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真理论与可错论

真理论与可错论

时间:2022-09-2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六、真理论与可错论关于真理的性质,或者说,关于什么是真理,皮尔士没有下一个含义明确又始终一贯的定义。与真理在于抽象命题与理想极限相一致这一观点相联系,皮尔士还提出他那有名的“可错论”,即认为任何信念或科学结论都有可能因其错误而被推翻,即使已经确立的真理也可能需要修正,科学知识总是在不断地被批驳、修正、补充甚至否定的过程中发展的。

六、真理论与可错论

关于真理的性质,或者说,关于什么是真理,皮尔士没有下一个含义明确又始终一贯的定义。他往往在不同的场合下对真理作了不同的表述,其中最常见的有以下四种:(一)真理在于表象或命题与其对象相符合;(二)真理在于抽象命题与理想极限相一致;(三)真理是探索过程最终引导人们达成的一致意见;(四)真理是那种给人们带来满足感的后果或效果。

在一些场合下,皮尔士倾向于符合论的观点,认为“真理在于表象与其对象相符合”[28]。他举出这样一个例子来说明这种符合关系:一幅在其下面署有被画者的姓名的肖像就是一个命题,如果这个命题是真的,那么任何人注视这幅肖像,就能形成一个相当准确的观念,即所画的这个人本来是什么样子。他强调真理仅仅是命题的一种性质,他说:“真理是一种附着于人们可能说出的抽象命题之上的性质。”[29]“真和假是两种仅仅为命题所有的性质。”[30]

在另一些场合下,他对前一种表述作了一些修正和补充,认为真理不是简单地在于命题与实在相符合,而是抽象命题与理想极限相一致。他认为任何命题都不可能是绝对地真,它始终包含有或多或少的错误成分,因而总是有修正的余地。我们希望在科学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地修正或排除命题中的错误成分,使它们变得越来越少。例如,通常人们把π的数值看作3.14159,当人们计算到更多的小数位时,其数值会越来越准确,所含的错误成分越来越少。他认为我们称之为π的那个数值是一个理想的极限,任何数字都不能绝对准确地表现出这个极限。他说:“真理是一个抽象陈述与一个理想极限的一致。对于这个极限的无限探索导致形成一种科学的信念,抽象陈述通过承认自己不完全准确和有片面性而达到这种一致。这种承认也是真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31]

在许多场合下,他又把真理表述为科学研究最终引导人们达成的一致意见。他认为科学研究是一个不停顿地寻求真理的过程。科学家在从事科学研究时受到这样一个希望或信念的鼓舞:只要把科学研究推进到足够的深度,就能对他们所研究的每个问题或早或晚地得出正确的答案。科学家们在研究某一问题时,各人的出发点可能不同,所遵循的理论可能不同,所采用的方法可能不同,因而所得出的结论也可能不同。尽管如此,科学家们在他们的长久的研究过程中,最终必定向一个预定的中心点靠拢。他说:“研究的过程必将用一种外在的力量引导他们达到同一个结论。”[32]又说:“这个伟大的法则体现在关于真理和实在的观念之中,所有的研究者最终注定会一致同意的那种见解,就是我们所说的真理,而这种见解所描述的对象就是实在之物。”[33]

最后,在某些场合下,他又把“真理”和“满足”这两个概念联系起来考察,认为它们在外延上是相同的。他说:“……真的东西不过是认识中令人满足的东西。”[34]又说:“人们在采取行动时,特别在进行探索活动时,似乎他们的唯一目标就是产生某种感觉状态,当达到那种状态时,就不需要再努力了。”[35]这就是说,皮尔士强调真的信念将使人们获得成功而产生满足感,认为真理就是产生有用的效果的观念,也就是那种导致行动成功的观念。就强调从认识活动的结果是否给人带来满足感来理解真理这一点而言,皮尔士的观点与其他实用主义者的观点本质上是一致的,但也有些细微差异。詹姆斯、席勒等人把满足感看作区别真伪的尺度,皮尔士则试图对这种看法作些限制,强调要把满足感和行动的目的联系起来考察。他说:“费迪南·席勒先生告诉我们,他和詹姆斯肯定地认为真的只不过是令人满足的。这是毫无疑问的,可是,说令人满足的并没有把话说完。对什么目的来说是令人满足的呢?”[36]他认为“真的就意味着达到探索所指向的目标”[37]。又说:“一个行动或者行动的结果是令人满足的,这只不过是它与那个行动的目标是一致的。”[38]在他看来,真理不同于谎言的地方,只在于以真理为依据的行动必然达到我们所指向的目标,而不是离开它。他还认为,只有采用科学方法才能达到认识上的目标,一个信念仅仅使人在情感上得到满足,它不一定就是一个真信念。只有通过采用科学方法获得的信念,才是真信念。

与真理在于抽象命题与理想极限相一致这一观点相联系,皮尔士还提出他那有名的“可错论”(fallibilism),即认为任何信念或科学结论都有可能因其错误而被推翻,即使已经确立的真理也可能需要修正,科学知识总是在不断地被批驳、修正、补充甚至否定的过程中发展的。因为,既然真理在于抽象命题与理想极限相一致,一个命题被一个或若干个肯定事例所证实,并不能证明这个命题绝对是真的,不能保证将来不出现否定的事例。由于肯定的事例在数量上是无限的、不能穷尽的,因此只能说随着一个命题被越来越多的肯定事例所证实,命题的真实程度也就越来越高,这就是说,命题的真实程度越来越接近于概率数值1。归纳过程的实质就在于它具有一种不停顿地修正自己结论的倾向。他说:“归纳过程的结论的概率仅仅在于,如果没有达到所要求的比例的真值,归纳过程就会延续下去,从而导致越来越向这个真值靠近。”[39]

皮尔士强调,没有任何结论可以不受批判,因为我们的知识没有一个本质上无可置疑的基础。他说:“科学精神要求人们随时准备着,一旦经验与他的信念相冲突,他就要把他的信念抛弃掉。求知的欲望禁止人们过分自信,以为他已经知道一切。”[40]皮尔士并非主张科学结论都是不可靠的,他承认科学结论在一定历史时期内是可靠的,否则科学就不能以它们为依据而继续发展。它们之所以可靠,是因为它们是借助于科学方法获得的,并且得到科学家们的一致赞同。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陈旧的科学结论会受到新的经验的挑战而发生动摇,引起科学家们对它们的怀疑。通过科学检验,它们或者被修正,或者被推翻,而被新的科学结论所取代。因此,在他看来,科学的目的在于追求生气蓬勃的真理,而不在于追求一成不变的真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