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年来潮州木雕的发展历程

年来潮州木雕的发展历程

时间:2022-02-0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木雕图稿均由张鉴轩起稿,木雕艺人分成4个小组进行雕刻。自此,潮州木雕在全国引起重视,不少新一代美术工作者同木雕艺人密切合作,创作出许多适应于现代社会装饰的新木雕和供出口的传统木雕。“文化大革命”期间,潮州木雕生产受到限制,出口量大大下降。
年来潮州木雕的发展历程_潮州木雕

20世纪50年代初期,潮州木雕艺术濒于奄奄一息的状态,在国家对工艺美术“保护、发展、提高”的方针指导下,民间工艺美术受到重视。1953年,各级人民政府组织各行业艺人归队,木雕行业开始恢复生产,木雕艺术又像枯木逢春,焕发了新的生命力。广东省文化局派出以专家简滨为首的工作组,到粤东各地调查、搜集、收购流散于民间的从明清建筑物拆下的传统木雕;另一方面,在广州组建美术工作室,于1954年6月,邀请潮州木雕艺术家张鉴轩、陈舜羌师徒两人,到该室进行木雕创作。他俩在用以建筑装饰的半畔蟹篓的基础上,大胆加以创新,吸收多层次镂通的技法,独树一帜,创作出完整而玲珑剔透、四面可观的圆雕蟹篓。这个蟹篓在雕刻技法上的成功,使潮州木雕艺术达到一个崭新的高度,充分显示了木雕艺术家的聪明才智。这个蟹篓于1957年在莫斯科第六届世界青年联欢节造型艺术展览会上,荣获铜质奖章(图16),是潮州木雕中的精品。

图16:张鉴轩和陈舜羌创作的获国际奖的“螃蟹篓”。

社会主义改造的合作化时期,各地木雕艺人纷纷归队,潮州、揭阳、揭西、汕头、普宁五地,组建了木雕工艺社,共有96位木雕艺人,从个体的手工业者,转变为集体生产者。木雕艺人在当地政府的关怀之下,激发了劳动积极性,深入生活,搜集素材,赋予木雕艺术以新的题材内容,精益求精,首先是完成了一批出国展览的任务。陈舜羌创作的“蟹篓”,首度赴波兰华沙展出。木雕艺人张连昌创作的“龙虾篓”荣获1956年广东省工艺美术创作一等奖。木雕艺人刘林德改进传统表现手法,创作了圆雕《狮子戏球》,不但表现了狮子狂喜的动态,而且将绣球镂成三层,大球里的小球可以转动。

1956年,广东省手工业管理局、省工业厅、省文化局、省群众艺术馆联合在广州文化公园举办“广东省民间工艺展览”,展出潮州木雕作品30件。

1958年,潮州木雕事业有三件令人振奋之事:一是潮州、揭阳、潮阳、汕头、揭西、普宁等市县扩大发展了木雕厂(社),将流散在外的艺人,统统吸收进厂;同时,五华、大埔、惠来、陆丰等地也相继成立了潮州木雕组织。二是汕头专区手工业管理局、文化局联合于汕头市中山公园内举办汕头专区工艺美术展览,展出的潮州木雕作品有龙虾篓、人物挂屏、芹菜等20余件。三是著名潮州木雕艺术家张鉴轩应邀到北京参加首都十大建筑艺术会议

在汕头专区工艺美术展览成功举办之后,汕头专区手工业管理局一方面从汕头、潮州抽调工艺美术专业人员,组建汕头专区工艺美术研究所;另一方面从汕头、潮州、潮阳、揭阳、揭西和五华等市县借调木雕艺人20多人,集中于汕头专区第二招待所,进行为期两个月的木雕创作。又适逢建国十周年,国家轻工业部拟在京举办“全国工艺美术展览”,于是从艺人所创作的一批作品中挑选了10件,参加全国工艺美术展;另有21件于1960年参加汕头专署手工业管理局和汕头专署文化局联合在广州文化公园举办的“汕头专区工艺美术展览”。这两次参展的木雕作品,有张鉴轩、陈舜羌、张镇洲的驰名中外的“螃蟹篓”;有刘林德的《狮子戏球》;有林行能的枝茎纤细、叶儿轻盈的“芹菜”;更有叶锡永的采用传统手法表现现代题材的《强渡金沙江》以及郭映腾、林应足、李水棕等木雕艺人推陈出新的作品。国家轻工业部工艺美术总公司从“全国工艺美术展览”的展品中,编选出版大型画册《中国工艺美术》,其中潮州木雕有《回荆州》、《龙虾》和《狮》三件作品被选入册。

1961年,广东省人民政府为了美化人民大会堂广东厅,组建了“广东厅装饰工程办公室”,抽调了珠江电影制片厂设计师黄帜铭,广州美术学院工艺系陈雨田、吴江冷教授,汕头专区工艺美术研究所杨坚平以及汕头、揭阳、潮州、揭西、五华等地的张鉴轩、陈舜羌、张镇洲、李水棕、叶锡永、林行能等12位木雕艺人,集中于广州沙面进行窗帘、木雕等创作。木雕作品中选了反映南国风貌的《龙虾蟹鱼》(图17)、《三羊开泰》、《含莲花鸟》和《雉鸡五福梅》4件,每件300× 300厘米,厚度12厘米,菱形,高挂于广东厅5个大窗之间。木雕图稿均由张鉴轩起稿,木雕艺人分成4个小组进行雕刻。这4件技艺高精的菱形镂通雕大挂屏完成之后,获得极高评价,被认为是传统技艺与现代风格相结合的装饰精品。与此同时,在黄帜铭设计师的倡导下,由广东木雕的两个不同流派的艺人(即广州木雕与潮州木雕)合力创作《农民运动讲习所》木雕大屏风,为不同流派的木雕技艺的融合,开创先河,获得成功。

图17:人民大会堂广东厅潮州木雕《龙虾蟹鱼》(局部)。

图18:《人民日报》副刊全版刊登《潮州木雕》一文。

1962年,广东省首次评定授予工艺美术艺人光荣称号。在汕头地区,被评为一级木雕艺人的有张鉴轩、陈舜羌;被评为二级木雕艺人的有张连昌、叶锡永、郭映腾、李水棕、林行能等。

同年1月28日,《人民日报》副刊全版刊登由著名美术史论家陈少丰、迟轲教授撰写的《潮州木雕》一文(图18),介绍潮州木雕的历史源流、艺术特点,还刊出明、清以来各个时期的7件木雕精品。自此,潮州木雕在全国引起重视,不少新一代美术工作者同木雕艺人密切合作,创作出许多适应于现代社会装饰的新木雕和供出口的传统木雕。

1963年,潮州市工艺美术研究所为加强潮州木雕人才的培训工作,聘请木雕艺术家张鉴轩为副所长,并设立潮州木雕创作室,由张鉴轩、陈舜羌两位木雕专家招收具有高中文化程度、有美术基础的青年为艺徒,培养接班人。该室从宋、明、清古建筑物中拆下64件木雕构件,加以搜集、整理、研究。在继承传统技法的同时,借鉴现代绘画、雕刻艺术技法,提高木雕艺术水平。在雕刻技艺上,从三层通雕提高到五层通雕,并根据外贸出口部门的要求,创作仿古木雕,提供出口,潮州木雕远销至世界各地。

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繁荣和出口的需求,汕头、潮州、揭西、揭阳、普宁等地的木雕工艺部门纷纷招收艺徒,组织流散木雕艺人归队,使木雕出口呈现好势头,每年出口木雕挂屏超过1200件,其中汕头市生产的占一半以上。

“文化大革命”期间,潮州木雕生产受到限制,出口量大大下降。社会上掀起破“四旧”风潮,不少古建筑物的祠堂、住宅的木雕被破坏、拆掉。潮州工艺美术研究所收藏的宋代许驸马府的木雕雕饰及明代两浙会馆等的一批有历史价值的古代木雕精品,被付诸一炬。木雕艺术蒙受空前浩劫。一直到1972年,全国各行各业开始整顿,中央政府对工艺美术事业作了明确指示:“除了题材上反动的、黄色的、丑恶的以外,一律可以生产。”同时,国家轻工业部在北京民族文化宫举办“全国工艺美术展览”,潮州木雕的传统作品“蟹篓”参加展出,并入选《中国工艺美术》大型画册。由于潮州木雕生产停滞了几年,国外需求日增,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于是各地陆续恢复和扩大生产。汕头、潮州、揭阳、揭西、潮阳、普宁、惠来、饶平以及陆丰、海丰、碣石、五华、大埔等县市专业生产木雕的厂(或车间)达到13家,生产总人数接近2000人,年生产木雕总量超过8000大件,产品有建筑装饰品、宗教用品、家具装饰品、日用雕刻装饰品等数以百种。

在这段时期,潮州木雕的功能由实用与欣赏相结合逐渐过渡到以欣赏为主。因此,木雕在题材、构图、人物造型等方面不断进行新的尝试,打破规格整齐的传统,根据题材所需采用菱形、扇形、不规则形等;圆雕作品也不留齐整的弧线,让物象自由伸展,静中寓动。在构图上有时运用国画的透视手法,雕刻出近景的主要物象,留下大量空间,以虚表现远景,在透视上给人以纵深感;在人物塑造方面,有时如泥塑般写实,追求人的肌肉、筋骨等质感。尤其是1974年的“新题材会议”之后,潮州木雕拓宽了题材,如传统的《穆桂英挂帅》、《三顾茅庐》、《三打白骨精》、《蔡文姬》、《黛玉葬花》、《天女散花》、《嫦娥奔月》等被广泛运用;新创作的《丰收舞》、《群象》、《牧鹿》、《喂羊》也丰富了潮州木雕的题材。而欣赏与实用结合的台灯,也源源不断提供出口。新题材的不断推出,使木雕艺术出现了千姿百态、丰富多彩的繁荣景象。上述这些新的尝试,取得了较好的艺术效果,也在历届出口交易会上,获得新的订单,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1976年粉碎“四人帮”之后,工艺美术领域欣逢前所未有的新机,潮州木雕出现了创作上的繁荣。潮州市工艺美术工业公司在广州文化公园举办“潮州工艺美术展览”,展出的既有老一辈艺人的精品,又有新的工艺美术工作者继承木雕技艺的优秀作品,得到专家和观众的赞誉。其中30厘米高的木雕六角形仿清宣炉罩,每面有两条盘龙柱,罩面用多层次镂通人物、花鸟组成,雕刻既精细又不繁琐,是一件难得的仿古杰作。还有在技法上创新的大幅挂屏《穆桂英》,作品表现了穆桂英大义凛然的气魄,又以一队女战士跃马挥戈作为背景,渲染了整个画面的作战气氛。另外,还有传统的“蟹篓”、“龙虾挂屏”以及欣赏与实用结合的木雕饰品。与此同时,潮阳、汕头、揭阳等地的木雕厂,也都掀起创新热潮,创作出以传统技艺表现现代题材的《强渡大渡河》、《井冈山》等新作品。

1978年10月,为了检阅全国工艺美术事业的成就,促进同世界各国人民的文化艺术交流,轻工业部工艺美术总公司在北京举办为期四个月的“全国工艺美术展览”,共有15件潮州木雕作品参加展出,其中有民间喜闻乐见的传统作品《双龙抢宝》,有浮、沉、通、圆雕多种艺术形式结合的大型木雕宫灯,有突破传统造型手法的镂通雕“蟹篓”等,既展现了历史悠久的潮州木雕的新面貌,又显示了其在发展中的旺盛生命力。

翌年8月,广东省人民政府在广州召开了广东省第二届工艺美术艺人创作设计人员代表大会,标志着广东省工艺美术行业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跨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发出了在新形势下拨乱反正、解放思想,全面振兴广东工艺美术的号召及发展工艺美术的设想和规划。会后全省授予工艺美术技艺人员技术职称和荣誉称号。潮州木雕行业超过50人被授予高、中级工艺师和技术员职称。同时,工艺美术部门的工作重点也转移到提高产品质量、开发新品种、合理调整产品结构等方面来,改革开放为潮州木雕艺术带来了生机。

汕头市木雕厂张维怀于1982年春为广州东方宾馆设计的12×4.5×0.2米、总面积54平方米的巨型金木雕挂屏《大观园·庆元宵》(图19),取材于古典名著《红楼梦》,以贾元春省亲时的大观园、荣宁二府主要人物庆元宵活动为背景。该作品用300多块20×200厘米的樟木组成,耗金箔50万张,参加制作人员逾200人,历时3个多月才完成。整幅作品场面宏伟、层次分明,充分展现了潮州金木镂空雕的传统工艺水平,成为国内外木雕史上最大型的镂空通雕挂屏。此作品于同年荣获轻工部优秀创作设计一等奖(希望杯奖)。

1982年末,该厂又为东方宾馆制作了取材于我国北宋末期著名画家张择端的名作《清明上河图》的大型木雕挂屏。该作品结合浮雕的艺术特点,在17×2.5米的尺幅里,共雕刻各种人物623个,马47匹,骆驼3头,猪、牛14头,船17艘,雨伞48把……它细腻地刻画了北宋京城汴梁(今河南开封)清明时节繁荣喧闹的气氛和以拱桥为中心的汴河两岸的秀丽景色。人物栩栩如生,亭台、楼阁、船舶造型精美,马、牛、猪、骆驼形象逼真,划船、拉纤、抬轿、推车、驱赶牲口等生活场景惟妙惟肖。

图19:潮州木雕通雕《大观园·庆元宵》(局部)。

潮阳工艺美术厂制作的一座大型立体金木雕佛像——《千手千眼佛》,可称得上是潮州立体金木雕罕见之巨制。它高3.06米,宽1.87米,由主身、主体手、众头、众手、莲台、底座6个部分组成。主身大佛盘膝而坐,两手相搓,掌中托一舍利宝塔,面部表情慈祥、尊严。46只主体手,除两只在胸前合十,其余均在主身两侧各持刀枪、剑戟、拂、轮、伞、镜和净瓶等法器。主头下和背面的众头分为4层,共11个脸谱,分善恶两类,互相衬托,各呈特征。众手(952只)在主身后侧以图案形式整齐排列,每只手掌都雕有一只眼睛,故谓“千手千眼”。莲台是按佛教的七品莲台形镂刻的。六角形底座分为两层,上层的6个角分布着6尊雕像:正面两角为文殊、普贤菩萨,另外四个角按方位排列着“风调雨顺”四大金刚,6个面上分别雕镂着《唐僧取经》、《双龙戏珠》、《十八罗汉》等浮雕图案及各种花篱;底座的6个角以金狮坐镇,每个角上雕刻着一只饕餮吞口,每个吞口分别衔着一只撑底座的狮脚。这座佛像造型生动,布局严谨,有主有次,疏密有致,径路通畅,层次分明,刀法细腻、流畅,线条刚柔相济,通雕、圆雕、浮雕多种技艺集于一体,可谓极尽精雕细琢之妙,巧夺天工。此外,整座佛像髹漆贴金工艺细腻,光华夺目,充分显示了潮汕金木雕的艺术特色。

《千手千眼佛》的主要设计、制作者是已有50多年艺龄的工艺师叶锡永。老艺人叶锡永出色的艺术创作及潮阳县工艺美术厂十多位工人历时8个多月的辛勤劳动,为我国金木雕产品在国际市场赢得了声誉,作品闪耀出中华民间艺术的灿烂之光。

由揭阳县工艺厂为香港“好世界”酒楼承制的大型金木雕挂屏《贾元春探亲》,长2.74米,高1.93米,画面除了以夸张的手法刻画了大观园门庭、亭台楼阁、花果树木等景色外,还栩栩如生地刻画了58个神态各异的人物。作品不愧是一件具有浓郁潮州金木雕艺术特色的佳作。

1986年11月,广东省政府召开了广东省第三届工艺美术创作设计专业技术人员代表大会。这是广东省工艺行业的一次群英会,大会授予全省70位名师巧匠以“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和“广东省工艺美术家”的称号。潮州木雕厂的陈舜羌被授予“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汕头市木雕厂的张维怀、揭阳工艺厂的郭映腾被授予“广东省工艺美术家”称号。

年近古稀的工艺师何长清设计并主持制作的大型金木雕挂屏《百鸟朝凤》,长4米,高2米,运用了传统的通雕、镂空雕、浮雕、立体雕等多种技法,刀法流畅、刻画细腻,在这有限之地展现了一幅花香鸟语的画面,124只飞禽,有的在水中嬉泳,有的在低头觅食,有的在展翅飞翔,动态变化多端,活灵活现。

在1985年第一届中国工艺美术品百花奖评比中,潮州市金漆木雕厂的70寸圆雕“虾蟹篓”(图20)、揭阳县工艺厂的圆雕《群狮》、五华县工艺厂的通雕《八仙骑八兽》和饶平县黄冈木雕厂的通雕《穆桂英挂帅》荣获银杯奖。

图20:陈舜羌创作的70寸“虾蟹篓”。

《富饶的南海》是广州艺术博物院门厅挂饰的巨型木雕艺术品,由广东省一级工艺大师陈培臣带领8名师傅历时8个月精心制作完成,共雕刻9对龙虾,38只螃蟹,40条海鱼,8只飞鸟。作品高3.05米,宽2.05米,通体多层镂通雕刻,内容表现南海生机勃勃的景象。雕刻技法精湛,令人赞叹。

秦宪生精心创作的《法界源流图》,参照清代同名画卷内容,以潮州木雕的多种技法,表现变幻无穷的佛法世界,雕刻了600多尊佛像和50多种珍禽异兽。作品全长38米,获得上海大世界吉尼斯世界纪录(世界最长的木雕艺术品)。2000年在上海举办的“中国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作品展”中荣获金奖。《法界源流图》是木雕艺术中的鸿篇巨制,从作品的结构、雕刻的技艺、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上看,都不愧为艺术精品。

陆丰陆城工艺厂的潮州木雕工艺师郑玉亭是20世纪80年代广东很有才华的青年艺人。他创作的作品,题材广泛,技艺精湛。例如木雕《花果山》,以其丰富的艺术想像力,大胆突破潮州木雕的传统格局,不落俗套地构造一座立体山,用镂通雕的技法细腻传神地表现猴子的“顽性”,是一件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又如木雕《西游记》(图21),是与《花果山》异曲同工的姐妹作,构图奇特,以险取胜,塑造唐僧师徒四人历尽千山万水、艰难险阻往西天取经的动人形象。无论是《花果山》抑或《西游记》等一批木雕精品,都显示出郑玉亭与众不同的想像力和创新精神。

至于传统的潮州木雕,在发挥侨乡优势,扩大对外贸易方面,也探索出新的路子。汕头林致远为新加坡佛寺建造大佛龛木雕8座,李得农为广东四大名园之一“清晖园”、法国“巴黎中国城”、广州白云宾馆等设计制作的大批木雕精品,杨坚平耗时3年为泰国大佛寺“紫真阁”设计承建的6座雕刻工程,都备受赞誉。

图21:陆丰郑玉亭创作的潮州木雕《西游记》。

图22:陈培臣、胡国基创作的2.2米高的“虾蟹篓”。

潮州镂通木雕“虾蟹篓”,经历了清末黄开贤“半畔蟹篓”的创造,张鉴轩、陈舜羌“立体蟹篓”的继承出新,第三代陈培臣等的传承发展(代表作是2.2米高的虾蟹篓)(图22),其技艺在今天已达到十分成熟的水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