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族群始祖神崇拜

族群始祖神崇拜

时间:2022-10-2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在云南边境地区,比较突出的始祖神崇拜是瑶族的“盘王”和拉祜族的“厄莎”。关于瑶族始祖“盘瓠”的传说,同时以文人文献和民间口传两种方式流传下来。盘王狩猎,被羚羊触下岩身亡。从几则盘王传说来看,盘王的形象有英雄、神人和生物学意义上的祖宗。而据吴永章先生在《瑶族史》中的考证:瑶族先民属于“盘瓠蛮”系统,是“盘瓠子孙”,“盘王”是“盘瓠”演变而来的。
族群始祖神崇拜_精神世界里的欢愉——云南边境民族的民间信仰

根据在序言部分笔者提到的弗雷德里克·巴斯的《族群与边界》(Ethnic Groupsand Boun daries)中的观点,族群始祖神凝聚了族群起源、族群历史和族群的共同记忆,所以,对始祖神的崇拜也就有着个人和群体的双重意义。在云南边境地区,比较突出的始祖神崇拜是瑶族的“盘王”和拉祜族的“厄莎”。

(一)始祖神的传说

从民俗学对民间文学的分类角度看,这种关于一个族群族源、历史、共同记忆为主要内容的民间叙事体裁应该被归类为“史诗”。然而,这种对民间口承叙事的分类,其意义在于方便学者的学术研究,而不在于这些民间口承叙事的持有者及其生活世界。鉴于田野调查中接触到的关于“盘王(盘瓠)”和“厄莎”的民间表述更接近具有“解释性”意义的“传说”,所以,文中以“传说”来涵盖各种形式的关于始祖神的叙事。

1.瑶族“盘王(盘瓠)”案例

瑶族这个族群历史悠久,在中国境内所分布的地域很广,而湖南、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和江西等地较为集中。关于瑶族始祖“盘瓠”的传说,同时以文人文献和民间口传两种方式流传下来。先秦古籍《山海经》中就已经有了关于“盘瓠”的记载。晋朝干宝的《搜神记》中有“瑶族先民,用掺杂鱼肉,叩槽而号,以祭盘瓠”的文字。唐朝诗人刘禹锡在《蛮子歌》里也提到瑶族先民“时节祭盘瓠”。

在云南边境地区的县志中,关于“盘王”的记载集中在富宁和绿春两县。

《富宁县志》中记载了三个盘王的传说:(1)古时评王与高王发生战争,瑶族始祖盘王应召出征,渡海化龙取回高王首级,评王遂赐宫女为妻,并封为“南京稽山十宝殿王”,遂名“盘王”。盘王婚后生6男6女,自相婚配,传下瑶家12姓,即盘、赵、李、周、郑、黄、冯、沈、邓、蒋、胡、雷。盘王狩猎,被羚羊触下岩身亡。后儿女们猎获羚羊,剥其皮制成长鼓,然后敲鼓唱歌跳舞,纪念盘王。(2)远古寅卯二年,天大旱,瑶家12姓分坐12只船漂洋过海,风急浪大,瑶家在船头烧香,求盘王保平安,并表示今后还愿,果然风平浪静。从此,瑶人定时还“盘王愿”。(3)盘王生一子一女,盘王死后,有一年水淹天门,兄妹二人坐入大葫芦内,随水漂流而幸存,后结为夫妻,生一肉球,丈夫怒将肉球剁成360块,投河心。妻发觉后,迅将所剩5块抛掷山上。翌日,山上出现盘、李、邓、赵、蒋五姓瑶人,丈夫遂将始祖告知各姓瑶人。

《绿春县志》引用了经书《鬼脚科》记载:“盘王是五彩云组成人身降于人间,玉皇大帝命名为盘特护,后来,盘王当了神农(男)与伏羲(女)的媒正,婚后五年生下一个肉团,盘王当即下令将肉团砍碎撒在地,就变成了人;伏羲向上撒,变成了瑶族,居住在高山,因女性力不足,所以瑶族不多;神农向下撒,变成了其他民族,居住在半山,河坝,男性力大,撒得地广人众多。盘王交给瑶族各种子种,教会栽种方法。”又据《过山榜》记载:“盘王赋予瑶族以特权:种粮不纳税,有丁不服役,迁徙自由,乘船渡江不付酬,关卡不受检”。故此,瑶族称盘王是瑶族的始祖。盘王于龙年十月病故,“三清”“三元”师傅们做七七四十九天道场超度哀悼。从此,每年农历十月或十一月,凡住有7户以上的村寨都要杀猪、鸡,并用竹编成三角形彩纸剪贴花、鸟、鱼,由寨老主持祭献,烧给盘王寄托哀思。云南省绿春县志编纂委员会编:《绿春县志》,云南<a href=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150页。">

从几则盘王传说来看,盘王的形象有英雄、神人和生物学意义上的祖宗。而据吴永章先生在《瑶族史》中的考证:瑶族先民属于“盘瓠蛮”系统,是“盘瓠子孙”,“盘王”是“盘瓠”演变而来的。

而盘瓠的传说在《风俗通义》《后汉书·南蛮传》《路史·发挥二》及瑶族古籍《评皇券牒》《开山公据》和《高皇歌》等都有记载。

《后汉书·南蛮传》(卷一百十六《南蛮西南夷传第七十六》)载:“昔高辛氏有犬戎之寇,帝患其侵暴,而征伐不剋,乃访募天下有能得犬戎之将吴将军之头者,赐黄金千镒,邑五家,又妻以少女。时帝有畜狗,其毛五彩,名曰槃瓠(‘槃’通‘盘’)。下令之后,槃瓠遂衔人头,造阙下,群臣怪而诊之,乃吴将军首也。帝大喜,而计槃瓠不可妻之以女,又无封爵之道,议欲所报,而未知所宜。女闻之,以为帝皇下令不可违信,因请行。帝不得已,乃以女配槃瓠。槃瓠得女,负而走入南山,止石室中,所处险绝,人迹不至。……帝悲思之,遣使寻求,辄遇风雨震晦,使者不得进。经三年,生子一十二人,六男六女。槃瓠死后,因自相夫妻,织绩木皮,染以草实,好五色衣服,制载皆有尾形。其母后归,以状白帝。于是使迎诸子,衣裳斑斓,语言侏离,好入山壑,不乐平旷。帝顺其意,赐以名山广泽。其后滋蔓,号曰‘蛮夷’。……以先父有功,母帝之女,田作贾贩,无关梁符传租税之赋。”《后汉书·南蛮传》卷一百十六《南蛮西南夷传第七十六》。

瑶族古籍《评皇牒》中的“盘瓠传说”与其只是细节上有所不同,情节主干基本一致。

2.拉祜族“厄莎”案例

拉祜族的“厄莎”是一位创世型先祖,他创造了天地,在澜沧县搜集到的版本是这样说的:

“古远的年代,世上一片雾茫茫。看不到天,也看不到地,只有天神厄雅、莎雅。厄雅只有头发丝粗,莎雅只有脚毛般细。可是他们就像见风长那样,厄雅翻个身就长出一大截,莎雅伸伸腰就高了一大截。厄雅、莎雅越长越高,越长越大。长出了翅膀,高兴时他们就在无边无际的宇宙里飘来浮去,自由自在。厄雅莎雅长大了。他们能思善想。他们想要造天,他们想要造地。厄雅搓下手汗,莎雅搓下脚汗,造了四条龙,支放成四边四角。然后又造出天柱和地柱,并且把它支放在龙眼睛上。再搓汗做出天梁和地梁,接着又造出椽子和压条。地柱上架天梁,再搭椽子,上压条,架子搭好了。厄雅、莎雅想让天地稳固,就造了一对蜘蛛,把它放在空间。望着蜘蛛在空中织网的模样,厄雅、莎雅就不停地织出漂亮的天网和地网。天网地网织好了,可是天地还是软软的。厄莎思索着用天土、地土把天网、地网填起来。填天网、地网的土是那么的多。怎么才能将土背去呢?厄莎左思右想,就造了一对专门背土的使者扎发和娜发。他们一转又一转地将土背去填网。当厄莎发觉背土的工程太繁重。他又连忙造出了一对白马和白象去帮他俩驮运。厄莎整天忙着搓汗垢(造土),但又想知道天网究竟造得怎样了。怎么办?他就又造出一对助手扎衣和娜衣,他们俩专门绕天地各处巡查天地营造的情况,然后报告厄莎。他们发现天被砌斜了,地也铺得不平整,就快嘴快舌地跑去对厄莎讲。厄莎左思右想终于明白,是土填得不匀造成,于是就再造出一对善于补缺天空的扎倮和娜倮,告诉他们带足够的土去补倾斜的天,不平整的地。经过三天的努力之后,天地被补得端端正正,不歪不斜。可是造天的扎布贪玩,天被造小了,勤劳的娜布埋头苦干,地被造大了。厄莎又喜又愁,只有又让娜布去把地网拉一拉,使地网缩小,后来天地才算造成功。在造天造地的时候,厄雅、莎雅昼夜苦思冥想,他的助手扎发娜发、白马、白象、扎衣娜衣、扎倮娜倮、扎布娜布个个都是忙碌奔波。极少有偷空的时候。老人讲,是这些众多的神出力,出智才造出了天和地。中国民间文学集成全国编辑委员会、《中国民间文学集成·云南卷》编辑委员会:《中国民间故事集成·云南卷》,中国ISBN中心2003年版,第48页。(讲述者:胡扎克;采录者:雷波)”

关于厄莎的传说集成为拉祜族的史诗《牡帕密帕》《牡帕密帕》,云南民族出版社1994年版。。《牡帕密帕》中说:“在很久很久以前,没有天也没有地,没有风也没有雨,没有日月和星星,白天昼夜分不清,到处迷雾沉沉,这样的日子啊,不知过了多长时间。那个时候啊,世上没有人,只有厄莎天神,宇宙像一张蛛网,厄莎像蜘蛛坐在中间。为了创造天地,厄莎苦思苦想,他坐卧不安,老是出出进进,急得满身大汗。厄莎搓下手泥脚泥,做成四条大鱼;又作金、银、铜、铁,做了四根大柱。四根大支柱,支在鱼背上,又架上四根天梁,还有四根地梁……再拉上天网,天就造成了……厄莎用左眼造太阳,厄莎用右眼造月亮……”

而人类祖先是从厄莎种的葫芦里出来的(见图2-1)。为了创造人类,厄莎种下一颗葫芦子,长了一个大葫芦,经过种种磨难与惊险,终于从葫芦里走出了拉祜人的祖先:扎迪和娜迪。

图2-1 从葫芦里走出的民族

然而,这位伟大的创世始祖神,其形象却没有保持一种完美的神性光辉,在一些民间传说故事中,他似乎成了欺压在老百姓头上作威作福的恶霸。这集中体现在他与民间英雄扎努扎别的斗争中。流传在澜沧县的《扎努扎别》这样描述了厄莎的霸道和扎努扎别的反抗:

传说古代有个巨人,名叫扎努扎别,他站起来像座山,四肢像丘陵,一餐饭要吃几石米,他力大无穷,干起活来没有人能赶上他。因为他为人公道,人们都佩服他,听他的话。据说天本来很低,像大铁锅一样罩着大地,扎努扎别舂米的时候,他的杵棒把天顶上去了。

那时候,厄莎对人们说:“人类是用我身上的腻垢创造的,世间万物也是我创造的,人们有义务供奉我,让我先尝到新米新谷。谁不听吩咐,就要受到我的处罚。”因此人们都把最先成熟的、最好的粮食供献给厄莎。扎努扎别对于这件事很不满意。因为大家种的粮食太少,自己也还是半饥半饱的。耕种的时候,厄莎又不来帮忙犁一犁,挖锄,收获时倒把最好的早谷供献给他,扎努扎别认为这是不公道的事情。于是他号召大家说:“我们有饭吃,是靠锄头犁头,并不靠厄莎,今后谁也不许把早谷供献给厄莎!”人们虽然害怕厄莎,但感到扎努扎别的话确实有道理,从此大家都不供献早谷给厄莎了。

厄莎知道这件事后,就来质问扎努扎别。他说:“扎别啊!是不是你教人们不供献早熟的粮食给我?要知道人类和万物都是我创造的啊!”扎努扎别坦率地回答说:“厄莎!是我教他们的,因为我们种的粮食自己吃不饱;同时我们吃饭是靠锄头犁头,并不是靠你。你又不是我们的父母,为什么要白白地供献给你呢?”从那时候起,拉祜人第一碗就是先给父母吃,过年舂粑粑时,就先供献犁头锄头。厄莎当时没有话来答复他,表面上不说什么,暗里想了一条毒计,在天上挂上九个太阳,想把扎努扎别晒死。当天上出现九个太阳的时候,人们就像热锅上的蚂蚁一般耐不住热,许多人被晒死了。但扎努扎别并不屈服,他想尽一切办法来抵抗。他用七层笋壳做帽子也抵不住太阳的酷热,最后他用七口铁锅做笠帽,才挡住了九个太阳的光,从这时人们才知道戴笠帽。

厄莎来看扎努扎别是否被晒死了,只见扎努扎别依然顶着铁锅在耕作,可是人的确被晒死了很多。厄莎见这个办法整不死扎努扎别,他又用了一个办法,把九个太阳和星宿月亮全部都藏起来,让大地一片漆黑,人们分不清昼夜就不能耕作,让扎努扎别饿死。果然天昏地暗,人们无法做活,因而饿死了一大半。可是扎努扎别并不因此向厄莎屈服,他用蜂蜡把松明粘在水牛角上,点着松明依然耕地,还没有饿死。据说原来水牛是白色的,角是滑溜溜的,自从被松明烟熏染以后,水牛都变成黑色的,角也被松明烧得一凸一凹的了。

厄莎见扎努扎别没有饿死,又想出一条毒计:他把天河的水放了下来,整个大地变成汪洋一片,跑到高山去的人侥幸没有淹死,住在平地上的人,都被洪水淹死了。厄莎以为扎努扎别也一定淹死了,但他来看的时候,却见扎努扎别坐在木槽里,漂在水面上。于是,打这个时候起,原来不知道造船的人们,便知道造船了。

厄莎用了几次计都没有整死扎努扎别,他就收了大水,挂上星宿、月亮、太阳,对扎努扎别和善地说:“扎努扎别啊!我俩来赛跑吧,谁先跑到目的地,谁是胜利者。我若跑胜,你就把先熟的谷物供献给我;如果你胜我,就免了你们的供献。”扎努扎别答应了厄莎。

赛跑开始了,厄莎变成一个虫子,附在扎努扎别的脚上,在赛跑的当中,扎努扎别感到很吃力,快要跑到时厄莎抢前一步,先跑到目的地了。他问扎努扎别:“这回你可认输了?”扎努扎别说:“不佩服,不认输。我们再比赛跳高,看看谁跳得高,谁就是胜利者。”当他们比赛时,厄莎又变做一个虫子,坠在扎努扎别的脚上,他自己跳得比扎努扎别更高。他又问扎努扎别:“这回你该口服心服了?”扎努扎别说:“两次都是你使法坠着我的脚,我怎么会口服心服呢?”厄莎说:“那么我俩再来一次捉迷藏,找得着的为胜,找不着的为败。你先躲了,让我来找。”扎努扎别依着厄莎的话先去躲了,但是因为他的身体太大,躲在什么地方都被厄莎找着了。接着厄莎躲了,他去找。厄莎变做一粒灰尘躲在他的眼角上。他什么地方都寻找遍了,可是找不到厄莎。他大声喊道:“厄莎!快出来吧,我找不着你啊!”厄莎笑着说:“我就躲在你的眼角上。”他说:“早知道你躲在这里,我就一把将你捏成肉酱!”他依然不佩服厄莎,后来厄莎以为扎努扎别处处和自己为难,损害了自己的威信,不把扎努扎别除掉,这些驯服了的人一定会被他教唆坏了。扎努扎别不让厄莎不劳而食,妨害人们的生活,他告诉大家:“处处都支上窝弓地弩,不让厄莎下到地上来!如果他还敢来找麻烦,就让窝弓地弩把他打死!”

厄莎看到地上处处都支有窝弓地弩,无法再下来,他想了一会,使法变了一只“勐谢”,并在角上涂上毒药,在夜间飞到扎努扎别的住处,嗡嗡的飞来飞去,嘴里发出“勐谢、勐谢”的声音。扎努扎别听到了,很生气地说:“我这样一个巨人活了这大年纪,还没有见过‘勐谢’,你是什么东西,来这里乱吼!”一巴掌将“勐谢”打落地上。看见“勐谢”没有死,还在一拱一拱地爬行,又一脚踩上去,刚好跺在“勐谢”的角上,脚掌给“勐谢”的角戳伤了。这一来可中了厄莎的诡计了,扎努扎别的脚掌肿了起来,怎么医也医不好;他说厄莎是仙人,就去向厄莎求救。厄莎告诉他说:“你拿这把凿子去把‘勐谢’的断角从脚掌里凿出来,再包上药。”扎努扎别依着厄莎说的去做,等把“勐谢”的断角从脚掌里凿出来以后,脚底板已经凿坏了。接着厄莎把预备着的九斗箩苍蝇蛋给他包在伤口上,并嘱咐他说:“不到七天不要打开,等到感觉伤口里面蠕动的时候,再打开来看,包管伤口就好了。”扎努扎别是个耿直老实人,真的依着厄莎吩咐的话一连包了七天,果真感到伤口里有东西蠕动,痛不可支,打开一看,全是蛆虫,脚板已经糜烂不堪,毒发攻心无法医治。扎努扎别就这样被厄莎谋害死了。

扎努扎别死后,厄莎召集所有的动物来埋葬扎努扎别。可是他害怕扎努扎别生前和他作对,死后的鬼魂也会和他作对。为了彻底消灭反抗,残暴的厄莎把扎努扎别的尸体上的肉刮下来,分散埋葬,一处埋一堆;剩下的骨头,用磨子磨碎,每天磨一簸箕,足足磨了三年;又请铁匠来铸了一门大炮,要把骨粉塞进大炮里打出去,变做灰尘散在四面八方,意思是使扎努扎别的鬼魂永不能聚集和他作对。大炮铸好了,第一炮打在高山上,骨灰却变成了荨麻——扎努扎别要在厄莎从天上下来时辣死他;第二炮打在平地上,骨灰变成了竹林树木——好做人们盖房子的房料;第三炮打在天空中,骨灰变成了虫蚁,有种飞蚂蚁特别仇恨厄莎。它们衔土筑成蚂蚁堆,要冲到天上去,和厄莎拼个你死我活。

当埋葬扎努扎别的时候,各种动物都来跳舞,百鸟都来吊孝。比鲁妈鸟在扎努扎别的脚上哭,扎努扎别的血沾在它的尾巴上,所以直到今天,比鲁妈鸟的尾巴还有红色的斑点。朋谷倮鸟在扎努扎别的头上哭,所以后来朋谷倮鸟的头上,长出了美丽的红色冠毛。拉祜人说:“这是因为扎努扎别把帽子给它了。”蝉虫在扎努扎别的脸前哭,因为扎努扎别为了大家的幸福反抗厄莎,他不屈不挠,死不屈服,所以拉祜人都颂扬他的反抗精神。每当蝉虫和比鲁妈鸟唱起来的时候,拉祜人们总是同声叹息着说:“这是扎努扎别遇难的时候了!”中国民间文学集成全国编辑委员会、《中国民间文学集成·云南卷》编辑委员会:《中国民间故事集成·云南卷》,中国ISBN中心2003年版,第366页。(讲述者:扎法、扎拉;采录者:晓村、王松)

可见,拉祜族的始祖天神“厄莎”的形象十分鲜明又对比强烈,呈现出比较矛盾的神灵形象。

(二)始祖神的祭祀

单从字面意义上来理解始祖神的祭祀,是一个族群对先祖的追思怀念,并通过某种仪式甚至节日的方式,定期地强化族群的记忆和认同感,同时佐以感恩、祈求福佑、娱乐、狂欢性质的信仰形态。然而,每一个族群不同的发展历程、个性气质等或历史或现实的原因,使得其始祖神的祭祀方式也并不相同。只有作为边民生活一部分的信仰才是活态的,从这些活态的信仰中也可以看到始祖神崇拜的现状。

1.“盘王”祭祀案例

瑶族的“盘王节”因为需要较大的资金投入和较大的场地,所以,瑶家人并非每年都能过上“盘王节”,勐腊县勐满镇的龙旷村,坐落在离镇中心较远的一座山上,所以,每次出入龙旷村,都要走盘山路,遇到雨天,道路湿滑泥泞,就更加寸步难行。村里人大多承包橡胶林,从村里修建的民居住房来看,很多人家的收入还是比较可观的。在这个以瑶族为主的村落中,盘王的子民们宁静地守着山上的家园。在随机的访谈中,几乎所有的人都知道自己是盘王的子孙,参加过盘王节,但又很少有人能说出盘王的故事。村长的媳妇30多岁,作为一名普通的瑶族女性,她为我们描述了盘王节:1992年在勐腊过。我们这边没有过过。尚勇那边也有我们瑶族,2011年的时候过过。在哪个寨子就由那个寨子的老人主持,年轻人不懂。去的时候大家都穿民族服装,那有一个盘王的画像。画像有点像唐僧,帽子上有两个带子,穿的古代的衣服,衣服是丝绸的。主持一下就开始唱我们那个瑶歌,那个瑶歌我们不会唱,也听不懂。(这时,一直坐在旁边不说话的老人,也是村长媳妇的舅舅插话说:‘从盘古开天地,哪年哪年从哪里搬到哪里,那些书曾经都有,现在没有了)拜完之后就要跳舞。像尚勇那边邀请我们参加盘王节,我们有节目就出节目,没有节目就派代表去。有小的、简单的舞台。像村子里面有球场,我们就在球场里面。1992年那一次在勐腊那个广场,搞得很好。那一年,河口的、红河的都来参加了……我们平时不拜盘王,结婚、过年过节都不拜。盘王节就是农历十月十四的时候,盘王出生的日子。家里面也不摆盘王的画像,盘王只是我们的祖先。我听我上田房的大舅妈讲,盘王是狗,他老婆是人……”访谈人:原源,访谈对象:村长媳妇,访谈时间:2013年8月13日。

“我八几年的时候在上田房过过(盘王节),1991年在龙门(音)

这是一段关于盘王节的残破表述,然而,却是最普通的瑶家人对“盘王”及“盘王节”的印象。祭祀族群先祖有助于通过族群的共同记忆来达成认同,这种共同记忆通过两种方式,一是对先祖光辉事迹和族群历史的演说;二是外在的仪式或节日。以村长媳妇为代表的大多数瑶民之所以对盘王是祖先有明确的认识,主要是通过作为一个节日集会的“盘王节”的方式。而第一种方式,在盘王节中是存在的,就是村长媳妇说的,年轻人都听不懂的“瑶歌”。在笔者问到是否喜欢参加盘王节时,她表示:“想还是想,就是没人组织,懂这些的人也少了,有人组织还是喜欢的……现在会唱的人少了,会唱的人至少也要70岁了,年轻的没有,年轻人唱什么都听不懂。”尽管“瑶歌”是听不懂的,但如果没有人唱,盘王节就无法开展,可见,对瑶歌的演唱远非是一种娱乐式、可有可无的表演,而是奠定盘王节为始祖崇拜活动的关键,祭祀盘王的核心就在于此。

如此重要的“瑶歌”就是“盘王歌”,老人说的“那些书(曾经)都有,现在没有了”中的“书”是“盘王歌”的民间手抄本,也就是祭祀盘王的主要唱本。在已经搜集整理的《盘王大歌》中,可以看到,盘王歌的内容包罗万象,包括伏羲兄妹洪水后结婚传人种,其中之一就是瑶族;开天辟地、万物起源的创世过程;对盘王、唐王、竹王、刘王、翁爷、鲁班、彭祖等神癨赞颂;对瑶族生产生活的记录;等等。

盘王节的核心即通过演唱《盘王大歌》来祭祀始祖,“演唱《盘王大歌》前必须要焚香化纸,请各路神灵,请神仪式均要伴随着师公的吟歌,直到仪式结束。因此……演唱《盘王大歌》是一件庄重、严谨的重大事情。从‘还盘王愿’中的请神、颂恩、祈福、送神仪式看,仪式中始终都存在着神灵崇拜和信仰,具有浓郁的信仰色彩”王朝林:《瑶族〈盘王大歌〉与民间信仰》,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年,第19页。。所以,勐满镇的龙旷村的普通民众对盘王记忆的淡化与听不懂盘王歌有很大的关系。还好,作为一种节日的盘王节可以在另一个层面将这种族群意识凝聚起来。

2.“厄莎”祭祀案例

在澜沧县勐根村,有两个拉祜族寨子,一个是老达保,一个是新达保。老达保寨子中矗立的一座竹楼外观的基督教堂(见图2-2),宣告着这个寨子拉祜人的信仰。而走进新达保,家家户户都供着一个四方形的木框,当地人叫“烧香”。

图2-2 老达保的基督教堂

2013年1月16日,我们去新达保寨的组长石扎药家见到了村上的几位老人,因为碰巧遇到县里领导来吃饭,所以,勐根村的妇女主任等能讲普通话的年轻干部就可以为我们做翻译,以下关于新达保厄莎祭祀的内容中,老人的讲话均为妇女主任翻译。

图2-3 制香的原料

图2-4 香的制作

老人:……一个月才烧四次,属马的日子(每月两天),月圆十五的时候,还有月末三十的时候。我们新达保家家户户都烧香。

笔者:为什么是属马的日子呢?

老人:是因为那天老天爷上天去了,属马的那天是我们地上休息的日子,是我们佛教休息的日子,一个月中,属马的日子,还有十五、三十,一个月四天,你们也是四个礼拜天了嘛,我们也是一样。

(与我们同来的老达保的张扎思翻译):他说,以前有一个人,他死了就上天去,就是在属马的那天。也就是成神仙了,就是佛教的神仙了。然后就是他们每一个月烧香,就是按这个来烧的。

笔者:那为什么是十五和三十呢?

老人:十五和三十是休息日了嘛,十五和三十时候就什么都不做啦,就跟你们礼拜天一样啦,休息时候我们就去烧香。还有逢年过节还是要点的。

妇女主任:还有就是这个香的制作也是很讲究的,这个香不是买的,是我们自己做的,这个要拿山上的树皮(见图2-3),要两种树的树皮,“卡多”和“撒诺”(音译),把树皮拿回来以后把它们晾干,晾干之后再舂细,舂成粉末,然后再搅拌,再浇点水,水温是要合适的,出来以后是黏黏的,里面有根棍子,这个棍子也是很讲究的,必须用这种棍子,做这种棍子的树叫“阿卡”,要这种树自然死亡以后干了的树干裹刚才做好的黏黏的粉末。这个裹时候也是很讲究的,如果是往上长,就必须往上裹,不能倒过来(见图2-4)。还有做香的日子也是很讲究的,不是说你想在哪天做就在哪天做,如果是在属虎的日子做就是代表希望我们寨子里的人身体很健康,就像老虎一样的健壮,如果是属猪和属龙的日子做,就是代表希望我们寨子的粮食丰收,做的日子不同,预言也是不同的……还有,女的没有绝经是不能做的,男的都可以做。家里每家每户都烧香,但是山神房那里就只有他(旁边的老人)来烧了,每月初和月末他都要去那里点香,属马的日子就在家里点了。(老人讲拉祜语)……属马的日子我们拉祜语就是“牡讷”,翻译成汉语就是太阳的意思,就是厄莎嘛,他消失了,他升天的那一天。

笔者:后来升天成为神了?

妇女主任:就是厄莎开始是人,把我们人所需要的东西都创造出来了以后他就升天了。

笔者:那是不是这个神就是厄莎,在家里就是保佑家人,在山上就是保佑整个寨子?

妇女主任:就是这个意思,现在我们点香也就是为了纪念那个厄莎嘛,拜的神就是厄莎,我们看不见厄莎,但是厄莎能看得见我们,在我们拉祜人心中,厄莎时时刻刻陪伴在我们心中,我们点香祭拜他,虽然我们看不见他,但是我们觉得他就是在保佑我们。

图2-5 新达保山神庙

新达保对“厄莎”的祭祀分化为两种形式,一种是上述每家每户供奉的家神,一种是以寨神形式出现的“山神”,且设有山神庙(见图2-5)。山神庙在新达保的生活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如采访的老人讲述了一年中3次较大型的祭祀“山神”的情形:

一年有3次大的祭山神活动,六月二十四、八月十五还有春节。第一个是六月二十四的火把节,晚上七、八点的时候去山神庙点火,要点两个大火把,一个高高的,一个矮的,高高的那个明子(松明)是要包12节,一年12个月,一个月一节。(火把节)有一个民间传说嘛,我们拉祜族祖先是在北京,后来打仗就乱了嘛,我们这个拉祜族打不赢人家,是哪个人家我们也认不得,然后我们就越跑越远,越跑越远,以后就是在哪点上火把,就算是过年啦。这个是老人家说的嘛,现在我们也认不得啦。我们老百姓是种地吃嘛,地里面有老鼠啊什么的,以前又没有农药,(火把节)就是我们做给老天爷的礼,就是说,老天爷,我们种的这些白薯啊、玉米啊,不要让老鼠吃,要吃就让他们去那边山上,现在么不一样啦,有农药了嘛。六月二十四时候,要四双香,蜡烛一双,晚上就是点蜡烛,看到蜡烛就让老鼠那些赶紧跑,不要吃我们种的这些庄稼,我们做了这个以后我们种的玉米啊什么的,老鼠就不来吃啦。我们这个寨子一家去一个男的,女人不能去。不管是家神台那点,还是山神那点,女的月经结束之前都不可以去烧香。肉那些也不能拿去家神台那边呢。

八月十五我们是过新米节呢,我们不过中秋节,只是买月饼什么的来吃。八月十五么,我们是这种过呢,就是把黄豆煮熟弄一碗,还有新米一碗,家里也摆,山神那里也摆,家里是主人摆,山神那边是管理山神的人摆,我们每家每户都拿出一点新米来,就是一年一次,管山神那个人把香四双,新米一碗拿去山神那点。新米节的时候我们还要黄瓜,一家一个,摆在架子上,架子是把树砍了搭起来的,摆了一段时间以后,就把这些东西丢掉,吃也可以,不吃也可以,但是我们是不吃的。新米节时候是由管理山神的人主持,我们在旁边看着,也是一家去一个男的,房子里面(山神庙里面)只是他进去,我们在外面看着他做了嘛,念也是他念,一个寨子的都是他管的。他就念:“我们一年12个月,365天,这些是我们苦出来呢,给老天爷吃,老天爷吃了你看保佑我们老百姓好好的。”我们还会把老鼠偷啃过的东西烧掉,烧掉以后老鼠就不吃了,接着就向老天爷祈祷保佑丰收。也是因为以前没有农药,所以这种做。把老鼠吃的那些东西在火把节时候烧掉,以后老鼠真的很少来吃粮食啦,还是有效的,有效才会做,没有效果是不会做的。现在有老鼠药了我们也还是做的。为什么呢,因为我们这个“佛”教是要这种做的。

过年的时候还要整的,在初一早上12点时候,一个寨子的人都去山神庙那点,也是男人去,女人不能去,也是跟火把节一样拿着四双香。春节时候是(向山神)这种念呢:“一年365天,一寨子的大大小小,老天爷你好好看,病呢不要有,人不能着难,鸡猪也不能着难,鸡养着得吃,牛羊养着得吃。”

无论是以基督教为信仰核心的老达保,还是以“烧香”为主要信仰形式的新达保,都还有老人能够演唱《牡帕密帕》。尽管老达保已经成为《牡帕密帕》的传承基地,李扎戈和李扎倮成功申报了国家级传承人,但是,新达保中同样有老人可以演唱“三天三夜”,并且认为:

“《牡帕密帕》就是从我们这边唱出来的,老达保也是从这边传出克(去)呢,本来澜沧文化馆是来我们这里录音的,老达保那边是新品种,真正呢老品种是我们这点(里)儿。我们这边已经九代啦……”

《牡帕密帕》与“厄莎”本来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可在调查中,无论是老达保还是新达保,能够听懂“厄莎”这个名字的普通拉祜族民众却不多,而说起《牡帕密帕》却人人知晓。成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关注的对象后,对《牡帕密帕》的演唱已经超出了信仰的范畴,开始走向一种舞台表演。而真正对始祖神“厄莎”的信仰在老百姓这里已经转化为“烧香”这种表现形态。另一种以寨神的形象出现的与“厄莎”有关的“山神”信仰,将在下文中提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