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低碳旅游研究综述

低碳旅游研究综述

时间:2022-02-2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我国学者从低碳经济的视角对旅游业进行研究,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而低碳旅游不涉及旅游规模,而是强调在旅游过程中食、住、行等全方位的低碳化。其次,低碳旅游与生态旅游又具有其各自的侧重点。
低碳旅游研究综述_思想文化新论

乔永平[1]

摘 要:在低碳经济背景下,研究旅游业如何适应低碳经济发展的需要,实现低碳化发展,成为目前学术界的一个热点问题。我国学者从低碳经济的视角对旅游业进行研究,主要集中于五个方面,包括低碳旅游的概念、生态旅游与低碳旅游的关系、低碳旅游的表现、发展低碳旅游的必要性、发展低碳旅游的对策。

关键词:低碳旅游;生态旅游;综述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居民收入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居民选择外出旅游。按照国家旅游局的预测,到2020年我国旅游总收入将达到46 443亿元人民币,相当于GDP的7%,旅游产业将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并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1]在低碳经济背景下,研究旅游业如何适应低碳经济发展的需要,实现低碳化发展,成为目前学术界的一个热点问题。

我国学者从低碳经济的视角对旅游业进行研究,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低碳旅游的概念

由于低碳旅游是一个新名词,目前尚无正式的定义。不同学者从不同视角给出了不同的界定。

刘啸在《论低碳经济与低碳旅游》一文中认为,低碳旅游就是借用低碳经济的理念,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绿色旅游。它不仅对旅游资源的规划开发提出了新要求,而且对旅游者和旅游全过程提出了明确要求。它要求通过食、住、行、游、购、娱的每一个环节来体现节约能源、降低污染,以行动来诠释和谐社会、节约社会和文明社会的建设。[2]

富筱琦在《时尚出游少制造一点“碳”》一文中指出,低碳旅游就是在旅游活动中计算二氧化碳,尽量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的旅游,并用自己的行动弥补旅游行动所释放的“碳”。因此,也可以认定“低碳旅游”是一种更深层次的环保旅游。[3]

黄文胜在《论低碳旅游与低碳旅游景区的创建》一文中认为,低碳旅游是指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方式,保护旅游地的自然和文化环境,包括保护植物、野生动物和其他资源;尊重当地的文化和生活方式;为当地的人文社区和自然环境作出积极贡献的旅游方式。[4]

李小明、张兆干和林超利在《基于低碳经济背景下低碳旅游社区的构建研究——以江苏省丹阳市飞达村为例》中认为低碳旅游是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的绿色生态旅游,既是一种全新的理念,也是一种旅游方式,它包括三个层面:低碳旅游的理念、低碳旅游的环境、低碳旅游的方式。[5]

蔡萌、汪宇明在《低碳旅游——一种新的旅游发展方式》一文中认为低碳旅游是指在旅游发展过程中,通过运用低碳技术、推行碳汇机制和倡导低碳旅游消费方式,以获得更高的旅游体验质量和更大的旅游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一种可持续旅游发展新方式。[6]

侯文亮、梁留科、司冬歌在《低碳旅游基本概念体系研究》中认为低碳旅游是在保证旅游者旅游经历满意的前提下,以更少的温室气体排放为主要目的,通过多样化的方式和人性化的制度,实现低碳经济发展的新型旅游方式和管理理念。[7]

二、低碳旅游与生态旅游的关系

刘啸认为由于生态旅游迄今都还没有一个明确和被普遍接受的定义,而多数学者又都是基于自己的研究需要,对生态旅游的内涵进行不断扩充,导致实践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对生态旅游定义的滥用、误用以及泛化,对生态旅游地的开发、决策和管理产生误导。学者对生态旅游的质疑主要集中于三个方面:①关于生态旅游对象的质疑。生态旅游的对象一般被认为是自然旅游资源,特别是生态环境良好、受干扰较小或没有受到污染的自然区域,因此极大地限制了旅游的范围,将旅游业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希望寄托在这一部分上很显然是不合适的。②关于生态旅游者的质疑。生态旅游内涵中所指的旅游者仅指来到生态旅游区的对环保和经济发展负有一定责任的那部分游客。生态旅游只能达到提高旅游者经历这个目标,而不可能要求旅游者为旅游地承担这么多责任和义务。因此生态旅游者本身就是一个不单独存在的概念。(3)关于生态旅游过程的质疑。生态旅游实现的过程必然要依赖于交通,也就是说,生态旅游也一定要有生态交通,那么什么样的交通才是生态的交通?实际上无法确切地回答这个问题。低碳旅游所基于的理念正好可以克服生态旅游的弊端,它比生态旅游具有更为丰富而且明确的内涵。低碳旅游把人类对旅游所寄予的希望全部融入整个旅游过程当中,避免所谓旅游资源、对象和过程的争议。[8]

黄文胜从旅游目的地、旅游规模和概念的内涵上对低碳旅游与生态旅游进行了对比分析。从旅游目的地看,生态旅游的目的地是一些保护完整的自然和文化生态系统,而低碳旅游则体现在所有的旅游活动中,不存在目的地限制。从旅游规模看,生态旅游强调旅游规模的小型化,以免对旅游资源造成破坏。而低碳旅游不涉及旅游规模,而是强调在旅游过程中食、住、行等全方位的低碳化。从概念的内涵上看,生态旅游的定义已经泛化了,学术界对生态旅游理论可行性和实际效果也提出了质疑和批评。而低碳旅游是一种可量化的旅游,旅游者随时都可以计算出自己在旅游过程中减少的碳排放量,并能利用购买绿色电力或植树进行“碳补偿”。通过对比分析,黄文胜认为低碳旅游把人类对旅游所寄予的希望全部融入整个旅游过程当中,它只注重低碳目标,使旅游者所担负的社会责任分解到全过程,理念和目标都非常清楚,那就是旅游不仅是要享受健康的环境,也有义务创造健康的环境,只有发展低碳旅游才可以实现多赢。[9]

蔡萌、汪宇明认为首先,生态旅游与低碳旅游都具有“旅游发展环境持续性”、“旅游发展效益的福利性”以及“旅游发展机会的公平性”这一思想属性。其次,低碳旅游与生态旅游又具有其各自的侧重点。生态旅游着眼于“生态”,即“自然旅游”,强调旅游发展中“资源的原真性”,倡导通过更少的人为干扰来实现可持续旅游的发展目标;低碳旅游则着眼于“低碳”,强调“低碳技术”和“低碳消费方式”,提倡通过各种低碳技术的革新和旅游消费方式的转变来实现可持续旅游的发展目标。从这点来看,低碳旅游比生态旅游更具有可操作性和实践性;生态旅游则更具有实践指导意义,更多层面上是一种理念,表达人类对旅游发展的一种价值取向的追求[10]

三、低碳旅游的表现

黄文胜认为低碳旅游主要表现为旅游者的低碳行为、旅游企业的低碳行为、旅游目的地的低碳行为、行政部门的低碳行为,但目前我国这些行为仍处于小众化和非系统化。[11]

刘啸认为低碳旅游主要体现为饮食节能、建筑节能和交通节能。[12]

四、发展低碳旅游的必要性

马驰、丁俊慧在《基于低碳经济的旅游业发展对策研究》一文中认为旅游产业将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因此,旅游业的低碳发展不仅仅使其行业的发展趋向于绿色和可持续,也对其上下游产业的绿色低碳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而且由于对旅游资源开发给当地的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尚无足够的重视,存在旅游资源的粗放开发和盲目利用、旅游业粗放式运营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公众环保生态意识的不足等问题,因而发展低碳旅游又具有现实的紧迫性。[13]

周梅在《我国低碳旅游及其发展对策研究》一文中认为发展低碳旅游是中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形式,发展低碳旅游是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途径,发展低碳旅游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必然选择,发展低碳旅游是响应我国节能减排政策的最佳手段。[14]

五、低碳旅游的发展对策

李小明、张兆干和林超利以江苏省丹阳市飞达村为例,从社区层面,认为需要社区、居民和游客共同参与,从推广低碳旅游理念、营造低碳旅游环境、推行低碳旅游方式等三个层面构建低碳旅游社区,并从碳排放的三大主要来源(建筑、交通和工业),建立了一个低碳旅游社区评价体系。[15]

马驰、丁俊慧对如何发展低碳旅游提出了相关的对策,一是合理规划生态承载量,二是统筹选择低碳运营模式(包括因地制宜发展旅游业、全面推进一些县市的生态旅游、积极推进“三农”旅游、采用“绿色饭店”经营模式、倡导全民绿色消费、国际合作,共同推进相关产业低碳化发展)。[16]

张颖、孟令岩和李生洲在《辽宁旅游业低碳发展策略研究》中以辽宁为例从政府和旅游从业者两个角度提出了发展低碳旅游的策略。一是政府推动低碳旅游行为,主要包括:①合理规划旅游区环境承载力;②通过政策激励来推动旅游低碳行为,主管部门应适时出台相应政策法规,将低碳旅游标准化和制度化,从而加快低碳旅游步伐;③积极倡导低碳旅游文化。环保管理部门应与相关产业部门一道开展公关活动。借公关活动宣传低碳旅游文化,从而影响大家的行为和抉择。二是旅游从业者推动低碳旅游,①旅游酒店采用“绿色饭店”经营模式;②旅行社要多推出相关低碳产品和低碳旅游线路。[17]

周梅认为,发展低碳旅游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政府、旅游企业和旅游者的共同参与。政府要设立低碳旅游标准、给予资金和政策支持、加大低碳旅游的宣传力度、开展国际合作。旅游企业包括旅行社、旅游景区、旅游交通、旅游酒店等都可以从自身出发为低碳旅游作出贡献。旅游者作为旅游活动的主体,是促进低碳旅游发展的主要力量,可以将低碳贯穿于整个旅游过程即吃住行游购娱之中,实现其自身真正的低碳旅游。[18]

蔡萌、汪宇明提出低碳旅游发展方式的实现必须基于政府、旅游企业、旅游者等旅游各相关利益者的视角,围绕旅游吸引物、旅游设施、旅游体验环境以及旅游消费方式等旅游发展的过程要素,通过营造低碳旅游吸引物、建设低碳旅游设施、倡导低碳旅游消费方式、培育碳汇旅游体验环境来加以实现。[19]

参考文献

[1]李劲松.浅析旅游业在30年中的定位与功能[J].当代经济,2008(12):92-93.

[2][8][12]刘啸.论低碳经济与低碳旅游[J].中国集体经济,2009(13):154-155.

[3]富筱琦.时尚出游少制造一点“碳”[N].华商报,2009-07-15.

[4][9][11]黄文胜.论低碳旅游与低碳旅游景区的创建[J].生态经济,2009(11):100-102.

[5][15]李小明,张兆干,林超利.基于低碳经济背景下低碳旅游社区的构建研究——以江苏省丹阳市飞达村为例[J].河南科学,2010(5):626-630.

[6][10][19]蔡萌,汪宇明.低碳旅游:一种新的旅游发展方式[J].旅游学刊,2010(1):13-17.

[7]侯文亮,梁留科,司冬歌.低碳旅游基本概念体系研究[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2):86-89.

[13][16]马驰,丁俊慧.基于低碳经济的旅游业发展对策研究[J],现代经济,2009(7):17-19.

[14][18]周梅.我国低碳旅游及其发展对策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0(7):124-125.

[17]张颖,孟令岩,李生洲.辽宁旅游业低碳发展策略研究[J].商业文化,2010(3):214.

【注释】

[1]乔永平(1972—),女,江苏东海人,南京林业大学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研究部副教授,管理学博士,主要从事政治经济学、林业经济管理研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