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去哪里查

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去哪里查

时间:2022-10-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博士点学科见表1。十年来,据不完全统计,学校人文社会科学共获批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管理学部、国际合作等各类人文社科类项目1000余项,到位经费18628万元。中国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具有良好的发展基础,尤其是经过近几年的努力建设,学校人文社会科学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学校已经成为国内外研究“三农”问题的人文社科领域学者交流的重要平台。
中国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发展总结_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通鉴(2001—2010)(上)

为了贯彻执行党中央和教育部关于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战略方针,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咨政育人、服务社会”的重要作用,更好地为国家解决“三农问题”献计献策,推进农村现代化建设,经过近几年的努力建设,中国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总体情况

1.学科建设

近年来,中国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科领域不断扩展,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优势学科,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2006—2010年,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领域共有3名青年教师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截至2010年,学校各类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人员约390人,研究领域涵盖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法学、哲学、语言学、教育学、民族学、新闻学与传播学、图书情报等多个学科门类。经过若干代人的努力,学校人文社科领域已经涵盖了12个一级学科,23个二级学科,已经建成一个国家级重点学科(农业经济管理),三个北京市重点学科(管理科学与工程、农村发展与管理、土地资源管理)。依托这些学科点,学校每年招收博士生80名,硕士生170名,MBA 100名,MPA 30名,农业推广硕士100名,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人文社科人才和复合型人才,为国家三农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国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博士点学科见表1。

表1 中国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博士点学科

2.项目和经费

十年来,据不完全统计,学校人文社会科学共获批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管理学部、国际合作等各类人文社科类项目1000余项,到位经费18628万元。2006—2010年,人文社科领域研究经费年均达到2500万元以上。

3.成果

(1)论文:学校研究实力明显提升,人文社科领域发表的SSCI/SCI论文数量增长迅速,2006—2010年我校共发表SSCI收录论文58篇,EI收录论文16篇,SSCI/EI收录论文从2006年的3篇增长到2010年的44篇,多篇文章在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Agricultural Economics,Canadi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World Economy,Energy Economics,Journal of Agrarian Change,Journal of Policy Modeling等国际著名杂志上发表。2003—2010年,学校人文社科领域出版各类学术专著433部,在国内外发表论文3041篇,多份咨询、研究报告被各级领导部门采纳,部分成果得到有关中央领导的批示。

(2)奖励:2006—2010年,学校获得各类奖项20余项,其中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研优秀成果奖(人文社科类)三等奖1项,获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7项,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第十一届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奖(社会科学)1项。

二、管理措施和经验

(1)设立人文社会科学处:为适应中国农业大学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需要,向世界一流农业大学的目标迈进,2003年5月,为促进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学校设立社会科学管理科。2009年6月,学校正式设立人文社科处,将人文社科类研究纳入人文社科处统一管理,负责人文社会科学类研究工作,部署整合全校哲学社会科学资源,组织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选取农村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全局性、前瞻性和战略性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课题为主攻方向,组建具有学校特色的科学研究基地,树立和宣传我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学术品牌。

(2)建设研究基地:正式确立“中国农村政策研究中心”和“国际农村发展中心”为中国农业大学直属、与院系平行的实体性研究机构(正处级),设置校内专职研究人员,校内、外兼职研究人员,行政人员和资料管理人员。

(3)制定奖励制度:确立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和奖励制度,完善哲学社会科学成果评价体系。2008年底,学校重新修订了相关科技成果奖励办法,提高了获得省部级以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的奖励标准:分别为一等奖8万元,二等奖5万元,三等奖2万元。

三、标志性研究成果

中国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具有良好的发展基础,尤其是经过近几年的努力建设,学校人文社会科学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1)承担重大“三农”问题研究课题,已经成为重要的国家农业和农村政策研究基地。2006年以来,学校人文社科领域承担了近1000项科研项目,取得了一大批具有重大意义的政策性研究成果,为历年中央一号文件中相关政策的出台提供了重要的决策依据。特别是关于农村土地登记试点、全国农用地等别评定、粮食安全、新农村建设、农村法律、留守人口等领域的研究,多次得到中央领导的批示,对我国相关政策的出台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学校主持完成的“中国农村土地登记试点”项目,通过在安徽省肥东县的试点工作,获得了重要的研究成果,撰写了《中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指南》并开发了相关软件,为我国全面开展农村土地登记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2)已经成为国内外重要的“三农问题”学术交流平台。学校先后举办四届“中国农村发展论坛”,连续五年组织召开“农业政策理论与实践研讨会”,此外还主办“中国农村土地登记”系列学术会议、“全国农用地分等定级估价”、“城乡统筹发展论坛”、“中印农业发展论坛”、“中日农村金融发展论坛”、“世界大米市场论坛”、“东北亚农村发展论坛”、“全球化与中国农业发展国际会议”和“CAER 2009国际学术年会”。学校已经成为国内外研究“三农”问题的人文社科领域学者交流的重要平台。此外,“日本农林中金综合研究所捐赠讲座系列”、“百望论坛”和“人发讲坛”每年邀请50余名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进行专题讲座。

(3)创办了我国第一份农业经济领域的英文国际期刊China Agricultural Economic Review (CAER),已被SCIE和SSCI同时收录,成为我国大陆经济学和管理学领域第3本被SSCI收录的学术刊物,也是我国大陆整个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第3本被SSCI收录的学术刊物。CAER在创刊不到1年之际就开始了SSCI和SCIE收录申请工作并最终成功,这在SSCI期刊收录历史上是极为罕见的。CAER期刊被成功收录,在国际农业经济学界、国内人文社会科学领域都引起了广泛关注。CAER被SSCI和SCIE收录,对于提升学校在国际学术界的影响、加快学校实现建设世界一流农业大学的目标,已经并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被确定为CSSCI来源期刊,影响因子大幅度提高。

四、“十二五”工作思路

为进一步提升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实力,中国农业大学正在研究制订“人文社会科学振兴计划”,努力推动和促进我校哲学社会科学学科的发展和建设。将按照“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强化优势,突出特色”的战略方针,有重点、有步骤、有特色地发展人文社会科学;立足现有基础,充分发挥我校在涉农领域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特色和优势,充分利用中国农业大学在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科学等传统优势学科上的研究优势,围绕国际关注的重大问题和国家重大需求,组建团队进行创新研究,大幅度提升科研水平和实力,夯实建设世界一流农业大学所需的人文社科创新基础;以解决中国经济国际化过程中农业农村农民所面临的重大问题为核心,建立重点突出、结构优化的人文社科体系;尽快建成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全局要求和我校建设世界一流农业大学要求的人文社科体系和有辐射作用的研究平台,大幅度提升学校人文社科发展水平和知识创新能力,努力缩小与国内一流大学人文社科发展的差距,逐步扩大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不断提高国际化水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