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主要病害及其防治技术

主要病害及其防治技术

时间:2022-11-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草莓灰霉病又叫腐烂病,是草莓产区的主要病害之一,温室及露地栽培均易发生,直接危害花器和果实,对草莓产量和品质影响很大。需要进行有效的防治。整个生长季节可不断发生,危害极大,严重时可导致死苗,不及早防治会造成草莓减产损失,或秧苗质量降低,移栽后不易成活。草莓根腐病是草莓根部重要病害之一,是由土传病原真菌、线虫和冻害共同引起的复合病害,严重时可造成整个草莓生产园区的毁灭。

草莓灰霉病又叫腐烂病,是草莓产区的主要病害之一,温室及露地栽培均易发生,直接危害花器和果实,对草莓产量和品质影响很大。需要进行有效的防治。

危害症状:①烂果。先萼片发病,呈不规则暗褐色病斑,有明显边缘,逐渐向花瓣和果实发展,花瓣发病后逐渐萎蔫枯黄,果实发病由青灰色转为灰白色水渍状的病斑,温湿条件适宜时,全果很快腐烂。②烂心。丛生于植株基部的幼蕾和心叶发病,从顶端向下呈“V”字形病斑,病斑边缘有浅褐色轮纹,病部可产生较多灰色霉层,影响开花和结果,单株产量损失较大。③烂叶。贴近地面的叶片从边缘向内发展,形成不规则、有明显边缘和灰白色霉层的病斑。田间以第一种症状最多,第二种症状次之,第三种症状较少见。

防治方法:①选用抗病品种。②农业防治:早春及时清除枯枝、枯叶,发病初期摘除感病花序,剔除病果。减少菌源;合理密植,平衡施肥,适当控制浇水,防止植株旺长和园内湿度过大;采用塑料薄膜或杂草覆盖地面,避免果实直接接触潮湿土壤。③药剂防治:从花序显露开始,选用200倍等量式波尔多液、50%代森锰锌500倍液、50%敌菌灵600倍液、75%百菌清600~800倍液、50%速克灵或70%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液、10%多环丝氨酸可湿性粉剂每亩100~150克兑水75千克、50%扑海因(通用名异菌脲)可湿性粉剂每亩100~135克加水75千克等药剂均可,每隔7~10天喷一次,共3~4次;防治大棚或温室草莓灰霉病,每立方米空间用抑菌灵0.1克熏蒸。

草莓白粉病是草莓常见的重要病害,一般露地发生较少,保护地栽培发病较重。主要危害叶片和嫩尖,叶柄、花蕾、果实、果柄等也可受害。整个生长季节可不断发生,危害极大,严重时可导致死苗,不及早防治会造成草莓减产损失,或秧苗质量降低,移栽后不易成活。

危害症状:叶片受害在叶背面长出薄霜状白粉,随病情加重,叶缘逐渐向上卷起呈汤匙状,后期呈红褐色病斑。严重时叶缘萎缩、焦枯。花蕾、花瓣受害变为紫红色,不能开花或不能完全开花。果实受害果面覆盖白色粉状霉层,果实发育停止、硬化、畸形,着色不良,丧失商品价值,严重时果实腐烂干枯。

防治方法:①淘汰感病品种。在白粉病重发区,淘汰丰香等易感病品种,选择耐病品种玫瑰(美国19号)、达赛莱克特。②培育无病壮苗。从育苗圃开始,及时发现和清理有病叶片和秧苗,并注意喷药预防,培育无病壮苗。③加强田间管理。一是定植缓苗后,及时清除老叶、病叶,并把田间地头的枯枝、残叶集中深埋或烧毁,搞好田间卫生。二是扣棚后,结合去老叶,清除病叶,搞好棚室卫生,降低病源基数,减少或推迟发病。④加强测报调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在草莓整个生育期,对白粉病进行调查和监测,特别进入9月份后,应加强对白粉病发生情况的调查,发现个别病叶后及时喷施2%农抗120进行预防。草莓扣棚后,给白粉病流行创造了有利条件,是测报调查的重点,做到早发现早控制,发现病叶后,因地制宜的选用药剂防治,如遇连续阴天,可选用百菌清、速克灵烟剂进行熏蒸,晴天可选用喷药防治。目前对白粉病防治效果较好的农药有:4%朵麦可(四氟醚唑)水剂、翠贝(醚菌酯)水分散粒剂、30%特富灵可湿性粉剂、2%农抗120、硫黄罐等,这些农药宜交替使用,其中朵麦可、特富灵农药多次使用对草莓有抑制生长作用,且花期不宜使用。为了解决多次用药后对草莓的抑制生长作用,一般视草莓的生长和受抑制情况。

该病主要发生在育苗期(匍匐茎抽生期)和定植初期,结果期很少发生。

危害症状:该病主要危害匍匐茎与叶柄,叶片、托叶、花、果实也可感染。发病初期,病斑水渍状,呈纺锤形或椭圆形,3~7毫米,后病斑变为黑色,或中央褐色、边缘红棕色。叶片、匍匐茎上的病斑相对规则整齐,很易识别。匍匐茎、叶柄上的病斑可扩展成环形圈,其上部萎蔫枯死。湿度高时,病部可见鲑肉色胶状物。该病除引起局部病斑外,还易导致感病品种尤其是子苗整株萎蔫,初期1~2片展开幼叶失水下垂,傍晚或阴雨天仍能恢复原状。病情重者全株枯死。此时若切断根冠部,可见横切面上自外向内发生褐变,但维管束不变色。

防治方法:①选用无菌健壮母株。因带菌母株为初侵染源,故要选择无病母株,在无病地块种植。②加强露地育苗栽培管理。栽植地要选在排水良好且土壤保湿性较好,上年种水稻的土地上。苗圃内做中间高两边低的高畦。为防止高温对植株生长的抑制和炭疽病的危害,利用春季早期适宜的气温多发苗,母苗宜在4月上旬定植。在栽植母株时,要保持充分的株距,注意不要密植。在施肥上要做到合理施肥,做到氮,磷,钾合理搭配,不要偏施和重施氮肥,防止植株过于嫩绿和茂盛。对匍匐茎多且繁茂的苗床,后期分枝、茎蔓要及时摘除,如后期子苗密度高时,应及时剥除老叶、病叶,保持通风透光。此外,不应在高温期间经常性地喷灌植株表面,以地表滴灌为宜,如没有滴灌条件,可采用早晚沟灌的办法,但切不可漫灌,水分不要过量。如发现病株,必须连同邻株立即铲除,并远离栽植地烧毁或深埋。③采用保护设施育苗。本病的分生孢子常通过雨水淋打而散布。所以避雨遮阳栽培是一项极有效的防治对策。④药剂防治。近两年药剂试验表明,当前对本病防效较好的是咪鲜胺类药剂。但这些药剂只能用来预防,在发病后喷洒则效果很低。因此,一定要做好经常性的药剂预防,在夏秋育苗期要每隔1周喷洒1次,在雨前和雨后一定要及时防治,特别是雨后要及时喷药,具有淋洗叶片病菌,污泥浆和土壤杀菌的作用。在做好药剂防治的基础上,可结合矮壮调节剂喷施。掌握在高温来临之前(即6月底—7月上旬),在子苗基本布满苗床时用多效唑100毫克/升喷施1~2次,控制徒长,促使子苗矮壮老健,提高植株自身抗病能力,能有效控制炭疽病发生。

草莓根腐病是草莓根部重要病害之一,是由土传病原真菌、线虫和冻害共同引起的复合病害,严重时可造成整个草莓生产园区的毁灭。

危害症状:草莓根腐病被害状为全根腐烂,草莓冠根腐被害根腐烂呈白色,因此又称草莓白根腐;草莓鞋带冠根腐由病菌根冠侵染,被害根似鞋带状;草莓红中柱根腐和草莓红心根腐被害根中柱变成红褐色,由内至外腐烂;草莓黑根腐被害根呈黑色或棕褐色,由外至内腐烂。根据发病季节,分为急性和慢性,急性多发生在春夏两季,雨后叶尖凋萎,不久呈青枯状,引起全株迅速枯死,慢性多发生秋、冬季,植株发病后,下部老叶叶缘变紫红色或紫褐色,逐渐向上扩展,全株萎蔫或枯死。

防治方法:①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避免黏性土壤种植,及时排水,防止草莓园土壤湿度过大;及时清除病株,实行轮作倒茬。根腐病发生严重地块4~5年后再种植草莓;合理施用氮肥,以硫酸铵作氮肥有利于降低草莓黑根腐病的发生,同时要多施磷钾肥。②物理防治:利用溴甲烷和氯化苦熏蒸土壤对草莓根腐病防效较高,有些地块可达100%;利用日光对土壤进行消毒,不但可以降低土壤病原物数量,抑制根腐病,还有增产效果。③化学防治:50%速克灵、70%甲基托布津及8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苗根均可降低发病;58%甲霜灵加锰锌WP、64%杀毒矾500倍液,50%扑海因1500倍液等田间灌根;72%克露可湿性粉剂600倍液灌根对红中柱根腐病效果最佳。

草莓叶斑病又称草莓蛇眼病、白斑病,在我国草莓栽培区广泛发生。

危害症状:叶斑病主要危害叶片,尤其是老叶,也侵害叶柄、匍匐茎、花萼、果实和果梗。病叶开始产生紫红色小斑点,随后扩大为直径3~6毫米的圆形病斑,边缘紫红色,中央呈棕色,后变为灰白色,酷似蛇眼。病斑过多会引起叶片褐枯。病斑大量发生会影响叶片的光合作用,植株抗性降低。

防治方法:①选用抗病品种。②清除病源。冬季清扫园地,烧毁腐烂病叶,生长初期发生少量病叶及时摘除,发病重的地块在果实采收后全园割叶。③加强栽培管理。搞好排水,防止土壤过湿,使用氮肥勿过量。④药剂防治。在花序显露到开花前,喷等量式200倍波尔多液,严重时每10~15天喷1次,直到采收,也可用克菌丹4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50%多菌灵1000倍液。

草莓轮斑病危害广泛,我国各草莓产地普遍发生,个别地区发病严重,以草莓育苗地和露地栽培危害较重。

危害症状:主要危害叶片、叶柄和匍匐茎。发病初期,在叶面上产生紫红色小斑点,并逐渐扩大成圆形或近椭圆形的紫黑色大病斑,此为该病明显特征。病斑中心深褐色,周围黄褐色,边缘红色、黄色或紫红色,病斑上有时有轮纹,后期会出现小黑斑点(即病菌分生孢子器),严重时病斑连成一片,致使叶片枯死。病斑在叶尖、叶脉发生时,常使叶组织呈“V”字形枯死,亦称草莓“V”形褐斑病。

防治方法:①加强培育管理,通风透光,减少氮肥使用量,促使植株健壮,提高自身抗逆能力。②草莓移栽时摘除病叶后,并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10%多抗灵(不吸水链霉菌)水剂200倍液浸苗15分钟左右,待药液晾干后种植。③发病初期选用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700倍液,或50%扑海因悬浮剂800倍液,或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20%龙克菌(噻菌铜)悬浮剂4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进行喷雾,每隔10天1次,连续防治2~3次。保护地也可选用一熏灵烟剂熏蒸防治。

草莓褐斑病有时又称草莓叶枯病,是草莓的重要病害之一。

危害症状:草莓褐斑病主要危害叶片,多从叶缘开始侵染,初期叶面出现紫褐色小斑点,后扩展为大小不等的近圆形成“V”形斑。病斑中部灰白,边缘紫红色,病斑上一般有明显轮纹,后期病斑可发展至叶片1/4~1/2大小,致使叶片枯萎,植株死亡

防治方法:①加强栽培管理,平衡施肥,合理密植,及时摘除老叶病叶,集中销毁。②药剂防治:移植前清除种苗病叶及重病株,并用70%的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苗15~20分钟,待药液干后移栽;发芽至开花前用等量式波尔多液200倍喷洒叶面,每15~20天1次,有良好的防效;田间发病初期,喷洒10%世高(苯醚甲环唑)水分散颗粒剂1500倍液防效可达80%以上。

草莓枯萎病是一种真菌性维管束病害,在草莓产地均有发生。

危害症状:本病主要是以病菌侵害根部,先在地上部分表现出病态,心叶变黄绿色或黄绿色卷曲,变小,变窄,呈船形,叶片无光泽,下部叶片变紫色枯萎,叶缘褐色向内卷。叶柄和果柄的维管束也变褐色与黑褐色,地下根系呈黑褐色,不长新根,潮湿时近地面基部长出紫红色的分生孢子。本病表现症状期在开花至收获期。

防治方法:①加强检疫。建立无病繁育区或田,再选择无病株苗作母苗进行繁育。种植时发现根发黑的病苗要挑选出来集中烧毁,不管是否是枯萎病苗都不能栽入大田。②实行作物轮作。最好是实施水旱轮作,但种在山上或旱地的草莓也要与其他旱作物轮作,决不能连作。②防治药剂。浸根消毒:选用95%绿亨一号(恶霉灵)5克加水15千克,进行浸根,浸湿既可移栽。药液灌根:用80%绿亨一号(恶霉灵)20克(按使用说明加水)、碘制剂菌立停600~800倍液、50%多菌灵或70%甲基托布津600倍液边栽边浇灌根部,每株浇灌药液150~250克。成活后用65%灭枯杀手(65%苯·敌)1000倍液,每隔7~10天浇灌1次,连续2~3次。如选用其他防治草莓枯萎病的药剂,如枯萎灵(30%多·福)等按说明使用。应注意对草莓枯萎病的防治,一定要采用灌根的方法效果较佳。

草莓黄萎病是草莓生产中的常见病害之一,在草莓产地普遍发生,除危害草莓外,还危害茄子、番茄甜瓜、黄瓜和棉花等作物。

危害症状:草莓黄萎病染病植株新生叶变黄绿色,并扭曲成舟形,表面粗糙无光泽。3片小叶中往往有1~2片叶变小而成畸形叶。畸形叶多发生在植株的一侧,呈现“半身凋萎”症状。继而下部叶变黄褐色,上部叶自叶缘开始干枯,直至全株死亡。切开被害株根茎、叶柄、果柄横切面,可见维管束褐变。根系减少,根变为黑褐色,甚至腐败,但中心柱不变色。与草莓枯萎病的区别在于黄萎病夏季高温季节不发病,心叶不畸形黄化。

防治方法:①实行草莓与水稻轮作,避免连作重栽。②采用抗病性较强的章姬、红颊等品种。③清除病残体,及时烧毁。④药剂防治。在草莓种植前用80%氯化苦或太阳能进行土壤消毒处理,再育苗和定植,效果良好;种植后用0.2%苯菌灵可湿性粉剂滴灌土壤,当年和第二年都有明显效果;对发病地在发病初期也可用10%多抗灵(不吸水链霉菌水剂)80倍液浇灌防治。⑤移栽时可用20%苯来特1000~1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300~4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300倍液浸根或栽后灌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