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浅议领导干部的正确决策

浅议领导干部的正确决策

时间:2022-10-0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行决策就能够有效地杜绝和减少个人利益、小团体利益、部门利益以及功利主义对决断的影响,使决策代表广大群众、职工干部和学生的根本利益。通过修正决策,领导干部也可以不断提高决策能力。

浅议领导干部的正确决策

李文崇

各级领导干部的主要职责之一是决策,决策正确与否对于一个单位的建设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讲,领导就是决策,领导活动的过程就是做出决策并实施和追踪决策的过程。领导的决策能力是执政能力的核心和关键,提高领导干部的决策能力和水平,是贯彻落实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内在必然要求。

随着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新技术、新理论、新问题、新思路、新情况对各级领导干部的科学决策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目前,各级各单位行政领导决策中表现出的随意性、盲目性和主观性较为普遍,不按照科学决策、依法决策和民主决策的情况时有出现,决策的方法、过程、程序不科学,决策的结果也不符合客观规律,轻者影响工作的顺利推进,重者导致经济损失,甚至造成重大的社会影响。这种情况,无论在政府行政决策中,还是在一个单位重要工作的决定中都屡见不鲜。

决策实施的主体是人,是各级领导干部。因此,不断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科学决策水平和能力,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一个根本性问题。在新的经济和社会环境下,如何适时准确地了解经济社会的变化,根据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提高决策的质量和水平,并对决策及其执行情况进行有效的评估和监督,是各级领导干部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能力。这种素质和能力的获取和提高一方面来自知识层次和综合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来自在工作中的实践经验和知识积累。在工作实践中,重视和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注意总结和积累经验,不断培养科学的思维能力,改进工作方法,将有助于领导干部决策能力和水平的提高。

一、坚持实事求是的思维方法和工作方法是正确决策的前提

决策活动是人们的一种主观行为,主观的决策与客观实际相统一,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要想做出正确的决策,必须是我们的主观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实际及其事物的规律性,使主客观达到一致。这就要求我们从实际出发,通过深入的调查研究,正确地认识和掌握客观事物的规律性,并以此为根据制定政策和工作计划以指导实践活动。领导干部不能简单地靠“拍脑袋”决策,也不能不切实际地照搬别人的经验和做法。大量的事实证明,凡是不坚持实事求是、不坚持从实际出发的决策,在实践的效果上,原先的预想、计划几乎都落了空。这不仅造成浪费,也极大地挫伤了干部职工的积极性,给工作造成损失。

二、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是正确决策的基础

调查研究是领导工作的开端,是科学决策的基本条件,只有深入调查研究,才能了解事实真相,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实践证明,一个正确的决策,有时产生的效益是不可估量的,而正确的决策来源于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来源于准确的分析材料和认真的比较和选择,只有这样,作出的决策才符合实际,才科学。

三、尊重知识、重视人才是正确决策的保证

客观地说,领导人个人的知识结构、更新速度、个人阅历、能力等已不能适应目前经济和社会形势的迅速变化。科学地讲,领导人的责任不是制定决策,而应当是对决策方案的选择权以及对决策实行的执行权。尊重知识、重视人才,认真倾听来自基层、来自群众、来自职能部门和参谋智囊团的意见建议,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要科学、合理、民主地使用“外脑”和“内脑”,将各种信息和建议意见进行综合分析,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减少或避免失误。

四、按程序决策,是领导决策应当遵循的原则

领导干部应该学会按决策程序办事。一般地讲,决策过程中的程序主要有三个环节:一是发现问题。在发现问题的过程中一定要认真听取群众意见。在一个单位,大多数群众有意见的事,就可能有问题,就要求领导根据群众的意见去决策、去解决问题。二是确定目标。目标就是解决问题所要达到的结果。领导干部在确定目标时一定要站得高、看得远,还要脚踏实地地量力而行。三是提出方案。提出的方案是根据目标要求和现实可能,选择达到目标的最佳方法和途径。方案可以多提几个,然后进行分析比较,选择一个优质的方案。这是决策中的最重要的一环,也是决策过程的最后决定,关系决策的整个工作的成败。因此,方案的选择过程中,要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征求意见,深入进行讨论、论证,要充分发挥教代会、职代会以及专家学者的意见,从而使决策更加科学。实践证明,严格按照决策程序进行的决策,一般都能在实践中达到预期的效果。

五、善于决断、敢于负责是正确决策对领导的要求

现代决策要求领导者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要有承担风险、敢负责任的决策素质。决断的依据是什么?就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行决策就能够有效地杜绝和减少个人利益、小团体利益、部门利益以及功利主义对决断的影响,使决策代表广大群众、职工干部和学生的根本利益。

六、依法决策是决策正确和科学的有效途径

要做到依法决策,首先,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法律至上的思想观念。法律至上是指法律具有极大的权威。在现今社会,法律至上已经成为一条普遍原则被人们所接受,因为法律有着公正、理智的品格,具有强制性、稳定性和科学性的特点,体现了党的主张、国家的意愿和人民群众的意志。所以,坚持法律至上就是从根本上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群众的意志至上。因此,领导干部应当带头学法、懂法,提高依法办事的能力和水平。其次,要按照党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建立、修订和完善决策的议事规则和有关的规章制度,对决策的事项、程序进行具体的规范和明确。再次,领导干部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行政和决策,严格执行有关的制度规定,同时在每项决策出台前,要对其合法性、可行性进行分析和论证,对不符合法规制度的决策项目坚决取消,对与法规制度不符合的决策程序,要及时纠正,使决策合法、科学。

七、在实践中对决策及时修正,是领导成熟的标志

由于人的认识常常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也会受到客观过程发展的影响,原有的决策在实践中在某些方面可能出现与实际不符合的情况,部分有错或全部有错。从认识论上讲,这种情况的出现是正常的,关键的问题是领导干部要根据变化的实际情况,审时度势,及时对原有的决策进行修正调整,以减少工作中的失误。通过修正决策,领导干部也可以不断提高决策能力。但在现实的工作中,有的领导明明知道自己的决策与实际出现不符,却不愿进行修正,顾及面子,担心群众说他水平低、能力差,甚至为了维护个人利益而坚持错误的决策,这往往会给工作造成损失,群众也不会满意。其实,发现自己的决策失误又能听取群众意见及时修正的领导才是成熟的领导,这样的领导在群众中才会有威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