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关于武汉城市圈建设的几个问题

关于武汉城市圈建设的几个问题

时间:2022-02-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关于武汉城市圈建设的几个问题在经济全球化以及中国加入WTO的背景下,区域发展一体化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可见,武汉市的确处于鄂东城市圈的龙头地位。三个“重中之重”,表明了武汉城市圈建设的必要性和战略意义,也折射出武汉城市圈建设的重点以及发展的优先序。
关于武汉城市圈建设的几个问题_科技促进发展

关于武汉城市圈建设的几个问题

经济全球化以及中国加入WTO的背景下,区域发展一体化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在新一轮发展竞争中,任何一个城市或地区的发展都应顺应历史潮流,既要充分开发利用自己的资源禀赋,又必须在更大范围内整合相关资源,在寻求共同发展中拓展自己的发展空间。不论是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京津唐地区区域发展一体化所取得的成就,还是在辽东半岛城市群和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所取得的成就,都证明了这一点。这种竞相发展的社会背景成为武汉城市圈建设的参照,也表明中共湖北省委、省政府关于“依托全省发展武汉,发展武汉带动全省”以及“加快鄂东城市群发展”的重大决策顺应了中国发展的时代潮流。

一、武汉城市圈建设的意义

根据区域发展一体化的要求,城市圈的范围可大可小。按照中共湖北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鄂东城市群发展,加快武汉与周边城市群联合协作”的战略决策,以武汉为圆心,以100公里左右为半径划圈,圈内包括了武汉、鄂州、黄石、黄冈、咸宁、仙桃、潜江、天门和孝感等9个市。武汉城市圈建设在国家整体发展战略和中部发展战略中表现出三个逻辑关联的“重中之重”。

首先是湖北的“鄂东之重”。以武汉为龙头和核心的城市圈,对于长江中游地区和湖北省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据统计,以武汉为代表的鄂东九市,面积大约占全省的31.3%,但提供了占全省58.6%的国内生产总值和60.5%的财政收入。相比之下,湖北省其他城市大约占全省68.7%的面积,但只提供了全省41.4%的国内生产总值的39.5%的财政收入。从国内外发展看,世界发展的不平衡表现为南北问题,中国发展的不平衡表现为东西问题,湖北发展的不平衡也表现为东西问题。可见,鄂东发展对湖北发展是关键性的,也是决定性的。

其次是鄂东的“武汉之重”。武汉是湖北省的省会城市、长江中游的中心城市,也是全国屈指可数的特大城市。武汉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中国内陆最早开埠的城市之一,是中国近代工业重要发祥地之一,是中国最重要的交通、通信枢纽之一,也是新中国的重要工业基地之一。尽管近年来武汉在全国城市竞相发展中发展不够快,但武汉市在湖北省尤其在鄂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001年,武汉市国内生产总值是鄂东其他8个城市总和的96%,地方性财政收入是其总和的149%,固定资产是其总和的138%,社会商品零售额是其总和的132%。可见,武汉市的确处于鄂东城市圈的龙头地位。

再次是武汉的“潜力之重”。美国未来学家麦金利·康韦认为武汉的区位优势明显,科教实力雄厚,淡水资源丰富,腹地市场广阔,在21世纪可能崛起并成为世界十大超级城市之一。客观而论,武汉市在交通通信、制造业基础、淡水资源、科技教育、市场流通和生态环境等方面,具有显见和潜在的比较优势。尤其是在“十五”期间,武汉市将重点建设“五大产业基地”(光电子信息产业、现代制造业、钢材制造及新材料产业、生物工程及新医药产业、环保产业基地)和”五大功能中心”(华中地区金融商贸、物流、信息、科教、旅游目的地和集散中心)。武汉市的发展潜力为整合资源、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个“重中之重”,表明了武汉城市圈建设的必要性和战略意义,也折射出武汉城市圈建设的重点以及发展的优先序。

二、武汉城市圈建设的基础

建设以武汉为龙头的武汉城市圈或鄂东城市圈,需要有实实在在的客观基础。这些客观存在的基础主要表现为:①资源的共享性。不论是在自然禀赋资源还是在非自然禀赋资源利用方面,鄂东九市都具有资源的共享性。②市场的相通性。主要表现在武汉大市场对其他城市的会聚和辐射作用,也表现在其他城市对武汉市场的支撑作用。③交通的便利性。以武汉为中心的鄂东九市,空间距离半径都在100公里左右,用现代交通的观念看,鄂东九市之间具有交通的便利性。④文化的共源性。鄂东九市,都具有楚文化的共同渊源。各地的民风民俗都令人感到楚文化的底蕴。⑤社会的亲缘性。鄂东九市之间具有广泛的社会亲缘性。在武汉市城市的汇聚过程中,吸引了周边地区的大量人力资源。⑥产业的互补性。以武汉为龙头的鄂东九市,依据资源禀赋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产业,并在产业结构上存在差异性。这种差异实质上是产业的互补性,有利于资源整合和共同发展。⑦体制的相融性。鄂东九市同在湖北省管辖之下,多少年来都实行同样的管理体制,因而在体制上具有相融性。⑧利益的共同性。鄂东九市具有区域发展一体化的共同利益。面对来自国内外的激烈竞争,一个城市的单打独斗已难成气候,需要多个城市协同并成为利益共同体,获得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整体效益。⑨改革的同步性。鄂东九市尽管在改革的某些具体做法上有差异,但从总体上看在改革方面基本是同步的。⑩发展的紧迫性。以武汉为代表的鄂东九市,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都面临着发展不快、发展不够的严峻现实。

三、武汉城市圈建设的关键

武汉城市圈建设是在鄂东九市现有发展基础上的战略性决策和行动。武汉城市圈建设是在国内区域发展一体化趋势加强的背景下起步的,必然要以长江三角洲城市圈、珠江三角洲城市圈以及环渤海城市圈等为参照。后来者必须创造自己的竞争优势,只有具备竞争优势才有可能实现追赶和最终超越。笔者认为,要形成武汉城市圈建设的竞争优势,有三个关键所在:一是武汉城市圈建设的目标定位;二是武汉城市圈建设整合及利用相关资源的效率;三是武汉城市圈建设的利益驱动及利益共同体。

在武汉城市圈建设的目标定位上,应根据可持续发展观念、国际发展趋势以及鄂东地区的生态环境条件,将其定位于“武汉生态城市圈”,并制定具有科学性、可行性、指导性、权威性和可操作性的《武汉生态城市圈建设规划》。根据鄂东九市的资源条件,按照区域发展一体化的原则,发展相对应的生态工业、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等,建立绿色产业带和绿色市场,倡导清洁生产和绿色消费,使“武汉生态城市圈”建设带动湖北发展,并在全国作出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示范。

武汉生态城市圈建设需要整合和利用各种相关资源,既包括自然禀赋的资源和非自然禀赋的资源,也包括不可再生的资源和可再生的资源,还包括显见的资源和潜在的资源(包括所谓“零资源”资源)。在国内外竞相发展的背景下,武汉生态城市圈的竞争力或竞争优势,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整合和利用相关资源的效率。也就是说,必须创新性地整合和利用相关资源,努力提高整合和利用相关资源的效率,并形成新的产业集群和产业价值链,获得比较利益的最大化。

武汉生态城市圈建设需要创造竞争优势,要创造以强化整合和利用相关资源效率为代表的竞争优势,必须要有动力。这种动力应该是也只能是利益,或者说是比较利益的驱动。武汉生态城市圈建设的参与者必须形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他们都应该有现实的比较利益,也尤其应该看到长远的比较利益。因此,从一开始进行武汉生态城市圈的概念设计和规划设计,就应该坚持“利益驱动”。这样,才能形成武汉生态城市圈建设的“目标共识”或“目标认同”,并真正形成基于利益共同体的武汉生态城市圈建设主体。

原载《学习与实践》2003年第8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