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个人和社会的关系是人生观的基本问题

个人和社会的关系是人生观的基本问题

时间:2022-02-2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人们对这些问题的不同看法和态度反映了各种不同的人生观。同时,就个体来说,每个人的人生观也同其生活经历和境遇密切相关,并受着世界观的制约,以及文化知识、心理因素的影响。这些都是导致人们的人生观各不相同的重要原因。他们崇高的人生价值举世公认。人生目的是区分各种不同人生观的根本标志。
个人和社会的关系是人生观的基本问题_传统文化与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一、个人和社会的关系是人生观的基本问题

(一)人生观概述

1.什么是人生观

人们在认识改造自然、社会和自身的过程中,会遇到一系列问题,如理想与现实、前途与命运、爱情与婚姻、得与失、公与私、名与利、苦与乐、顺与逆、荣与辱、美与丑、生与死等等。由于人们对上述问题所持的态度和处理的结果不尽相同,就必然引起人们对人生问题的思考,产生诸如人为什么活着、活着有什么意义、怎样活着等等重大问题。人们对这些问题的不同看法和态度反映了各种不同的人生观。一般地说,所谓人生观,就是人们对于人生目的、人生价值和人生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根本态度。它是一定的世界观在人生问题上的表现。

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是人生观的主要内容。人生目的,就是讲人为什么而活着的问题;人生态度,就是讲人生之路怎样走,如何做人的问题;人生价值,就是讲怎样的人生才算有意义的问题。人们在这些问题上所形成的各种稳定的、根本性的观点,构成不同类型的人生观。

人生观人人都有,却又各不相同,甚至相互对立。这是上帝安排的吗?不是,是先天决定的吗?也不是。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生观……总是由他们的现实生活决定的。”它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只能是人们所处的一定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的产物,是人们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反映。由于人们的实践水平、科学技术水平不同,在阶级社会中的阶级归属不同,政治经济地位、根本利益不同,对人生的认识和选择的人生道路也不同。特别在阶级社会中,不同阶级有不同的人生观,即使同一阶级的不同发展时期,同一阶级内部的不同阶层,其人生观也显示出差别性。同时,就个体来说,每个人的人生观也同其生活经历和境遇密切相关,并受着世界观的制约,以及文化知识、心理因素的影响。这些都是导致人们的人生观各不相同的重要原因。

2.人生观的能动作用

首先,人生观指导人生之路。一个人确定了某种人生观,也就确定了自己人生选择的方向,并努力实现自己的选择,成为支配自己行为的力量。身处改革开放形势下的大学生,要树立科学的革命的人生观,选择正确的人生目的和前进的道路,并在这种人生观指导下,勇敢地面对人生历程中的种种困难,开拓前进。

其次,人生观制约着人生价值。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观。不同的人生观,影响着人们对社会的贡献,制约着人生的价值实现。古今中外,一切顺应社会发展方向,树立进步人生观的人大都能创造自己的价值,得到社会的肯定。如居里夫人、诺贝尔、毛泽东等,他们都是进步人生观的信仰者、实践者。他们崇高的人生价值举世公认。我们大学生一旦树立了革命的人生观,就会从对社会和人民的责任、贡献出发,去追求人生价值和高尚的精神境界,激发出巨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最后,人生观产生了强大的精神动力。科学的人生观,它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只有确立了这种人生观,才能自觉地按照这种正确的人生理论的指导所确定的人生目标积极地进行活动。把自己的学习同国家的强盛和民族的振兴密切地联系起来,从社会进步和人民的需要中获得强大的人生动力,在人生道路上奋力拼搏,不屈不挠。如果人生目的不正确,那么,他不仅可能要偏离社会主义政治方向,而且因缺乏为社会主义事业献身奋斗的力量,无法掌握更高更深的知识。

(二)不同类型的人生观

人生观的核心内容是人生目的。人生目的是区分各种不同人生观的根本标志。比如有的人认为“人生在世,吃穿二字”;有的人认为“人生在世,追求权力”;有的人认为“人生在世,逢场作戏”;有的人认为“人生在世,苦海无边”;还有的人认为“人生在世,追求‘有用’和‘方便”’;也有的人认为“人生在世,造福人类”,等等。依据阶级属性,可以把人生观划分为剥削阶级的人生观和无产阶级的人生观。

1.剥削阶级的人生观

剥削阶级的人生观都是私有制的产物,都是以利己主义为核心,倡导个人本位,把个人私利作为行为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利己主义、个人主义的人生观。其理论基础是历史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是反科学的。其主要类型有:

享乐主义人生观。享乐主义人生观从人的自然本性出发,把人生看成只是满足人的生理本能的需要。认为人生目的和意义就在于追求和满足个人的享乐。中国古代杨朱说:“万物所异者,生也。所同者,死也。生则有贤愚贵贱,是所异也;死则有臭腐消灭,是所同也。……十年亦死,百年亦死;仁圣亦死,凶愚亦死。生则尧舜,死则腐骨;生则桀纣,死则腐骨;腐骨一矣,孰知其异?且趣当生,奚遑死后。”[4]19世纪英国的边沁从功利主义原则出发认为人生是彻底的享乐。穷奢极欲、醉生梦死是其生活的写照。现实生活中,享乐主义仍有很大的影响。近年来,社会中出现的拜金主义、挥金如土、腐化堕落现象就是享乐主义人生观的表现。

实用主义人生观。实用主义人生观从“存在就是有用”这一主观唯心主义前提出发,认为人生目的只服从于个人主观的意志和欲望。信奉有用即真理,它产生于美国。20世纪初开始在各资本主义国家流行。这种人生观是资产阶级追逐超额利润心态的表现。近代中国的一些实用主义者,也认为人生不过是逢场作戏。在人生舞台上,可以演正面人物,也可以演反面人物,只要有用,什么都可以做。实用主义人生观在现实生活中的表现就是不顾国家的需要和他人的利益,不择手段地捞取实惠,是一种极其有害的人生观。

存在主义人生观。这种人生观“存在先于本质”,个人意志、个人自由为一切存在的出发点,认为人的自由是无限的、绝对的,它不受任何条件的制约。强调自我设计、自我谋划、自我造就。鼓吹“懦夫是自己造成懦夫,英雄是自己创造英雄”。

存在主义在20世纪20年代产生于德国,二战后流传到法、日、意等国。它是中、小资产阶级对帝国主义专横垄断不满又找不到出路的悲观绝望的反映。

悲观主义人生观。悲观主义人生观认为人生充满苦恼,毫无乐趣。世界就是苦海,人生就是遭罪,一切都听从于某种神秘力量的摆布。只有逃避现实,甚至死亡才能摆脱生的痛苦。这种人生观是剥削阶级处于没落时期的产物,是享乐主义人生观走向另一极端的表现。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老聃、庄周就极力主张“无我”、“无功”、“无名”、“少思寡欲”。在欧洲,19世纪德国的叔本华从怀疑论和相对主义出发,认为应抛弃一切尘世浮华,沉浸于寂灭之中。佛教提出的“六根清净、四大皆空”就是典型的悲观主义人生观。现实生活中,悲观主义人生观是人们对现实社会矛盾和人生道路困难缺乏信心和无能为力的表现,是一种逃避奋斗的懦夫的人生观。

唯意志主义人生观。唯意志主义人生观从权力、意志决定存在价值的观点出发,认为追求权力、渴望统治是人生的最高目标,是一切存在的基础和动力。它产生于19世纪的德国,其代表人物是尼采。他认为每个人都有奴役别人、统治别人的愿望。强权才是真正的美德,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是“超人”,人民群众只是“超人”实现自己意志的工具而已。在现实生活中,少数人相信有钱就有一切。他们或钻营投机,迷恋金钱权力,争名夺利、以权谋私正是这种人生观的反映。

金钱至上,一切向钱看、享乐主义、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种种剥削阶级的人生观、价值观,绝不可能成为建设有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国的强国立国之本。对此,已经成为大多数人的共识。

2.无产阶级的人生观

无产阶级人生观与一切剥削阶级的人生观不同,它是人类历史上最先进、最科学的人生观。

无产阶级的产生是无产阶级人生观产生的先决条件。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社会历史观为无产阶级人生观提供了理论依据。它从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然趋势出发,正确揭示了个人和社会的关系,人活着不应只会吃喝玩乐,而应最大限度地造福人类。人生的价值不是索取,而是最大限度地为人民、为社会做贡献;人生的目的和意义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人类的解放事业而奋斗;在处理个人和集体的关系上,个人应遵循集体主义原则;人生道路并不平坦,有顺境也有逆境。在人生态度上应充满高度的乐观主义精神。

(三)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我们知道,人类世界中单个的人通常被称为个人,相对于社会的个人,就是指具有特殊利益、需要和个性的社会一分子。而社会则是相互联系的有组织的个人集合体,是人们交叉作用的产物。社会与个人既互相区别,又互相依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