发细胞膜释放花生四烯酸,使花生四烯酸的代谢产物血栓素增多,促进了血管内血栓的形成;加上电烧伤对血管壁的破坏,发生进行性血管栓塞,扩大电烧伤对组织的损伤范围。

电流有直流和交流两种,它们对人体的损伤是不同的。触及直流电仅有温热感觉,而触及交流电危险性大,甚至对机体造成严重后果。电流对人体的损伤作用归纳起来有热效应、刺激效应和化学效应。目前对热效应认识较为清楚。

人体是电流的导体,不同的组织和器官的电阻不同,从小到大依次为血管、神经、肌肉、皮肤、脂肪、肌腱和骨组织。当电流通过人体时,根据焦耳-楞次定律:Q=0.241I2·R·t,热量的产生与电流强度、组织电阻和接触时间成正比。部分电流在皮肤组织内转化为热能,使皮肤凝固炭化;炭化的皮肤,电阻减小,电流进一步造成内部“烧伤”。电流对人体致伤作用有六种因素,即电流的种类、电压的高低、电流的强度、身体对电流的阻力、电流通过身体的途径和身体接触电流的时间。电流对人体损伤与电流密度的平方和通电时间成正比,因此,通过组织的电流强度(电流密度)决定了损伤的程度。由于皮肤下的深部组织结构起容量导体的作用,故深部组织的截面积大,电流强度相对小,而电流出入口处,截面积小,电流密度大,损伤重。但须注意触电面积过大时,可能导致人体死亡。电流致伤作用还和人体触电时功能状态有关。通常将1 000V以下的称低电压;1 000V以上称高电压,高电压易致组织严重损伤。

电流还可通过非热效应致伤。电流通过人体组织可使细胞“除极”,电流通过脑部,使神志丧失,生命中枢受抑制,呼吸、心脏停搏;作用于心脏使传导阻滞,心脏停搏,呼吸肌、骨髓肌等强直痉挛。足量的电流可使神经细胞的纤维发生原发性变性反应,随后可发生继发性变性反应。直流电对细胞蛋白质还可产生电解作用,产生像放射性损伤的表现。电流或强电场对细胞膜尚有一种“电致微孔作用(electroporation)”,使细胞膜上产生“微孔”,膜通透性增大,形成渗漏、破裂、溶解,细胞器变性、坏死,其中长形肌肉及神经细胞较圆形结缔组织细胞对此类损伤更为敏感。

电烧伤可诱发机体生化反应。如电烧伤后激发细胞膜释放花生四烯酸,使花生四烯酸的代谢产物血栓素增多,促进了血管内血栓的形成;加上电烧伤对血管壁的破坏,发生进行性血管栓塞,扩大电烧伤对组织的损伤范围。并可通过神经反射、体液因素或组织破坏毒素等引起组织损伤,如人体触电后并发癔症,眼白内障,脊髓营养血管损伤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