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板栗主要病害及其防治

板栗主要病害及其防治

时间:2022-02-1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栗干枯病主要危害主干及主枝。栗干枯病菌以菌丝体及分生孢子器在病组织内越冬。板栗膏药病主要危害板栗各种枝条及主干。板栗膏药病的发生,在介壳虫发生猖獗或蛀干害虫多、蚜虫多、白蚁危害重、栗树生长不良的栗园,尤其是老栗园发病严重。在我国淮河以南板栗产区以及大别山北部和东部普遍发生。栗白粉病主要危害板栗苗木及幼树的嫩梢和叶片。在江苏、湖北主要危害枝干部,在皖西以危害叶部为多。
板栗主要病害及其防治_板栗栽培与贮藏技

又名疫病、胴枯病、腐烂病、烂皮病,为世界性栗树病害,我国也早有此病。20世纪初曾使欧美各国的板栗生产遭受毁灭性打击。我国板栗品种对此病抗性较强,但局部地区由于管理粗放,近年来危害也比较严重。

(1)症状。栗干枯病主要危害主干及主枝。发病初期枝、干褪绿,并逐渐变为黄褐色圆形斑点,而后发展成较大的不规则的红褐色斑块,最后能扩至围抱整个树干。病部组织松软,内部湿腐,有酒糟味。中后期失水干缩, 产生黑色瘤状孢子座,潮湿时涌出橙黄色卷须状孢子角。植株发病后树势衰弱,影响产量和质量,严重时使整株枯死(见图35)。

(2)病原。栗干枯病其有性世代属子囊菌亚门,球壳菌目,腐皮壳科,内座壳属。子囊壳瓶状,颈部色黑,下部色淡。子囊棒状,子囊孢子双孢无色,椭圆或卵圆形。该菌为兼性寄生菌。

(3)发病规律。栗干枯病菌以菌丝体及分生孢子器在病组织内越冬。翌年春季温度回升,栗树萌芽后,病菌开始活动,通过伤口侵入。在3~4月份病斑扩展最快,常在短时期内造成枝干枯死。4~5月份(栗新梢30厘米左右)病斑逐渐停止扩展。5~6月份在病疤上产生子座和分生孢子角。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距离可达90~120米。远距离传播主要靠苗木和鸟类。

密植园、土壤瘠薄地块及受冻后的栗树发生较重,早春温差大地区发病重,树势衰弱也是发病重的一个重要因素。种间抗性也有很大差异。

(4)防治方法。

①刮除病疤及清除病残枝并集中烧毁。伤口涂药消毒保护。涂药可选用抗生菌401的400~500倍液。

②加强栽培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树体抗病能力。控制栽植密度和留枝量,尽量减少伤口,伤口要涂药进行消毒保护。增施肥水,及时防虫防寒,培养壮旺树势。

③选育抗病品种,减少病虫发生。

④冬季树干涂白保护。可用石硫合剂渣子加石灰调和适度,涂于树干。配方:生石灰6~6.5千克,石硫合剂原液1千克,食盐1千克,清水18千克,油脂100克。

⑤加强检疫(种苗和种子),防止病菌传入。

⑥药剂防治:据国外报道,夏季在距离地面15厘米主干注射多菌灵,可有效治疗栗干枯病。意大利和法国等施用栗干枯病低毒力菌株,可大幅度降低干枯病的致病率,减轻危害。

又名烂皮病、药疤病等,是阔叶树常见的病害之一。在我国淮河以南板栗产区均有分布,大别山北部和东部普遍发生,尤以皖西为重,局部地区成片染病。除危害栗树外,还寄生壳斗科的多种植物以及漆树等阔叶树。

(1)症状(见图36)。板栗膏药病主要危害板栗各种枝条及主干。发病初期表面呈圆形、椭圆形及不规则形状,像一块膏药紧紧贴附于树干和枝条上。危害严重的几十个病斑连接在一起,形成很大的病斑组。病斑周围灰紫色至浅褐色或褐色,中央浅灰色,后期呈紫褐色,也有渐变黑色,有强烈的蓝色光泽,由中央向周围形成有光泽的菌丝厚膜(后期无光泽)。雨季表面产生一层厚白粉,有的边缘绕有一圈极窄的灰色薄膜。病斑后期开裂,有的干缩,逐渐脱落,导致植株枯死。

(2)发病规律。板栗膏药病的发生与介壳虫、白蚁、蚜虫等害虫有密切的关系。病菌多以介壳虫等害虫的分泌物为营养。在雨季,病菌和孢子多以虫体的爬行而传播蔓延。此病在大别山区3月底到4月初开始发病。6~8月份发病蔓延盛期,到10月中旬方停止蔓延,以菌丝及孢子在病组织中越冬。

板栗膏药病的发生,在介壳虫发生猖獗或蛀干害虫多、蚜虫多、白蚁危害重、栗树生长不良的栗园,尤其是老栗园发病严重。

(3)防治方法。

①适地适树,合理规划。选择排水良好,土壤肥沃的阳坡发展栗园。

②加强栗园管理,清除园内杂灌木,增强通风透光,合理修剪,及时除去病虫枝,防治介壳虫和蛀干害虫等危害,增强树势。

③已发病栗树,可用竹刀刮去病组织带出栗园烧毁,并对病疤喷洒波尔多液或20%石灰水,或用煤油(或桐油)加硫磺粉(按1∶0.5)或石油乳剂涂抹伤口。

白粉病又名白涩病。在我国淮河以南板栗产区以及大别山北部和东部普遍发生。主要危害板栗、麻栎等壳斗科植物。

(1)症状(见图37)。栗白粉病主要危害板栗苗木及幼树的嫩梢和叶片。叶片发病初期正面出现近圆形或不规则状的褪绿病斑,随着病斑扩大,在病斑背面(叶背)产生灰白色粉状霉层。秋季病斑由黄白色转为黄褐色,最后变为褐色的小颗粒状物。嫩枝嫩叶被害表面布满灰白色霉层,发生严重时,幼芽和嫩叶不能伸长形成皱缩卷曲、凹凸不平、叶色缺绿等畸形,影响生长发育,甚至引起焦枯而早期落叶

(2)发病规律。白粉病以闭囊壳及子囊孢子在病叶上越冬。次年春随风传播,进行初侵染。大别山区4月初开始发病,4月中旬进行再侵染,使病害继续蔓延扩大。9~10月形成闭囊壳或子囊孢子越冬。以野生板栗、嫁接板栗的1~3年生幼嫩枝危害最重,圃地嫁接苗次之。

(3)防治方法。

①适时清除有病叶的枝梢,以抑制其扩展蔓延,销毁或减少越冬病原。

②4~6月份发病期间喷洒1%硫磺粉液或波美0.2~0.3度的石硫合剂或等量式波尔多液,均可抑制其发展。如发病严重可在萌芽前喷洒波美15度石硫合剂10倍液,以达到防治的目的。

③加强和改善栗园管理,做到栽培不能过密,林地不能过湿,施肥不能过量,郁闭度不能过大,以破坏白粉病菌的适生条件,达到预防的目的。

炭疽病又名叶枯病。我国江苏、浙江、湖北等地均有危害。在江苏、湖北主要危害枝干部,在皖西以危害叶部为多。

(1)症状(见图38)。在叶片表面起初呈现不规则带紫色的小斑点,叶背色泽较淡,以后病斑逐渐扩大至数毫米大小,轮廓并不明显,数个病斑连接融化在一起,叶呈黄褐色,随后卷曲焦枯死亡,好像自然枯死的样子。

(2)发生规律。栗炭疽病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开始发病,发病初期皮孔开裂,出现黑色分生孢子,5月下旬枝干开始腐烂,易折断,病部产生大型黑色子实体,随后开裂散出孢子,通过雨水或昆虫传播,经皮孔或表皮侵入组织。

(3)主要防治方法。

①在冬季结合修枝剪除病枝烧掉。

②4~5月间喷洒0.5∶1∶100的波尔多液或石硫合剂防治。

在江苏、湖北均有发生。一般春末和多雨季节多见,7月后停止扩展,是一种细菌性病害。多发生于新芽、新梢、苞叶及新叶上,患部呈水渍状病斑,其后逐渐变褐色而枯死。主要防治方法:

(1)清除被害部分,集中烧毁。

(2)在发芽前喷7~10倍石硫合剂进行预防,发芽后喷波尔多液防治。

(3)注意选育优良抗病品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