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游酢的贡献浅议

游酢的贡献浅议

时间:2022-03-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游酢由此成为最早接受洛学的学者之一。朱熹对游酢评价极高,认为“游定夫德性甚好。”游酢教育思想主要是仁。关于游酢的贡献,最早是得到了老百姓的认可。历代统治者对游酢的评价也非常高。南平市游酢文化研究会编发了《游酢文化研究》4期,台湾游氏后裔编发了《广平会刊》17期,游酢文化已成为联系闽台游酢后裔的纽带。
游酢的贡献浅议_游酢新论:续编

1.游酢是洛学南传的先驱

北宋后期,随着全国政治、经济中心的逐渐南移,福建文化得到了迅猛的发展,而在这中原文化南移的重要时刻,游酢起了非常关键的作用。熙宁元年(1072年),20岁的游酢在京城太学读书时,遇见著名理学家程颐。同年八月,程颐之兄、著名理学家程颢赴河南扶沟任知县,聘游酢任教职。游酢由此成为最早接受洛学的学者之一。元丰四年(1081年),游酢邀请闽北将乐县的杨时一道拜程颢为师,使学问更加长进。待游、杨学成南归时,程颢送两人到大路口,看到他们消失的背影,高兴地说:“吾道南矣!”9年后,游酢又带着杨时前往洛阳拜程颐为师,终于得到理学真谛。游酢学成后,在武夷山著书立说,广收门徒,致力于传授,使洛学真正“道南”,由此开了闽学的先河。可以说如果没有游酢、杨时二人到北方学习“二程”理学,那么南方的学者就不知道还有洛学,理学就无法南传,这是中国文化的一大转机。

2.游酢是开创闽学的中坚

宋明理学,重在发挥经书的义理,具有学以致用的学风和思维方式。宋学的这种学风和思维方式的形成,游酢起了中坚作用。游酢“本其躬行心得之言以说经”。他所撰写的《易说》、《中庸义》、《论语杂解》、《孟子杂解》等,都是宋学的典型著作。他的这些著作,“足资感发者固已多矣”。对游酢在这方面的贡献,清人方宗诚指出:“自二程夫子起,始独得于章句笺疏之外,而见圣贤立言之本心。先生(游酢)及同门诸子发明之,于是经之大体大用始著。朱子继起……”可见,如果没有游酢等人的既勤敷菑,就不可能有朱熹的芟柞而获。

朱熹著作在关键的问题上经常引用游酢的观点。如大家耳熟能详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就是出自游酢的《书道明先生行状后》的“可以修身、可以齐家、可以治国、可以平天下”。《四书集注》也留下了许多游酢思想的影子,如朱熹在《孟子集注》中采用游酢的“欲诚其意,先致其知;不明乎善,不诚乎身矣……”的解释。在注释《论语》“贤贤易色……”一段时,也采用游酢的解释:“三代之学,皆所以明人伦也。能是四者则於人伦厚矣……”等等。其实,集理学之大成的朱熹,是杨时的三传弟子,也是游酢的三传弟子。朱熹14岁时就受父命到武夷山师从胡宪,长达二十多年之久,打下深厚的理学基础。朱熹38岁还专程到邵武师事黄中,而胡宪、黄中都是游酢的门人,其中黄中是游酢的外甥,胡宪是游酢弟子胡文定的侄儿,朱熹实得游酢理学的真传。

作为程门四大弟子之首,“二程”先生极称重游酢。程颐对人说:南剑州杨时“不逮(游)酢。”程颢说:“游君能求于语言之外。”朱熹对游酢评价极高,认为“游定夫德性甚好。”(《朱子语类·游定夫》)而且朱熹也认为游酢超过杨时,并曾写诗赞曰:“道南首豸山(游酢)学共龟山(杨时)同立雪,理窟从洛水(二程)本归濂水(周敦颐)引导源。”朱熹在考亭沧洲精舍祀理学十先生像中,把游酢排在第七位,而杨时排在第八位,就不难看出他的倾向。

3.游酢“程门立雪”在教育上的突出贡献

“程门立雪”这一尊师重教的典故,在中国几乎是家喻户晓,脍炙人口,激励着几十代人尊敬师长,发奋读书,功不可没。据考证,元祐八年(1093年)春,游酢中进士已经10年,身为太学博士,已届不惑之年的游酢,带杨时一起前往河南洛阳拜程颐为师,从而留下了“程门立雪”的千古佳话。正是凭着这种好学不辍的精神,游酢得到理学真谛。

游酢教育思想主要是仁。他认为仁是立人之道,是为众善之首,是人生的第一原则,是教育的最高境界。要达到仁的境界,只能靠学习。他认为拜师求道要心诚,要至诚不息,方可得到真学。要勤苦好学,力行穷理,要知耻,不得巧言令色。游酢在教育弟子中始终贯穿了仁学思想,提出各种教育方法,以使弟子尽早获得理学之真谛。游酢的以仁为核心的教育思想,即便在今天仍然有其积极的社会意义。

4.游酢独具风格、堪称一绝的草书

游酢在书法艺术上造诣很高。清朝乾隆丙午年(1786年),石梁编写《草字汇》,在宋朝部分从近千名书法家中只选上6人的书法作为典范,其中除了早已定评的宋四大家(苏、黄、米、蔡)外,就是游酢和米友仁。他的草书更是广为流传,清《草书大字典》、《中国书法大字典》、《草书查真大字典》等都选入他的单字草书。他的字,造型美、线条流畅、合法度、富于顿挫变化,给人俊逸豪爽、大方优美的感觉,令人叹服。游酢不仅被《草字汇》推为“草圣”,而且他的小楷功力深厚、行笔稳健、气势开阔、字体秀丽、个个精美,耐人寻味,恰是“处处左右逢源,字字见功力”,“堪与唐人比肩”,皆为中国书法之珍品。

关于游酢的贡献,最早是得到了老百姓的认可。他们不管历代理学家怎么贬低游酢,都无比崇敬游酢,甚至把游酢作为神来加以崇拜。在闽北南平市延平区凤池村、在台北等地至今还有春秋两次公祭游酢的风俗。历代统治者对游酢的评价也非常高。游酢死后132年,南宋理宗皇帝在《赠游酢》中说:“……伟哉圣道,先载南传……先生风教,丽日中天,四方其训,朕有赖焉。”并在敕文中评价:“言正而行端……《士风疏》奏,足以扶国本于当时……”理宗皇帝赠大中大夫谥曰“文肃”(《宋·游酢文集》)。理宗皇帝还下诏在游酢故里建阳长坪修建豸山书院,并御书“豸山书院”赐之。之后历朝历代对游酢也有追封。特别是清乾隆年间以先儒从祀孔庙,光绪年间荣升为先贤从祀孔庙,足见游酢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逐步被人们所认识。

近年来,为适应进一步研究游酢思想及著作的需要,让更多的世人了解并认识游酢,闽台游酢后裔重新出版《宋·游酢文集》、《凤池村志》、《游氏文化源流》等,编修了《闽游二三郎系大族谱》,修复了游定夫书院,建立了立雪碑亭;先后举办了3次游酢思想学术研讨会、3次闽台游酢文化研讨会,举办纪念游酢诞辰940周年、“程门立雪”900周年暨游酢学术思想研讨会。南平市游酢文化研究会编发了《游酢文化研究》4期,台湾游氏后裔编发了《广平会刊》17期,游酢文化已成为联系闽台游酢后裔的纽带。

综上所述,游酢之学虽然没有杨时之学那么显赫,但是,游酢与杨时同是洛学南传、闽学开创的先驱,游酢在理学形成及建立中的地位,是不容忽视的。

(作者系福建省委统战部党派处副处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