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领导和伦理的内在相关性

领导和伦理的内在相关性

时间:2022-05-2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领导伦理性质的哲学基础是领导的交互主体性,现当代领导者与对象之间的伦理关系已经从以前的“领导者—被领导者”的单向主体性转为“领导者—被领导者”的交互主体性,或称主体间性。领导的主体间性要求将伦理作为领导活动的基础,着眼于企业谋取效益的方式是否有利于满足人的精神和道德要求,是否有利于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

三、领导和伦理的内在相关性

领导和伦理的内在相关性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分别为观念层次(深层次)、原则层次(中层次)和操作层次(浅表层次)。这里主要探讨观念层次的问题:从领导活动的内在要求这一视角出发,来研究领导与伦理的结合“何以可能”。

领导伦理性质的哲学基础是领导的交互主体性,现当代领导者与对象之间的伦理关系已经从以前的“领导者—被领导者”的单向主体性转为“领导者—被领导者”的交互主体性,或称主体间性。

主体间性的概念首先由德国的哈贝马斯和阿佩尔提出,他们抛弃了传统道德哲学的个体“主体范式”,而代之以“主体间的范式”,因为“主体范式”不能从主体自我寻找出一种普遍的、本质的和内在的人性特征以作为道德原则的合理性与权威性的绝对形而上学基础,即休谟所说:人们“从‘是’的前提中得不到任何‘应该’的结论”。只有基于“规范的主体间有效性”,才能构建一种规范上中立的、客观的普遍伦理学。道德之根——主体范式的变换,根源于他们对主体理性的重新认识。阿佩尔在《哲学的改造》一书中指出:人的主体理性绝不是在个人意识里发展的,而是在语言对话、主体间构成的世界里发展的,每个人都不可能在私人语言框架内获得其思想的有效性,每个人的主体理性或意识活动也不可能是封闭的、个体的,而是开放的、公共的。

所以,任何孤独思想的有效性,以及孤独个体的良知决断的道德约束力,原则上要依赖于人与人作为平等的对话伙伴之间的相互肯认和共识。这种主体间的“交互理性”(Interaction Rationality),能够把每一个孤独个体的良知判断协调一致起来,从而使每个社会个体为社会实践承担共同的道德责任。在交往实践中,任何具有伦理意义的人类需要,都能在人际间传达、交流与沟通,进而形成共识,构成共同意志的一致性。主体间的共识与意志一致性,反过来又会成为制约和指导每个社会个体行为的道德规范。领导的主体间性要求将伦理作为领导活动的基础,着眼于企业谋取效益的方式是否有利于满足人的精神和道德要求,是否有利于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

美国《华尔街日报》曾对美国大型企业的782名领导者做过一次调查,结果表明,领导者取得成功的三种最重要因素是正直、勤奋、与人相处的能力。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教授W. J.鲍莫尔提出了作为一个领导应具备的10个条件:合作精神、决策能力、组织能力、精于授权、善于应变、敢于负责、敢担风险、敢于创新、尊重他人、品德高尚。在10个条件中,品德方面的因素超过半数,而且特意强调了品德高尚这一条。正如彼得·M.圣吉所言:“在学习型组织中,领导者是设计师、仆人和教师。”

领导者工作的特点是通过他人来完成工作,领导者通过施加影响力使员工能心甘情愿地努力工作是最重要的事情。而影响力主要来源于非权力性影响力,在非权力性影响力的四个要素(品德、能力、知识、感情)中,最不可缺失的是品德,因为领导者在其他方面的某些不足可以通过他人来弥补,如知识缺陷,可聘请顾问,成立智囊团;能力不全,可由管理层的其他人来弥补;而品德则不能由别人来弥补,品德具有不可替代性,品德比智慧、能力更加重要,更高一个层次。在我国先贤许多精辟的论述中,品德都是一个领导者的核心素质。日本平成时代的“经营之圣”稻盛和夫认为:“如果企业家只想增加自己公司的利润,想过更加奢侈的生活,以这种利己的私欲为动机来经营企业,起初,经营也许会很顺利,但是,决不会长久持续下去,总有一天会破产。由于这类企业家考虑的是只要自己好就行,所以,不定在哪里就会采取与一般大众为敌的反社会性行动。这样做,必然会造成来自社会的反作用,与社会发生矛盾,令经营陷入困境。我们应该具有把别人的喜悦作为自己的喜悦来感受之心和把别人的悲伤作为自己的悲伤来感受之心。我们把哪个置于更重要的地位,人生的结果将大不一样。”对于一个领导者来说,品德是本,技巧是末。

首先,试图通过玩弄技巧来赢得下属是最不可靠的,缺乏品德支撑的技巧,充其量只能蒙骗一时,而不能长久,一旦被识破,将彻底丧失领导能力。

其次,每个领导者面临的情景不同,没有普遍适用的技巧,盲目照搬别人的技巧,无异于东施效颦。其实在风格迥异但同样成功的领导技巧背后,确实存在着一种共性的东西,那就是品德。斯蒂芬·R.柯维说:“唯有基本的品德能够为人际关系技巧赋予生命。”品德的最好显现是行动,行动永远比言谈的效果来得深远。中国古代先哲早就认识到了这一点:“昔舜在雷泽,见渔者皆取深潭厚泽,而老弱则渔于急流浅滩之中,恻然哀之,往而渔焉;见争者皆匿其过而不谈,见有让者,则揄扬而取法之。期年,皆以深潭厚泽相让矣。夫以舜之明哲,岂不能一言教众人哉?乃不以言教而以身传之,此良工苦心也。”(《了凡四训·积善之方》)圣吉也说:“鼓励别人追求‘自我超越’的最大力量,便是自己先认真地追求自我超越。”有学者认为企业家有多大的人格,就能办多大的企业,领导者的伦理层次决定了企业的境界。

总而言之,伦理的领导性质主要指伦理中所蕴涵的人类行为的基本原则和基本价值取向具有非强制性影响力。人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时时刻刻都在进行着人际交往,不断产生着各式各样的人际关系,在一切有人际交往的地方,都会产生一定的行为规范、人生价值观和每个人个体的内在道德品质。伦理关系渗透于一切社会人际关系中,并在社会的运行中起着相当大的规范管理作用。如果说管理是外在的规范,那么伦理则是一种内在制约——内在的自我要求和自我追求,它所指向的是自我的内部世界,是主体对人类行为的基本原则和基本价值取向的信念。[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