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概述

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概述

时间:2022-10-0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者就马克思的“商品拜物教理论”和“货币拜物教学说”、马克思对“权力拜物教”的批判、马克思的异化理论与拜物教学说的关系,等等理论问题进行了讨论。[10]但是,总的来说,我国学者们对马克思的拜物教批判理论的重视程度依然很不够。

一、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概述

20世纪60年代,日本的马克思主义者出版了他们的集体创作成果——《资本论辞典》。该辞典设有专门词条“拜物教”,对“拜物教”的涵义、商品拜物教、货币拜物教、资本的拜物教等进行了比较精细的阐述。[1]

西方著名“新左派”代表人物N.杰拉斯(Norman Geras)在其《本质与外观:马克思〈资本论〉中的‘拜物教’的各个方面》一文中,对马克思的“拜物教”思想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梳理。[2]

国外学者研究马克思的拜物教批判理论的最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是:汤姆・博托莫尔(Tom Bottomore)等编写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辞典》(A Dictionary of Marxist Thought)[3]和“分析学派的马克思主义”的著名代表人物G.A.Cohen的《卡尔・马克思的历史理论——一种辩护》(Karl Marx’s Theory of History:A Defence)[4]

《马克思主义思想辞典》一书,设有专门的“拜物教”(fesishism)和“商品拜物教”(commodity fetishism)词条,全书有40多处提到“拜物教”(fesishism)。

《卡尔・马克思的历史理论——一种辩护》一书的第四章论证了马克思区分社会的物质性和社会性(相当于本书所谓“物”与“社会形式”)的重要意义。其第五章《拜物教》对马克思的“商品拜物教”、“资本拜物教”等进行了专门的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者就马克思的“商品拜物教理论”和“货币拜物教学说”、马克思对“权力拜物教”(“拜权教”)的批判、马克思的异化理论与拜物教学说的关系,等等理论问题进行了讨论。[5]此外,学者们还就我国当前是否存在“拜物教”现象、为何存在“拜物教”现象、“拜物教”在当代中国有何历史作用、我们应该以何种态度“对待”“拜物教”等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6]

宋涛教授主编、中国《资本论》研究会集体编写的《〈资本论〉词典》设有拜物教、商品拜物教、货币拜物教、资本拜物教等词条阐述马克思的“拜物教”思想。[7]另外,还需提到的是,中国人民大学硕士研究生的经济学类学科基础课教材《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回顾了马克思“拜物教”思想的发展历程。[8]张卓元主编的《政治经济学大辞典》中的“商品拜物教”词条,分析了商品的拜物教性质、拜物教的存在条件、拜物教的消亡等问题,明确区分了“商品的拜物教性质”这一“客观存在”与“商品拜物教观念”,并指出,虽然“拜物教”概念是在《资本论》第一篇第一章的第四节中提出,但实际上,它贯穿“全篇”。[9]

对于马克思“拜物教”概念的具体内涵,著名经济学家骆耕漠先生在《马克思论三种社会经济关系的演变》一书的第一章和第二章中作了极为精细的分析。[10]

但是,总的来说,我国学者们对马克思的拜物教批判理论的重视程度依然很不够。在国内流传甚广的、“面向二十一世纪课程教材”、“高等学校经济学类核心课程教材”——《政治经济学》[11]中,其有关商品货币的章节中根本找不到“拜物教”这一概念的“踪迹”。全国统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08年修订版)》,也没有提及“拜物教”一词。这些教材重视的是马克思关于“劳动的二重性”、价值量的决定和价值规律等问题的看法。

还有一些学者把马克思的“拜物教”理解为人对于物的一种“偶像崇拜”,继而把它作为一种与拜金主义相类似甚至相等同的价值观进行批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