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差异性与一致性

差异性与一致性

时间:2022-09-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从审美判断看,对社会美的评价容易出现差异性,对自然美的评价则表现出相对的一致性,对艺术美的评价表现为差异性与普遍性并存。自然物的某种自然属性与人类生活的某种社会属性相类似,从而成为生活的一种特殊的表现形式,这种寓意和象征的美感就具有了相对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从审美判断看,对社会美的评价容易出现差异性,对自然美的评价则表现出相对的一致性,对艺术美的评价表现为差异性与普遍性并存。

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生活,依照各自的社会地位形成了各自的世界观、审美观。因为审美主体与社会审美对象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社会性利害关系,这些精神因素使审美主体无法完全采取超然的态度,而不免带有主观色彩,而且往往将道德判断夹入审美判断之中。

自然物的某种自然属性与人类生活的某种社会属性相类似,从而成为生活的一种特殊的表现形式,这种寓意和象征的美感就具有了相对的稳定性和一致性。对自然美的喜爱几乎是全社会各阶级成员共同的心理感受,人们对自然美的评价就相对客观,从而表现出较大程度的一致性。

对艺术美的评价,差异性和普遍性是共存的。从一致性来说,对于精神产品,欣赏者能够在较大程度上超越利害关系去看待作品,对艺术的审美评价也具有较大的一致性,优秀的艺术作品可以为不同阶级、不同时代的欣赏者所喜爱,如李杜的诗歌,贝多芬的交响曲等,是属于全人类的。但一般地讲,人们对艺术美评价中的一致性较之对自然美的评价的一致性要差一些,即使在不同欣赏者喜爱同一作品的情况下,他们也往往是从作品中汲取不尽相同的意蕴。从差异性来说,深受人们喜爱的《水浒传》被统治者斥之为“诲盗”之作,因为立场不同因而结果也不同,此类例子是不胜枚举的。此外,作者用一致之思,读者各以其情而自得。看人生是因作者而不同,看作品又因读者而不同。欣赏主体自身素质的差异也必然表现为欣赏趣味的差异。往大处说,艺术美的变化也在于不同时代审美趣味的变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