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国内受控词表互操作研究状况

国内受控词表互操作研究状况

时间:2022-02-2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知识组织系统是传统受控词表的发展,同时具有机器可读、可理解、可处理等特点,这为互操作的自动化实现提供了前提条件。这项研究成果是我国受控词表发展的一个里程碑。
国内受控词表互操作研究状况_受控词表的互操作研究

2.2 国内受控词表互操作研究状况

2.2.1 国内受控词表互操作的研究进展

我国最早研究受控词表兼容是在20世纪60到70年代,情报学界专家对分类法和主题法两大语言优缺点进行比较,产生了使两者结合的最初思想。这一阶段主要是理论探索阶段,从理论上认识到了分类与主题相结合的必要性,以及分类主题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主要研究情况如表2-2所示。

表2-2 早期关于分类法主题法的理论研究

img7

20世纪80到90年代,分类主题一体化研究从理论探讨进入了词表编制的新阶段。一体化词表有多种编制模式,如改造分类表、改造叙词表、编制对照索引、编制分面叙词表等,我国一体化词表编制模式主要是后两种。这期间试验性研究和正式出版了大量分类主题一体化词表,如表2-3所示36

表2-3 分类主题一体化词表一览

img8

续表2-3

img9

20世纪90年代时期,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受控词表的兼容互换研究又有了新的进展。在传统手工编制词表的基础上,开始研究不同分类法、主题法之间的互操作,利用计算机技术、自然语言处理技术、数学方法等来解决同义词识别、映射关系发现等问题。但这一阶段仅限于理论探索或小规模实验,尚无显著进展。主要研究情况如表2-4所示。

表2-4 理论探索或实验研究

img10

续表2-4

img11

续表2-4

img12

进入21世纪,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网络信息的急剧增长,为了实现不同情报系统的资源共享,对知识组织系统互操作的研究变得更为迫切。知识组织系统是传统受控词表的发展,同时具有机器可读、可理解、可处理等特点,这为互操作的自动化实现提供了前提条件。各国围绕这一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试验,尤其是国外成功研制了很多一体化系统,为我国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方法。我国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进行了一些研究,其中包括成功研制的一体化系统,以及小规模的试验研究,如表2-5所示。

表2-5 21世纪主要研究项目

img13

续表2-5

img14

2.2.2 主要研究成果及项目介绍

(1)计算机文献标引对照系统

计算机文献标引对照系统是由山西省图书馆和中图法编委会、科图法编委会、人大法编委会共同研制的一项科研课题,于1997年完成并通过鉴定。该系统不仅可以在《中图法》、《科图法》、《人大法》三种分类法的号码之间进行自由转换,而且三者还与《汉语主题词表》的主题词相对应,具有联机标引功能,也可用于检索选词选号49

计算机文献标引对照系统是一个集数据收集、数据处理、数据加工、检索服务,编辑与管理多功能一体化的完整系统,是一种计算机辅助我国通用的三种大型分类法与主题词对应、转换的标引工具。首先,由人工将三种分类法进行对照标引,然后将手工标引数据录入计算机,同时将各类表全部录入计算机,经过转换、整理,建立相应的数据库,并打出校样由专家进行审定,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权威性。系统软件自行研制,是一个全屏幕多窗口和弹出窗口的数据库编辑管理和信息检索服务的综合系统,用户界面友好,操作灵活、方便50。系统收集了《中图法》第3版,《科图法》第3版,《人大法》第6版的全部分类号码、类目名称、类目注释,各种分类法的仿分表、专类细分表、各种复分表以及《汉语主题词表》的全部内容,共约36万条数据,基本上覆盖了当时我国使用最为广泛的几种受控词表。全部数据均经过专家审定和有效的规范处理,符合国内的有关标准,具有通用性和权威性。

计算机文献标引对照系统将三种通行的分类法和汉语主题词表实现对照转换在国内尚属首例,当时在国内同类系统中属领先水平。但是由于该系统采用手工编制,智力劳动量大,界面设计基于DOS环境,软件水平较差,在目前的计算机条件下,用户操作不方便,效率不高,因此未能得到应用和推广。

(2)《中国分类主题词表》

《中国分类主题词表》(简称《中分表》)是在《中图法》第三版(含《中国图书资料法》)和《汉语主题词表》(简称《汉表》)第一版的基础上编制的分类主题兼容转换工具,是一部大型的、综合性的、分类法———主题法对照索引式的一体化词表。该表是在《中图法》编委会的主持下,以北京图书馆为首的全国40个图书情报单位,160位专家学者及大量工作人员共同合作完成的,从1986年发起编制到1994年正式出版,历时8年。这项研究成果是我国受控词表发展的一个里程碑。

《中分表》主要由两部分构成:①分类号———主题词对应表。该表是从分类到主题、从分类号到主题词的对照索引体系。它把《汉表》的全部主题词纳入到《中图法》的分类体系,每个类目的右侧标注相应的主题词,或标注与类目对应的几个主题词的组配形式(主题词串),还把无法与类目直接对应的主题词,分别作为各类目的注释。②主题词———分类号对应表。该表是从主题词到分类号,从标题到分类号的对照索引体系。它按主题词款目和主题词串标题的字顺排列,其后列出对应的分类号。《中分表》是分类语言与主题语言、先组式语言与后组式语言相结合的一体化受控词表体系。使用该表不仅可以使分类标引、主题标引在经过同一主题分析、采用同一标引工具时一次完成,而且能够降低主题标引的难度,提高标引的一致性,还能提高用户的检索效率。

1999年《中图法》第四版修订出版并被普遍使用,2001年还推出《中图法》第四版的电子版,在这种情况下迫切需要对《中分表》进行修订。经过编委会几年的努力已于2005年9月出版了《中分表》第二版,包括印刷版和电子版,更进一步提高了《中分表》分类主题一体化的水平。第二版对第一版进行了全面系统的修订,其中增补新学科、新事物、新概念的主题词20000多条,删除无使用频率的旧词包括修改为入口词的有12000多条,增补自然语言形式的入口词共21000多条,还对《中图法》第四版类目做了部分修订和调整51。《中分表》电子版通过多种浏览方式和快速准确检索法、全文字面检索法以及缩小或扩大的概念检索法等可实现各种条件的分类主题一体化检索,各种需求的一体化显示功能,通过超文本技术实现类目间、主题词间、类目与主题词间自动链接,大大降低了印刷版查找的复杂程度和缩检、扩检的难度,实现了真正意义的分类主题一体化标引。还为实现机助标引和自动标引提供了知识库和应用接口52

(3)《军用主题词表》及系列化专业词表

我国军事系统编制的供全军统一使用的宏观词表《军用主题词表》(简称《军表》)与军内一些专业技术性较强的单位编制的供本系统使用的一系列专业词表是宏观词表与微观词表兼容的范例。1988年《军表》编制工作展开后,全军十几个单位在完成《军表》编制工作的同时,先后提出编制供本系统使用的专业词表53。为处理好《军表》与各专业词表之间的关系,使二者具有良好的兼容性,保证全军主题受控词表的统一,开始了军表系列化建设工作。实现《军表》与各专业表之间的兼容,采取了两项技术手段:①确立了专业表的编制、修订工作,要贯彻“宏观控制、微观灵活”的原则。“宏观控制”是指专业表要依据《军用主题词表编制规则》,在选词原则、词形词义规范、用代关系、成族原则等主要方面,与《军表》保持完全一致;“微观灵活”是指专业表在属分关系、相关关系、范畴类目设置、显示形式及主题词的款目格式等方面可以从各学科专业的特点和方便使用出发,灵活处理。这样从编制规则上保证了各专业表与《军表》的兼容和统一。②开发了军用专业主题词表微机编制管理软件。该软件在设计上严格遵循了《军表》的编制规则。功能上实现了编表、词表质量控制、排版、动态管理一体化。不仅保证专业表与《军表》在词表结构、选词、参照系统、主题词款目格式与排序等多方面的一致和兼容,而且提高了专业表的编制质量和速度54。目前,已按计划完成了《军表》的系列化建设,编制了20部兼容的专业词表,如军用公文、军用档案、军用气象水文、军用机要、军用后勤、军用测绘与军事地理、军用航空、国防科技、防护工程、军队政治工作等。

1997年军表编管会开发研制了《军表》应用管理系统(Electronic Military Thesauri Application Management System,简称EMT系统)。该系统不仅实现了《军表》应用与自身维护管理、与配套使用工具的有机结合,还实现了自然语言与受控词表的有机结合,采用了词素相似度模式识别转换技术,通过分析主题概念与主题词所含词素的相似程度,自动选出与主题概念语义相等或相近的主题词供用户选用。该系统是集词表浏览、词表查询、辅助标引、统计分析、显示控制、帮助信息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自动化、集成化、实用化系统55。2004年军表编管会又推出了第二代电子词表———“军用主题词表辅助标引系统”,该系统可自动从文中提取数个主题概念并转换为规范的主题词供用户选择,还可查询拟选词的全方位语义信息,并对标引词进行补充、整理和自动登录。

(4)“统一的中国医学语言系统”

早在1992年,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图书馆就组织编制了《中图法(R类)与MeSH、中医药学主题词对照表》56,之后在此基础上,展开了很多相关研究。2001年,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提出建设“统一的中国医学语言系统”,旨在建立一个计算机化的可持续发展的生物医学受控词表集成系统。该系统由中国医学用语数据库、中国医学用语语义网络系统、中国医学用语与标引受控词表对应转换系统3个部分组成57。该系统并没有完整建立,但在试验性基础上,建立了中国医学用语数据库,根据关键词-主题词对应原则和主题词-分类号对应原则,建立了“中国医学用语-医学主题词对应数据库”和“中国医学主题词-分类号对应数据库”。并且根据这两个数据库,建立了进入实用阶段的计算机辅助标引系统———“中国生物医学文献计算机辅助标引系统”58,该系统使医学文献的标引深度大大提高,数据的更新速度大大加快,文献的建工处理费用大大降低。

2007年,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又申请并立项了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医学分类主题一体化系统建设”、“知识组织系统互操作中的映射研究”两项目。这些项目旨在规划、设计、实现分类主题一体化词表建设与维护平台的基础上,通过相关原则、标准与规范的研究制定,实现《医学对应表》与“医学主题词-分类号对照表”的整合,初步建立一个计算机化的可持续发展的医学分类主题一体化系统。研究多医学分类法间映射的原理、方法和技术实现,通过计算机化的形式表示、规范、映射和应用接口,使不同的医学分类法能够透明地调用所交换的信息,在信息智能处理过程中充分发挥作用。

(5)“中医药一体化语言系统”

中国中医研究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开发研究的项目“中医药一体化语言系统”(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Language System,TCMLS),旨在建立中国第一个计算机化的可持续发展的中医药学及与其学科相关的中国医药学受控词表集成系统和机读信息资源指南系统,形成与UMLS功能相似的中医药学及相关学科的语言系统平台。该系统包括中医药学词库和中医药学语义系统两个部分。其中词库是该系统的核心,涵盖中医药学及其相关的生物、植物、化工等专业,是在对现有各种中医药学主题词表、分类表、数据库、工具书中有关词汇进行分析、选择和组织的基础上建立的大型词库59,60。TCMLS的语义系统包括语义类型和语义关系,中医药语义类型标准以中医药教材体系为主,初步形成108种语义类型。语义关系先以UMLS的54种语义关系为基础,结合中医药学特殊性,补充6个关联关系,共60种语义关系。TCMLS采用人工方式对108种语义类型进行语义关联,由此建立了语义网络系统。TCMLS于1999年开始设计,2002年进行数据采集。目前已完成近60万个词条的收集与整理,完成了15万个概念词的编辑、定义、关联关系的加工;利用protégé程序功能,研制了网络浏览系统,初步实现了TCMLS的远程发布与浏览,实现了多版本关联查询与检索,同时为数据加工与改造、存储等设计了良好的环境61

“中医药一体化语言系统”从微观和宏观的角度显示了一种全新观念的一体化,并且实现了多种形式的有机结合。该系统不仅实现了受控词表的字、词、术语、概念、语义、语用的一体化,而且实现了各类型情报语言一体化、分类受控词表与主题受控词表一体化、自然语言与人工语言一体化、各文种系统一体化、各种功能一体化,真正体现了它在专业词汇控制、计算机自动编制词表和超级叙词表数据应用于智能化交互程序等多方面的综合功能,为信息检索提供了语言平台。

(6)AGROVOC词表的中文翻译

2002年,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文献信息中心承担了农业部国际合作项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农业多语种叙词表(AGROVOC)的中文翻译任务,经过在国内和FAO罗马总部的合作研究,已经完成了全部研究工作。早在1990年,农科院科技文献信息中心就组织完成了农业叙词库管理系统和编表系统的研制,并建成“农业叙词库”,在此基础上于1994年编制出版了《农业科学叙词表》,它包括农业、林业、生物等领域,是一部大型、综合性农业叙词表。以后在一些相关科研项目的支持下,还对其进行了不定期的维护。鉴于我国自己已经编制了比较完善的农业科学叙词表,所以,在进行AGROVOC从英文向汉语翻译时,把握了一个统一汉语叙词的原则,即在选定英文对应概念时,在有几个汉语翻译候选的情况下,尽量选用与我国的《农业科学叙词表》一致的概念词汇作对应叙词62。所以,随着项目的完成,基本上实现了《农业科学叙词表》与AGROVOC词表的映射。

该项目翻译用基础工作库建立以及AGROVOC翻译完成后,通过在罗马总部与FAO专家的共同工作,业已完成FAO词表AGROVOC Web版中文部分的研制,实现了可以相互转换、且同时显示的网络版多语种叙词表,在FAO的网站上用户可直接用中文进行查询检索63。网络版多语种叙词表的建成,为包括中文在内的使用不同语言的农业及相关领域的所有人员,使用自己的语言查询检索国际上大多数国家的农业相关信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7)汉语科技词系统

2007年,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承担了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其中的一个课题是“知识组织系统的集成及服务体系研究与实现”,该课题的研究目标是开发基础知识组织工具集,为我国科技文献信息服务提供语义技术支撑。通过跨领域、多来源的主题词表集成服务体系,使以前开发的各种主题词表能够在信息智能处理过程中充分发挥作用,使网络上的计算机能够通过集成服务体系所构建的术语之间的语义关系来理解信息资源的内容64。课题组首先展开了汉语科技词系统的研究和开发工作。

汉语科技词系统是在传统汉语主题词表内容建设基础上,通过更深层次的科技词汇关系组织和有关词汇发现、管理、维护工具,以及服务平台开发所形成的汉语科技词汇知识与工具的集成体系。其设计目标是构建一个汉语科技词汇内容的创建、管理、维护和应用的技术框架体系,实现科技词汇知识的开放加工和共享使用,为中文科技信息资源的内容处理提供词汇层面的语义支撑。

汉语科技词系统作为汉语科技词汇知识与工具集成体系,由词汇内容资源与相应的建设、管理、维护、使用接口、工具和平台组成65

汉语科技词系统数据模型的核心内容包括词条、词表、词条关系、用户、用户词表权限、日志和邮件消息7个主要实体。其中,词条实体包括词条、词条创建者、最后修改词条的用户、词条名(汉语)、词条名(英语)、是否是正式主题词、汉语拼音、是否是族首词等属性。词表实体包括词表、词表创建者、词表名(中文)、词表名(英文)、对应于DC规范的Subject项等属性。词条关系实体包括属分关系、等同关系、参照关系三个子类。汉语科技词系统应用框架API接口分为数据层和逻辑层。汉语科技词系统的建设参考开放共享的Wiki模式以及网络环境下的专家协同工作模式,采用B/S和C/S版的加工平台。设置了普通编辑、领域专家、管理员三类角色对词条和词关系进行编辑(创建、修改和删除)。系统还利用词的构词能力和构词模式,结合基于统计的方式,设计了网络新词的发现系统66

在面向其他高层应用方面,设计了KOS API,其他传统文献资源加工、信息检索服务、知识加工与知识服务、自然语言处理、信息整合与共享、跨语言检索等应用系统可以通过这些接口调用科技词汇资源,KOS API主要包括对词汇资源各种描述元数据的访问。为了实现汉语科技词汇与概念的关联,词系统还预留了与概念的映射接口。此外,词系统还实现了科技词汇资源的SKOS电子格式输出功能,可以根据需求输出不同领域和版本的科技词汇资源。

通过对现有各种词汇来源的加工整理,目前已经针对30万左右的科技术语词汇,10部左右的科技类词表,建立了索引数据库。目前,正在利用关系推导、模式识别等同义词挖掘方法来发现词索引库中的同义词,完成词汇词形层面的集成;通过关系逻辑的整理对词表中原有的词间关系进行选择和调整来实现词义方面的集成;同时,利用关联挖掘方法来发现来自领域词表的术语词汇之间的关联,实现语用方面的集成。在这三方面工作的基础上,形成集成的基础词库。下一步,汉语科技词系统研发将在词系统开放框架的基础上,进一步整合已经开发的词和关系发现工具、词和关系的可视化工具、本体自动学习工具,形成功能完善的汉语科技词系统工具体系,并借鉴国外OCLC术语服务的发展模式,为我国科技信息服务机构提供汉语科技词汇知识服务。

2.2.3 总结

综上所述,国内学者对受控词表的互操作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实现了不同类型、不同语言之间的互操作,也成功构建了一些一体化系统,表2-6对上述一些项目从实现模式、实现方法、主题范围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总结,希望为图情学界研究互操作问题提供更多可借鉴的方法和成功的经验。

表2-6 受控词表互操作研究项目总结一览表

img15

续表2-6

img16

但总的来说,国内的研究起步较晚,还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1)实践成果不多,对受控词表兼容转换系统的研究较少,成型的可以使用的系统更少,而且目前研究的角度也主要集中在医学、农业、军事等部分领域,缺乏综合性系统的构建研究。

(2)缺乏适合中文受控词表互操作的理论、方法的深入探讨,目前实现互操作的方法基本限于标准化、系列化、翻译、映射等,对一些较为先进的互操作技术,如词汇的自动转换、中介词典的编制、集成词表技术等还没有进行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3)自动化水平低,不同词表之间的映射仍然更多地依赖人工努力,计算机自动映射或辅助映射的程度不高;另外,同义词匹配、映射,相似度、相关度计算等方法也缺乏创新

(4)资源共享性差,各个单位、机构之间缺乏交流,独立操作,导致很多资源重复建设;同时,很多投入使用的系统也只是在内部使用,不对外公开,利用率差,资源得不到共享。

分类法、主题法作为我国传统信息组织方式,不论对传统文献资源,还是现代的网络信息资源,都是主要的信息组织方式,所以实现各种知识组织系统之间的互操作,使不同分类法和主题法相互结合,取长补短,相辅相成,使其更好的发挥功能,这仍然是未来信息检索领域的研究热点

参考文献

1 侯汉清,马张华.主题法导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334-344

2 崔明爱.图书分类法兼容理论问题探讨[J].图书馆建设,1990(1):32-35

3 司莉.知识组织系统的互操作及其实现[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07(3):29-34

4 NISO standard Z39.19[EB/OL].[2009-6-23]http://www.niso.org/kst/reports/standards?step=2&gid%3Austring% 3Aiso-8859-1=None&project_key%3Austring%3Aiso-8859-1=7cc9b583cb5a62e8c15d3099e0bb46bbae9cf38a.

5 Stella G.,Dextre Clarke.ISO 2788+ISO 5964+Much Energy=ISO 25964[EB/OL].[2009-6-23]http://www.asis.org/Bulletin/Oct-08/OctNov08_DextreClarke.html.

6 同5

7 刘春燕,沈玉兰,刘华.ISO 25964的技术内容分析及对我国叙词表编制标准的修订启示[J].图书情报工作,2009(8):25-29

8 SKOS Simple Knowledge Organization System Primer[EB/OL].[2009-6-23].http://www.w3.org/TR/skos-primer/.

9 司莉.KOS在网络信息组织中的应用与发展[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182-199

10 黄晓斌.美国图书分类法的发展趋势[J].图书馆论坛,2001(5):69-70

11 Concordance Dewey-SAB[J/OL].Sention on Classification and Indexing Newsletter,2001(24):34 http://www.ifla.org/VII/s29/pubs/ci24.pdf.

12 Renardus Project[EB/OL].[2006-3-23].http://ww.renardus.org.

13 同3

14 Jutta Marx;N.Matthias;O.Mueller.The social science virtual library project dealing with semantic heterogeneity at the query processing level [J/OL].[2009-2-23]http://www.ercim.org/publication/ws-proceedings/DelNoe03/2.pdf

15 Tony Olson.The Integration of Information Laguages and Interoperability [J/OL].[2009-1-9]http://www.ala.org/ala/lita/litamembership/litaigs/authorityalcts/2002 authcontrol.pdf.

16 Thesaurus Construction and Maintenance[EB/OL].[2009-2-23]http://circe.slis.kent.edu/mzeng/bin/tmstools.exe?DBN=TMS.

17 胡叶霞.网络环境下主题受控词表间的兼容互换研究[J].情报杂志,2004(6):74-76

18 MACS Multilingual Access to Subjects[J/OL].[2009-2-23]http://infolab.uvt.nl/pub/hoppenbrouwersj-2001-23.pdf.

19 Thesaurus Introduction[EB/OL].[2009-9-23]http://www.european-heritage.net/sdx/herein/thesaurus/introduction.xsp.

20 Diane Vizine-Goetz,Carol Hickey.Vocabulary Mapping for Terminology Services[J].Journal of Digital Information,2004(4)

21 曹树金,颜丽君.DDC、LCC、UDC网络版评价[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2(6):61-65

22 Mapping new CSH with DDC numbers[EB/OL].[2009-2-24]http://www.oclc.org/dewey/updates/cshnumbers/default.htm.

23 HILT:High-Level Thesaurus Project Proposal[EB/OL].[2009-2-24]http://hilt.cdlr.strath.ac.uk/abouthilt/proposal.html.

24 Susannah Wake.HILT-High-Level Thesaurus Project:Building Consenses for Interoperable Subject Access across Communities[J].D-Lib Magazine,2001,9

25 Unified Medical Language System[EB/OL].[2009-2-24]http://www.nlm.nih.gov/research/umls/about_umls.html.

26 方平.试论一体化医学语言系统语义网络的结构与特点[J].情报学报,1998(2):129-134

27 邱君瑞.论UMLS超级叙词表的概念表达[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02(3):7-8

28 胡德华,方平.试论一体化医学语言系统的兼容性[J].中华医学图书馆杂志,2000(1):2-4

29 焦玉英.信息检索进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69-72

30 刘国钧.分类法与标题法在检索工作中的作用[C]//刘国钧图书馆学论文选集.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3

31 杜定友.图书分类法的路向[C]//情报检索语言论文选.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0:177-182

32 戴维民.我国分类主题一体化研究进展(综述)[J].大学图书馆通讯,1987(6):39-45

33 侯汉清.也论分类法和主题法的异同[J].情报科学,1983(5):28-36

34 白国应.论分类法与主题法的关系[J].图书馆建设,1980(3):31-40

35 张燕飞.试论分类法和主题法的异同[J].图书馆,1980(1):6-9

36 戴维民.中国情报检索五十年[C]//戴维民,赵建华,汪东波.面向21世纪的情报语言学:全国第三次情报检索语言发展方向研讨会论文集.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0:36-38

37 胡明.分类主题一体化发展简述[J].云南图书馆,1993(2):26-27

38 邓顺国.分类法主题法一体化问题的探讨以及《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类目与《汉语主题词表》主题词对应试验[J].图书情报知识,1986(4):37-39

39 朱岩.“国家叙词库”建库设计与分析[J].情报理论与实践,1991(4):28-30

40 张琪玉.分类法主题法一体化自动标引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方法[J].图书馆论坛,1995(6):3-4

41 韩志萍.浅谈联机检索环境中图书分类法的兼容方法[J].大学图书馆学报,1996(3):42-44

42 侯汉清.建立以《中国分类主题词表》为核心的受控词表兼容体系[J].北京图书馆馆刊,1998(4):35-39

43 张雪英,侯汉清.分类表-叙词表转换系统的设计[J].情报学报,2000(4):343-348

44 张雪英,侯汉清.叙词表词汇转换系统的设计[J].情报学报,2000(5):451-457

45 黄筱玲.高校图书馆文献分类工作改革的思考-兼谈《中图法》和《科图法》的兼容[J].图书馆学研究,2001(4):29-31

46 程鹏.“《中图法》和《杜威法》对照系统”的研制[J].图书馆学研究,2001(2):55-57

47 贺定安.建立以《中图法》电子版为核心的国内外分类法兼容系统[J].图书馆,2003(6):31-33

48 李波,戴秀梅,侯汉清.计算机建立分类法和主题词表转换系统的尝试[J].现代情报,2003(6):112-115

49 张琪玉.我国情报语言20年来的进步与向21世纪前进的目标[J].图书馆,1999(4):1-7

50 李达秀.《文献标引对照系统》的设计与研制[J].图书与情报工作,1996(3):34-36

51 《中国分类主题词表》的修订[EB/OL].[2009-4-17]http://clc.nlc.gov.cn/ztfzfbgk.jsp.

52 卜书庆,汪东波.《中国分类主题词表》在网络时代的发展与应用[C]//戴维民,汪东波,赵建华.网络时代的信息组织:第四次全国情报检索语言发展方向研讨会论文集.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6:113-122

53 戴维民.信息组织[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59-161

54 赵建华.《军用主题词表》的发展现状及展望[J].情报理论与实践,1996(2):20-21

55 赵建华.《军用主题词表》应用管理系统[J].情报理论与实践,1999(5):348-352

56 林美兰.编制《中图法(R类)与MeSH、中医药学主题词表对应表》的方法和体会[J].医学情报工作,1993(6):43-46

57 胡铁军,李丹亚,诸文雁,等.统一的中国医学语言系统研究进展[J].中华医学图书馆杂志,2001(2):1-3

58 张爱连,刘春艳,李丹亚.一体化医学语言系统研究进展[J].医学情报工作,2005(2):81-84

59 尹爱宁,张汝恩.建立《中医药一体化语言系统》[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3(3):90-91

60 尹爱宁,张汝恩.《中医药一体化语言系统》技术标准[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3(7):92-94

61 曾召,王小平.UMLS与中医药一体化语言系统的建立[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06(3):1-3

62 常春.多语种叙词表汉语翻译和维护方法[J].情报杂志,2008(12):68-70

63 Agricultural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tandards[EB/OL].[2009-04-22] http://www.fao.org/aims/ag_intro.htm.

64 知识组织与知识工程[EB/OL].[2008-10-10]http://www.istic.ac.cn/tabid/341/default.aspx.

65 朱礼军,乔晓东,刘建东,等.构建开放、共享的汉语科技词系统[C]//图书馆与信息社会的和谐发展论文集.北京:图书情报工作杂志社,2008:142-146

66 史新,乔晓东,张志平,等.汉语科技词系统的web服务研究与实现[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08(12):37-4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