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文化要素的整合与建设

文化要素的整合与建设

时间:2022-02-2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对于拥有丰厚历史文化遗产的南海来说,南海区在此可谓占尽天时地利。南海区将文化传统与教育相结合,不仅让南狮文化后继有人,更节节发展。南海区旅游业一业内人士分析,该条精品线路的推出,将丰富南海地区旅游资源,扩大南海旅游的影响力。
文化要素的整合与建设_文化引领——南海文化改革发展的实践

第二节 城市符号:文化要素的整合与建设

城市符号是指能够代表该城市文化特征,具有传承价值,给人以深刻印象并且让人引以为豪的标志性事物,包括城市的历史遗迹、植物花草、时事人物、旅游景点及重要建筑等。城市符号是城市发展的“名片”,是城市精神与城市文化的载体

城市符号属于非物质经济,是符号经济的一种。它是提升品牌经济、知识经济、创意经济、虚拟经济的有效手段,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途径之一。符号经济有两大特点:一是绿色环保,基本不消耗自然资源,并且高度节能;二是可以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迅速带动经济发展。这些优势特点,使得符号经济在西方发达国家迅猛兴起,这带来了整个世界经济与文化格局的大变革。“广州有小蛮腰,深圳有地王大厦,大佛山有世纪莲体育馆、岭南明珠体育馆,但是目前在南海的城市轴线,比如南海大道、海八路等主干道沿线,找不到一处称得上地标的地方。”[4]对于网民的这个意见,南海区委区政府虚心接纳,而且2011年南海文化产业增加值100亿元,如何进一步加快文化的跨越式发展,加快产业载体建设,提升南海城乡文化形象,是摆在决策者面前的重要议题。

南海近年逐步加大了对标志性建筑的文化介入,希望显现浓郁的文化色彩,推动南海城市形象的发展,使人们在感受到南海发达的经济的同时,阅读到南海地标的文化符号,并产生强烈的文化记忆。对于拥有丰厚历史文化遗产的南海来说,南海区在此可谓占尽天时地利。

一、龙狮精神 传承南海

龙舟和南狮作为传统文化符号,以其“团结包容、开拓创新、爱国爱乡、和谐发展”的龙狮精神,当之无愧地成为南海城市文化符号之一。

在龙狮精神的发展弘扬上,南海区抓住机遇,广泛开展龙舟竞赛及南海醒狮的表演、比赛活动。比如,在2005年11月,在广东佛山主办的第七届亚洲艺术节上,来自大沥的盐步舞龙队为亚洲20多个国家的文化部长表演了精彩绝伦的舞狮技艺,让国际级的艺术节记住了“南海大沥”的名字。

2006年春节,大沥麦边村武术龙狮队远赴泰国参加了中国春节文化周的表演。2008年2月,在巴拿马两洋会议中心,醒狮团的表演,再次让巴拿马的首都民众感受了醒狮的精湛技艺和完美表演。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期间,大沥中联龙狮在世博会的亮相,既为世人展示了南狮的风采,同时也宣传了广东、佛山和南海。将南海的龙狮带到了世界各地,让世界认识了中国,也记住了南海。

二、黄飞鸿与南狮的不解之缘

一代宗师黄飞鸿也是佛山南海人,作为一代武术宗师,不仅武功高强,舞狮也堪称绝技,并且有“广州狮王”之称。在舞狮技艺方面,黄飞鸿开创了南派狮子“狮”与“舞”的先河。他在民间传统狮艺的基础上进行挖掘、整理,并吸收和融入武术舞狮的技艺,由武术梅花桩与南狮套路相融合,并汇入当地民间风格特色,编排巧妙,形成融舞蹈、武术、杂技于一体的新一派南狮技艺特色。

随着电影《黄飞鸿》的热播,“黄飞鸿”这个名字与南狮响彻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为了更好地发扬南狮精神、传承南狮技艺传统,1996年西樵镇政府就在西樵山脚下的禄舟村——黄飞鸿的出生地,兴建了黄飞鸿狮艺武术馆。同时成立了黄飞鸿狮艺武术队,教习舞狮技艺和舞狮表演。

如今的狮艺武术馆成了西樵的著名旅游景点,每天都吸引了众多游客来狮艺馆了解黄飞鸿的历史典故、南狮文化,以及观看精彩的南狮武术表演,不少外国游客还亲自拜师学艺。日本NHK电视台韩国电视台、香港亚洲电视台等专门来西樵拍摄以黄飞鸿为主题的主题片。

除了弘扬发展,历史文化更需要传承。“抱拳、推掌、马步、踢腿,漂亮!”在西樵镇民乐小学,每天都能听到这样的声音,同时能看到老师带着学生们在操场上练习武术操和南狮操。狮艺武术课,如今是西樵镇民乐小学的特色课程。事实上,西樵19所中小学校,都已实现了“一校一品”的特色教育。国学、音乐、礼仪、书法等课程,正在各校“百花齐放”。南海区将文化传统与教育相结合,不仅让南狮文化后继有人,更节节发展。[5]

三、南海精粹,“文翰樵山”

镬耳屋、石板桥、桑基鱼塘、粤韵渔耕,这是珠三角曾经的生活图景,也是南海岭南文化的独特体现,而西樵山则是南海岭南文化特色最集中的地方。不过西樵山并不是特指西樵的某个地方,而是串起西樵、九江、丹灶三块宝地的项链。西樵山是项链的坠子,在它身后,则是九江、丹灶的儒雅文风和田园牧歌,它们构成了南海城市文化符号的第二块标志。

不过西樵山的魅力不只是风景优美,还隐藏了黄飞鸿狮艺武术馆、康有为曾经闭门苦读的三湖书院等历史文化名人的故居。南海区在打造“文翰樵山”的旅游线路时,便充分利用了这一自然优势,采取“3+1、3+2、3+3”的形式,开发并推广以西樵山为龙头的岭南文化精品线路。岭南文化精品旅游线路分一日游和两日游项目,游客除了能体验西樵山旅游度假区的自然风光外,还能访问丹灶镇的康有为故居及九江双蒸博物馆,在领略自然风光的同时,享受历史带给我们的财富。南海区旅游业一业内人士分析,该条精品线路的推出,将丰富南海地区旅游资源,扩大南海旅游的影响力。

西樵、九江、丹灶三地不仅有联合推出的旅游项目,各自区域内的新文化景点也不容小视,西樵镇投资60多亿元,把西岸旅游产业园创建成具备综合性、生态型、体验式国家级生态文化旅游综合产业园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此外该区还将投资3 000万元打造集艺术创作、艺术藏品鉴赏和销售为一体,富含岭南文化和地方特色的“岭南文化苑”;九江镇则建吴家大院历史文化街区二期,营造浓厚的广府文化特色的创意文化产业商圈;丹灶镇“复兴”文翰艺社——康有为书学院书法创作研究基地,擦亮“文康武鸿”这一南海不可复制的独特文化品牌。[6]

以旅游品牌和文化产品附加值开发特色地方经济,不仅拉动了经济增长,促进了城市知名度,还弥补了被现代化所淹没的城市诗意,将惬意与舒适还给人们,增加了南海人的幸福感和认同感。更何况,游走“文翰樵山”,可以触摸南海文脉,感受南海的人文气息;游走“文翰樵山”,还可以感受历史的淳厚,想象开创的未来。“文翰樵山”不愧为岭南的精粹。南海拥有这样的好地方,怎么能不让人动容呢?

四、群众参与,建设特色乡镇文化标志

文化建设需要群众的广泛参与,不能光靠政府的推动,失去了群众的参与和支持,政府的文化行为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对于这一点,被誉为“文化书记”的南海区委书记邓伟根深有体会:一座城市的个性体现在城市的形态、城市的产业及城市的文化,尤其是文化,就像城市的DNA,这是甄别城市个性的标志。[7]

在南海区建设城市文化符号的影响下,下属的镇(街道)、村(居)组织也都开始建设具有独特文化的设施,而且将文化地标的引导与示范功能充分发挥出来。

罗村将孝德文化实体建设和孝德践行活动相结合,投入60多万元,于2011年4月启动孝德文化展览馆项目建设,将罗村文化中心首层装修改造成孝德展览馆,并于9月29日落成剪彩。孝德文化展览馆与孝德墙等五大孝德文化景观成为传承和弘扬孝德文化的重要载体和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思想教育的重要基地,传承了中国优秀的文化传统,颂扬了家庭和睦、社区和谐的风气,形成了敬重老人的美德,让群众亲身感受罗村的孝德文化内蕴,也因此传播了罗村孝德文化,提升了罗村的文化形象。

大沥镇则建设了首个文化地标式项目——广东书法园暨盐步文化中心,希望在2012年年底投入使用,在广佛国际商贸城中心区核心生态景区兴建用地约150亩(1亩≈667平方米)的大沥市民广场,在广东书法园内创建岭南书法展览中心馆,争取在2013年年底之前建成,加强产业文化建设,力争在2014年年底建设盐步国际内衣文化博物馆等。这些由镇主导的标志性文化设施正成为南海一场声势浩大的文化产业发展浪潮。

城市符号设施在群众当中具有较高的认知性,是一座影响群众思想的灯塔,是一盏推动社会进步的指明灯,是一个为群众的心灵找到精神归宿的家园,强化了群众对城市的认同。南海区委区政府致力于打造标志性文化设施,不仅有助于提升城市形象,而且还起着文化感召、影响群众心灵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它为南海的文化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

除此之外,南海区在打造标志性文化设施的过程中,也吸引了大量颇具实力的企业。一些企业加强与文化的联动与融合,实施文化与金融、文化与旅游等的结合,成功推动了产业升级,为企业创造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区政府充分利用南海作为广东金融高新技术服务区所在地和国家知识产权投融资综合试验区的优势,成功引入了广东文化产业投资基金。该基金计划未来规模达50亿元,首期规模15亿元,实现文化产业与资本市场对接的投融资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

南海区的城市文化符号建设,以凝练、突出的特点,集合自身的优势特长,从而发展出了具有高度影响力的城市符号。它们,是南海城市发展的催化剂,是振兴南海经济、引领经济腾飞的利器。它改变着南海的面貌,为南海的城市品位、城市产业结构、城市环境等贡献着力量。想象未来,它们,必定会成为南海城市的灯塔。照耀着南海,为珠江大地增光添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