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又及”的自知之明

“又及”的自知之明

时间:2022-09-0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从韶山滴水洞到“白云黄鹤”的武汉,毛泽东“有所思”,致信江青告白自己的“自知之明”;八年后,当年的收信人江青此时已位高权重,毛泽东又致信江青,告诫她要有“自知之明”。10月4日,毛泽东提议邓小平任国务院第一副总理。人贵有自知之明。毛泽东认为江青缺少的就是这一点,自以为是,自不量力,没有“自知之明”。

从韶山滴水洞到“白云黄鹤”的武汉,毛泽东“有所思”,致信江青告白自己的“自知之明”;八年后,当年的收信人江青此时已位高权重,毛泽东又致信江青,告诫她要有“自知之明”。

1974年1月以后,“四人帮”在他们所操纵的“批林批孔”运动中,既不是认真批判林彪反革命集团的罪行,也不是以科学的态度批判儒家的封建思想,而是处心积虑地批“周公”,含沙射影,把斗争的锋芒指向周恩来和包括邓小平在内的一批领导干部身上,为他们篡权做舆论准备。

毛泽东一方面对王、张、江、姚等人继续信任,另一方面又似乎也意识到江青一伙在党内外“积怨甚多”,在利用“批林批孔”以营私,他对江青的批评多了起来,有些还很严厉:

7月17日,毛泽东主持政治会议。会上,毛泽东对江青提出了严厉的批评,当众声明江青“她并不代表我,她代表她自己”。并告诫江青、张春桥姚文元王洪文,不要搞“四人帮”。毛泽东明确地提出了“四人帮”的问题,对他们进行了深刻揭露和批评,使他们不能不有所顾忌。

10月4日,毛泽东提议邓小平任国务院第一总理。显然,这是为周恩来之后的国务院的总理人选做安排。10月11日,中共中央发出通知:近期内召开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知还传达了毛泽东的指示:“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已经八年。现在,以安定为好。全党全军要团结。”

形势的发展显然对江青他们一伙十分不利。特别是江青,她不满足自己仅有政治局委员这个职务。她想插手国务院。她认为“四届人大”是一次重要的机会,是她取得更大权力的一步台阶。因此,“四届人大”的人事安排她要过问,她要抢到组阁的权力。

此时,毛泽东又到湖南长沙休息养病。

于是,江青不顾毛泽东的批评,加紧活动,指使王洪文到长沙找毛泽东告状,即做诬陷周恩来和邓小平的汇报。王洪文到长沙没有达到他们的预期目的,江青又亲自上阵,从北京给毛泽东写信,提出组阁名单。

江青在给毛泽东的信中,提出了她的“四届人大”人事安排方案:让谢静宜当人大副委员长,迟群当教育部长,乔冠华当副总理,毛远新、迟群、谢静宜、金祖敏列席政治局,作为“接班人”来培养。

八天以后,即11月12日,毛泽东在江青的信上作了如下批示,也算是对江青的回信:

江青:

不要多露面;不要批文件;不要由你组阁(当后台老板)。你积怨甚多,要团结多数。至嘱。

人贵有自知之明。又及。

毛泽东
十一月十二日

(《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十三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第394页)

“又及”二字特别重要。因为毛泽东深知江青一伙“积怨甚多”,没有人脉,没有谁支持,纵然获取高位也是“登高必跌重”。所以,毛泽东对江青提出“三不一团结”的限制和要求。尤其是不能由江青“组阁”的限制,打破了江青的权力梦。写完三条,毛泽东仍不放心,又暗引化用《老子》第三十三章的名言告诫江青“人贵有自知之明”!毛泽东是在明确警告江青,不要把自己估计过高,人的可贵之处在于能正确地认识自己,正确地了解自己。毛泽东认为江青缺少的就是这一点,自以为是,自不量力,没有“自知之明”。

但江青不听劝阻,用尽心机,以退为进,继续要权。11月19日,她从北京又给毛泽东写信,名为“检讨”,实为伸手要官。

她在信的开头不得不写道:“我愧对主席的期望,因为我缺自知之明,自我欣赏,头脑昏昏,对客观现实不能唯物地正确对待,对自己也就不能恰当地一分为二地分析。”

接着。就伸手要权。她写道:“自九大以后,我基本上是闲人,没有分配我什么工作,目前更甚。”

在此期间,江青又托人带口信给毛泽东,提出“由王洪文任副委员长,排在朱(德)、董(必武)之后。”毛泽东一语道破天机:“江青有野心,她是想叫王洪文做委员长,她自己做党的主席。”

江青给毛泽东写信,诉说她自己在九大以后基本是个闲人的“苦境”,希望毛泽东给她工作,给她实权。毛泽东读了江青的信后,看透了她的心思,针锋相对,给她写了一封回信:

江青:

可读李固给黄琼书。就思想文章而论,都是一篇好文章。你的职务,就是研究国内外动态,这已经是大任务了。此事我对你说了多次,不要说没有工作。此嘱。

毛泽东
七四年十一月二十日

李固、黄琼,东汉人。李固素来仰慕黄琼,曾勉励其出仕。顺帝永建二年,黄琼被招聘入朝,途中称病不肯前往,经朝廷敦促,才继续向京城出发。在黄琼到达洛阳近郊的时候,李固写了一封信给他,即毛泽东说的“李固给黄琼书”。

这封信从两个方面启发开导黄琼,一方面批判了当时名士的孤傲,另一方面针对当时名士专靠声名而其实不副,以致容易被人攻击的缺点,对黄琼进行了规劝告诫。“阳春之曲,和者必寡,盛名之下,其实难副”,这句话即出自此篇。

毛泽东对李固此文颇为欣赏。他要江青读“李固给黄琼书”,其用心可想而知。江青说自己九大以后基本是个闲人,希望毛泽东给她工作,即给她可以发号施令的实权。毛泽东的回信,更加直截了当:“你的职务,就是研究国内外动态,这已经是大任务了。此事我对你说了多次,不要说没有工作。”实际上明确否定了江青的这些无理要求。

毛泽东在1966年7月8日致江青的信中,也曾经提到李固给黄琼的信,他说:

我曾举了后汉人李固写给黄琼信中的几句话:峣峣者易折,皦皦者易污。阳春白雪,和者盖寡。盛名之下,其实难副。这后两句,正是指我。我曾在政治局常委会上读过这几句。(《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十二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第72页)

那次,毛泽东提李固给黄琼书,重点是表明自己“盛名之下,其实难副”,是说自己要有“自知之明”;此次,毛泽东重提李固给黄琼书,是要求江青有“自知之明”,不要以“没有工作”的名义要位置,要权力。

江青听不进毛泽东的劝告,她还是把权力位置放在了自知之明的前面。两年后,终于酿成一杯难于下咽的政治苦酒,历史把这称之为“粉碎‘四人帮’”。此时,江青想有自知之明也悔之晚矣!

毛泽东运用《老子》第三十三章的名言“自知者明”,有三次“正用”,有两次“反用”。所谓“正用”,就是青年时对自己不盲目,有自知之明,坦率承认有七项缺点;表彰卫士李银桥有自知之明,妥善地处理好了个人的进退去留,前后默默做好勤务警卫工作二十五年(后十五年在毛泽东身边);晚年毛泽东在热捧面前,并未一意陶醉,保留下一份难得的清醒,终使他在重大政治挫折面前稳住了阵脚,可谓“善败者不亡”,保持了一世英名;所谓“反用”,就是借此批评江青不能实事求是看待自己,不能设身处地对待自己,自视太高,伸手要权,这个批评切中要害;又借此批评有些文艺工作者脱离群众,脱离读者,只求个人或狭隘集团的功利,对自己的作品无自知之明,这个批评有利于文艺服务于民族自救的伟大抗日战争。

自知者明,不自知者暗;自胜者强,不自胜者弱。这是实践反复证明的真理。从古到今,屡试不爽,概莫能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