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你很有自知之明嘛

你很有自知之明嘛

时间:2022-09-0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自知之明”是一种人格修养。伴随毛泽东南征北战,朝夕相处,形影不离。毛泽东不紧不慢地问道。毛泽东神情显出怅然若失。虽然毛泽东已经同意让他走,但李银桥没有走。他与毛泽东又重新约定半年。后来毛泽东对李银桥有了感情,李银桥也舍不得离开毛泽东。毛泽东还为李银桥的婚事牵线,多次从经济上支援他们。

“自知之明”是一种人格修养。毛泽东在日常生活中常把它传授给周围的人。

李银桥初到毛泽东那里当卫士时,有些不情愿。因为入伍后一直当通信员、勤务员、警卫员,干得太久了,他觉得不如到部队发展快。

李银桥,河北省安平县人,武当派的俗家弟子,擅长太极拳和太极剑。从1947年8月到1962年4月,曾先后任毛泽东的卫士、卫士组长、卫士长等职,时间长达十五年。伴随毛泽东南征北战,朝夕相处,形影不离。堪称伟人身边的贴身侍卫。

1938年,刚满十一岁的李银桥便离开父母参了军,一直在部队给首长当通信员、勤务员,负责照顾首长的生活。

1947年2月,奉命调入中央办公厅,给周恩来副主席当卫士。同年8月转战陕北期间,中央纵队领导叶子龙和汪东兴以组织名义找李银桥谈话,认为他过去一直干这方面工作,有经验,经组织慎重考虑,决定调李银桥到毛泽东身边当卫士。

叶子龙和汪东兴问他有什么意见?李银桥却说:“不行啊,我怕干不好,况且我干这个工作太久了。”这让两位领导始料未及,有些惊诧和不悦。

李银桥说后也觉得不妥,又说:“当然,组织的决定,我无条件服从。”就这样,二十一岁的李银桥便来到毛泽东身边。

一天雨后,毛泽东在院内散步,走得很慢,突然停下来,问跟随身后的李银桥:

“你叫什么名字啊?”

“报告,我叫李银桥。”

“嗯,哪几个字啊?”毛泽东不紧不慢地问道。

“木子李,金银的银,过河的桥。”

“银——桥。为什么不叫金桥?”

“金子太贵重了,我叫不起。”

“噢,你很有自知之明嘛!”毛泽东的语气转为热烈,转过身来详细询问李的籍贯、家庭成员、入伍后的经历,以及不愿当卫士的想法。(李银桥、韩桂馨:《毛泽东和他的卫士长》,解放军出版社2002年版,第7页;陈祥明等编:《毛泽东的幽默》,中国电影出版社1994年版,第20页)

毛泽东沉默了片刻,对李银桥说:“你能讲真话,这很好。我喜欢你讲真话,那么,你能不能告诉我,为什么不愿意在我这里工作?”

“我干太久了。从1938年参军,我一直当勤务员、通信员。我想到部队去。”

“噢,三八式,当卫士,进步是慢了些。就这一个原因吗?还有没有别的原因?比如说,在恩来那里当卫士就愿意,来我这里就……”

“没有,绝没有那个意思!”李银桥叫起来,“我一直想到部队去。我在周副主席那里也说过这个意思。我在他那里干过一段,他了解我的情况,形势缓和后提出走的要求也容易。如果到主席这里来,怎么好刚来就提出走?”

“你怎么知道我会不放你走?”

“主席——恋旧。”

“什么?恋旧!你听谁说我恋旧?”

“反正我知道。”李银桥回答。

谈到这毛泽东笑了,“小鬼,什么时候把我研究了一番?嗯,可是我喜欢你呢,想要你来呢。怎么办?总得有一个人妥协吧。”

“那就只好我妥协了。”

“不能太委屈你,我们双方都作一些妥协。”毛泽东认真地望着李银桥说,“大道理不讲不行。你到我这里来,我们只是分工不同,都是为人民服务。可是,光讲大道理也不行。三八式,当我的卫士,地位够高,职务太低。我给你安个长,做我卫士组的组长。”毛泽东略一沉吟,做了个手势,说,“半年,你帮我半年忙,算是借用,你看行不行?”

转眼,半年临近。一天,毛泽东传唤来李银桥,要跟他谈谈。他望着李银桥,迟疑一下,小声试探:“你,还想走吗?”

毛泽东一直记着他与李银桥“借用半年”的约定!李银桥听了心里一热,垂下了头,沉默片刻,小声说:“想走。”毛泽东神情显出怅然若失。李银桥接着说:“如果主席需要……”

“不,咱们有言在先。”毛泽东做出一个断然的手势,说:“你是老实人,工作兢兢业业,对我照顾得很好。我喜欢你,但我不食言。你可以走了。”

毛泽东是感情丰富的人,李银桥也不是没有感情的人。虽然毛泽东已经同意让他走,但李银桥没有走。他与毛泽东又重新约定半年。毛泽东笑了,说:“好,就半年。你再帮我半年忙,看我彻底打败胡宗南。”

后来毛泽东对李银桥有了感情,李银桥也舍不得离开毛泽东。毛泽东还为李银桥的婚事牵线,多次从经济上支援他们。

1962年李银桥离开毛泽东。调天津工作,临行前,他站在毛泽东的床前。毛泽东一只手拉着他,另一只手在他的背上轻抚,谁也不说话。李银桥哭了,毛泽东也跟着落泪,说了许多难舍难离的话:

“你在我身边工作,一直兢兢业业,使我工作很顺利,省了不少心,可是……你老跟着我怎么行啊?我死了怎么办?

“我也舍不得你走啊。我和我的亲人,和我的孩子们一年也见不上几次面。你在我身边工作,我们每天在一起,朝夕相处,你比我的孩子还亲啊……。

“我得为你的前途着想,我不能误你的前途。”

这是发生在领袖与卫土之间的一个小故事。但是这个小故事却跨越了漫长的十五年,它所渗透的生活哲理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

是叫“银桥”还是叫“金桥”,并没有多大差别。但是细心睿智而又话语幽默的毛泽东,立即从中发现新来的卫士“有自知之明”,并引证老子的名言给年轻人以肯定赞扬。

两人面对的难题是毛泽东希望李银桥长期在身边当卫士,而已经干了十年勤务工作的李银桥却急着到部队去快发展。但是,李银桥并不固执,不只是打自己的小算盘,也充分考虑工作需要,服从组织决定,适当化解自己的情绪,可谓“自知者明”;毛泽东并不只顾自己需要,而是信守诺言,届期兑现,同时情理并用,耐心说服,感动李银桥逐渐改变了初衷,踏实侍卫十五年,可谓“知人者智”。

人在生活中能有自知之明,容易心静眼明,气顺神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