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独断论”形式的唯理论思想

“独断论”形式的唯理论思想

时间:2022-09-2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沃尔夫的“形而上学”体系以上帝、灵魂和世界为对象,是研究各种超自然、超经验事物的学说。黑格尔曾指出,沃尔夫的理性神学“不是探讨上帝的理性科学,而只是知性科学,其思维仅仅活动于抽象的思想规定之中”。这种形式的理性思维就是“独断论”。独断论此概念原本是与怀疑论相对立而言的。古代的怀疑论把一切具有确定观点的哲学都视为独断论。但在这里,独断论这个概念乃就固执于“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这种涵义说的。

第二节 “独断论”形式的唯理论思想

沃尔夫的“形而上学”体系以上帝、灵魂和世界为对象,是研究各种超自然、超经验事物的学说。我们看到,这一学说乃以唯心主义唯理论为基础,即是用理性的观点来把握理性的对象,通过理性的方法陈述出来的。

在沃尔夫看来,人的思维规定、范畴(如存在、因果性、必然性等)也就是事物本身的基本规定;人的思维规律(如形式逻辑的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等)也就是事物本身的基本规律。由此出发,他就断言人们无需感觉经验,单凭理性思维就可以认识上帝、灵魂和世界等,解决“形而上学”的根本问题;就可以获得具有普遍性和必然性的知识,建立起绝对真理的体系;上帝还保证这种知识的客观有效性。沃尔夫是很推崇自然理性的。他在强调思辨哲学理性的价值方面,可以说是大大超过了传统的德国哲学学派对它所规定的界限。这种对理性的强调导致了他对理论哲学的注重,使他比莱布尼茨更强调逻辑和“形而上学”,更注重运用理性来建立自己的“形而上学”体系。其实,沃尔夫的实践哲学如道德哲学也是纯粹理性的。如他曾宣称,善是增加我们完美性的东西,恶是减少我们完美性的东西;完美性是一种客观的“形而上学”概念。所以道德法不依赖于神的意志;它能够独立于基督教的启示,为自然理性所发现。

但是,按照黑格尔的说法,“通过思维首先产生出来的哲学派别是形而上学的派别,思维理智的派别”(6)康德以前的“形而上学”就是这样的“知性思维的派别”。而其中,如果说,笛卡尔、斯宾诺莎和莱布尼茨等唯理论者在运用理性来建立“形而上学”学说时,力图用抽象的、片面的、孤立的思维规定、范畴来说明上帝、灵魂和世界等“形而上学”的研究对象,那么,沃尔夫在这方面就显得更为极端和突出。如沃尔夫的本体论即关于“存在”的本质的学说,涉及到存在、实体、偶性、因果性、现象等关于“存在”的各种规定、范畴。但他在这里只是把这些规定、范畴“经验地和偶然地漫无次序地列举出来”,孤立地、抽象地使用这些规定、范畴来说明“存在”的内容,根本不懂得“概念是具体的概念自身,甚至每一个规定性,本质上一般都是许多不同规定的统一体”。黑格尔对此曾指出,“这部门的形而上学只能寻求经验的完备性,和符合语言习惯的字面分析的正确性,而没有考虑到这些规定自在自为的真理性和必然性”(7)。也正是基于这点,他称沃尔夫的本体论是“关于本质的抽象规定的学说”。

又,沃尔夫的理性宇宙论即关于整个世界的普遍学说,涉及偶然性和必然性、致动因和目的因、本质和现象、形式和质料、质变和量变以及自由和必然、善和恶等规定、范畴。但他在这里同样专用抽象的思维的规定去说明世界,如认为在自然中没有偶然,只有必然,“自然现象受必然律支配”;在人类精神中则只有自由,没有必然,精神现象受自由律支配。黑格尔曾指出,沃尔夫的“宇宙论并不把它的对象看成是一个具体的全体,而只是按照抽象的规定去看对象。因此它只研究这类的问题,例如,究竟是偶然性抑或必然性支配这世界?这世界是永恒的抑或是被创造的?这种宇宙论的主要兴趣只在于揭示出所谓普遍的宇宙规律,例如说,自然界中没有飞跃”(8)

此外,沃尔夫的理性心理学即研究灵魂的形而上学本性的学说,涉及灵魂是单纯的还是复合的,多样的还是同一的等问题。但他在这里仍专用“抽象思维的规定”去说明灵魂本身,如说“灵魂是单纯的”,“灵魂在它不同时间的特定存在里,数目是同一的”等等;又,根据这点,他才作出灵魂是不灭的结论,“因为灵魂的不灭是被认为以灵魂的单纯性为条件的”。黑格尔对此曾指出,沃尔夫“把精神无过程的内在性和它的外在性截然分开”即脱离对“灵魂的外化现象”的经验来孤立地考察灵魂的内在本性了;事实上灵魂是一内容丰富的多样性统一的整体,“抽象的单纯性这一规定和复合性一样,都不符合灵魂的本质”(9)

还有,沃尔夫的理性神学即研究上帝存在的证明和上帝特性的学说,涉及有限和无限等范畴。但他在这里也是“按照知性的观点”,单从有限的有条件的多样性的东西来推论出无限的无条件的统一的东西即上帝的存在;用有限的特性来说明上帝的无限的特性,如说上帝具有公正、仁慈、威力、智慧等等特性。黑格尔曾指出,沃尔夫的理性神学“不是探讨上帝的理性科学,而只是知性科学,其思维仅仅活动于抽象的思想规定之中”。他从有限的有条件的东西中寻求无限的绝对的东西存在的根据,这是“本末倒置”;他所论述的上帝概念只是纯粹的肯定方面,而排斥了否定方面,这样了解的上帝不是真实的。须知,“纯粹的光明就是纯粹的黑暗”(10)

总之,沃尔夫用理性构建“形而上学”,其唯理论的显著特点就在于“以抽象的有限的知性规定去把握理性的对象”。它面对着如必然和偶然、单纯和复合、有限和无限等种种按其原意是对立统一的范畴,却固执地“将抽象的同一性视作最高原则”,认为其一必真,另一必错,从而或把前者当作最真实,或把后者当作最真实,非此即彼。这种形式的理性思维就是“独断论”。独断论此概念原本是与怀疑论相对立而言的。古代的怀疑论把一切具有确定观点的哲学都视为独断论。但在这里,独断论这个概念乃就固执于“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这种涵义说的。沃尔夫“把理智形而上学的独断主义捧成了普遍的基调”,用一些孤立的、片面的、抽象的思维规定或范畴来把握上帝、灵魂和世界,如说“上帝是存在的”、“灵魂是单纯的”、“世界是必然的”等等。然而,固执于这种思维方式是不能得到对于一个对象的真知、无法穷尽对象的意义的。因为理性的对象其本身乃是多样性的统一。因此,沃尔夫的“形而上学”是不客观的。黑格尔对此曾批评说,“哲学属于思想的领域,因而从事研究的是共性,它的内容是抽象的,但只是就形式、就表面说才如此,而理念自身本质上是具体的,是不同的规定之统一。就在这里,便可看出理性知识与单纯理智知识的区别;而哲学的任务与理智相反,是在于指出:真理、理念不是由空洞的普遍所构成的,而乃包含在一种普遍里,这种普遍自身就是特殊,自身就是有决定性的。如果真理是抽象的,则它就是不真的”(11)。正是基于主要是沃尔夫“形而上学”所采用的思维方式的缺点,后来恩格斯便将近代由培根和洛克把当时自然科学的方法引入哲学思维中所形成的孤立的片面的抽象看问题的方法叫做形而上学的思想方法或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恩格斯的这种提法与旧“形而上学”所采用的方法乃有着内在的历史联系。这就是说,沃尔夫的唯理论思想乃以独断论为特征,是以独断论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在这里,沃尔夫乃略改师说。按照莱布尼茨,所有原则除了依据矛盾律或同一律外,还由充足理由律推演出来;这多少表明他对实际的重视。沃尔夫也承认这个观点,但他还进一步认为同一性原则是一切知识和一切要素的基础,充足理由律由同一律推演而来。他把推理的真理看作惟一最高的真理,从而使哲学方法完全形而上学化了。他在这方面比莱布尼茨更极端。

与此相联系,沃尔夫还把理性思维设定为数学推演。这是他的唯理论思想的重要方面。沃尔夫反对托玛秀斯学派的经验的无顺序的精神,也不满足于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在他看来,后者似乎只是一堆缺乏连贯秩序或证明的辩护理由的分散观念的汇集。他推崇数学方法,把数学方法严格地运用于哲学,以达到一切范围的知识。他的“形而上学”体系就是按照几何学模式,根据自明的原理,通过下定义,从简单推到复杂而陈述出来的。例如,他把哲学定义为“一切可能的事物,就它们是可能的来说的科学”,强调哲学研究本质以及就其本质而言的存在的事物,而不是研究现成的事物;并从此出发推论出各种理智规定和命题,对它们一一作出证明;还把哲学划分成一些呆板形式的学科,并确立了这些学科在他的体系中的地位,从而构造成他的复杂的演绎的“形而上学”体系。可以说,其中每个概念都是凭靠先前所给予的概念下定义而成,每个命题都是从先前所给予的命题推论而来,整个体系就是这些抽象命题及其证明的混合物。沃尔夫“形而上学”的陈述方法是和斯宾诺莎一样的,甚至比斯宾诺莎更刻板和繁琐。在斯宾诺莎那里,这种数学方法被运用于惟一的实体以及样式和属性,尚具有深刻的思辨性质;在沃尔夫那里,这种数学方法还被运用于一切纯属经验的、内容浅近和属于普遍常识的范围。例如,他曾这样不厌其烦地陈述关于“敌人向要塞走得越近,就必定越难靠拢要塞”的战术条规:“证明。敌人向要塞走得越近,危险就越大。而危险越大,人们就必定越能抵抗他,使他的进攻粉碎,摆脱自己的危险,这是非常可能的。因此,敌人向要塞走得越近,就必定越难靠拢要塞。证讫。”沃尔夫在这里的陈述具有更学究式的外观;他不懂得几何学方法远不是惟一的、普遍的认识方法。实际上在当时“由于人们本能地直接意识到了这样一些应用几何学方法的实例太愚蠢,这种方法已经不时兴了”(12)

沃尔夫用孤立的片面的抽象的思维规定、范畴来把握各种理性的对象,用刻板的数学方法来陈述一切范围的知识,这是他的唯理论思想的主要表现;也蕴涵着他和莱布尼茨唯理论思想的不同之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