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城市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

城市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

时间:2022-01-2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城市生态系统问题具有某些共性,诸如城市化进程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气候变化和大气污染、水污染等。早在1972年于斯德哥尔摩举行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上,许多国家的报告就都提到城市缺水问题。2.绿地缺乏联合国规定的城市人均绿地标准为50至60平方米,达到或超过这一标准的城市为数不多。
城市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_环境美化

二、城市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

城市生态系统问题的实质是生活在城市中的人类与其生存环境之间的关系产生了不平衡。这种不平衡的最明显特征即是城市人类生存环境质量的下降,以及这种环境质量下降引起的城市人类生存危机。城市生态系统问题具有某些共性,诸如城市化进程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气候变化和大气污染、水污染等。同时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国的生态系统问题又有自身的特点,如人口高度密集所带来的水资源短缺,资源相对不足,维系生态系统的绿地不足,废弃物资源化程度不高所带来的种种污染等。

(一)自然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城市生态系统的发展变化是伴随着城市化的进程而发展变化的,城市化在全世界范围内,尤其是在发达国家已达到了一个相当高的水平。

城市化的发展不可避免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自然生态环境。一方面应看到,城市化确实使人类为自身创造了方便、舒适的生活条件,满足了自己的生存、享受和发展上的需要;另一方面也应看到,城市化造成的自然生态环境绝对面积被挤压,同时在很大区域范围内对城市居民而言,其质量与数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自然生态环境的破损,引起了诸如城市热岛效应、生活方式的改变等,这对人们的影响都是长期的、潜在的。另外,人类在享受现代文明的同时,却抑制了绿色植物、动物和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发展,改变着它们之间长期形成的相互依存关系。这样,人类将自己圈在了自身创造的人工化的城市里,并与自然生态环境长期隔离,加之城市规模过大,人口过分集中,其结果是,许多“文明病”或“公害病”等城市病相继产生。

1.城市占用土地的扩大

随着各国城市区域的扩大,所占面积越来越大,增加速度也日益加快。例如,泰国的曼谷在1910年时只有12平方千米,1940年扩大为44平方千米,到了20世纪80年代初进一步扩大到170平方千米,是1910年的14倍、1940年的4倍。

发达国家城市群的形成和城市人口由市区向郊区的扩展,更加快了占用农业用地的速度,使人类赖以维计的农业生产出现危机。在这些农田上扩展城市,意味着农业生产的直接损失,而并非潜在危机。

2.城市土壤的变化

一般而言,随着城市建筑物密度与不透水面的增大,加之大规模排水系统的扩展,在很大程度上阻止了雨水向土壤的渗透,使得城市地下水位下降。过度抽取地下水,使地下水位不但下降,甚至发生一定区域地面沉降的现象。

另一个与城市土壤有关的因素是城市废弃物的不达标排放,以及工业和生活垃圾对土壤的污染。如塑料类废品的长期堆放,既给鼠类、蚊蝇提供了繁殖的场所,威胁人类的健康,又影响市容市貌,更严重的是塑料垃圾进入土壤后不但长期不能被降解,而且影响土壤的通透性,破坏土壤结构,影响植物生长。不仅如此,塑料垃圾重量轻、体积大,用填埋法来处理,往往需要占用和破坏大量的土地资源,而填埋后的垃圾还会污染地下水。

(二)气候变化和大气污染

1.气候变化

城市中人为造热释放量相当于太阳入射量的30%左右。太阳辐射能在城市中只有一小部分用于蒸发与蒸腾作用,城市中的各类建筑物会增加太阳的辐射面。因而,城市一直是其周围地区内的一个热岛,与周围地区的温差,在一万人口城市中最大为4℃,1000万人口的城市达到10℃。

2.大气污染

大气的污染是城市中的一个主要问题,并且最易为城市居民所感受。早在1973年、1880年和1891年,英国伦敦就曾发生过3次“毒物”事件,死亡人数达1800人以上,称为“伦敦型”烟雾。20世纪40年代,发达国家的大量汽车和工厂以石油、煤炭为燃料,所排放的废气通过紫外线的照射和化学反应,形成一种新的污染物。1943年后,美国洛杉矶不断出现这种光化学烟雾,滞留几天不散,使居民眼红、喉痛、咳嗽,甚至造成死亡,称为“洛杉矶”烟雾。

(三)用水短缺和水污染

1.用水短缺

城市供水问题当前在世界范围已成为一个突出的制约性问题。早在1972年于斯德哥尔摩举行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上,许多国家的报告就都提到城市缺水问题。

用水短缺有两类原因:其一为城市所在地区缺乏地面与地下水资源;其二为城市所在地区并不缺乏水资源,但由于水资源受到严重污染,可供利用的清洁水源严重不足,这即是所谓的“水质性缺水”。

2.城市水污染

在发达国家中,城市的水污染主要是工业排放的废水,约占城市废水总量的3/4,其中以金属原材料、化工、造纸等行业的废水污染最甚。

城市中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未经处理或未达标,就通过下水道系统排入江河湖海,造成水污染,不只对城市人口造成损害,对农村的生活和生产也产生不良影响。

水污染不仅影响人们的健康,还祸及渔业和农业生产。农村中的水污染除了来自农药中的有机磷、氯化合物外,城市的污染水流向农村也是其主要根源。

(四)人口密集与绿地奇缺

1.人口密集

人口密集是城市尤其是一些大城市特大城市的较普遍地现象。据有关资料显示,国外42个大城市人口平均密度为每平方公里7918人,其中高于这一平均值的有14个城市。

尽管城市的人口分布格局随市政建设的合理化而发生一些重要变化,但从根本上说,城市建设所开拓的空间仍将被社会经济发展所需的迁移人口所占用。这意味着市政设施建设,交通环境改善和城市形象塑造,均将会面临持续的挑战。

2.绿地缺乏

联合国规定的城市人均绿地标准为50至60平方米,达到或超过这一标准的城市为数不多。即便是有绿地,也存在其仅有数量而无质量、结构与功能的不一致问题,常被人们称为“老头树”,或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五)乡镇生态问题严重

乡镇生态问题以及其对城市生态系统的冲击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特殊问题。我国乡镇生态问题较为严重,乡镇企业造成的污染,已成为区域环境质量和流域环境质量下降的元凶之一,且已对城市生态系统构成严重威胁。其主要为乡镇工(企)业所造成的环境污染。

乡镇工业大多利用本地资源,就地取材,设点办厂,在发展过程中又多受到行政管理区域的限制,形成了各自为政、各村为政的分散格局。分散布局虽然可以充分利用广大农村的环境容量,但由于工厂企业数量多、分布广,越来越多的农田、草地、林地、河流和湖泊遭受严重破坏与污染。主要原因有:工厂规模小,净利润低,难以进行必要的环保投资;企业效益低下,资源浪费;乡镇工业高污染负荷比重大,调整困难;生产工艺落后,设备陈旧,能耗高,资源利用率和循环利用率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