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游酢文化积淀厚重的延平凤池村

游酢文化积淀厚重的延平凤池村

时间:2022-03-0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下面介绍凤池村厚重的游酢文化积淀:游定夫(祠)纪念馆、游定夫书院、游居敬御葬墓和古民居等。游酢将中国古代文化重心由北向南移,可以说他是道南文化的源头活水之一。游酢、杨时将“二程”理学传播到东南各省,发扬光大,同为道南学派的创始人,游酢有“道南儒宗”之名,杨时有“程氏正宗”之称。大堂左厢为游酢五世孙、凤池开基始祖游严塑像和游严墓志铭,右厢为游酢十六世孙、明两京刑部右侍郎游居敬塑像。
游酢文化积淀厚重的延平凤池村_游酢新论:续编

下面介绍凤池村厚重的游酢文化积淀:游定夫(祠)纪念馆、游定夫书院、游居敬御葬墓和古民居等。

游定夫(祠)纪念馆背依翠绿的人字山,面对良田、溪涧,左为狮山,山势雄浑,有如一头雄狮显威,右为象鼻山,山形逶迤,好似大象汲水。纪念馆为闽北特色建筑,呈单楼八字墙式,前后堂皆为单檐悬山穿斗式,风格古朴。梁架雕刻精美,结构独特,雕刻图案被收入《中国建筑美术图案》一书。纪念馆平面呈“金”字形,建筑物就象金字三横,馆中两口荷花池恰似“金”字两点,两边围墙上翘檐犹如两条巨龙卧顶,栩栩如生。正门上方悬挂着“游定夫祠”竖匾,原为元朝木雕匾,后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被毁,现在这块为朱家溍先生题写。

跨进门楼,右侧石碑刻有游酢教子发奋读书的《诲子诗》:“三十年前宿草芦,五年三第世间无。门前獬豸公裳在,只恐儿孙不读书。”左侧石碑刻的是朱熹题赞:“清德重望,皎如日星,流风余韵,师世范俗。”右厢房为荣誉室,展出为修复游定夫祠、促进海峡两岸游氏宗亲的交往和闽台文化交流做出较大贡献的台湾宗亲,如游正成、游祥年、游得男、游岳勋等人的照片,以及南平市游酢文化研究会成员近几年赴台湾、浙江、江西、八闽各地与宗亲联谊交往活动的纪实资料图片。左厢房为管理人员工作室。穿过左右荷花池,进入中堂,左为第一展室,内容有游酢幼年读书图、豸山行吟图、京师求学图、扶沟办学图、笃志好学图、清廉为官图、平冤狱施惠政图、“程门立雪”图、武夷讲学图、御史上疏图、灯下著书图等。这些图片,画面内容翔实,逼真动人,参观后可让人们全面了解游酢光辉的一生。靠墙的玻璃橱收集展出近60部全国各地的游氏族谱。右为第二展室,主要介绍游酢门人传承图及程朱理学源流图、游酢理学思想以及游酢著作、书法、诗选等。理学起源于“二程”,通过游酢与杨时两条支脉,一条传给黄中、胡文定、胡宪,另一条通过杨时传与罗从彦、李侗,再汇合传给朱熹,百川归大海,使得朱熹成为集中国理学之大成者。游酢将中国古代文化重心由北向南移,可以说他是道南文化的源头活水之一。

中堂左右走廊墙上有“扶沟执教”、“程门立雪”、“道南学派”、“奥学清节”、“延平答问”、“理学名邦”六幅彩色壁画,描绘出游酢与“延平四贤”(杨、罗、李、朱)传承理学之精华,展现他们在中国文化史上留下不朽的业绩。游酢、杨时将“二程”理学传播到东南各省,发扬光大,同为道南学派的创始人,游酢有“道南儒宗”之名,杨时有“程氏正宗”之称。

大堂正中是闽学鼻祖游酢神龛和塑像,神龛木雕有“程门立雪”等18幅精美图案,两边配祀杨时、罗从彦、李侗、朱熹“延平四贤”镜框像,神龛上悬挂宋理宗皇帝颂游酢的“御赞匾”,额枋上悬挂“思成堂”、“万年仪式”、“报本思源”等八块牌匾。神龛两旁竖立着元、明、清、民国等时期修祠碑记六块,具有独特的文物价值和历史研究价值。大堂左厢为游酢五世孙、凤池开基始祖游严塑像和游严墓志铭,右厢为游酢十六世孙、明两京刑部右侍郎游居敬塑像。

游定夫书院是游酢九世孙游以仁,于元延祐四年(1317年)仿照建阳豸山书院在凤池村兴建的。书院历尽风雨沧桑,因年久失修,屋架坍塌,门厅和中堂已成一片废墟,仅留下清咸丰年间建筑的破旧大堂。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保护历史文物,抢救历史文化遗产,在各级党政部门的重视和广大游氏宗亲的大力支持下,历经5年,耗资数十万元,使全国仅存的游定夫书院遗迹于1998年得以修复,且比原貌更加雄伟壮观。

修葺一新的书院为三进堂。门厅为“正宗堂”,花岗岩石板材砌成的大门为八字墙式,这是经“皇上恩准”给予游酢殊荣的特有建筑规格。大门上方镌刻着我国著名书法家游嘉瑞题写的“游定夫书院”五个金字。左右小门上方石刻有朱熹的行书“程门立雪”、“载道南来”。由四根圆型石柱和十根方型石柱高高托起的门楼,系蓝白相间的彩色木雕,画栋雕梁,气势磅礴。门楼屋脊瓦顶上塑有精美的“二龙戏珠”,下面悬有竖写的金色牌匾“宋嘉熙二年敕建豸山书院”。跨进大门,穿过碧绿的荷塘,登上石阶步入中堂,上方悬有“道南堂”牌匾,下方挂着孔子圣人的画像,左右墙上有理学家周敦颐、程颢程颐、朱熹的画像,两侧厅房右为古人游居敬、左为今人游熹瑞的展室。再登石阶走上大堂,仰视正中“立雪堂”牌匾,下方设有神龛,内有游酢塑像,游九言、游九功、游似、游居敬的画像分别挂在大堂的左右墙上。四间厅房系游裔十人百幅书画展室。右侧走廊尽头有口“聪明泉”,可供饮用。相传喝了这口井的泉水,能使人心智开窍,变得聪明。左侧尽头墙上镶嵌着淳熙年间出土的石雕龙头龙身等文物。最值得称道的是,当年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杨成武将军、福建省委副书记赵学敏、全国书法家协会主席沈鹏、福建省书法协主席陈奋武等著名书法家为书院书写牌匾,为22根石柱书楹联,留下墨宝:杨成武将军题写“八闽理学和风起,两岸文章甘露来”,游德馨主席题写的朱熹楹联“道南首豸山学共龟山同立雪,理窟从洛水本归濂水引导源”,沈鹏题写“广修德业昭今古,平守箴规学圣贤”,游嘉瑞题写“程门立雪裔,步云秘省家”等。楷、行、草、隶、篆各类书体琳琅满目,异彩纷呈,人们在参观书院的同时,还可接受优秀传统文化陶冶,陶醉于艺术的氛围中。

凤池文物古迹很多,现存古建筑古民居以明清时期为主,保存较完好的有府第宅、州佐花园楼、将军楼、绅士舍、育才楼等。凤池古墓葬现存较为完好的有二十余座,这也展现了名村文化传承,著名的有游居敬御葬墓、游开墓、游纶墓、游良孙墓等。

游居敬御葬墓实为夫妻合葬墓,位于南山村吉溪里的石马坪,系全市仅存的明代御葬墓,由陵和墓两部分组成,1982年被南平市人民政府列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存着明代隆庆年间(1567-1572)御赐墓葬和祭祀的规格,墓地青砖砌成,墓葬坪即墓台以石板砌成,墓碑铭文为“明赐敕葬通议大夫两京刑部右侍郎可斋游公暨浩封淑人前封宜人封孺人李氏墓”。墓前陵园即陵墓神道,由南向北整齐排列着一座石牌坊和十三件大型石雕。牌坊额刻“皇明钦赐祭葬”六字,坊基两边各有石狮子一只,坊后是六棱柱形石华表一对,神道正中耸立神道碑龟座一座,铭文为“明通议大夫两京刑部右侍郎可斋游公神道”。神道尽头又有一座石龟碑座,铭文《通议大夫刑部右侍郎可斋游公神道碑铭》为明宰相叶向高撰写。神道两侧成对排列着石狻猊(suānní)、石羊、石马、石雕文武翁仲。文臣头戴朝冠,手持朝笏,端庒肃穆,武将身披盔甲,两手按着直立于地的宝剑,英俊魁梧。石羊、石马形态逼真,一对石狻猊,形象可爱。神道的各个构件、雕刻工艺精美、神形兼备,栩栩如生,堪称石雕艺术精品,体现我国古代石雕工匠的杰出才能。中国新闻社于1982年就这座墓葬曾发布过专题消息。

游居敬是游酢第十六代孙,南山镇凤池村人,曾任按察史、布政使、都察院副都御史、两京刑部右侍郎。他一生为官清廉,拒贿千金,执法严明,惠政爱民,政绩颇著,黾思立学,躬行实践,弘扬理学,捍卫道统。功而负冤,不计恩怨,胸怀宽广,文武双全,忠国效,德高望重的朝庭功臣。他的生平伟绩、思想道德风范,被载入《中国名人大词典》。明神宗皇帝为他三次遭受诬陷贬官平反昭雪,叶向高宰相亲自为他撰写墓志铭及神道碑文流芳百世。

游定夫纪念馆早在1996年就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列为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凤池村被省人民政府评为第二批省级历史文化名村。凤池村现存有国内保护较为完好的游定夫(祠)纪念馆、立雪亭和正在申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游定夫书院等,供海内外专家学者和游氏后裔参观考察、寻根谒祖、研究理学等。2011817日,韩国理学文化考察团一行到南平凤池理学文化基地考察,面对游酢后裔留下的珍贵文物遗迹,考察团团长、韩国著名学者、韩国大邱大学东洋语文学部、汉学古典研究所李甲奎教授激动得热泪盈眶,他称赞南平游定夫纪念馆、书院是中国目前保存最完好的理学文化遗迹,欣然题词“凤池豸山,名传天下”。他的墨宝已留在游定夫纪念馆展出。不久前,福建省社科院文明所曲鸿亮所长参观考察后说:“馆内祭祀的游酢和傍祀的杨时、罗从彦、李侗、朱熹五位圣贤神位先后被皇帝恩准从祀孔庙,游定夫纪念馆是‘南方孔庙’,而且是旅游观光、学者研究、文物考察及两岸交流交往的最佳景点。”

近几年来,凤池村充分发挥游氏姓氏和理学文化的优势,努力打造理学文化、寻根谒祖、乡村旅游等为一体的综合旅游区,每年吸引韩国、日本、台湾、澳门、香港及全国各地游氏后裔、学者游客近万人次,现已成为闽台游氏文化交流基地、游酢文化研究的发源地、根据地及活动中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