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怎样看待艾思奇认识的真理

怎样看待艾思奇认识的真理

时间:2022-09-2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从艾思奇的真理观、真理标准和检验真理方法可以看出:艾思奇认识的有些 “真理”并不是真理。这两种认识的真理都不是真理,因为它们同样不客观、不存在、不具体。人类怎能一丁点、一丁点地认识完宇宙来构成认识完宇宙的绝对真理呢?艾思奇认为真理的标准是实践,但不知道这个标准是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运用理论,这不能不说艾思奇根本就不知道真理的标准。艾思奇也承认 “真理愈辩愈明,而谬误总是经不起认真的争辩。”

艾思奇,原名李生萱,云南省腾冲县人。1928年留学日本,攻读自然科学并自修哲学。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归国参加抗日救亡运动。1935年出版 《大众哲学》后,艾思奇家喻户晓,闻名于世。1937年到延安,在 “抗大”讲授哲学,并主编 《解放日报》。他长期担任中央党校副校长及其他多项思想文化组织、单位的领导职务。除 《大众哲学》之外,他的主要哲学观点反映在他的后期著作 《辩证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一书中。

艾思奇的哲学思想都可以从马恩列斯的著作中找到它的 “本原”。他无限忠实于马恩列斯的认识,受到毛泽东的称赞。毛泽东曾经用 “学者、战士、真诚”来评价他。他引用毛泽东 “马克思主义者承认,在绝对的总的宇宙发展过程中,各个具体过程的发展都是相对的,因而在绝对真理的长河中,人们对于在各个一定发展阶段上的具体过程的认识只具有相对的真理性。无数相对的真理之总和,就是绝对的真理”说:“如果把绝对真理比作一条 ‘长河’,那么,相对真理就是这条 ‘长河’中的 ‘水滴’。每一科学原理接近绝对真理的界限都是相对的,无论古典力学或量子力学,都没有穷尽对物质客体运动规律的认识,更没有完结对整个物质世界的认识。可是,科学发展的每一个阶段,例如从古典力学到量子力学,都使人们的认识向绝对真理前进了一步,都在这条绝对真理的 ‘长河’中增添了新的 ‘水滴’。人类的认识就是这样,以无数相对真理的 ‘水滴’,汇成绝对真理的 ‘长河’,逐步地认识永久的绝对的物质世界。”(《辩证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第183页)这样的真理是什么真理呢?他又引用列宁的观点说:“任何真理都是相对和绝对的统一,没有离开相对的绝对,也不存在脱离绝对的相对。每一真理都是人们在一定历史时代、对物质世界一定程度的认识,所以它是有条件的、相对的。然而,任何真理又确实是客观物质世界的正确反映,所以它同时又是客观的、无条件的、绝对的。列宁说:‘从现代唯物主义即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看,我们的知识向客观的、绝对的真理接近的界限是受历史条件制约的,但是这个真理的存在是无条件的,我们向它的接近也是无条件的。图画的轮廓是受历史条件制约的,而这幅图画描绘客观地存在着的模特儿,这是无条件的’。”(同上,第182页)

从艾思奇的真理观、真理标准和检验真理方法可以看出:艾思奇认识的有些 “真理”并不是真理。他一方面认为绝对真理不需要人的认识,已经摆在那里,只要人们去一点点认识就行;一方面又认为绝对真理现在不存在,还需要人们无限的实践得到的认识去堆集。这两种认识的真理都不是真理,因为它们同样不客观、不存在、不具体。人类怎能一丁点、一丁点地认识完宇宙来构成认识完宇宙的绝对真理呢?人类对宇宙的一丁点都不能认识完,怎么能认识完整个宇宙呢?不能认识完全宇宙,又怎么存在认识完全宇宙的绝对真理呢?这不是欺人之谈吗?他认为,“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运用理论”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但这并不排斥逻辑证明。判断认识的正确与否,逻辑的证明是重要的手段。”(同上,第189页)这就证明艾思奇认识的 “实践”不包括逻辑证明的手段。他不认识逻辑证明也是实践证明。这充分说明艾思奇也不知道什么是实践。艾思奇认为真理的标准是实践,但不知道这个标准是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运用理论,这不能不说艾思奇根本就不知道真理的标准。既然检验真理的目的是为了认识真理、确证真理,那么,已知绝对真理是一条宇宙长河,相对真理是这条长河中的水滴,还检验真理干什么呢?既然绝对真理是无条件的、客观存在的,为什么还要加以相对真理的 “水滴”呢?既然绝对真理还需要加以相对真理的 “水滴”才是绝对真理,那么,又从何说起绝对真理是无条件的、客观的、真实的、存在的呢?既然 “马克思列宁主义是科学的真理,它也是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统一”(同上,第184页)这不搞出两条 “长河”的两个绝对真理了吗?两条 “长河”的两个绝对真理之外,虚假、谬误、谎言、不真、不理放在哪里呢?

艾思奇也承认 “真理愈辩愈明,而谬误总是经不起认真的争辩。”(同上,第187页)“唯物论承认认识的真假要以客观事物做标准。这就是承认客观真理。”(《大众哲学》)这是对的。客观事物做标准,指的就是真理标准。他的真理观认识的 “真理”,不像狄慈根的真理观认识的 “真理”一样都是错误的真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