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循环经济的本质是生态经济

循环经济的本质是生态经济

时间:2022-10-1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循环经济“3R”原则即“减量化、再使用、再循环”,每一原则对基于循环经济的生态化发展模式的成功实施都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在区域中有效地实施“3R”原则,才能使循环经济理念在区域建设中得到充分贯彻,从而彻底转变传统落后的经济发展模式。这种产业集群现象是循环经济采取针对性措施的主要依据。加大创新力度,为基于循环经济的区域生态化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设计原则_基于循环经济的区

4.2.2 设计原则

基于循环经济的区域生态化发展模式设计不仅要遵循循环经济的基本原则,而且还要遵循区域发展的一般规律,充分发挥区域的规模效应和特色优势。

(1)遵循“3R”原则。循环经济“3R”原则即“减量化、再使用、再循环”,每一原则对基于循环经济的生态化发展模式的成功实施都是必不可少的。减量化原则针对的是输入端,旨在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的物质流和能源流;再使用原则属于过程性方法,目的是延长产品和服务的时间强度;再循环利用原则是输出端方法,通过提高废品的回收利用和废物的综合利用水平,把废物变成再生资源以实现减少最终处理量的目的。只有在区域中有效地实施“3R”原则,才能使循环经济理念在区域建设中得到充分贯彻,从而彻底转变传统落后的经济发展模式。

(2)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相统一原则。在经济发展中,注重生态环境建设,优化生态经济系统结构,增强系统功能,促使海、陆、城、乡、山、原等区域之间,生态农业、生态工业与生态型第三产业之间,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和资金流循环畅通,使不同类型区域生态、经济、社会达到良性循环、协同进化、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在区域内建设循环经济示范区过程中,针对突出的环境污染和生态问题,在加大建设力度的同时,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坚持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经济建设并重,把生态建设与区域经济、绿色开发、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社会文明进步紧密结合,积极促进经济、社会与生态之间的良性循环。

(3)统筹规划、功能互补、突出特色的原则。区域发展受到本地区资源的约束,以本地特色资源孕育的主导产业为基础,科学合理的规划是在区域内成功实施循环经济发展战略的关键。基于循环经济的生态化发展模式的设计要根据区域内不同城市的区位、资源、功能等特点(城市的生态位),实现合理的功能配套。要根据区域的自身特点和各个城市的自身优势,有机结合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等诸因素,分工协作,在区域内发挥各个部分的整体效应,达到空间、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区域平衡发展,从而实现区域内资源的优化配置、合理布局。区域生态化发展必须着眼于系统整体的互利互动和协调一致,根据系统结构和相互关系,把经济和生态结合起来,依据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结合区域自身的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条件等特征,选择突出当地特色的发展模式,充分发挥各自的区域优势,在多个领域、多个层次确定发展目标和建设重点,科学制定循环经济发展总体规划,选择不同的发展模式和配套技术,科学合理地调整区域内的产业结构和布局,以实现整体效益最大化为原则,以废物资源化利用为纽带进行多产业耦合,建立独具特色的产业体系,实现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4)重点突破、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原则。因为我们目前积累的经验太有限,许多问题有待研究,又缺少宏观战略和规划指导,很容易在实践过程中产生偏差,有可能造成新的重复建设,浪费有限的资金和发展机会。从区域经济成长规律来看,经济增长在地区和部门上有先后之别,区域经济开发应遵循非均衡发展规律,重点突破,而不应“遍地开花”。循环经济作为一个新生事物更应如此。在区域内优先选择条件成熟的重点地区或行业或企业,在不同阶段采取不同重点措施,先开展循环经济试点,然后在全区按照循环经济理念改进社会经济运行质量和生态环境建设。通过重点产业和地区的联动效应促进其他产业和地区的发展。另外比较优势不但是区域发展的基础,也是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据。循环经济作为一种经济系统,在不同区域、不同经济体、不同发展阶段有不同的模式,在一种循环经济系统内部,也存在经济体的多样性特征。因此,在区域内发展循环经济,必须因地制宜,大力培植优势产业,与周边其他地区错位竞争、协调发展,依托区域资源、产业、资本和人文等要素,在发展过程中将区位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

(5)集群发展原则。按照阿弗里德·马歇尔《经济学原理》(英文:Principlesof Economics)(Alfred Marshall,1890)的观点:工业往往群集在不同的地区,各个城市往往在一组关联产品上进行专业化生产。之后100年,美国管理学家迈克尔·波特在《国家竞争力》(Michael Porter,1990)一书中运用马歇尔的方式观察到,各国经济中能够在国际竞争中脱颖而出的产业往往集中在某些特定产品或产业环节上,从事这些产品或产业环境生产的企业又往往集中在该国特定的地理区域。这种产业集群现象是循环经济采取针对性措施的主要依据。不同区域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要有区别,其中之一的原因就是产业集群的类型不同。

(6)经济成本原则。因为对不同的主体,发展循环经济的思路、方法和途径是不一样的。比如政府通过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布局,减少重复建设,可以降低增长的成本。这是我们国家现在关心的话题,即低成本增长,或尽量减少经济发展的成本,包括资源投入成本、环境成本等。一些工业园区提出建设废物交换中心,那么,让废物变原料的这种交换中心,就必须考虑成本问题。如果废物比原料还要贵,交换就不可能成功;即使“拉郎配”强制性地把产业链连接起来,也很难运行下去,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都赔不起长期的亏损。

(7)技术跨越和技术创新的原则。循环经济的发展,最终要靠技术进步。加大创新力度,为基于循环经济的区域生态化发展提供技术支撑。通过对经济系统的物质流和能量流分析,设计中国的工业化城市化路径,建设高新技术园区,降低生产和消费过程的资源、能源消耗及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确立支持区域内循环经济发展的科技原则及工具、方法,包括产品生态设计原则与方法、物质流分析方法和供应链管理的原理和技术,提高生态效率的经济、技术效益分析原理与方法等;研究开发一批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平台性和共性技术。开展国际合作,引进先进理念,避免走弯路。

(8)动态提升发展模式的原则。基于循环经济的区域生态化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不断向前推进和深入的,且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区域的系统结构会不断重组和发生变化。因此,它的模式设计必须遵循区域发展的基本规律,根据系统内部各个部分的发展状况以及区域外部环境的变化,不断进行循环调整。中国现在还是处于循环经济发展的摸索阶段,中国的市场经济也还处在不断完善的阶段,所以现阶段循环经济的发展只是初期,选择的模式也是适合我们目前区域发展特点的起步阶段。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区域内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也不断成长,最后将在全国范围内形成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成为一种规范。因此,基于循环经济的区域生态化发展模式将会经历一个从初期到成长期到规范期的不同发展阶段,它是一个动态过程,在发展过程中应该不断地提升其发展模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