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生态环境问题的演变

生态环境问题的演变

时间:2022-08-3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2 生态环境问题的演变在整个地球的生态系统中,人类是一个引起生态系统变化的强有力因素,它比任何其他生物的活动对生态平衡的影响都大得多、深远得多。人类发展的不同时代有着不同的生态环境问题。在工业社会,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不可否认,全球性的生态环境问题的爆发同人类自身毫无节制的生殖繁衍密切相关。

§2 生态环境问题的演变

在整个地球的生态系统中,人类是一个引起生态系统变化的强有力因素,它比任何其他生物的活动对生态平衡的影响都大得多、深远得多。自从人类产生以来,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就开始影响生态环境的状态,从而产生了环境问题。

可以说,生态环境问题包含两种不同性质的问题,一种是原生的环境问题,这是大自然自身运动所带来的自然灾害,如地震、地裂、飓风、台风、海啸、火山爆发、森林火灾,等等。另一种是次生的环境问题,它与人类活动息息相关,由人类的活动所引起的环境污染(如“三废”:废气、废水、废物)和环境破坏(如物种大量灭绝)。

人类发展的不同时代有着不同的生态环境问题。在渔猎时代和农业社会,环境问题主要是树林植被遭到破坏的问题。古埃及人在尼罗河洪水冲积的肥沃土地上发展了灌溉农业,繁荣了数千年之久。在由两大河流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冲积而成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上,曾经诞生过繁荣灿烂的古巴比伦文明,但是由于古巴比伦人对森林的破坏,加之不合理的灌溉使得耕地被破坏,使得现在伊拉克境内的古巴比伦遗址已是满目荒凉。在中美洲热带低地森林中发展起来的玛雅文明,也是由于压力不断增加,土壤侵蚀日渐加速,致使耕地生产能力耗损无遗,才使得辉煌一时的玛雅文明走向毁灭。

黄河流域作为华夏文明的发祥地,整个黄土高原森林覆盖率超过50%。先民在此逐水而居,繁衍生息,创造了辉煌的古代文明。但是到了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开始大兴土木,毁伐森林。到了汉朝,人口剧增,粮食需求急剧增长,毁林开垦又成为解决粮食问题的最重要手段。到了唐朝经济开始繁荣趋于鼎盛,人口急剧增长,又开始了新的一轮更大规模的毁林开垦,给生态环境带来严重后果。安史之乱后,田地荒芜,水利失修,人口大量死亡和南移,使黄河流域社会经济开始衰落,我国经济文化的中心也渐渐移至长江流域

在工业社会,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工业的膨胀发展,排放出大量的废气、废水、垃圾和尘埃物质;对煤炭等能源的滥用造成了大气污染,臭氧层耗竭,全球温室效应加剧,厄尔尼诺现象明显;对资源的不合理开发,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导致资源严重缺乏。

当代世界,生态环境问题达到历史上最严重的地步,环境恶化,生态系统的失衡,集中表现在:

(1)空气严重污染,臭氧层越发稀薄。现在全世界约有11亿人口生活在空气污染严重的城市,每年约有1500万人因空气污染引起各种疾病而难以生存。

(2)世界性水源危机,水体污染。过度开采是水资源枯竭的重要原因,如果目前的情况延续下去,预计在50年之后,世界人口的1/4将遭受悲惨的水荒,到2025年,世界上将有30亿人口面临严重缺水。现在发展中国家有1/3的人口不能享用洁净水。

(3)森林树木惨遭砍伐。地球上的森林以每年减少18万平方公里的速度在消失。热带雨林每年以14.2万平方公里的速度在消失。按这样的速度发展下去,170年后,全世界的森林将毁灭殆尽。

(4)土壤污染,土地沙漠化。由于人类过度放牧,过度垦殖,过度施用化肥和农药,已使许多地区的沃土贫瘠化、碱化、沙化和退化。全球已有900万公顷农田寸草不生、12亿公顷绿化遭受破坏,2000多种动物物种灭绝。我国荒漠化的土地面积已达262万平方公里,大大超过全国耕地面积的总和。沙化土地面积以每年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相当于每年吃掉一个中等县。历史上内蒙古曾出现两次开荒热,造成2000多万亩土地荒漠化。我国大部分草场放牧超过了其承载能力,荒漠化地区草场牲畜超承载率为50%—200%,有的地方甚至高达300%,超载放牧使草场大面积退化、沙化。

(5)物种大量灭绝,野生动物正面临灭顶之灾。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发表报告指出,野生物种的数量正以可怕速度急剧减少,平均每秒钟都有几个物种永远地从地球上消失。目前地球上的动物灭绝的速度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要快。国际自然及自然资源保护联盟宣布,大象、黑猩猩、藏羚羊、野骆驼等100多种野生动物都不幸被列入世界濒临灭绝动物的“最紧急状况”类别中。藏羚羊是我国的一种珍稀保护动物,由于它的皮毛特别珍贵,引起了不法分子的猎杀。据报道,可可西里警方破获一起特大盗杀藏羚羊案,不法分子在两周内屠杀了1000多只藏羚羊,其中包括大量怀孕的母羊。

(6)放射线污染频繁,核辐射、电磁辐射、热辐射,甚至核辐射时刻威胁人类。

(7)噪音污染。尤其是大城市严重的噪音危害使心血管神经系统的疾病剧增。

(8)资源枯竭,能源危机。对资源的不合理开发,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导致资源严重缺乏。

由此可见,人类的活动造成了环境污染和生态失衡,致使人类陷入深重的危机中。不难想象,一旦土地开垦殆尽,耕地变成荒漠,人类就无生息之地了。工农业生产向大气和水域排放的物质改变了生物圈的成分。废水、废料、毒物污染了水系和大气,致使许多河流变成了排水沟,河流湖泊里的生物因此灭绝,人类生命健康受到严重危害。由于开掘和消耗矿物能源造成了地球的热平衡的破坏,致使全球气温上升(1)酸雨、毒雪频繁降落,生物的食物链被冲断,大批动植物因此而绝亡。同时,气候异常,狂风暴雨、洪涝灾害不断地袭击人类,造成了人民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2)。可见,人类的活动破坏了生物圈与非生物圈之间的物质能量循环的平衡系统,必然导致生态环境的危机。

不可否认,全球性的生态环境问题的爆发同人类自身毫无节制的生殖繁衍密切相关。地球人口自有史以来经历过三次激增时期。第一次与新石器时代的农业革命相联系,人口的激增使人类摆脱了长期停滞状态(那时,世界总人口为3亿人)。第二次与工业革命相联系,以西欧工业化国家人口激增为特征,从而加快了世界人口的发展(到1800年,世界总人口达到10亿人),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社会经济问题,如同马尔萨斯所注意到的那样,人口激增引起物质资料供应匮乏,造成社会贫富悬殊,矛盾尖锐化。第三次则发生在二战后,以广大发展中国家人口激增为特征,最终引发世界人口的爆炸(3)。由此可见,世界人口的增长呈现为以几何级数形式增长的趋势。人口的激增必然给社会带来一系列连锁反应。为了维持众多人口的生存,必须有足够的粮食供应,从而需要更多的耕地。于是,人们就不得不大量使用化肥和掠夺性开采的方式向地球攫取更多粮食和资源。而大量砍伐森林、滥垦土地、过度放牧、过度捕捞,则造成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粮食减产,资源枯竭,能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最终使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也发生危机乃至崩溃。

历史表明,生态环境问题同人口问题是互相牵制的,并且两者关系至今还没有达到良性循环状态。往往由于人口数量的失控而带来并加大了对环境的压力。而生态环境的破坏必然损害生命赖以维持存在的系统和条件,最终使人类受到自身活动恶果的严惩。历史上古巴比伦文明和南美洲玛雅文明的消失就是明证。恰如恩格斯所指出的那样:“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以及其他各地的居民,为了得到耕地,毁灭了森林,但是他们做梦也想不到,这些地方今天竟因此而成为不毛之地,因为他们使这些地方失去了森林,也就失去了水分的积累中心和储藏库。”(4)显而易见,人类长期以来对自然界所采取的敌对态度,使用技术之利剑征服和驾驭自然界,对自然界进行毫无顾忌、随心所欲的威迫、拷打、劫掠、奴役,现在终于得到了报应:人类生存的襁褓被扯破了,人类生活的摇篮被损坏了,人类生命的自然母亲被折磨得皮开肉绽,血流不止,气息奄奄,危在旦夕。设想一下在这种情形下人类还能维持多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