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太平经》的作者及其性质问题

《太平经》的作者及其性质问题

时间:2022-08-3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据记载,汉代称作《太平经》的书,共有三种:一是西汉成帝时齐人甘忠可的《天官历包元太平经》,二是东汉顺帝时问世的《太平清领书》,三是顺帝时张陵所得的《太平洞极经》。《太平经》是早期道教的重要经典。只不过,《太平经》这种人文关怀披着一层宗教的外衣而已。所以,关于《太平经》一书的性质问题,大概不能具体归于哪个阶级,否则,就有失它的全面性、超越性特征。

据记载,汉代称作《太平经》的书,共有三种:一是西汉成帝时齐人甘忠可的《天官历包元太平经》,二是东汉顺帝时问世的《太平清领书》,三是顺帝时张陵所得的《太平洞极经》。[1]其中,《天官历包元太平经》和《太平洞极经》已佚。本文研究的是《太平清领书》,也即通常所谓《太平经》。

《太平经》是早期道教的重要经典。《后汉书·襄楷传》说:“初,顺帝时,琅邪宫祟诣阙,上其师于吉于曲阳泉水上所得神书百七十卷,皆缥白素、朱介、青首、朱目,号《太平清领书》。”这部书写在白色的缣上,篇题和书中的界道都用朱色,写在上面的文字用青色,如衣之领,所以叫《太平青领书》,也叫《太平清领书》。“青”与“清”二字相通。[2]《襄楷传》所述《太平清领书》的内容与卷数,皆与今本《太平经》相合。现存《太平经》,明《道藏》中有残本五十七卷,但标明总卷数为一百七十卷。据此,学界一般肯定,今本《太平经》即是《太平清领书》。

从现存《太平经》内容看,书中文体以师徒问答为主,观点与文风前后基本一贯,书中重要道理反复申述,不厌其烦,颇能表明这是师傅讲道,徒弟记录,稍加整理而成书。[3]当然,此书在流传过程中,也可能经过后人的修改和补充。但不管怎么说,“大概于吉和宫崇都是《太平经》的主要作者”[4]。这个观点是可以成立的。

关于《太平经》一书的性质,学界也颇多争议。有人说它是一部指导农民起义的经典,有人说它不是农民起义的经典,而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经典。这两种对立的看法都能在《太平经》一书中找到丰富的证据。还有人说,“该书虽不是鼓动农民造反的书,也不是替腐朽反动势力辩护的书,它在当时具有进步的作用。”[5]也许,在众说纷纭中,钟肇鹏先生的看法比较全面,他说:“《太平经》这样庞大的卷帙,本来不是一时、一地、一人的著作,它里面包含着不同阶层和阶级的思想倾向,正说明其内容的复杂性。对这样庞大而复杂的著作,做任何简单的概括,而不做具体分析,都不免会有片面性。”[6]估计这种看法能为学界普遍接受。不过,笔者并不完全赞同。而认为《太平经》尽管是一部宗教经典,但对社会人生乃至天地万物都包含着一种深刻的人文关怀。正是基于这种深刻的人文关怀,使《太平经》的作者(如前文所述,以于吉和宫崇师徒为主)能够超越任何一个阶层与阶级的局限,而全面考虑和照顾各方利益,着眼于建设一个理想的“太平”社会。只不过,《太平经》这种人文关怀披着一层宗教的外衣而已。不过,也正是因为披着“宗教外衣”,使得《太平经》的人文关怀更为全面、丰富和深刻。所以,关于《太平经》一书的性质问题,大概不能具体归于哪个阶级,否则,就有失它的全面性、超越性特征。但为了叙述方便,不得已而说它属于一部改良性质的道教经典。这从《后汉书·襄楷传》所述宫崇、襄楷进宫上书及统治者的反应态度也能体现出来。但需要做一点说明。此处所谓“改良”,只是一个权宜说法,只是于吉、宫崇等人希望达到“太平”目标的一个“方便法门”,并不必然意味他们站在统治阶级立场,片面维护和强调统治者的利益。反之,也不意味他们站在农民立场,鼓吹造反起义。实际上,“改良”之为“改良”,本身意味着要照顾和协调各方利益。各司其职,各得其所,和睦共处,天下太平——这就是《太平经》的核心思想。这个核心思想决定了《太平经》一书的性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