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主要林木病害及防治技术

主要林木病害及防治技术

时间:2022-11-1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全国各地普遍发生,寄生范围广,发病率高,危害性大,宁夏各县均有分布。发病严重年份和严重地区,发病株率可达70%以上,有的甚至高达100%。该病每年苗木展叶后即可发病,重复侵染次数多,对幼苗易造成危害。它们主要危害叶片,也能危害幼果、果柄和嫩芽的生长点,影响产品的质量和产量,有的已成为宁夏危害最严重的病害。对异地调运的种苗要经过严格检疫,以减少远距离传播的风险。首先要开展种群调查,确定具体防治时间。

第三节 主要林木病害及防治技术

森林病害是森林生态系统中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虽然不及害虫种类多,但由于病原复杂,个体微小,染病初期难于发现,所以易被人们忽视。宁夏地处西北高原,气温和相对湿度偏低,病害种类相对于南方省区要少一些,但有的病害也具有很大的破坏性,如腐烂病、胡杨苗期锈病等。

一、腐烂病类(Valsa sordid)

腐烂病是国内外分布很广的一类病害。全国各地普遍发生,寄生范围广,发病率高,危害性大,宁夏各县均有分布。危害树种主要有杨、柳、核桃、苹果、桃、梨等。发病严重年份和严重地区,发病株率可达70%以上,有的甚至高达100%。

(一)症状及侵染特点

主要危害树干,症状特点是,皮腐烂,有酒糟味,病皮上生出针尖大的小黑点;天气潮湿时,即出现橘红色丝状物或块状物,它是真菌性病害。1年内有春、秋两个发病时期:3~4月和9~10月,尤以4~5月发展最快。病菌是弱寄生菌,在自然条件下,孢子量较多,具有潜伏侵染能力。侵入后能否发病,关键在于树木的生长状况。如果树木生长健壮,虽有腐烂病菌潜伏,也不发病或发病轻;而长势衰弱,并受冻伤、日灼、虫伤、机械伤的树木,该病就会大发生。所以一切导致树木受伤和生长衰弱的因子,都是引起腐烂病发生的诱因;而未能贯彻适地适树原则和管理粗放,则是引起腐烂病大发生的主导原因。

(二)防治

1.贯彻合理的营林措施,增强树势,是防治腐烂病的根本措施。

2.有条件的地方可用药物防治。方法是刮治病斑或用刀划痕后,涂药消毒和保护。常用农药有10%浓碱水、0.1%升汞液、0.5%甲基托布津、0.5%多菌灵等。

二、杨树溃疡病(Dothioella gregaria)

杨树溃疡病,以青铜峡和固原地区受害最重,危害树种有小叶杨、加杨、北京杨、大青杨、小青杨、毛白杨和旱柳等。

(一)症状及传播途径

病害发生在主干和主枝上,症状特点是形成3cm长左右的梭形纵裂口,常从其中流出黄褐色具臭味的黏液,干燥后,形成虫粪状物或膜状、胶状块,裂口下部并有褐色、黑褐色水液痕迹,症状明显易见,病部常并发腐烂病或感染其他杂菌。

其病因为真菌,病菌在病皮内过冬,主要靠风雨传播,从伤口或皮孔侵入,1~2个月后才能发病,每年4~5月发病,6月盛发,7~8月病势较轻,9月又发展,林分密度高,春、秋两季降雨多,湿度大,或大水漫灌情况下发病重。蛀干害虫大发生后,也能导致病害加剧。

(二)防治

1.挖除重病株,剪掉病枝等,以减少初次侵染来源。

2.调运苗木时,须严格检疫。

3.发病初期,可喷药防治。

三、叶锈病类

锈病是植物病害中的重要一类,它对农、林、牧生产均能造成巨大的损失。

(一)症状及侵染特点

锈病都是由锈菌引起的,是转性寄生菌。它的生活史复杂,形态多种多样。宁夏锈病种类不少,分布普遍,是常见的一大类病害。危害胡杨、山杨、毛白杨、小叶杨、新疆杨、合作杨、旱柳、沙柳、柠条、花棒、悬钩子、子、茶子、绣线菊、小檗等十余种。

锈病主要发生在叶片和嫩枝上,小苗、大树都可染病,而以幼苗幼树受害最重。

由于锈菌具有多种孢子,因此症状易出现多样性。但其主要特点是病部产生鲜黄色或锈褐色的孢子堆。

(二)防治

1.清除寄主和选育抗病树种是防治锈病的最有效措施。早春发现个别严重病株,及时拔除烧毁或深埋。

2.播种前,用种子重量的3/10 000~5/10 000的粉锈宁浸种或拌种。

3.1 年生幼苗,翌年最好进行移栽,栽前用粉锈宁有效成分200~250mg/kg浸根1小时。

4.育苗管理过程中,必须贯彻防病要求(如打杈、清除下部叶片、灌水不可多等),这样可以推迟和减轻病害发生。

5.苗圃中发现中心病株,及时喷药控制。用粉锈宁有效成分150~250mg/kg液,或敌锈钠50~100溶液。

6.选育抗病品种。

7.大树可在萌芽时和发病初期各喷一次粉锈宁200~250mg/kg液进行防治。

四、阔叶树白粉病

白粉病在宁夏天然林、人工林和苗圃中每年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发生危害树种有杨、柳、刺槐、辽东栎、槐、复叶槭、臭椿、桑、核桃、沙枣、花棒、梨、苹果等十多个树种。小苗、大树上都可发生,但以幼苗受害为重。

(一)症状及侵染特点

白粉病主要侵染嫩叶和新枝梢,症状特点是病部很快出现了一层白粉,夏末、秋初在白粉层上出现由黄变黑的球形小颗粒,此为病菌的闭囊壳,属真菌性病害。病菌统称白粉菌,是专性寄生菌。

该病每年苗木展叶后即可发病,重复侵染次数多,对幼苗易造成危害。施用氮肥过多,苗木徒长,或苗木过密时易发病,春季干旱,夏季又多雨潮湿,则白粉病严重发生。

(二)防治

白粉病虽然发病普遍,但因病菌在寄主上大都是表生菌丝,所以化学防治收效明显,尤其对硫制剂敏感。常用药剂有以下几种。

1.石硫合剂。早春喷波美3°~5°石硫合剂1次,发病初期喷0.2°~0.5°石硫合剂1~3次。间隔时间10~15天。

2.喷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00倍液。

五、瘿螨类

宁夏瘿螨类病害种类很多,天然林和人工林中都有发生。有的集中在山上,有的喜欢在沟渠旁,如旱柳瘿螨,沟渠边的柳树上几乎100%的感病,现已发现枸杞、桦、椴、旱柳、沙柳、槭、子、鼠李、榛子、悬钩子、杏、李、梨、山梨、蔷薇、葡萄等多种树种均遭受不同程度的危害,甚至油菜等的叶片内也发现有瘿螨生存。

(一)为害特征

它们主要危害叶片,也能危害幼果、果柄和嫩芽的生长点,影响产品的质量和产量,有的已成为宁夏危害最严重的病害。如枸杞瘿螨。枸杞瘿螨又称大瘤瘿螨,以成螨在枸杞树隙和腋芽内越冬,翌年4月,越冬成螨开始出蛰活动,每年5、6月和8、9月出现2次危害高峰,11月成螨开始越冬。

病害特点若螨可刺吸叶片、嫩茎和果实。叶部被害后形成紫黑色痣状虫瘿,直径1~7mm,虫瘿正面外缘为紫色环状,中心黄绿色,周边凹陷,背面凸起,虫瘿沿叶脉分布,中脉基部和侧脉中部分布最密。受害严重的叶片扭曲变形,顶端嫩叶卷曲膨大成拳头状,变成褐色,提前脱落,造成秃顶枝条,停止生长。嫩茎受害,在顶端叶芽处形成长3~5mm的丘状虫瘿。

(二)防治方法

1.种苗选育

要采用丰产抗逆品种进行扦插育苗,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的枝条,用1.8%爱比菌素3 000~4 000倍液浸泡一下,然后进行扦插。对异地调运的种苗要经过严格检疫,以减少远距离传播的风险。

2.田间管理

加强肥水管理,做好发芽、开花和果实膨大期的追肥,按照夏水灌透、冬水灌好的原则,及时灌水,保持适当湿度,以增强树势,提高植株的抗逆性。结合修剪整枝,将病残叶及时清除销毁,春季修剪应在3月20日前结束,以免向新发枝叶迁移。夏季结合铲园去除徒长枝和根蘖苗,防止瘿螨滋生和扩散。

3.天敌防治

瘿螨的天敌有七星瓢虫等,要在害螨发生初期释放。要针对田间害螨发生密度,决定适宜的益害比,释放益虫的地块,不宜施用氧乐果等化学杀虫农药,防止杀伤天敌。

4.化学防治

(1)芽前防治。发芽前,越冬成螨大量出现时是防治适期,结合防治其他病虫害,可喷1次波美5°石硫合剂,也可采用45%~50%硫磺胶悬剂300倍液喷洒,能够兼治锈螨。

(2)生长期防治。首先要开展种群调查,确定具体防治时间。5月5日开始调查,每5~10天调查1次,11月5日结束,按叶面虫瘿大小和数量分5级调查,当危害指数达到0.043时为防治指标。

(3)要选准药剂。对老枸杞园,可喷20%杀灭菊酯2000倍液,或40%硫磺胶悬剂300倍液,40%杀蚜素(加0.1%肥皂粉)400倍液,每隔10天喷1次,连续2次,效果都很好。

六、立木腐朽病(Trametes sp.)

腐朽病是林业的大敌,尤其在成过熟林种,腐朽现象既普遍又严重。宁夏不论山、川,只要有树,就有腐朽病,如山杨、旱柳、苹果、桃、杏等。特别是四旁的老柳树,发病率高达80%以上。受害轻者,降低了木材利用价值;严重者,不但木材朽坏不能利用,而且能使立木成片枯死,影响防护效益。

(一)症状与侵染特点

腐朽病危害树木的木质部,症状主要特点是木质部腐朽松软,按其颜色不同,常分为白色腐朽和褐色腐朽两类。后期在树干上常出现大型担子果——木蘑菇。

该病多发生在成、过熟林分中,或由于各种原因造成伤口,而暴露木质部者居多,萌发更新的林分比实生林分易感病。此外,在潮湿林分中,发病高于干燥林分,腐朽率和木材损失率与林龄、直径大小呈正相关。

(二)防治

1.合理确定采伐年龄。对成、过熟林及时采伐更新,降低腐朽率,使木材少受损失。

2.采用恰当的更新方法,避免用萌蘖法更新。次生林改造中,应清除那些易感染的根株。

3.加强抚育,注意卫生伐,对那些衰弱木、被压木、病腐木、虫蛀木等,及时砍伐清查,压低菌源。

4.在林内作业时,应尽量避免造成伤口。修枝时,应注意茬口,靠干面平削,以利于伤口的愈合。

七、煤污病

煤污病又称煤烟病,在柳树、槐树及多种花木上发生普遍,影响光合、降低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甚至引起死亡。其症状是在叶面、枝梢上形成黑色小霉斑,后扩大连片,使整个叶面、嫩梢上布满黑霉层。由于煤污病菌种类很多,同一植物上可染上多种病菌,其症状上也略有差异。呈黑色霉层或黑色煤粉层是该病的重要特征。

(一)发病规律

煤污病病菌以菌丝体、分生孢子、子囊孢子在病部及病落叶上越冬,翌年孢子由风雨、昆虫等传播。寄生到蚜虫、介壳虫等昆虫的分泌物及排泄物上或植物自身分泌物上或寄生在寄主上发育。高温多湿、通风不良、蚜虫、介壳虫等分泌蜜露害虫发生多,均加重发病。

(二)防治方法

1.植株种植不要过密,适当修剪,温湿要通风透光良好,以降低湿度,切忌环境湿闷。

2.植物休眠期喷波美3~5度的石硫合剂,消灭越冬病源。

3.该病发生与分泌蜜露的昆虫关系密切,喷药防治蚜虫、介壳虫等是减少发病的主要措施。适期喷40%氧化乐果1 000倍液或80%敌敌畏1 500倍液,防治介壳虫,还可用10~20倍松脂合剂、石油乳剂等。

4.据广东试验,在喷洒杀虫剂时加入紫药水10 000倍液防效较好。

5.对于寄生菌引起的煤污病,可喷洒代森铵500~800倍,灭菌丹400倍液。

八、杏疔病

(一)发病规律

杏疔病又称杏黄病、红肿病。主要为害新梢、叶片,也可为害花和果实。新梢染病,节间缩短,其上叶片变黄,变厚,叶肉增厚,从叶柄开始向叶脉扩展,以后叶脉变为红褐色,叶内呈暗绿色,变厚,并在叶正反两面散生许多小红点,即病菌分生孢子器。后期从小红点中涌出淡黄色孢子角,卷曲成短毛状或在叶面上混合成黄色胶层。叶片染病,叶柄变短,变粗,基部肿胀,节间缩短。7月以后黄叶渐干枯,变为褐色,质地变硬,卷曲折合呈架形,8月以后病叶变黑,质脆易碎,叶背面散生小黑点,即子囊壳。黑叶于树上经久落,病枝结果少或不结果。花染病,病花不多易开放,花苞增大,花萼、花瓣不易脱落。果实染病,生长停滞,果面生淡黄色病斑,生有红褐色小粒点,病果后期干缩脱落或挂在树上。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以子囊壳在病叶内越冬,春季从子囊壳中弹射出子囊孢子随气流传播到幼芽上,条件适宜时萌发侵入,随新叶生长在组织中蔓延;分生孢子在侵染中不起作用。子囊孢子在一年中只侵染一次,无再侵染。5月间出现症状,10月间叶变黑,并在叶背产生子囊越冬。

(二)防治方法

1.5 ~6月间及时剪除病叶、病梢,集中烧毁。

2.5 月间摘除病芽、病叶,如果全面清除病枝病叶有困难的,可在杏树展叶期喷1:1.5:200波尔多液或30%绿得保胶悬剂400~500倍液、14%络氨铜水剂300倍液,隔10~15天1次,防治1次或2次效果良好,连续坚持数年可基本消灭或控制杏疔病为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