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其他相关研究成果评述

其他相关研究成果评述

时间:2022-07-0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本书主要研究中国中档饭店的竞争力问题,具有较强的地域性特征,目前国外文献尚无对其的专题研究,仅有少量文献在研究中国饭店产业时提到中档饭店。

虽然中国中档饭店的专题研究文献较少,但是,也有很多关于中档饭店的研究散落于对中国饭店产业宏观问题进行研究的文献中,有时虽然寥寥数语,但也表明了作者的不同观点。本节就重点内容进行梳理。

多数文献在对中国饭店产业进行宏观研究时,就中档饭店的发展方向和发展策略提出自己的看法。如韩万国(1995)[44]在进行星级饭店分析时指出,我国中档饭店在规范化、标准化、程序化管理方面存在很多不足。宋志伟等(1999)[45]对中国旅游饭店供给的相对过剩进行了探讨,提出中高档饭店偏多这一状况从整个经济发展的效率来看,是极端浪费的。邹统钎(2000)[46]指出了国内游客与国际游客比例已经发生变化这一事实,建议中档饭店重新定位,更加重视国内散客与国内会议市场。孟芳(2000)[47]认为,装修朴素、干净卫生、设施便利、价位适中的中、低档饭店应是我国旅游饭店业的发展方向。王新、谷慧敏(2001)[48]在对中外饭店管理公司在中国市场竞争力进行对比研究时,通过调查发现,中国饭店管理公司通过市场运作的受托管理饭店以中档饭店为主,显示了国内饭店管理公司的优势应更多地集中在中低档饭店层面。王兴琼(2003)[49]指出国际饭店集团开始抢占中国的中低档市场,中国的饭店管理公司应借鉴、吸收其成功的品牌运营模式,将扩张的方向定位在中低档饭店管理市场上。同样,魏卫(2003)[50]指出,我国饭店集团化发展,应以中低档饭店为突破口,快速形成自己独有的民族饭店集团品牌。徐首青(2005)[51]更是明确提出未来中国饭店集团化发展战略中应以中档饭店市场为核心竞争市场。

阎霞(2008)[52]对中国饭店产业不同档次饭店的景气指数进行了对比研究,指出,1998年前,除一星级饭店发展的波动性较大,其他星级饭店发展态势和速度基本保持一致;1999年开始逐渐拉开了距离,中档饭店(二星、三星)较高档饭店(四星、五星)略显优势,而一星级饭店较中、高档饭店更显优势。2003—2004年是星级饭店的分水岭,2003年一星级饭店大幅跌落,2004年高星级饭店得到了快速发展。总的来说,全国高星级饭店发展的长期趋势是景气的,而二、三星级饭店是较为景气的。

李珊、张胜男(2010)[53]在对中美主题酒店经营特点进行比较研究后指出,我国传统的三星级酒店正在迫切地寻求转型发展的道路,而主题酒店则成为其转型过程中关注的焦点,这就需要在不改变酒店功能设施的基础上,通过软环境的艺术化处理和符合生活方式的服务提升,给三星级酒店注入主题文化要素。

彭磊义(2011)[54]指出:“从产业结构来看,结构性失衡反映在饭店业类型的哑铃型发展态势,高星级饭店和经济型饭店成为投资热点,高星级饭店大量兴建,经济型饭店成批涌现,掠夺中档饭店客源市场,挤压中档饭店生存空间,中档饭店整体规模停滞不前,甚至呈现下降趋势,效益急剧下滑。”

本书主要研究中国中档饭店的竞争力问题,具有较强的地域性特征,目前国外文献尚无对其的专题研究,仅有少量文献在研究中国饭店产业时提到中档饭店。如Larry Yu(1998)[55]从区位、所有制、星级等方面对中国饭店业进行了分析,指出,中国饭店业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类是以国际旅游者为主要目标市场的高档饭店;一类是以国内旅游者为主要市场的旅馆等住宿设施。前者价格太贵,后者设施差强人意,以最广大的国内旅游者为市场的中档饭店业正吸引着国际品牌的进入,其市场前景远大。Larry Yu、Gu Huimin(2005)[56]对包括众多中档饭店在内的中国饭店业的重组进行了SWOT分析。Ming-Hsiang Chen与Woo Gon Kim(2009)[57]以国有饭店为案例,对中国饭店业的饭店估价技术进行了研究,文章提到,中档和有限服务型市场的发展仍显不足,尤其在沿海发达地区。

在探讨某个区域饭店产业发展时对中档饭店进行研究的文献非常多,较具代表性的有:胡敬民(1999)[58]、李原等(2004)[59]、戴斌等(2005)[60]、王朝辉等(2006)[61]、齐伟(2007)[62]分别就贵州旅游饭店业、四川省星级饭店业、北京市饭店产业、安徽旅游饭店业、沈阳星级饭店业进行了现状及其发展趋势等的研究。张秋娈等(2002)[63]、汪德根等(2002)[64]、张海霞等(2004)[65]、李小玉等(2005)[66]、王鹏等(2006)[67]分别对河北省、安徽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张家界市、湖南省旅游饭店进行了结构分析。余瑞林等(2006)[68]、林东(2006)[69]、张玲(2007)[70]分别就武汉市、福州市和广州市的星级饭店空间布局进行了分析。此外,沈超红等(2002)[71]对桂林市旅游饭店房价问题作了研究;楼嘉军等(2003)[72]研究了上海饭店中高层管理人员配置现状及其对策;李佳等(2004)[73]供求关系角度对重庆市旅游饭店进行分析;王娟等(2007)[74]对安徽省旅游星级饭店的地域差异进行了研究;等等。这些研究对于本书在探讨中档饭店业发展模式时将有很大的启发。

还有一些文献选取了中档饭店品牌或中档饭店企业作为案例进行某一问题的实证研究。例如,王凯(2005)[75]在研究顾客需求在产品创新中的导向功能时,以万豪酒店公司的庭院旅馆(万怡)这一品牌的开发创新为案例,分析了万豪如何针对顾客需求在中档饭店市场上开发新品牌的过程。郭信艳(2008)[76]以中档酒店联盟——最佳西方国际酒店集团为案例,探讨了酒店战略联盟的稳定性。周晓川(2008)[77]以杭州星级饭店为研究对象,从高、中、低档饭店三个层面来进行饭店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及其评价模型的研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