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侵染性病害及其防治

侵染性病害及其防治

时间:2022-11-1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穿孔病是桃树的主要病害之一,在桃产区普遍发生,在日光温室桃栽培中也经常造成为害。穿孔病类主要包括细菌性穿孔病、真菌性霉斑穿孔病和真菌性褐斑穿孔病,这三种穿孔病如不及时防治,都会引起叶片穿孔脱落,甚至新梢枯死,从而严重削弱树势,并降低果品的产量及质量。症状危害 桃树叶片、枝梢、花芽和果实。低温多雨利其发病。发病原因 桃褐斑穿孔病的病原是真菌中的核果尾孢菌。

一、侵染性病害及其防治

(一)穿孔病

穿孔病是桃树的主要病害之一,在桃产区普遍发生,在日光温室桃栽培中也经常造成为害。穿孔病类主要包括细菌性穿孔病、真菌性霉斑穿孔病和真菌性褐斑穿孔病,这三种穿孔病如不及时防治,都会引起叶片穿孔脱落,甚至新梢枯死,从而严重削弱树势,并降低果品的产量及质量。

1.桃细菌性穿孔病

为害分布 桃穿孔病分真菌(霉斑穿孔、褐斑穿孔)和细菌为害造成穿孔两类,以细菌穿孔分布最为普遍而严重,常造成大量穿孔,引起叶片早期脱落,枝梢枯死。寄主植物除桃外,还为害杏、李、樱桃等多种核果类果树,该病分布很广,全国各桃区均有分布为害。

img16

图15 穿孔病

危害症状 叶片发病初期为水浸状小圆点,以后扩大为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紫褐色乃至黑褐色。直径约为2毫米,病斑周围水浸状并有黄绿色晕环,后期干枯。病健组织交界处发生一圈裂纹,病部脱落形成穿孔。枝条受害病部发生溃疡斑,第一批在新叶出现时新梢上出现暗褐色小疮疹,直径约为2毫米,后扩展到1~10毫米不等,宽度一般不超过枝条一半,开花前后病斑表皮破裂,病菌溢出,开始传播。夏季溃疡斑多在夏末发生,多以嫩梢皮孔为中心形成暗紫色斑点,后期变褐色至紫黑色,圆形或椭圆形,稍凹陷、边缘呈水浸状,夏季溃疡斑不易扩展,很快即干枯。果实受害处果面发生圆形紫色病斑,中部凹陷,边缘水浸状,空气潮湿时病斑上出现黄白色黏质物,干燥时常发生裂纹。

病菌形态 细菌性穿孔病菌称甘蓝黑腐黄单胞菌桃穿孔致病型,属细菌,菌体为短杆状,大小为0.4~1.7×0.2~0.8微米,两端圆,单极生1~6根鞭毛,有荚膜、无芽孢,在肉汁琼脂培养基上菌落黄色圆形,革兰氏染色阴性反应,好气性。病菌发育最适温度为24~28℃,最高温度为37℃,最低温度为3℃。致死温度51℃,10分钟。病菌在干燥条件下可存活10~13天,在枝条溃疡组织上可存活一年以上。

img17

图16 桃细菌性穿孔病危害叶片状

img18

图17 桃细菌性穿孔病危害果实状

发生规律 细菌性穿孔病的病原细菌,在枝条病组织内越冬(主要在春季溃疡病斑内)。第二年春随气温上升病组织内的细菌开始活动,桃树开花前后,病菌从病组织中溢出,借风雨或昆虫传播,从叶片的气孔、枝条及果实的皮孔侵入。叶片一般在4月份发病,夏季干旱时发展缓慢,到秋雨季节又发生后期侵染。病菌潜育期随气温高低和树势强弱而不同,当温度在25~26℃时潜育期约4~5天,20℃时为9天,19℃时为16天;树势强时潜育期也长,可长达40天。温暖、雨水频繁或多雾季节有利于病害的发生,树势衰弱或排水、通风不良以及偏施氮肥的果园发病都较重。

防治方法

(1)加强果园管理。冬季结合修剪,彻底清除枯枝、落叶、落果等,集中烧毁,消灭越冬菌源。注意果园排水,合理修剪,使果园通风透光良好,降低果园湿度。增施有机肥料,避免偏施氮肥,使果树生长健壮,提高抗病力。

(2)药剂防治:在桃树发芽前一个星期,喷4~5波美度的石硫合剂,或45%晶体石硫合剂30倍液,或30%松脂酸钠水乳剂30倍液;在4~5月份喷药2~3次,常用药剂有欧保(1.4%复硝酚钠加中生菌素和噻霉酮)000倍液,或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发芽后喷95%CT(细菌灵)杀菌剂6000~7000倍液,每7~10天次,共2~4次或72%农用链霉素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硫酸链霉素4000倍液,对细菌性穿孔病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硫酸锌石灰液对细菌性穿孔病有良好的防效,其配方为硫酸锌0.5千克、消石灰2千克、水120千克。

(3)避免与其他核果类果树混栽,细菌性穿孔病除侵害桃外,还能侵害李、杏、樱桃等核果类果树,尤其是杏和李树对细菌性穿孔病的感病性很强,往往成为果园内的发病中心,而传染给周围的桃树。因此,在以桃树为主的果园,应将李、杏等果树移植到距离桃园较远的地方。

2.桃霉斑穿孔病

症状危害 桃树叶片、枝梢、花芽和果实。叶片上病斑初淡黄绿色后变为褐色,圆形或不规则形,直径2~6毫米。幼叶被害大多焦枯,不形成穿孔。温度高时,在病斑背面长出黑色霉状物即病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有的延至脱落后产生。病斑脱落后在叶上形成穿孔。枝梢被害,以芽为中心形成长椭圆形病斑,边缘紫褐色,并发生裂纹和流胶。花梗染病,花未开即干枯脱落。果实上病斑小而圆,初为紫色,渐变褐色,边缘红色,中央稍凹陷。

发病规律 病菌以茵丝体或分生孢子在被害叶、枝梢或芽内越冬。桃树枝条或芽外覆有胶质层,利于病菌抵抗低温。翌年,越冬病菌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先从幼叶侵入,产生新的孢子后,再侵入枝梢或果实。该病潜育期因温度不同差异较大,日均温19℃为5天,日均温1℃则为34天。低温多雨利其发病。

防治方法

(1)加强栽培管理,增强树势。合理施肥,增施有机肥,避免偏施氮肥。对地下水位高或土壤黏重的桃园,要改良土壤,及时排水。合理整形修剪,及时剪除病枝,彻底清除病叶,集中烧毁或深埋。

(2)早春喷洒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80%大生M-45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72%农用硫酸金霉素可湿性粉剂5000倍液、30%绿得保胶悬剂400~500倍液。

img19

图18 桃霉斑穿孔病

3.桃褐斑穿孔病

为害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果实和新梢。叶片上的病斑,中部褐色,边缘紫色。若空气潮湿,在病斑两面都能产生灰褐色霉状物。病斑脱落后叶片形成穿孔,穿孔边缘比较整齐,有明显坏死组织残留。

发病原因 桃褐斑穿孔病的病原是真菌中的核果尾孢菌。病菌以菌丝在病梢或病叶内越冬。日光温室内低温多湿利于发病。

防治方法

(1)多施有机肥,增强树势,提高抗病力。对黏重土壤尤其要多施马粪或其他有机肥,以改良土壤。

(2)合理修剪,使树体通风透光良好;同时要彻底清除枯枝、病叶和落果,将其集中烧毁或深埋,以消灭越冬菌源。

(3)喷药防治:桃树发芽前,可喷布波美5度石硫合剂,如果前一年穿孔病发生严重时,在桃树展叶后,可喷布80%大生M-45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2%农用链霉素2500倍液、或硫酸链霉素3500倍液或新植霉素3500倍液、或50%福美双500倍液、或65%代森锌5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500倍液,一般每隔10~15天,喷次,共喷3~4次。另外,喷布1∶4∶240(硫酸锌∶消石灰∶水)的硫酸锌石灰液,对细菌性穿孔病也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但有时易出药害,使用前要先做小区试验。

img20

图19 桃褐斑穿孔病

(二)桃灰霉病

1.症 状

(1)花及幼果:花片及花托易受侵染,并附着在幼果上,引起幼果发病。幼果上病斑初为暗绿色、凹陷,后引起全果发病,造成落果。

(2)成熟果实:成熟果实果面出现褐色凹陷病斑,很快整个果实软腐,长出鼠灰色霉层,不久在病部长出黑色块状物。

2.发病条件

(3)气象:多雨潮湿和较凉的天气条件适宜灰霉病的发生。病菌的发育以20~24℃最适宜,因此,春季桃花期,不太高的气温又遇上连阴雨天,空气潮湿,最容易诱发灰霉病的流行,常造成大量花腐烂脱落;坐果后,果实逐渐膨大便很少发病。另一个易发病的阶段是果实成熟期,如天气潮湿亦易造成烂果。

img21

图20 桃灰霉病

(2)栽培:地势低洼,枝梢徒长郁闭,杂草丛生,通风透光不良的果园,发病较重。管理粗放,施肥不足,机械伤、虫伤多的果园发病较重。

3.防治方法

(1)果园清洁:结合其他病害的防治,彻底清园和搞好越冬休眠期的防治。

(2)加强果园管理:控制速效氮肥的使用,防止枝梢徒长,抑制营养生长,对过旺的枝蔓进行适当修剪,或喷PBO、多效唑,搞好果园的通风透光,降低田间湿度。

(3)药剂防治:花前喷1~2次药剂预防,可使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等。花期用50%速克灵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扑菌灵(20%多菌灵·异菌脲悬浮剂)500倍液喷雾,效果更好。

(三)桃褐腐病

桃褐腐病又称菌核病、果腐病,是桃树的重要果实病害。

1.为害症状

主要为害桃果实,其次也能为害花、叶和新梢。果实从幼果到成熟果都能受害,但越近成熟受害越重。果实发病,最初在果面产生褐色圆形小斑,若条件适宜,病斑在几天内就会扩及全果,果肉也随之变褐、软腐,最后在病斑表面生出灰褐色霉丛,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层。病果腐烂后,有的脱落,有的失水缩成僵果悬挂枝上经久不落。

2.发病原因

桃褐腐病的病原是真菌中子囊菌亚门的链核盘菌。病菌主要以菌丝在僵果或病枝上越冬。僵果是由病菌菌丝与果肉组织交织在一起形成的大型菌核,病菌在僵果中可存活数年之久。开春后,僵果上会产生大量分生孢子,经气流、水滴飞溅传播,引起初次侵染。最初经皮孔侵入果实,后期主要通过各种伤口侵入果实。在果实成熟期,温暖多湿的环境发病严重。褐腐病的发生情况与虫害关系密切,在果实生长后期,若蛀果害虫严重,并且湿度过大,桃褐腐病常流行成灾,引起大量烂果、落果。受害果实不仅在采收前相互传染为害,而且在贮运期间也会继续发病,造成很大损失。另外,树势衰弱,通风透光性差的树体,也利于病害发生。

img22

图21 桃褐腐病危害果实状

img23

图22 桃褐腐病病原

3.防治方法

(1)开春花前,要彻底清除树上、地下的僵果及病枝,尽量减少初侵染源。

(2)各种害虫既能传带病菌,又能造成果实伤口,从而增加感染机会。因此,及时防治虫害也可减轻桃褐腐病的发生。

(3)在开春前后,桃树萌芽前,喷1次波美5度石硫合剂。从落花后10天开始,每隔10~15天,喷1次药,采前20天停止用药,可选用的药剂有;25%咪鲜胺微乳剂000倍液、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烯酰吗啉水分散颗粒剂2000倍液、50%氯溴异氰脲酸水溶性粉剂1000倍液、50%速可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2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

(四)桃缩叶病

1.症 状

桃缩叶病主要为害叶片,严重时也可以为害花、幼果和新梢。嫩叶刚伸出时就显现卷曲状,颜色发红。叶片逐渐开展,卷曲及皱缩的程度随之增加,致全叶呈波纹状凹凸,严重时叶片完全变形。病叶较肥大,叶片厚薄不均,质地松脆,呈淡黄色至红褐色;后期在病叶表面长出一层灰白色粉状物,即病菌的子囊层。病叶最后干枯脱落。在新梢下部先长出的叶片受害较严重,长出迟的叶片则较轻。如新梢本身未受害、病叶枯落后,其上的不定芽仍能抽出健全的新叶。新梢受害呈灰绿色或黄色,比正常的枝条短而粗,其上病叶丛生,受害严重的枝条会枯死。花和幼果受害后多数脱落,故不易觉察。未脱落的病果,发育不均,有块状隆起斑,黄色至红褐色,果面常龟裂。这种畸形果实,不久也要脱落。

2.病原物

畸形外囊菌,病菌有性时期形成子囊及子囊孢子,多数子囊栅状排列成子实层,形成灰白色粉状物。子囊圆筒形,顶端扁平,底部稍窄,无色,大小25~40微米×8~12微米。内生8个或不足8个子囊孢子,椭圆形或圆形,单胞,无色。大小6~9微米×5~7微米。子囊孢子在子囊里面或外面,都可以用芽殖法产生很多的芽孢子。芽孢子卵圆形,2.5~6微米×4.5微米。由于芽孢子的存在,有时子囊内有8个以上的孢子,这是子囊孢子和由它分裂而成芽孢子共同存在的缘故。芽孢子比子囊孢子为小,有两类:一类是薄膜的,有继续芽殖能力;一类是厚膜的休眠孢子。病菌芽殖最适温度为20℃,最低在10℃以下,最高为26~30℃。侵染最适温度为10~16℃,芽孢子能抗干燥,厚膜芽孢子耐寒力更强,在果园内可存活一年以上。

img24

图23 桃缩叶病

img25

图24 桃缩叶病危害叶片状

3.发病因素

春季桃树萌芽期气温低,缩叶病常严重发生。一般气温在10~16℃时,桃树最易发病,温度在21℃以上,发病较少。主要由于气温低,桃幼叶生长慢,寄主组织不易成熟,有利病菌侵入。反之,气温高,桃叶生长较快,就减少感病的机会。湿度高的地区,有利于病害的发生,早春(桃树萌芽展叶期)低温多雨的年份或地区,缩叶病发生严重;如早春温暖干燥,则发病轻,品种以早熟桃发病较重,晚熟桃发病轻。

4.病害循环

病菌以子囊孢子或芽孢子在桃芽鳞片外表或芽鳞间隙中越冬。到第二年春天,当桃芽展开时,孢子萌发侵害嫩叶或新梢。子囊孢子能直接产生侵染丝侵入寄主,芽孢子还有接合作用,接合后再产生侵染丝侵入寄主。病菌侵入后能刺激叶片中细胞大量分裂,同时细胞壁加厚,造成病叶膨大和皱缩。以后在病叶角质层及上表皮细胞间形成产囊细胞,发育成子囊,再产生子囊孢子及芽孢子。子囊孢子及芽孢子,不作再次侵染,就在芽鳞外表或芽鳞间隙中越夏越冬。所以,桃缩叶病一年只有一次侵染。

5.防治方法

在早春桃发芽前喷药防治,可达到良好的效果。如果错过这个时期,而在展叶后喷药,则不仅不能起到防病的作用,且容易发生药害,必须注意。

(1)药剂防治:在早春桃芽开始膨大但未展开时喷射波美5度石硫合剂一次,这样连续喷药两三年,就可彻底防除桃缩叶病。在发病很严重的桃园,由于果园内菌量极多,一次喷药往往不能全歼病菌,可在当年桃树落叶后(11~12月)喷2~3%硫酸铜(或3度石硫合剂)一次,以杀灭黏附在冬芽上的大量芽孢子。到第二年早春再喷波美5度石硫合剂一次,使防治效果更加稳定。

(2)喷药后,如有少数病叶出现,除及时摘除,集中烧毁外,并喷施72%农用链霉素2500倍液或硫酸链霉素3500倍液,加入40%菌核菌可湿性粉剂300倍液。

(3)发病重、落叶多的桃园,要增施肥料,加强栽培管理,以促使树势恢复。

(五)桃炭疽病

1.症 状

炭疽病主要为害果实,也能侵害叶片和新梢。幼果被害,果面呈暗褐色,发育停滞,萎缩硬化。稍大的果实发病,初生淡褐色水渍状斑点,以后逐渐扩大,呈红褐色,圆形或椭圆形,显著凹陷。后在病斑上有橘红色的小粒点长出,这是病菌的分生孢子盘。被害的幼果,除少数干缩成为僵果,留在枝上不落外,大多数都在5月间脱落。果实将近成熟时染病,开始在果面产生淡褐色小斑点,逐渐扩大,成为圆形或椭圆形的红褐色病斑,显著凹陷,其上散生橘红色小粒点,并有明显的同心环状皱纹。果实上病斑数,自一个至数个不等,常互相愈合成不规则形的大病斑。最后病果软化腐败,多数脱落,亦有干缩成为僵果,悬挂在枝条上。

img26

图25 桃炭疽病

新梢受害,初在表面产生暗绿色水渍状长椭圆的病斑,后渐变为褐色,边缘带红褐色,略凹陷,表面也长有橘红色的小粒点。由于感病部分枝条两侧生长不均,病梢多向一侧弯曲。病梢上的叶片,特别是先端的叶片,常以主脉为轴心,两边向正面卷曲,有的卷曲成管状。发病严重时,病梢多枯死。

叶片发病,产生近圆形或不整形淡褐色的病斑,病、健分界明显,后病斑中部褪呈灰褐色或灰白色,在褪色部分,有橘红色至黑色的小粒点长出。最后病组织干枯,脱落,造成叶片穿孔。

2.病原物

属于半知菌亚门真菌,病部所见的橘红色小粒点是分生孢子盘。其上集生分生孢子梗,线状,单胞,无色,大小17~26微米×4~5微米,顶端着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长椭圆形,单胞,无色,内含2个油球,大小16~23微米×6.9~9微米,周围有胶状物质。病菌发育最适温度为25℃左右,最低12℃,最高33℃,致死温度为48℃十分钟。

3.发病因素

桃树不同品种对炭疽病的抗病性有一定的差异,一般早熟桃发病重,晚熟发病轻。

桃树开花期及幼果期低温多雨,有利于发病。果实虚熟期,则以温暖、多云、多雾、高湿的环境发病严重。

4.病害循环

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在病梢组织内越冬,也可以在树上的僵果中越冬。第二年春季形成分生孢子,借风雨或昆虫传播,侵害幼果及新梢,引起初次侵染。以后于新生的病斑上产生孢子,引起再次侵染。雨水是传病的主要媒介,孢子经雨水溅到邻近的感病组织上,即可萌发长出芽管,形成附着胞,然后以侵染丝侵入寄主。菌丝在寄主细胞间蔓延,后在表皮下形成分生孢子盘及分生孢子。表皮破裂后,孢子盘外露,分生孢子被雨水溅散,引起再次侵染。昆虫对于传病亦起着重要的作用。

5.防治方法

(1)冬季或早春做好清园工作。剪除病枝梢及残留在枝条上的僵果;并清除地面落果。在花期前后,注意及时剪除陆续枯死的枝条,集中烧毁或深埋,这对防止炭疽病的蔓延有重要意义。

(2)加强培育管理,搞好开沟排水工作,防止雨后积水,以降低园内湿度;并适当增施磷、钾肥,促使桃树生长健壮,提高抗病力;并注意防治害虫,避免昆虫传病。

(3)药剂防治。喷药保护幼果。在早春桃芽刚膨大尚未展叶时,约在2月上中旬喷洒一次波美5度石硫合剂。生长期每隔10天左右喷药一次。常用药剂有65%代森锌500倍液,50%多菌灵800~10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40%福星(氟硅唑)乳油8000倍液,或25%丙环唑乳油5000倍液,或30%苯醚甲·丙环乳油5000倍液等。

(4)果园内套袋时间要适当提早,以在5月上旬前套完为宜。套袋前应先摘除病果,喷一次杀菌剂,然后进行套袋。

(六)桃疮痂病

桃疮痂病又名黑星病、黑痣病,我国各桃产区均有发生。由于该病危害,常使果实品质降低,外观变劣。除桃外,还能侵害梅、李、杏、扁桃、樱桃等核果类果树。

1.危害症状

病菌主要危害果实,其次危害叶片和枝梢。果实发病最初出现暗绿色至黑色圆形小斑点,逐渐扩大至直径为2~3毫米病斑,病斑周围始终保持绿色,严重时病斑聚合连片成疮痂状。果实近成熟时病斑变成紫黑色或黑色。该病只侵害果实表皮,病部果皮停止生长,而果实内部(果肉)仍不断增长。因此,病斑往往开裂,但裂口浅而小,一般不会引起果实的腐烂。枝梢受害,最初表面发生紫褐色长圆形斑点。后期变为黑褐色稍隆起,并常发生流胶,最后在病斑表面密生黑色小粒点(分生孢子丛)。病斑也限于表皮。叶片受害往往在叶背呈现出多有形或不规则灰绿色病斑,以后病部转为紫红色,最后病叶干枯脱落或形成空孔。

img27

图26 桃疮痂病

2.发病规律

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在枝梢病组织内越冬,至次年4~5月间产生新的分生孢子,由风雨传播,陆续侵染。5~6月间多雨潮湿时发病严重,果园低湿或通风不良时容易加重该病发生。病菌侵入寄主后,潜伏期较长,叶及枝梢接种后,通常需经25~45日才能发病,果实上更长达42~77日之久。因此,田间表现为早熟品种发病轻,中熟品种次之,晚熟品种较重。

3.防治方法

(1)加强果园管理。结合修剪,剪除病梢,集中烧毁,减少病原。

(2)喷药保护:发芽前喷5度石硫合剂,杀灭越冬病菌。落花后一个月开始喷药预防,10~15天一次,连喷3~4次。40%福星乳油10000倍、50%多菌灵800倍、70%甲托1000倍、12.5%腈菌唑3000倍、80%大生M-45600~800倍均有较好防效。

(七)桃煤污病

桃煤污病又称煤烟病,是桃树的常见病害之一。

1.为害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其次为害果实和枝梢。发病初期,开始在叶片正面产生灰褐色污斑,以后逐渐侵染果实和枝梢。后期病情严重时,被害叶片完全失去本色并脱落,果实表面则布满黑色煤烟状物,严重影响光合作用,甚至降低果品价值。

2.发病原因

桃煤污病的病原菌是由一种或几种真菌引起的病害。病菌多以菌丝或分生孢子在落叶中越冬。高温高湿条件是发病的主要因子。

3.防治方法

(1)及时防治蚜虫、介壳虫等,消灭传播媒介。

(2)在发病初期要采取喷药防治,可选用的药剂有: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0%苯菌灵1500倍液、或50%克菌丹500倍液,并加入10%蚜虱净1000倍。

img28

图27 桃煤污病

(八)桃流胶病

桃流胶病是桃树生产上常见病害之一。

1.为害症状

主要为害枝干,其次也为害果实。枝干发病,初期病皮膨胀隆起,后期从病部渗出黄色透明黏性胶质状物。若日光温室内空气湿度大,则流出的树胶量多,其表面凝结后形成的胶块也大,最终病部变褐直至变黑。病情较轻时,叶片小而且发黄,树势衰弱;病情严重时,出现枯枝,甚至死树。果实发病,开始从病部流出黄白色胶液,胶液干燥后凝固,病皮也随之木栓化,以后病果发育缓慢,发病严重时有裂果现象,降低了果品的经济价值。

2.发病原因

桃流胶病的病因不是单一的,以下几个因素均能引起桃流胶病的发生。

(1)由多种病原菌的为害所致。主要是干腐病、腐烂病、疮痂病、炭疽病以及穿孔病等的病原菌。

(2)由于各种原因所造成的伤口所引起。主要是虫伤,其次是机械伤、冻伤和日灼伤等。

img29

图28 桃流胶病

(3)由于一时修剪量过大造成根冠比失调所引起。

(4)由于品种与砧木亲和力差所引起。

(5)由于土壤黏重、排水不良、地势低洼以及灌水量大所引起。

(6)由于施肥不当或负载过量所引起。

3.防治方法

(1)要及时防治各种病虫害

(2)加强土壤改良,合理施肥。

(3)一次灌水量不能过大,温室内空气湿度大时,要及时通风降温。

(4)合理修剪,留果适当。

(5)发现流胶病斑应及时刮除,并涂药保护,可以选用以下药剂:50%退菌特与50%悬浮流的1∶5混合液、或30%腐烂敌与50%FA旱地龙的1∶7混合液、或50%退菌特与乳胶的1∶10混合液、或9281植物增产强壮素3~5倍液、或8437康复剂原液、或S-921抗菌素20倍液、或402抗菌剂50~100倍液。

img30

图29 桃流胶病发病状

(九)桃腐败病

桃腐败病又称实腐病。主要为害果实,病斑初为褐色水渍状斑点,后迅速扩展,边缘变为褐色,果肉腐烂。后期病果常失水干缩形成僵果,其上密生黑色小粒点。

1.病 原

扁桃拟茎点菌,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分生孢子器圆锥形,大小232~435微米;分生孢子梗不分枝,大小9.8~32.2微米×1.1~3.1微米。型分生孢子梭形或卵形,大小3.5~12.6微米×.0~3.5微米;β型的分生孢子线形,无色,单细胞,大小11.2~42.0微米×0.5~1.7微米。

2.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以分生孢子器在僵果或落果中越冬,翌春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侵染果实,果实近成熟时,病情加重。

3.防治方法

(1)加强栽培管理。注意桃园通风透光,增施有机肥,控制树体负载量。

img31

图30 桃腐败病

(2)减少初侵染源。捡除园内病僵果及落地果实,减少菌源。

(3)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开始喷洒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 000倍液或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700~8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超微可湿性粉剂1000~1200倍液、36%甲基硫菌灵悬浮剂600倍液、60%防霉宝可湿性粉剂800倍液,隔10~15天1次,防治3~4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