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内在的伦理

内在的伦理

时间:2022-09-2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面对吉姆的两难境地:效果论主义者会选择杀掉一人以解救其他19人;而道义主义者不会杀死任何人,结果20人都会死亡,但是,双手沾满死者鲜血的是那个变态的印第安人头目,而不是吉姆。受尼采影响,威廉斯认为伦理道德已经被个人经历、被我们自己以及个人的正直观念染色了,这种改变是经由内部的感情和欲望,而不是从外部抽象的代码做出的。

“功利主义的特点就是它抛弃了某些人的一种想法,这些想法对他们对于以下这种情况的感知意义重大,即:一种有关理念的考虑,我们也许首先简单地理解为,每个人都要为自己所作之事而不是为其他人所为负责。”

伯纳德·威廉斯(Bernard Williams,1929—2003)

《功利主义批判》(“A Critique of Utilitarianism”)

在一个著名的思想实验中,英国哲学家伯纳德·威廉斯记载了一名植物学家吉姆的一次探险经历:他发现自己来到了南部印第安人的一个镇上,当时有20个印第安人由于反政府行为正要被处死。然而,为了欢迎吉姆的来访,称职的头领给吉姆一个选择:杀死一个印第安人,释放其他19人;如果他拒绝,20个人都要被处死。

这个情节凸显了两种伦理处理方法的困难之处:效果论,其最著名的代表就是功利主义。效果论认为吉姆应该依照结果做出选择(例如能让幸福和快乐最大化的行为)。康德所代表的道义论则认为吉姆的责任是绝对原则—在这种情况下,“杀戮是错误的”。面对吉姆的两难境地:效果论主义者会选择杀掉一人以解救其他19人;而道义主义者不会杀死任何人,结果20人都会死亡,但是,双手沾满死者鲜血的是那个变态的印第安人头目,而不是吉姆。

这里,威廉斯的主要目标是功利主义,但是他的结论也同样适用于康德主义,可以说,在这种可怕的情况下没有什么“正确的”方法。道德不是一个可以偏爱“共同利益”而没人情味的理性的“计算”,也不是严格遵守一整套不可改变的僵化的规则。受尼采影响,威廉斯认为伦理道德已经被个人经历、被我们自己以及个人的正直观念染色了,这种改变是经由内部的感情和欲望,而不是从外部抽象的代码做出的。有人认为这导致了威廉斯的主观主义态度:“每一个自己”。然而,我认为他的目的仅仅是使道德更人性化—一种在生命历程中自然形成的基于价值观的选择,而不是被一些人为的体系(不论是什么体系)从外部强加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